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第一中学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第一中学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4.1.1 管理制度不完善,落实执行有困难。
德育在当今的中学较少满足自己的思考和规划,始终按照安排进行被动工作,很少考虑我们的学生适用性。学校对班主任工作的要求一致,有时从素质教育偏离,都受命于考试这一指挥棒,以升学指标、升学率,完成市局分配的指标为核心目标。这进一步强化了学校的各项制度就以此为中心,而不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为中心,这样的管理制度很不完善。
当然,有些制度似乎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但不能真正落实,成为应付检查的工具,对于没有实质性的师资管理监督,没有科学有效的考核制度。只要成绩好就行了,其他的都不重要。育人过程中的学校管理制度不珍惜资源,没有深度开发,无法实现资源最大化。事实上,通过班主任的访谈,结合问卷调查,笔者了解到,大多数的班主任的做法是根据学校发下来的政教工作计划,直接作为班级的计划,很少有在自己实际操作中去思考。当然也有些班级班主任想为学生的发展做出努力,如班级目标,奖惩制度的制定,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实际可操作性不强,在运行上又有一些偏差,有的干脆没有制定,学生没有在班级日常活动的任何限制,不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有些班级也有班规,但这些班级的规则制定,不是班主任根据班级实际发展而是从网上下的,就是用来应付各级各类检查。那么让学生遵规守纪只能是一句空话。
4.1.2班级管理比较依赖班主任。
学生的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学校内外各方面都应该关注。优良班风学风的建设、学生的全面发展等班级管理不仅是班主任的事,也需要学校、科任老师、家长、学生形成合力。虽然班主任意识到这一点,但在实际工作中很难,有很多问题。
在教师和学生、家长看来,班级管理的主要负责人就是班主任,所以一旦发生情况学生就会第一时间联系班主任,而不会选择告知任课教师,家长存在问题需要解决时也会直接联系班主任。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当前整个学校的班级管理工作都比较依赖班主任。换言之,班主任的管理方式,班主任自身素质都将直接决定着班级管理的质量。
4.1.3 任课教师对于学生的管理方式存在问题。
大部分任课教师认为自己的工作重心是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成绩。所以他们主要工作是授课,而不是参与班级管理,所以任课教师几乎不会参与到班级管理工作中,将所有的班级管理工作都丢给了班主任。另外一方面,大多数任课教师同时担任几个班级的教学任务,担子比较重,所以就算他们想要参与班级管理,也缺乏这方面的能力。这就导致了任课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很少,更加不会主动去了解学生的难处。一旦学生出现问题,任课教师会优先联系班主任,交由班主任来处理,只有少部分任课教师会联系家长。
总的来说,第一中学任课教师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所采取的方式无形中加大了班级管理的难度,使得第一中学班级管理工作成效较低。
4.1.4 家长对于学生的管理方式存在问题。
家长都希望学生自己能把学习放在第一位,所以学校基于此而制定出相应的班级管理方法时,他们还是比较满意的。家长在此环境下,还是依旧将提升学习成绩列为主要任务,以成绩来衡量是否努力学习,利用一切的课余时间来安排学生去学习,对于学生心理上或其他方面的感受几乎很少顾及,所以很少组织一些兴趣活动来帮助学生减轻学习压力。
4.2 第一中学班级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2.1 学校原因。
(1)学校执行应试教育为主的评价体制。
受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很多班主任教师过于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学生其他方面的需求,影响到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虽然国家一再倡导实施素质教育,要求学校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但迫于升学压力,普通班、重点班划分的现象,仍然是公开的秘密。经层层刷选,考试成绩优异者,则被分到重点班。这类班级的班主任教师以及科任教师,都属于教学经验丰富者。他们唯分数是论,只强调学生的考试成绩,完全忽视了学生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为了促进学生语数外等主科目成绩的提升,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的时间通常被占用。
而家长都非常赞同教师的这种做法,当取得优异的考试成绩时,校领导还会给予这类教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鼓励,同时倡导全校教师向他们学习,发扬这种无私的精神。作为重点班的学生,这种遭遇则尤为明显。除了美术等课程时间之外,甚至班会时间都会被部分教师征用。学校的一起娱乐活动,都不倡导重点班学生参与。在校领导和广大教师眼中,他们的任务就是好好学习,以取得更加优异的考试成绩。在优秀教师与班集体评比过程,学校也主要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依据。这种单一的教学评价体制,忽视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对班主任管理思想以及学生自我发展理念,都产生了非常重大的影响。班主任为了提升班集体的学习成绩,尽可能减少其他与学习无关的活动时间,而学生在教师的督促下,则不得不放弃自己的兴趣爱好,专注于学习。
(2)学校素质教育理念贯彻不落实。
第一中学倡导"博学笃志、切问近思、求真尚美、励志笃行、乐善好学"等精神,主张开展爱心教育、理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引导学生成人成才。但由于学习方法欠科学,专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缺失以及师资力量的薄弱,使得这些精神与理念都无法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这种现象在城乡结合部的校园中比较常见,很多上级领导部门人员认为,倘若无法在短时间内取得成效,那么就是对教学资源的浪费,因而都不倡导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投入,使得这类教学设施极为不完备。例如,心理辅导室没有配备专用设备和专业的教师,导致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的作用没有得到真正的发挥。从第一中学关于学生理想、审美教育现状来看,升国旗、"校园艺术节"等,成为了主要的教育活动。事实上,这些活动都缺乏实质性效果,使得健康审美教育流于形式。
在 2013 年到 2014 年这一学年期间,第一中学在开展学生德育教育工作过程,推行了学校与家长进行联合管理的模式。学校将相关学习材料发放给各位家长,或者邀请家长前来学校参与德育教育工作,共同探讨子女教育问题。但这种模式在很短的时间内,便被取消了。
4.2.2 班主任方面。
管理理念陈旧、落后,教育合力意识缺乏,忽视了对学生的全面关注,导致教育主体的作用无法得到有效发挥,是第一中学班主任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由于地位位置不佳,导致第一中学生源较差,学校的整体升学率偏低,很多学生在初中毕业之后,无法顺利考上高中,而是进入了职业学校。此外,第一中学的学生在学习方面缺乏热情,但对于各类课外活动,则是充满了积极性。但由于学校在管理过程,注重的是学生的文化成绩,忽视了学生其他方面的素质状况。加之受到教育部门强调升学率的影响,使得更班主任教师,一味地抓学生的学习,并且将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其素质优劣的标准。在教师眼中,但凡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就是好学生,而成绩不佳的学生,则被定义为差生。而学校在评价教师过程,也将班集体的学习成绩作为评价依据。只要这位班主任教师所带班级的学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那么这位教师就拥有评为优秀教师的资格。而倘若这位教师所带班级的学生,学习成绩较差,那么优秀教师称号则与这位教师无缘。
在这种情况下,大多班主任教师在管理工作过程,将着眼点置于学生的成绩方面,而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状况,则采取了完全忽视的态度。因而,班主任认为自己的职责,就是监督学生进行学生,而其他课外活动则可有可无。
学校针对班级管理,实现的是班主任责任制。大多班主任在管理班集体过程,对于学习成绩无关的问题,则要求学生自行解决。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很少与家长与科任教师取得联系,忽视了教育合力的重要性。很多科任老师,都没有主动承担起学生管理职责,将很多问题直接推给班主任教师。而班主任本身也缺乏也联合教育意识,导致学生的很多问题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普通班学生大多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增加了班主任管理工作的难度。在忽视教育合力的情况下,导致班级管理工作效果不强。
4.2.3 任课教师方面。
(1)教师自我提升意识差。
不少教师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导致班级管理观念迟迟无法得到更新,与学生的实际需求不符。例如,学生喜欢综艺节目或追星,教师却忽视了他们的这种身心状态,缺乏危机管理意识,采取老套的管理方法,紧抓表面上的学习,忽视了学生的心理状态。而学生在这种压抑的管理氛围下,容易产生叛逆心理,与教师产生冲突,长此以往,导致班级得不到高效的管理。此外,很多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教师倘若只是一味地强调学习,则容易引发这类学生产生强烈的厌学情绪,对管理管理工作很不利。在这种情况下,有些教师认为自己的努力得不到成效,于是开始采取了无所谓的态度,主要体现在缺乏自我反思与自我提升意识方面。例如,尽管自己的管理工作效果不佳,但也不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或者在明知自身无法取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的情况下,也不会虚心请教和学习。对于学校安排的培训进修活动,更是缺乏参与热情。如此便导致班主任培训工作流于形式,其作用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事实上,学校安排的很多培训活动,只要教师能够用心学习,就能够获得很大的收获。但由于教师群体中,整体缺乏学习氛围,使得新型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式,无法顺利引入教学管理工作中。此外,仅仅围绕学习成绩和升学率的教育评价体制,导致班主任教师只关注学生的成绩,忽视了学生其他方面的的发展。并且在对待学生态度方面,班主任教师也体现出了很大的差异,存在明显的不公平现象。例如,对于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即使犯了错误,班主任教师也是采取关爱的态度;而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当他们犯了错误时,则采取重罚措施。教师无法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缺乏对学习成绩差生的关怀,没有尊重成绩差生的自尊心,使得长期受偏见的这部分学生,容易与教师产生矛盾,长此以往,会直接影响到整个班集体的氛围与管理工作效果。
(2)任课教师不能真正地关心学生。
大部分学生都认为他们与任课教师之间的关系不好,绝大多数学生都认为任课教师只喜欢成绩好的学生,所以从这里就可以看出,任课教师没有真正地去关系学生。同时,通过对任课教师的问卷调查也可以看到,任课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存在问题,使得学生遇到了问题几乎都不会求助于任课教师,任课教师也不会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