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学校管理论文

中学班级管理相关理论概述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10-20 共3607字

  2 中学班级管理相关理论概述

  2.1 中学班级管理的内涵。

  本课题所研究的班级主要指中学中的教学班。不可否认的是,中学的班级管理是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以一定的目标为基础,融入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对班级资源进行控制、调节、组织和计划,以达成教学目标。此过程具有动态性和长期性。

  班级管理中所出现的任何活动均是以班级管理为核心而逐步展开的。班级管理活动是各任课教师和班主任共同引导和组织下,要求全班共同参与,师生共建和共同管理的教学活动。只有保障班级管理活动的顺利进行,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师生共建的育人目标可以顺利实现。对中学的班级管理进行研究,不能将其简单地认为是对班级活动的管理,也不能认为非集体活动中,就不需要进行班级管理,而需要将班级作为一个组织形式,以班里学生的当前发展状况为基础,进行全面性管理,其中包括对学生自发小组活动和各类班级活动的管理。但是管理体系中学生、各任课教师、班主任需要作为班级管理的组织者。

  2.2 中学班级管理的原则。

  班级管理原则作为中学班级管理的重要理论基础,在具体管理运用时主要承担承上起下的作用。对班级管理原则进行学习、研究,应该作为班级管理工作合力推进的客观要求。

  (1) 目标性原则。

  制定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目标性原则是班级组织建构的首要任务,任何一个班级的发展都要有一定的目标,要有恰当的目标,使学生的群体目标和班集体目标协调一致。

  (2) 科学管理原则。

  首先,班级管理需要以前期调研为基础,调研结果可作为班级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确定的依据。因此,需要班主任与学生切实沟通,以获取真实资料。这种调查方法是班主任可获得学生真实信息情况的重要手段,同样也是教师可以切实指导学生的重要依据。

  其次,规章制度的合理化制定。班主任必须立足班级和学校实际情况,设计并制定出具有可行性的制度和行为规范。各项制度和规章要求的合理和规范性,是保障班级管理工作切实可行的重要辅助。班级的各项工作,依靠合理有序的规章制度,才能做到有章可循。需要注意的是班级制度和规章的制定,必须吻合班级学生的年龄特征。

  (3)民主管理原则。

  民主管理原则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和辅助班级组织架构模式的优化。班级组织架构设置时需要考虑正式和非正式群体的要求,而民主管理原则在民主班级创建时的应用,则需要考虑到班级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真实需要。班级管理中多样化管理岗位的设计,均需要遵从民主管理原则,由学生民主推选干部并担任对应的工作。

  (4)合作管理原则。

  合作管理原则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和辅助班级组织架构模式的优化。班级组织架构设置时需要考虑正式和非正式群体的要求,而合作管理原则在班级创建时的应用,则需要考虑到班级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真实需要,一般建议由教师家长一起参与班级的管理工作。

  (5)情感管理原则。

  教育心理学提出,教学过程中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情感以学生毕业和教师教育成功为主要维系纽带。正因为如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需要考虑情感管理在班级管理运作中的合理化应用,学生和教师之间情感的积极性可辅助有效激发教师对岗位的热爱,最大化缩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学生和教师之间可更为深入的了解,以确保教育效果的最大化实现。学生对教师的喜爱,也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手法和积极主动性。事实证明学生与其所热爱的教师互动沟通,可辅助教育过程中学生逐渐形成一种即向上的学习心态,此种状态有助于扶助学生增强学习认知度,更能辅助学生快速、高质量的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对老师所产生的信赖感,可增加教师的权威性、亲和力、感召力,使得教师的指令,和要求能快速深入到学生脑海中,并快速获得学生的回应。在此种运作方式的辅助下,教师的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可以快速达成。因此建议班主任使用情感教育方式和亲和教育方式来进行班级管理。

  (6)人尽其用原则。

  在岗位设立的过程中,营造民主的班级氛围,组织学生讨论对相应角色的要求,可以促使学生思考班级生活的需要,形成更合理的角色预期。在此过程中,每一个班级成员都会将他们对班级、对他人和对自己的认识综合起来,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自己的意见,有利于丰富和完善角色期望。其中,对竞争岗位的学生来说,他不仅要参与对相应角色期望的讨论,而且还要努力认同这些期望,其中包括自己原来的认识与这种期望进行比较,并作出选择。这既有对他人观点的采择,也有对自己观点的澄清和调整。对每一个人来说,这都是一次很好的社会化经历和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机会。对这个班级来说,最终形成的岗位要求就成为班级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也能更有效地内化为走上这些岗位的学生的自我期望。

  2.3 当前中学班级管理的模式。

  班级管理原则,为当前中学的班级管理运作模式的优化提供了极为广泛的思路。但从具体执行情况而言,现有的管理方式与其目标之间仍存在差距。如传统管理思想仍左右当前管理活动,就当前现有管理模式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

  2.3.1 以班主任为核心的管理模式。

  班主任为核心的模式来自传统官僚性思想影响下的行政体制。班主任为主导意味着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的思想行为是班级管理的主导,学生必须被严加看管和监督。班主任的权威性代表着其所制定的强制性方针,必须被学生绝对执行,管理方案中以严禁、不准等词汇作为强制学生执行的基本要求,而此种管理模式下,学生和教师之间必然存在对立性矛盾。管理方式的简单和粗暴性,也是导致班级矛盾冲突尖锐化的主要原因。

  2.3.2以教学以及学习成绩为中心的管理模式。

  成绩为主的管理方式,是我国应试教育影响下的产物。班级管理者使用学习成绩作为学生管理的衡量指标,必然要求班级管理中以灌输式学习方式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为评价学生能力的唯一指标。此种容易抹杀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的班级管理方式,很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造成学生死读书、成为"书呆子"的局面,与新课标要求下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要求严重不符。

  2.3.3 以班级组织的构成为核心的管理模式。

  班级组织为核心的管理方式取自管理体制的层级制。班主任依靠制度或直接掌控班级管理方式,使得班级管理呈现出鲜明的组织层次。班主任对不同层次学生的管理,多由内而外执行,而每层之间的相互管理,则需要依靠岗位设置来进行保障。比如班级干部管理小组长,小组长管理积极性较强的学生,积极性较高的学生来管理积极性一般的学生。此种管理制度以集权式的社会运作模式为基础,容易因为管理者对学生的亲疏不同,而导致管理上的不公正和不公平,不仅威胁到班级凝聚力,也容易导致学生心态出现扭曲。

  以上各类中学管理模式对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和学校教学指标的达成可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也一度成为中学管理的主要运作模式。但是在人本位为主的当前教育思想下,以上管理模式,因为缺乏对学生最起码的尊重,而逐渐被时代淘汰。当前社会对学校管理模式和班级管理模式的要求,已经逐步从硬性管理向人文化管理、综合管理、主体能力教育等方向过渡,基于此,我国中学教学管理和班级管理将需要及时改革和扭转管理定位。

  2.4 中学班级管理的理论基础。

  2.4.1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提出任何人都具有安全、生存、自我实现、尊重、归属和爱的心理需要。教育心理学也认为,立处在身体和心理发展阶段的中学生更渴望被尊重、被承认、独立自主,其需要更多的发展空间和行动自主权。学校和班级作为满足学生并培养学生的重要场所,学生在学校和班级中的任何行为,都需要班主任予以放权。事实上,班主任只有创造满足学生归属感自尊感的班级氛围,才能让学生真正感觉到班级文化的价值和意义。如果学生在班级生活中得不到接纳和认可,无法对别人产生相应的影响,很容易产生自卑感。进行班级管理方式的优化主要以满足学生动态发展的心理渴求为基本目标,引导每一个班级成员都参与到班级管理过程中来,增大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享成功、彼此尊重几率,才能从根本上满足学生基本需求。

  2.4.2 主体教育理论。

  主题教育理论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作为影响力极大的教育启蒙理论,其真正的践行了教育的价值和真谛。苏霍姆林斯基的理论中要求教育必须是自我教育,以学生的全面成长为教育的基本原则,要落实学生的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的基本目标,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并实现学生自我思维的觉醒。因此坚持学生为本位的教育原则,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和班级管理的主导力量。只有考虑到学生的情感要求和自主主导需要,才能将教育真正的落实到学生的心中,并获得教育实效。因此,班主任工作重心应该放在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发挥方面,使得学生积极主动的接受前言教育的考验和锻炼,让其做自己的主人,做班级管理的主人,做自己未来发展的主导者和驾御者。

  2.4.3 人本管理理论。

  21 世纪以来,人文化和理性主义逐步成为管理学理论持续发展所需的重要因素,人文观念和个体化培养观念将人类的情感、需求、愿望等融入到理性规则中,使之成为培养学生并充分发挥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重要理论辅助。

相关标签:班级管理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