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 章 结 论
4.1 主要结论。
论文以西式品牌快餐店的室内设计为研究的主要内容,在对西式快餐店室内设计对品牌内涵解读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西式快餐店室内设计的界面、材质及色彩、家具与陈设的特征梳理,结合大量具有参考和借鉴意义的国内西式品牌快餐店的室内研究实例,从构造、技术以及细节塑造等方面提出快餐店室内设计的原则。通过这些研究,本文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1)从人体工程学的角度出发,对西式品牌快餐店室内环境设计的核心内容进行整理,初步形成了具有品牌特色的西式快餐店界面处理原则。
根据快餐店消费者的使用需求从人体工程学的角度以及消费者行为特征和心理特点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国内快餐店室内设计的现状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并通过对国内西式品牌快餐店室内设计的具体情况,以美学、建筑学、心理学的角度,研究快餐店室内设计的设计界面处理方式方法,对餐饮空间室内设计的界面处理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思考。
(2)根据对国内西式品牌快餐店室内设计现状的调查和研究,并结合大量例证,从市场需求出发,对快餐店室内设计与品牌的结合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是分析品牌与西式快餐店室内设计结合的特点,确定室内设计中色彩的运用效果、光源的选择以及室内细节与整体的协调方法,从品牌的价值体现,饮食文化意义的实现来西式快餐店与中国市场及人们饮食习惯的协调问题;二是分析西式品牌快餐店对于人群文化培养独特意义,教育意义的表达等内容;三是通过西式品牌快餐店室内设计对细节的把握,分析功能与形式的选择、不同类型的西式快餐店所具有的不同的文化效能等方面的问题。
4.2 本文的创新。
(1)基于西式快餐店的室内设计的基本内容,提出符合市场发展要求的对品牌营造的室内设计风格。对西式品牌快餐店室内设计的元素和氛围营造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2)基于西式品牌快餐店对国内市场的把握,从室内设计的特色出发,对室内设计界面、构造和工艺的特质和内涵进行分析和整理。并形成了相应的数据和内容。
限于论文的篇幅与实践的限制,本课题尚存在许多方面的工作需要今后继续研究:
(1)国内品牌快餐店室内设计的研究,形成更为细致严谨的理论,使其更加完善和充实。
(2)对西式品牌快餐店室内设计手法与国内快餐店室内设计进行具体实践进行监督和信息的反馈,便于逐步形成更加系统化的室内设计体系,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4.3 论文局限性。
在编写论文时,本人查找了很多的相关资料,认真研究西式餐饮品牌、餐饮空间室内设计内容、品牌快餐的室内设计等相关问题,但由于本人知识面及见识面有限、查找的资料也存在不足,所以在本文很多细节的问题上,可能考虑的不够周全,仍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以后继续探讨和深入研究,敬请各位老师和同学们、同行的朋友们批评指点,对此本人将不胜感激。
参考文献:
[1] 2010 全国两会网
[2] 王文菲《肯德基室内环境设计分析》[J]《科教文汇》2008 年 3 月
[3]杜雪《居住空间形态构成要素研究》[D]吉林大学 2010 年 6 月
[4]刘丛红译 邹德农审校 [M]《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天津大学出版社
[5]王世仁[M]《理性与浪漫的交织》 百花文艺出版社
[6]李建盛[M]《美学:为什么与是什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7]李泽厚[M] 《美的历程》 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8](日)荒木兵一郎 藤本尚久 田中直人[M] 《无障碍建筑》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9]罗德启 《健康人居环境的营造》[J] 《建筑学报》2004 年 04 月
[10]梁建华,候业彬 《论"快餐文化"对青少年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11]李朝阳 《室内空间设计》第 2 版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 年 7 月
[12]翁乃群 《麦当劳中国文化表达》 世界知识 2001 年 01 期
[13] 贾佳《快餐店室内设计中视觉符号的应用研究》东北林业大学 2012 年 35期
[14]李春晓 《快餐店的室内环境设计》职业技术 2006 年 14 期
[15][16][17][18]中国建设报
[19]中国经济网
[20]中国房地产信息网
[21] 贾佳《我国快餐店室内装饰设计发展初探》东北林业大学 2012.35
[22]贺霞丽 《告别"洋快餐"》才 辅导员 2013 年 5 期
[23]金建华 《百胜餐饮(中国)集团的多元化战略研讨》<西南交通大学硕士论文>2009 年 4 月 8 号
[24]2010-2015 年中国快餐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25]麦当劳促销计划书
[26]康琳英《浅谈室内设计的人性化问题》 才智 2012 年 4 月 5 日
[27]黄丽丽《VI 在 CI 的重要性》 科技资讯 2005 年 9 月 23 日
[28]贾蕾《西式快餐连锁店在乌鲁木齐市的发展现状》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09年 2 月 20 日
[29]室内设计中的美学原理-百度文库《互联网文档资源
[30]贾慧献《联系与过渡》 河北农业大学硕士论文 2006 年 6 月 11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