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川剧与新媒体的应用分析。
在新媒体的运用上,川剧也不为人后,并且在这方面更是有自己的特色和创新点,包括网络数据资源、川剧网站、川剧动画以及新媒体川剧等,均取得不菲的成绩。
4.1 川剧网站对新媒体的运用。
随着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的影响力超乎我们的想象。各个领域、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与网路息息相关。截至 2014 年 6 月,我国网民规模达 6.32 亿,稳居全球第一,互联网普及率为 46.9%.预计 2015 年年底,中国网民的渗透率将接近 50%.
戏曲也不能例外,他的发展也要依靠网络。近几年来,网络上的戏曲有关内容从无到有,从简单到丰富,戏曲艺术在网络这片领域上发展得越来越好。
4.1.1 网络技术与平台提供海量的川剧资源及服务。
由于网络技术的普及和资源平台的提升,对于川剧艺术的数据资源的存储、共享、传递,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搜索引擎带川剧的海量数据以百度、谷歌为例,选择热门的"川剧"、"变脸"以及川剧英文 "Sichuan opera"作为关键词,也选择一些外界不太熟悉"成都市川剧院""陈智林"作为关键词,进行搜索,结果如下:
信息内容与来源丰富:
内容有包括新闻、视频、论文、图片、书籍等类,信息来源包括报纸、图书、资源库、专门网站,以及团体个人等。
2.电子邮件、即时通讯成为共同的信息传输方式据调查,各类川剧艺术及科研机构、川剧社团以及川剧个人等,均普遍电子邮件及即时通讯。
4.1.2 川剧的网络运用。
一、政府主办的专业网站--"中国川剧网".
中国川剧网是由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省文化厅、四川省振兴川剧领导小组主办,完全为振兴传播川剧而开设的戏曲网站,页面布置精简合理,没有烦乱的广告。给人的感觉很干净舒服。川剧动态资讯和演出信息及时更新,管理得非常严谨。它的主页主要分为 7 大板块,分别为川剧论坛、神州白戏、川剧名家、专题、川剧票友、在线试听以及川剧剧照。值得一提的是川剧论坛,这个板块的设立可以大大的提升戏迷之间,观众演员之间的交流。另一个是在线试听,虽然只是试听,但是从中可以感受和选择自己喜欢的戏。从而进入戏院亲临现场观看。但是此网页资讯并没有及时更新,更新停留在 2014 年 11 月。而且通过此网站,2015 年在腊月二十七的"蜀西天下甲午新春戏曲晚会"开始直播,这是利用新媒体的一个重大举措。让观众能如亲临现场般观看戏曲晚会。最后,在主页最下面链接了各个地方戏曲的网站,更方便快捷。
二、机构主办门户网站。
艺术表演、教育及科研机构,均建立自己的门户网站。
1.在目前尚存的有艺术创新、传承能力的,大约不到 20 余个专业川剧团中,只有四川省川剧院和成都市川剧院建立了自己的院团网站,其他地市川剧院团都没有自己的专属网站,着名的重庆市川剧院也没有建立网站。在成都市川剧院里的网站上,川剧的信息占据了一个板块。值得重视的是成都市川剧院在首页有一个社会调查的板块,通过投票的方式选出最喜爱的或者最期待的剧目。这样的方式,大大地提高了受众的参与性与选择性,不仅使得剧团更有效率也紧紧地抓住了老观众的心,并且吸引了新的观众去关注。
2.从事川剧艺术教育的四川艺术职业学院有门户网站,从事艺术科研的四川省艺术研究院也创办了自己的官方网站。它的成立主要是从理论研究的方面传承了川剧艺术。研究院有自己的资料储存室,无论从影像还是文字方面的资料都十分齐全。艺术研究院更注重的是课题的创立,还有非遗的保护,以及期刊的发表等。
三、文企结合的网络电视--绿色频道。
以文企结合的方式,以传播川剧为特色的绿色频道,是一个网络电视形式的网站,南国戏剧频道归属于绿色中国网络电视中心,频道设在四川省川剧院。绿色中国南国戏剧频道是一个国际化的宣传平台,对川剧的振兴、传承、宣传起着积极重要的作用。它是在十八大之后,相应党的号召,为振兴传统文化而成立的公益性网络平台。绿色频道在 2013 年策划并执行,川剧经典剧目《卧虎令》曾在此进行网络的全球直播,《卧虎令》
的第四场播放点击率达到 49676 次。
①。
无论是哪一个剧目的视频点击率都是数以万计。
2014 年 7 月 10 日中国共产党的生日之际,先上了正能量现代川剧《辉映羌山》的全球直播,点击率穿戏剧频道的新高。此网站是以视频为主,在新媒体运用反面得心应手,拥有专业的策划、导演、编剧、摄制团队。
文化和企业结合的方式,不仅推广了文化的发展,也让企业得到了应有的经济效益和文化品质。就如新浪和川剧合作的川剧网,同样这个网站也是拥有演出介绍,川剧理论和在线视频等板块,它的特色在于其中一些名家介绍、新闻资讯和微博是相关联的,直接通过这个网页可以关注名家的微博。这样的模式,不仅让川剧推广了,也因为这样的网站让新浪微博的用户增多,得到理想的收益。它还拥有一个川剧票友会的微博,也是一川剧戏迷的组织,可以通过微博加入其中,可以第一时间获得川剧相关的消息。让更多的戏迷朋友们的到了组织。
各个企业和川剧相结合,达到互惠互利的目的。网络电视的直播也是看到了川剧的文化价值和独特魅力,通过互联网把正在剧场演出的剧目通过在线直播的方式同步放送到受众的眼前,不用到剧场也能同时看到精彩的演出。通过这种方法不仅扩大了受众的层面,也更方便快捷。通过点击率网络电视做了顺便的广告宣传,同时提升了自己的品牌形象。
四、川剧爱好者的虚拟社区--川剧麻辣社区。
网络社区是方便有着共同兴趣爱好的人在一起讨论交流的地方。川剧也有属于自己的网络社区"川剧麻辣社区".川剧爱好者可以通过社区发起现实的交流会,也可以通过发帖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见并以回帖的方式和大家交流。并且把一些好的作品推荐给大家。最多的帖子有 24 万的回帖,最少的也有 100 多。到 2015 年 4 月统计麻辣社区的帖子数已达 35 万。
社区是非常活跃的,还经常举办联谊会,在现实生活中交流戏和人生。
五、艺术家工作室--陈巧茹官方网站。
着名川剧艺术家陈巧茹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工作室。陈巧茹是文化部第一批确定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她认真履行自己的历史使命,决心生产出更多更好的剧目,为川剧开辟市场。在成都市川剧研究院的支持下,陈巧茹于 2010 年成立了"剧目生产实验工作室",为青年演员创造一个演出的平台,也为川剧探索一条发展的新路。工作室生产的第一个剧目是《马前泼水》,该剧自 2010 年在剧场、校园及社区演出以来,累计观众达 2 万多人次,收到观众的热烈欢迎,并荣获第七届"巴蜀文艺奖"戏剧类金奖。她的工作室也有自己的官方网站,进去就有背景音乐,是川剧唱段,非常好听。从网站上能清楚的了解她的工作室近几年来创作的剧目。更有川剧图片、信息的强大资料。
当然川剧在网站上的运用也有他们的改进之处,陈巧茹的工作室的网站并没有设立留言板这一板块。不能及时的与网友沟通。然后是对青少年的吸引力不够,没有采取现在新媒体的有趣形式去吸引青少年看戏赏戏。还有像重庆市川剧院这样的大院团并没有建立官方网站。官方网站是一个企业或者单位的权威代表。从官网能够得到公开的政策信息,也能使川剧形象推广,更能从中了解详细的联系方式。官网的建立是必不可少的。
4.2 川剧的微博运用。
微博(Weibo),微型博客(MicroBlog)的简称,即一句话博客,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的平台,微博使用门槛低,不仅政府、企业、媒体、名人可以注册,普通大众也能使用。
微博可以实名认证,也可以匿名,实名可以使得使用它发的微博更有权威性,让人信服。微博的匿名性则是给了大家自由的话语权,没有那么多的顾虑,想论则论,能真实的展现和全面的感受。这对社会进步来说具有很大价值,因为自由的话语权才往往能反应真实的需求。
4.2.1 川剧艺术家对微博的运用。
既然微博是现在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软件,那么川剧演员是否在运用它来传播川剧?首先看看成都市川剧研究院副院长、国家一级演员王超,他的微博名为@川剧王超,他的微博内容都是与川剧有关的信息,充满责任感的传播这传统文化。原创的微博数量占一半,可以看出老师平时运用微博的时间是非常多的。另外从微博中看出来他的儿子也走上了戏曲这条道路,对他的敬业和对川剧的喜爱由衷的敬佩。
再看陈巧茹的微博,从 2010 年开始创建微博。微博中的内容,多为川剧的演出,自己平时所参加的活动,以及对老前辈的致敬等。还有一些自己的生活中的照片,琐碎小事。让人一看觉得她是一个内秀,大气让人羡慕的女子。曾经我在陈老师微博下留言,没有想到的是她回了我的留言。可以看出此博多数是她自己在管理。
陈巧茹身为川剧艺术家,同时也是非遗传承人。在川剧的传承与推广中做出了贡献,工作室的戏也是她贷款投入来编制的。但是她并没有由此感到压力,反而成为前进的动力。也看到新媒体所带来的新希望,为川剧带来新的发展。但是,由于刚刚起步,在新媒体的运用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首先是互动不足,陈巧茹的工作室的网站并没有设立留言板这一板块。不能及时的与网友沟通。然后是对青少年的吸引力不够,没有采取现在新媒体的有趣形式去吸引青少年看戏赏戏。最后是传播力不足,陈巧茹的微博量不算少,但是每一条转发评论量都很少。每个年轻演员都有自己的微博,如果他们在微博里转发,他们的圈子是年轻人,能起到很好的宣传效果。
4.2.2 个人对微博的运用。
再看川剧的青年演员,@吴以熙为贵的重庆川剧院演员、青联委员吴熙,从 2010年建博来有 6914 个粉丝,微博量达 3971.在青年演员中他的粉丝量是非常多的。她的粉丝之所以这么多,是因为她所发的关于川剧的博并不像王超那么官方,而是充满调皮、欢乐。也将自己上妆的过程以图片的形式发出,自然引起很多人的好奇和关注。与前面两位不同的是@川剧杨坤昊,重庆市川剧院文武小生演员杨坤昊,以及@冯小妹-vivi,四川省川剧院演员冯韵营,她们有着年轻人的前卫,将微博的主页面都装饰成川剧照片,非常漂亮。但年轻人有自己的生活和娱乐圈子,在他们的博中就很少看到有关川剧的内容,更多的是有趣的生活娱乐的东西。
在我的微博里就有一位对川剧乃至戏剧真心喜爱的年轻人@雪-婷。作为一名护士,从她的微博中无处不见她对川剧的喜爱之情。除了转发一些剧照,她自己也经常身临其境去看戏,与艺术家们探讨。她也经常深入后台,给演员们拍照发到博上。她从 2010年开始建立微博,现有 2707 个粉丝,她的影响力不容小觑。从她的一万多条微博可以看出,她是一个微博控,也是一个对戏剧对生活严谨又喜爱的人。她的出现让我觉得,川剧的传承又多了一份希望。
4.2.3 川剧院团对微博的运用。
以重庆市川剧院来说,它紧跟时代的步伐,利用现在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新媒体来弘扬川剧。例如大家现在都有的微博,重庆市也有名为@重庆市川剧院官方微博scopera 的微博。单从数字上来分析,粉丝和微博的数量并不算多。其内容都是与川剧有关的信息。既有演出的讯息,也有观众看戏的实况照片,还有小演员的训练照。值得一提的是,重庆市川剧院经常通过微博抽奖的活动来赠送戏票。这对于认为戏票昂贵的观众们无疑是一件喜事。有的观众最初也是为了"占占便宜"也来抢票,无意中却喜欢上了川剧。这样的活动在保证剧团经营的情况下应该继续下去。而且重庆市微博的管理人把博管理得非常好,有问题留下的他必然一个一个耐心的回复解答。一当你关注他了的微博,他会私心感谢你关注他,并与你互相关注。利用微博,重庆市川剧院达到了传播和弘扬川剧的目的。
4.2.4 微博的运用有待改进之处。
在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中有四位创立了微博,而其他几位尚且没有创建自己的账号。
但是他们有自己的团队,或者有关方面或志愿者应该来建立一个团队,为非遗传承人们创建管理账号。他们没有创建微博的原因可能多是专注于作品的创作没有多余的时间,或者是对此不是很感兴趣。让他们对得起自己的名号,把川剧传承下去。这样,更有利于信息的发布和网友之间的沟通。其中,在微博上搜索肖德美,更多的是他在各个学校的讲座。同学的反应是新奇又喜爱,希望老师能多来讲解川剧有关的知识。可见,年轻人不是不爱看川剧,是他们接触的平台是在太少了。
在艺术品推广方面,影视业提供了示范和标杆。每一部影视作品退出,往往都会建立一个以电影为名字的微博来宣传电影。例如电影《重返 20 岁》,从 2014 年 5 月建立微博,开始发第一条博。从那个时候开始到电影上映,一点一点地发布电影有关的信息,引起人们的关注。知道电影上映,一直与网友互动,转发网友看电影的微博等,他的电影的超高票房不仅与电影本身的高质量有关,也与它对新媒体的利用宣传有关。再看我们的川剧,有多少名作,而被人记住的又有多少?2014 年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 70 周年,自贡市重点创作剧目、大型爱国主义川剧《还我河山》在自贡艺术中心上演。此剧是为了传承、振兴和发展资阳河川剧艺术,经过近两年的策划才的到今天的成果。本剧编剧为廖时香,导演是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任庭芳,艺术顾问为"巴山鬼才"魏明伦。从这个阵容上来看,这部川剧的质量是可以保证的。微博上有很多关于"还我河山"的川剧,更多的则是看过的观众发的自己的感言和自己拍的图片。总结他们的感受都是震撼和喜欢。但"还我河山"并没有创建自己系统的微博去转发大家的观后感。若能把网友的微博转发到自己博上,那么网友的积极性也调动了,经过他们的手又能达到宣传的目的。
系统的简历官博,也能使他的视频、图片能找到发出的权威地址。还能使戏迷们找到组织,讨论这出令人震撼的戏曲。
再次重庆市川剧院的微博运用也有不足之处,首先是页面,背景墙纸没有换成与川剧有关的图片,进入官博没有视觉上的冲击。然后因为官博宣传力度不够,导致粉丝数过少。粉丝数少就表明关注的人群少,那么推广力度不够。最后是官博中照片发布居多,演出视频占少数。更多的人更想看演出的视频,看看名角的身段,听听动人的唱腔。
并且视频长度不宜过长,以经典抓住人心。另外,大院团都有自己的官方微博,小院团,例如遂宁市川剧院、自贡市川剧院等并没有建立微博。
4.3 川剧在微信的运用。
微信是一款跨平台的通讯工具。支持单人、多人参与。通过手机网络发送语音、图片、视频和文字。
它并没有像微博那样的开放性,相较于微博的圈子比较小。只有朋友之间才能看到互相的动态,而微博则是不用关注任何人都能看到。微信中只有关注了公众号才能收到它的消息,而微博不用关注也能看。现在微信上关于川剧的公众号并不是很多,带有认证的只有两个,一个是成都市川剧院的官方微信,另一则是成都芙蓉国粹川剧变脸秀的企业微信。两个公众号都有共同的特点,进入聊天页面一键就能知道演出信息,十分方便。芙蓉国粹企业微信,经常举办看戏发照片,扫二维码送礼物的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 2014 年演出的《李亚仙》。作为岁末献礼,传统川剧《李亚仙》在重庆市川剧艺术中心上演。剧场内 720 张票提前三天全部售完,临时增加 20 张站票,也是全部售罄,一半以上都是年轻观众。这是此次《李亚仙》为川剧人带来的意外惊喜。此次,市川剧院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与线下活动,创新宣传模式,聚集大量潜在戏迷。利用微信的点赞功能,获取 20 个就能有机会获得岁末川剧演出的门票。很多年轻人在朋友圈看到"积赞看川剧"的活动都跃跃欲试,川剧院更是利用网络语言来拉拢年轻人。每条信息的语言都十分生动,"醉了"、"亲"、"么么哒"等语言让人觉得川剧不再陈旧、遥远,而就在年轻人的生活中。微信中更有一些关于川剧的探讨和讲座。重庆文化艺术研究院戏剧影视研究室主任黄波认为,市川剧院的探索值得推广。
在微信运用这块,还是有它的不足之处。成都市川剧院的微博虽然有剧目的介绍,但只有精品剧目《尘埃落定》和《马前泼水》,剧目极少过于单调。而最多的还是宣传问题,微信没有运用更多的方式去吸引人扫描关注。
4.4 川剧动画的运用。
2009 年,一部动画《火焰山》引起了国内外的强烈反响。这不是单纯的动画,而是一部新编的川剧动画,由四川省川剧院与加拿大一家动画公司合作而创生。由于有了之前川剧《火焰山》在法国的演出受到强烈反响的基础,以及受到了《功夫熊猫》的启发,利用三维立体技术用动画的形式来表现此剧。其中猴王的面部也是完全遵照川剧脸谱来定制,需要非常高的技术才能表现川剧原滋原味的元素。此剧受到了国内外关注,扩宽了川剧的传播道路。
2012 年四川省艺术研究院选取川剧经典折子戏《秋江》试点,制作了川剧动画《秋江》,其定位乃是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服务,因此从人物造型、音乐、对白到动作都要求保留舞台上的经典样式,采用中国山水画风格,让川剧与水墨画共相辉映。对于探索,新闻媒体给予积极肯定,也指出:"动画之后的其他链条还未得到有效开发,如何突破资金、人才的瓶颈进一步开发市场,形成一条良性的川剧动漫产业链是接下来面临的问题。"通过网络能查到很多关于动画《秋江》的信息,更多的是报道,以及剧照。
2013 年四川音像出版社制作了川剧动漫《请医》,"为川剧名角们重新设计神韵俱佳的卡通形象,将川剧表演艺术精华融合现代动漫表现技巧,综合图像、声音及文字等多种载体实现艺术再创作,以一种新的表现形式展示川剧的特殊技巧、幽默语言,使较单一的舞台剧借助现代媒介生产制作,重新演绎川剧的经典,包装传统的川剧文化。"2014 年四川省艺术研究院与四川师范大学动漫工作室合作,打造川剧动画片《金山寺·变脸》,据《成都日报》报道,动画片《金山寺·变脸》以着名川剧大幕戏《白蛇传》中《金山寺》一折的故事为主要剧情,将剧中紫金铙钹与白蛇打斗中的精彩变脸用动画表现,片长约 10 分钟。将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艺术与现代流行的动漫艺术形式相结合来呈现川剧,必将为扩大川剧影响、培养青少年川剧观众、传承优秀民族文化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4.5 新媒体川剧--《传奇变脸秀》。
"传奇变脸秀"成都三庆汇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投资 3000 万元打造的综合性大型演出节目,在 70 分钟演出中,融川剧、杂技、舞蹈、魔术等于一体,由西安数虎图像完成的舞美设计、现场效果,以奇幻、唯美新媒体技术和手段,让观众享受传统艺术盛宴。
在数字内容部分引进了新媒体舞美设计影像,被誉为中国首部原创川剧情景秀。场面的宏大、多媒体的介入,声光电的配合,舞台的外延,使得这个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在《传奇变脸秀》中,川剧是当仁不让的主角,但剧中魔术和马戏表演戏份,同样令人惊奇。为了让观众能身临其境地融入《传奇变脸秀》剧情,该剧演出地锦江剧场进行了大规模内部改造。在观众席中,散落设置着 10 多台多媒体播放器,用以烘托现场气氛。舞台左右两侧则分别搭建起两个大型观众互动平台。此次舞台改造的设计,以高科技多媒体互动为主要呈现手段,各类光效灯数量达 3000 多支,还有一块价值 100 多万元的大型 LED 大屏幕,这样的光效舞台,营造出了亦真亦幻、色彩斑斓的舞台效果。
观众反响热烈,它更作为一个旅游剧一个秀带动了四川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