第 6 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通过对 Z 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现状的调查和分析,制定了一系列的优化方案和实施计划,总结出一套关于 IT 企业对质量管理持续改进的方法和流程,同时,这个过程也是对 ISO 9001 质量管理体系的重新学习和研究经验总结。
对于 Z 公司质量管理体系优化方案的研究和设计,其重点和难点都是在于对人的思想的改变,为此制定了一系列的保障措施,目的就是在最大范围内控制人的不可控性。ISO 9001 质量管理体系引入中国已经有相当一段时间,众多企业也纷纷通过了该体系的认证,但是为何国内的质量问题频出,究其根本原因就是企业对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视程度,很多企业自上而下都本末倒置,认为企业效益才是重中之重,忽略甚至放弃了对质量的关注,从而导致了企业的不堪后果。还有一部分企业对于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也是先热后冷,体系不能根据企业的发展而持续完善,逐渐沦落成为了企业投标的武器,再无他用。Z 公司的领导已经意识到了质量管理对于企业长期发展的重要性,从自身做起,发动全公司开始进行质量管理体系的整改和优化,并制定了相应的保障措施,就是为了实现全员参与,提高员工的参与度和重视程度。通过本次质量管理体系的完善,首先让全体员工建立了质量管理的意识,并逐步了解并执行管理体系的要求和规范;同时,内部培训的加强,让质量管理可以完成新老交替,不至于人员断档;最终,实现了客户满意度的提升。
后续公司将通过内部审核、管理评审等措施,验证优化的效果,并实现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同时,通过对市场的深入研究,对产品、服务等内容的满意度调查,在创新产品的同时,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品质,为公司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使之成为 IT 企业质量管理的先驱者和倡导者。
6.2 展望
经过这段时间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学习和研究,证明体系的建立和维护不仅仅是各种文件的堆积,是人思维转变的一个过程。建立一个适合公司执行的质量体系,并持续提升,靠的是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今后我还将继续对 IT 企业在质量管理方面不断研究,如何建立灵活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让员工能够切身感受到其给工作带来的改变和影响,是需要不断研究和完善的。
由于本人能力和经验有限,本文的优化内容在存在很多不足,比如对管理工具的研究、对企业信息化的管理等方面还很欠缺。在未来的研究和工作中将不断探索和学习,使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更加完善和有效。
参考文献
[1] 吴志军。 质量管理体系与认证[M]. 科学出版社, 2010.
[2] 刘立户。 全面质量管理[M].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 方圆标志认证集团有限公司。 GB/T 19001-2008 标准 理解、应用与实践。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
[4] 胡长海 白华永。 突破 ISO9000--新质量管理高财务收益[M]. 海天出版社,2009.
[5] 熊伟。 现代质量管理[M].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8.
[6] 池国华。 内部控制学[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3.
[7] 赵祖明 范桂梅。 多体系文件整合方略--ISO 9000 等标准与企业标准应用融合论(第二版)[M].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3.
[8]徐平国。 ISO 9000 族标准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员实用教程[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3.
[9] 邢以群;张大亮。 管理是要系统的:企业管理实用指导手册[M].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5.
[10] 赵红梅。 质量管理制度与表单精细化设计[M].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5.
[11] 姚小风。 质量管理文书与方案精细化设计[M].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5.
[12] 付伟。 质量管理关键点精细化设计[M].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5.
[13] 姚小风。 质量管理各岗位职责与精细化考核[M].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5.
[14] 计春阳。 IT 治理能力对企业 IT 外包绩效作用机制研究[M]. 经济管理出版社, 2013.
[15] 孟秀转。 IT 控制能力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理论与实证研究[M].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3.
[16] 荆宁宁, 李明, 薛松。 IT 项目管理应用[M]. 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4.
[17] Dahlgaard J J, Kai K, Kanji G K. Fundamentals of Total QualityManagement[M]. Springer US, 2014.
[18] Quirós J T. Certification of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under ISO9000 versus bussines bottom line: empirical evidence[M]//Administrandoenentornosinciertos = managing in uncertain environment.Escuela Superior de GestiónComercial y Marketing, ESIC, 2009.
[19]Hadjicostas E. ISO 9000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M]// QualityAssurance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Springer Berlin Heidelberg,2010:45-71.
[20]Hadjicostas E. ISO 9000:2000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M]// QualityAssurance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Springer Berlin Heidelberg,2004:53-75.
[21] Brotons-Martínez J M, Sansalvador-Selles M E. A Methodology for theValuation of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in a Fuzzy Environment[M]//Scientific Methods for the Treatment of Uncertainty in SocialSciences. Springer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2015:183-193.
[22] Early R. The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M]. Springer US, 1995.
[23] 李翔飞。 LSDZ 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研究[D]. 天津大学, 2007.
[24] 朱同超。 XX 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优化研究[D]. 兰州大学, 2012.
[25] 马忠惠。 一汽通用质量管理体系优化研究[D]. 吉林大学, 2015.
[26] 李坤。 AA 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改进研究[D]. 山东大学, 2010.
[27] 贺捷。 浅析我国中小型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J]. 大科技, 2015(25)。
[28] 刘建业。 GB/T19000 质量管理体系原则的哲学与应用[J]. 城市开发,2011(17):80-81.
[29] 柴春远。 从国家示范性中职学校创建看职业教育发展[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2(15)。
[30] 贾青。 ISO9000 与 CMMI 质量管理体系在 IT 企业的实施[J]. 铁路计算机应用, 2009, 18(5):29-32.
[31] 左天祖, 孙强。 基于生命周期的 IT 服务质量管理[J]. 中国经济和信息化,2003(34):44-44.
[32] 伍怡。 IT 产品开发项目的质量管理研究[D]. 四川大学, 2006.
[33] 旷彪。 IT 企业项目质量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J]. 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5(18):74-75.
[34] Kim D Y, Kumar V, Kumar U. Relationship between quality managementpractices and innovation[J]. 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 2012,30(4):295-315.
[35] Kull T J, Wacker J G. Quality management effectiveness in Asia: Theinfluence of culture[J]. 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 2010,28(3):223-239.
[36] 郑 倚 志 . IT 开 发 : 项 目 与 质 量 管 理 体 系 先 行 [J]. 金 融 电 子 化 ,2007(8):35-37.
[37] 邓君。 PDCA 在 IT 企业项目质量管理中的应用[D]. 北京邮电大学, 2011.
[38] 詹迪霞。 质量管理体系在 IT 产品研发项目中的应用初探[D]. 上海交通大学, 2010.
[39] 樊莉。 IT 外包项目质量管理[J]. 华人时刊旬刊, 2015(1)。
[40] 于慧,袁晓岚。 以人为本加强质量管理[J]. 半导体行业, 2006(4):53-57.
致 谢
两年半的 MBA 学生生活结束在即,首先我要感谢吉林大学管理学院为我提供了如此优秀的学习环境,让我能够在离开学校多年后重新迈入高校的殿堂,重温学生生涯。各位老师的谆谆教导和细心呵护让我在不断汲取知识的同时,能够享受到毫无后顾之忧的后勤保障,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
其次,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导师王晰巍教授,在论文的选题、架构设计、编写修改等方面都给出了细心的指导。王老师清晰的教学思路配合深入浅出的语言,让我在短时间内掌握了论文的编写模式,也对我今后的工作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同时,我还要感谢公司领导和同事对我的鼓励和支持,他们在我这两年半的学习过程中给予了极大的宽容和帮助,在论文的编写过程中也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资源,未来我将用我积累的经验和学识继续为公司服务。
最后,我要再次向所有帮助和支持过我的领导、老师、同事、同学、朋友们表达我最衷心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