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幼儿是祖国的未来, 培养高素质的幼儿可以推动我国的发展, 而幼儿园是培养幼儿习惯、素质, 激发幼儿想象力的摇篮, 幼儿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生活、采用趣味性的教学模式, 让幼儿对节奏有所认识, 激发幼儿对音乐的热爱, 培养他们的音乐创造力及表现力。
关键词:音乐活动,游戏互动,趣味
一、“趣”在模范生活中
(一) 寻找生活中有节奏的声音———模仿表现乐趣多
生活中处处有节奏, 老师可以采用日常家居生活中的形象节奏感启蒙幼儿对节奏的认识。老师可以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不同声音的节奏, 实践分析, 使幼儿养成关注生活中声音节奏的习惯, 领会节奏的美感。例如:特意让幼儿专心听家人在厨房忙碌的声音, 课上播放厨房视频音乐———流水声、洗菜声、切菜声、炒菜声、锅铲碰触声等。让学生通过视觉、听觉感受声音的变化。最后再进行角色游戏。通过形象具体的体验, 让幼儿认识到动作有节奏, 发出的声音才有美感。
(二) 寻找生活中的废旧材料———创作配乐乐趣多
在音乐教学中, 通常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传授音乐知识, 具有乏味性、深奥性, 不易被幼儿接受, 幼儿园只有创新音乐教学, 丰富活动内容, 才会增强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幼儿老师可以带领学生把身边不用的各种材料制成有趣的手工制品, 玩具, 让学生体验创造的乐趣。同时在幼儿音乐教学中, 还可以用屋子中的不同物质作为乐器。例如:把碗、筷子、铁勺、玻璃杯、塑料瓶等找出来, 聚集在一起, 让孩子们自己挑选, 然后让他们对这些物件进行敲击, 为歌曲《小螺号》进行伴奏, 学生们有的用筷子敲碗、有的用勺子敲玻璃杯、有的用手拍桌子、有的用两个易拉罐对碰……孩子们开心地一边敲着自己的小乐器、一边伴随着节奏摇晃着身体跟着唱, 体验到了学习音乐的乐趣。在玩乐中感受音色和节奏的变化, 提升对音乐的想象力, 培养对音乐的创造力。
二、“趣”在游戏互动中
(一) 利用集体配合的游戏, 体验与同伴的节奏互动
因为幼儿年龄小, 理解音乐比较慢, 所以教师要制定适合幼儿年龄的教学方法。一般可采用音乐游戏的教学方法, 即音乐引导下的游戏, 把音乐与动作融于一体, 让幼儿在游戏中欣赏音乐、学习唱歌跳舞。例如:开展音乐研讨课, 即《节奏的传递》。选《铃儿响叮当》等轻快、节奏感层次分明的歌曲。教师引导幼儿讨论:“除了用手表示节拍外, 还可以用哪些动作表现节奏呢?” (答:叉腰、跺脚、拍肩、点头、起蹲等)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 可以让幼儿之间两人一队互相拍手、拍肩等用不同的肢体动作分别尝试4/4拍《铃儿响叮当》的音乐。通过游戏形式, 让幼儿体会节奏感和协调性的配合, 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
(二) 利用个体完成的游戏, 感受身体乐器的趣味
培养幼儿节奏感, 采用肢体动作是最好的方式。因为肢体动作不仅可以由幼儿自己协调支配, 而且还可以发出有意思的响声。例如:教师引导幼儿通过拍手、摇头、叉腰等肢体动作表示节奏, 除此之外, 领导幼儿想出其他的动作表示节奏, 还可以多个动作层次进行, 感受节奏的不同之处。这样不仅激发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 又能培养幼儿节奏感和学习音乐的兴趣。
三、“趣”在语言交流中
语言是最重要的交流工具, 是人们进行沟通的主要表达方式。在音乐教学中, 为了能吸引学生的专注力同时能与学生快速达成情感共鸣, 幼儿教师必须用有节奏的、形象的和有趣的语言与幼儿交流、对话。
(一) 你问我答酿情趣
幼儿教师可以抓住幼儿天生对事物的好奇心为出发点, 在教学课堂中, 以教学内容为主题, 以学生现实状态为牵引, 给教学设置悬念, 引发幼儿好奇心。采用你问我答的方式, 提高幼儿分析问题、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例如:教师问:什么动物眼睛红? (回答:兔子眼睛红又红) ;什么动物脖子长? (长颈鹿的脖子长又长) 。之后让幼儿成为问答主体, 通过互相问答, 既能提高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又能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思考能力。通过你问我答教学方式, 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感受作品的内涵。
(二) 交流讨论添情趣
随着幼儿家庭教育、生活环境的不同, 导致幼儿的知识水平、生活经验、学习方式也会不同。所以幼儿们对音乐所表达的意思和表现的情绪都会有不一样的理解与感受, 对音乐的唱法、技巧的应用也会有所不同。为此, 在音乐课堂中, 教师可以经常让幼儿们互相交流讨论自己对音乐作品的体会、看法及感受。这样可以让幼儿重新感受音乐作品的精髓, 从而提高幼儿感受作品的敏锐度, 吸取分析作品的经验, 同时培养了幼儿的审美情趣。
参考文献
[1]李林曦.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中教师教学行为研究[D].西南大学, 2013.
[2]金鑫.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音乐素材选用的调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