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是幼儿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幼儿园开展音乐教学活动存在着教学理念落后, 忽视幼儿的年龄特点, 忽视幼儿的学习兴趣, 社会不良因素对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的冲击, 幼儿园音乐教学设备不足等问题。解决的方法一是更新教学观念;二是重视幼儿的年龄特点;三是重视幼儿兴趣的培养;四是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五是改善幼儿园的音乐教学设施, 设置音乐教学活动区。
关键词: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对策
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是以幼儿为主体, 以适合幼儿的音乐为客体, 通过教师设计和组织的多种形式的音乐活动, 使主、客体相互作用以培养和发展幼儿的音乐能力, 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为过程的教育活动。这种把知识性、艺术性与趣味性融为一体的教学活动, 可以引发幼儿审美情趣, 开发幼儿潜在智能, 激发幼儿表现欲望, 诱发幼儿学习兴趣, 开阔幼儿求知视野, 提升幼儿创新素质。
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广义的音乐教学活动包括有组织的音乐教学与日常音乐活动两类, 狭义的音乐教学活动仅指有组织的音乐教学活动, 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的内容一般包括唱歌、打击乐器演奏、韵律活动和音乐欣赏这四个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领域。
一、当前幼儿音乐教学活动的缺失及原因分析
(一) 教学理念落后
1. 忽视了幼儿的主体性
什么叫幼儿的主体性?主要是指幼儿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意志和发展要求支配自己的行为, 具有积极、主动的心态以及探索未知和创新的内在需要。幼儿期是人的生理心理发展的奠基阶段, 因而发挥和发展幼儿的主体甚为重要。然而幼儿园里幼儿言行缺乏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的现象并不少见。如教师常常以固定模式塑造幼儿, 形成灌输式的、安排式的、定型的教育模式。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 教师也没能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差异、兴趣的不同而因材施教, 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大多数都是统一制定计划和教学的具体内容, 照本宣科, 一切照计划行事。结果是忽视了幼儿的主体性, 压抑了孩子们的好奇心与积极性, 扼杀了孩子们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其原因主要有受教育机制、教育观念的制约。由于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 教师头脑中已习惯、固化了一定的教育模式, 要改变已有的观念是要花很长一段时间的。当前我国社会现实环境也严重制约着幼儿主体性的落实, 比如现在我国的幼儿园发展参差不齐, 办学条件存在很多差别;家长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过于注重孩子技能的训练, 而忽视了孩子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培养等。
2. 忽视幼儿审美能力的培养
教师在对幼儿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上, 存在着许多背离幼儿审美教育理念的做法。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在教育目标上, 把幼儿知识的积累、认知能力的培养和技能、技巧的掌握作为审美教育的目标, 而忽略了对幼儿感觉、知觉和想象等感性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 违背幼儿心理发展的逻辑和规律;在课程实施中, 强调教师的示范和幼儿的模仿, 忽视了幼儿的体验;在对幼儿作品的评价上, 有重创作结果轻创作过程的倾向;在学习方法上, 用学习科学知识的方法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 强调内容的记忆, 追求答案的唯一性。这些都是由于我们国家曾实行长期的应试教育机制, 加上一些教师在对幼儿进行美育过程中不了解幼儿的审美心理, 理解的审美教育比较片面, 往往以专业技能的训练替代综合审美能力的培养, 忽略了美育首先应该培养幼儿感受美和欣赏美的能力, 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幼儿创造美、表现美的能力和技巧所造成的。
3. 家长的功利化思想严重
家长的功利化思想严重, 总是按自己的主观意愿去强迫孩子学习, 并对孩子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不少家长常常为了让孩子能够考上艺术院校或者作为艺术特长生考上理想的大学而进行美术、音乐方面的教育, 或是片面地认为艺术技能和技巧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从而提高学习成绩而让孩子进行“美育”。从加大孩子的学习压力, 延长练习时间, 到追求技能、技巧训练, 不切实际地将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孩子进行比较, 望子成龙, 望女成凤, 违背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 忽视幼儿学习兴趣和过程体验, 这势必会对幼儿的情感情绪、性格、自信心产生不良影响, 影响了幼儿的健康成长, 也不利于幼儿音乐潜能的发展。一部分家长中存在的这些问题, 反映出家长对幼儿音乐教育的功能认识不清, 违背素质教育的初衷。
(二) 忽视幼儿的年龄特点
1. 教学目标的制定不符合幼儿发展水平
在以往音乐教学活动中, 幼儿音乐教学活动的目标多数是教师自己制定的, 一般只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来制订, 而不考虑发展水平不一的幼儿的差异性, 只按照一份教学计划进行活动, 唱一起唱, 跳一起跳。这样往往就会忽略了幼儿间的个体差异和年龄特点, 不能满足所有幼儿在音乐能力发展上的需要, 不能为幼儿提供自我发展的空间。
2. 教学内容的选择欠妥当
以往的音乐课程内容选择欠妥当, 教师往往从成人的角度去选材, 根据自己的喜好并希望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比如在歌曲教学中, 没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 有时会对幼儿的音域考虑不全, 导致有些歌曲难度过大, 音高过高, 幼儿不宜掌握, 还常常出现跑音的现象。
(三) 忽视幼儿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指一个人对事物喜好和关切的情绪, 对认识某件事物或从事某个活动的意识倾向。当一个人对某种事发生浓厚而稳定的兴趣时, 他就能积极地思考、大胆地探索其实质, 并使其整个心理活动积极化, 表现出积极的行动意向, 对事物的观察变得更加敏锐, 记忆、想象能力提高, 情绪变得高涨, 克服困难的意志力也会增强。然而, 在目前的幼儿音乐教育中, 教师常会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 用一个预想的标准来要求每一位幼儿, 希望所有的幼儿都能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 形成相同技能, 而甚少去考虑让幼儿如何在活动中获得成功感, 从而增强其自信心, 激发其兴趣。且在音乐活动内容的选择、教学的方法形式上也没有充分考虑幼儿的性别或性格差异, 幼儿没有自主选择的空间, 不尊重幼儿对音乐的个人理解与表现, 其结果伤害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幼儿完全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 阻碍了幼儿创新思维的发展, 甚至产生严重的厌学和逆反心理, 失去了音乐学习的兴趣。
(四) 社会不良因素对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的冲击
目前我国的学前幼儿音乐教育总体水平还不高, 学前早期幼儿音乐教育事业, 管理力量薄弱, 投入不足, 幼儿音乐教育普遍存在着音乐教育专业化和功利化的现象, 阻碍了学前音乐教育事业更快地发展。社会上各种名目的幼儿才艺比赛、考级络绎不绝。这些比赛、考级大多是由一些民间团体组织举行的, 只要小选手交纳一定的费用或包销多少出版物就可以参加比赛或发表作品。有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有一定的成就感或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明知这些考级、赛事没有多少价值, 但还是从不丰厚的收入中拿出一笔不小的数目交纳上去。他们的这种做法不仅对孩子身心发展造成较大的伤害, 而且对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造成一定的误导。
(五) 幼儿园开展音乐教学活动的条件不足
开展音乐教学活动需要的不仅是教材、录音机、鲜活的教具, 还需要大量的器乐, 如:沙球、手铃、响板等, 舞蹈室、多媒体室、道具、服装也是必不可少的。但是, 许多幼儿园对音乐设备的配置却不尽人意, 幼儿园中没有多媒体设备, 教师缺少足够的音像资料和理论书籍, 仅有的一些音乐器材分量不足, 不够人手一份, 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缺少可以操作的音乐器材, 从而影响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对音乐活动的掌握。这些音乐器材都需要大笔投入, 有的学校由于资金短缺, 所以设备很不完善。这些都会影响妨碍幼儿园在音乐教学方面的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中也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 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的设施、空间、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 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环境创设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部分, 直接影响音乐教学的效果, 音乐化的环境能让幼儿更专注, 更有兴趣, 有利于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但是现在的幼儿园很多都没有为幼儿提供一个比较稳定的音乐活动场所, 不能让幼儿按照自己的能力水平和学习进度去自由使用各种乐器和音乐材料, 因而影响了幼儿在音乐学习方面的练习和实践。
二、解决当前幼儿园教学活动存在问题的方法
(一) 更新教学理念
1. 重视幼儿的“探索”式学习
幼儿探索式学习是教师为引导者, 以幼儿为主体,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积极引导, 让幼儿以探索活动为主, 让幼儿根据自己已有的相关信息和经验, 积极地从活动中去寻找问题、发现意义与探求答案的一种活动。它是幼儿在自主、自然的状态下主动建构经验和知识的学习, 有利于强调儿童的主体地位, 激发了儿童的主动学习与探究的愿望, 有利于幼儿探索与创造能力的提高。在探索性音乐教学活动中, 帮助幼儿形成探索音乐的环境和条件是教师的责任, 通过教师的引导, 让幼儿增加审美体验, 增强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表现能力。因此对幼儿进行探索性音乐教学就必须采取适合的内容和相应的方式, 并根据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 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第一, 创设积极活动氛围, 激发幼儿探索能力。教师要为幼儿创造安全可行的心理氛围, 从幼儿的实际出发, 了解幼儿的现有发展水平, 善于留给幼儿自由探索思考的时间与空间。
第二, 鼓励和激发幼儿探索的愿望。新的课改提出的多向互动主要指注重教师、学生、教材间的互动, 让幼儿在动手动脑中形成积极的探索能力。
第三, 重视和支持幼儿的探索。幼儿由于年龄比较小, 很多时候他们是需要教师支持的, 教师要善于观察、积极介入, 让幼儿在探索过程中培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与同伴间的交流合作能力。在音乐活动中, 教师可运用许多隐性的支持, 如表情、动作、眼神的暗示等, 更重要的是让材料说话, 发挥材料的教育作用。
2. 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
音乐审美能力是指人们在长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一种能力, 主要是对音乐作品在听觉感官上的辨认识别和感受能力。这些能力的获得是一个人在实际生活中和音乐欣赏审美活动中长期受到教育和熏陶的结果。
第一, 培养幼儿的审美欣赏能力。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 选择富有意境和趣味的音乐作品, 如欢快活泼的, 安静柔和的, 庄严肃穆的, 雄壮有力的等。可以采用相同情绪类型的作品集中听, 不同情绪类型的作品对比听的方法, 加深幼儿对作品情绪特点的认识。
第二, 引导幼儿感知音乐作品不同的风格特点。多让幼儿欣赏一些旋律动听、风格鲜明的音乐作品, 引导幼儿从风格明显的作品中把握作品鲜明的风格, 启发他们懂得并听出优秀音乐作品中所具备的、不可或缺的风格特点。
第三, 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幼儿的审美能力。在音乐欣赏活动中, 教师可利用图片、音乐器械、节奏图、互动等形式引导幼儿进行欣赏, 避免幼儿在欣赏过程中出现呆听的现象。教师也可通过夸张的表情和肢体语言引导幼儿辨别歌声或器乐中音乐的强弱快慢、明暗刚柔等艺术表现手法, 把演唱演奏者的艺术表现与音乐所表现的具体感情内容联系起来, 使幼儿对音乐作品的欣赏能够达到清晰、明了的程度。
3. 转变家长的教育理念
作为家长, 首先要在思想上认识到音乐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 因为它将影响孩子的终身的音乐素养。积极参与幼儿的音乐教育活动。其次家长还必须认识到音乐教育越早开始越好的道理, 只有明白了这一点, 家长才会从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出发, 不失时机地给孩子开展早期音乐教育活动。第三, 家长不能把幼儿音乐教育的目的搞偏、弄歪, 不停地带孩子参加各种考级、演出, 以满足家长自身的虚荣感。要明白音乐是孩子一辈子受益的精神食粮, 是提高文化修养的终身性教育。只有这样, 家长才不会把孩子学习音乐技能技巧当成学习的唯一目标, 孩子才会在音乐活动中轻轻松松、不知不觉地接受音乐教育。
(二) 重视幼儿的年龄特点
1. 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目标
作为教师, 首先要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 熟悉本班每个幼儿的认知水平, 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目标, 促使他们在原有水平上发展。根据每个幼儿音乐能力的发展特点进行深入的观察、记录和分析, 熟悉每一个幼儿在音乐方面的特性, 根据不同幼儿的特性进行归类, 并施以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活动, 让幼儿音乐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得以更快速的提高。
2. 选择合适的音乐教学内容
了解幼儿发展水平, 选择合适的音乐教学内容。音乐活动的内容支撑着音乐活动的展开。在选择音乐课程的内容时, 教师应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和综合发展水平, 面向全面, 兼顾个体。在制定教育内容时应从幼儿生活范围选取适当的内容, 进行循序渐进、简单易懂、富有童趣的音乐游戏及音乐活动, 使幼儿理解并有兴趣, 并能运用音乐的手段加以表现。
(三) 重视幼儿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幼儿最好的老师, 父母要细心观察发现孩子的兴趣是什么, 从而给予及时的施教。幼儿的兴趣不是天生就有的, 而是在活动中发现和培养的。教师要有敏锐的眼光给予孩子支持、肯定和鼓励, 使孩子的兴趣得以保持, 并进一步得到激发, 将兴趣贯穿于音乐活动的始终。
1. 创设环境, 引起兴趣
幼儿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开展活动时往往容易受环境、周围气氛的影响。教师应该不断地给幼儿提供音乐刺激, 引起幼儿的兴趣, 激起幼儿愉快的情感, 使幼儿主动参与音乐活动。另外, 教师课堂上的情绪表现, 语言、语调的运用也能激发幼儿的学习音乐的兴趣。
2. 潜心构思, 激发兴趣
教师要选用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及本班幼儿具体情况的、具有教育性、艺术性、趣味性的教材, 采用感受式、游戏式、启发式、讨论式、即兴创作式等教学方法, 一切教学从感受入手, 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以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3. 积极评价, 巩固兴趣
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赏识, 孩子也一样。教师一个鼓励的眼神、肯定的手势、表扬的动作都会让幼儿的学习兴趣立即提高。
(四) 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1. 对家长进行培训
幼儿园除了对幼儿进行早期的音乐教育活动之外, 更要定期对家长进行相关的早期教育方法的培训, 让家长学到正确的教育方法, 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对家长进行有关早期教育方法的培训, 是幼儿园开展音乐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 因为家长观念改变和更新是促使幼儿园更好更快开展音乐教育活动的保证。
2. 利用社会媒体的支持
一种新的教育观如果能得到政府的支持, 通过媒体、舆论的正面的传播, 那它的影响力是全面而快速的, 家长经过媒体耳濡目染的宣传后能快速、认识这些观念, 并接受和吸纳这些观点, 从而形成一个在人们头脑中扎根并运用到实际操作中的良性循环的开始。
(五) 改善幼儿园的音乐教学设施, 设置音乐教学活动区
必须改善幼儿园的音乐教学设施, 配置必要的电教设备以及钢琴、键盘乐器、录音机, 幻灯机、教学挂图、谱表、头饰、卡片等。幼儿园音乐教学物质条件不仅要提高数量, 同时还要在质量上下功夫。因为音乐是声音的艺术, 因此, 音响器材尤其应该具有准确、良好的音质。
在幼儿园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中还应该把音乐教学活动和其他的日常教学活动相互结合起来进行, 从而使音乐活动延伸到幼儿园教育的各个领域之中。这样, 就需要在活动区里设置一个音乐教学活动区, 为幼儿提供一个比较稳定的音乐活动场所, 使每个幼儿都能按照他们的能力水平和他们自己确定的学习进度去自由使用各种乐器和音乐器材。音乐教学活动区通常可以设置在活动室的角落里, 并尽可能地远离幼儿经常活动的核心区域, 这样会尽可能地使音乐区的活动能够不受干扰地进行。当然, 偶尔变换一下音乐活动区的位置和摆设, 可能会给孩子和教师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新鲜感, 从而重新激起幼儿对音乐活动区的乐趣。再次, 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区的乐器和表演道具, 要定期进行设放和更新, 以防出现幼儿对活动区的新鲜感减弱, 缺乏进行音乐区域活动的兴趣。再者, 教师还应该适时地对幼儿音乐教学活动区的活动给予引导和组织, 甚至参与到幼儿的活动当中, 这样可避免幼儿盲目无感地进行音乐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钟曦.浅谈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幼儿音乐教育[J].井冈山医专学报, 2009 (4) .
[2] 黄瑾.学前儿童音乐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3]张卫民.儿童艺术教育创新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