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西藏第三产业影响就业变化的事实分析
研究西藏第三产业就业效应问题,是贯彻***总书记“治国先治边、治边先稳藏”的战略思想和俞正声主席的“依法治藏、长期建藏、争取人心、夯实基础”的指示要求。近年来,西藏第三产业对就业变化的影响日益突出。了解西藏第三产业影响就业变化的事实,有助于进一步探索西藏第三产业的就业效应。
第一节 西藏劳动力在三次产业间转移的特征
国家统计局 2003 年对第三产业的内涵范围作了重新划分,但 1985 年的统计范畴与 2003 年的统计新规定对第三产业的增加值以及就业量的影响并不大,对其相应的产值比例与就业比例的影响更是微乎其微,因此本章第一节与第二节的描述与统计分析以及后面第四章的第一节的回归分析将忽略由于第三产业划分调整带来的统计上的不一致性。为了充分反映劳动力在三大产业上的分布情况与变动趋势,并保证产业产值与就业量数据的年份一致性,本文选取 1985 年以后的数据。在历史意义上,1984 年西藏第二次工作座谈会上党中央明确要求“解放思想,要千方百计发展西藏的经济”①,从此西藏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发展才正是开始。因此选择 1985 年以后的数据符合西藏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事实。
归纳西藏劳动力在三次产业间转移的特征,在了解西藏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基础上,对比分析两大结构,从中探索西藏劳动力的转移趋势。
一、西藏产业与就业结构分析
随着西藏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西藏的就业结构也出现了相应的调整与变化。西藏近 30 年的第三产业与就业人数相关数据显示:西藏地区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呈逐渐上升趋势,其中部分年份存在波动;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也呈现稳定上升势头,上升趋势较平稳。
如表 3-1 所示:西藏第三产业 GDP 比重从 1985 年的 32.7%上升到 2014 年的53.5%,平均每年上升 0.7 个百分点;而同期第一产业 GDP 比重下降速度为 1.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 GDP 比重上升速度为 0.7 个百分点。
如表 3-2 所示:西藏地区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从 1985 的 14.4%,增长到 2014年的 41.6%,年均增长 0.9 个百分点;而同期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下降速度为 1.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就业比重上升速度为 0.3 个百分点。
“西藏目前三次产业的产值结构呈现”J“型结构,即”三、二、一“结构排序,与上个世纪 80、90 年代和二十世纪初期长期持续的”V“型结构及”一、三、二“和”三、一、二“结构相比,具有巨大的进步,符合世界产业结构优化的特征和规律。经过改革开放 30 多年的发展,西藏的产业结构终于走上快速优化道路。”①但是这种产业结构高度化的背后是政府投资拉动的结果,不能代表其真实水平。
“相比较于产业结构,西藏三次产业的就业结构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和不协调性。对应于西藏三次产业产值的”三、二、一“结构,西藏三次产业的就业结构呈现”一、三、二“结构排序。”
从表 3-2 可以看出,虽然西藏第一产业的就业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逐年上升,但第一产业的就业比重仍然高于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研究西藏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探索西藏劳动力的转移趋势。
二、西藏劳动力的转移趋势
第一产业就业比重的下降速度为 1.2 个百分点,第一产业产值比重的下降速度为 1.4 个百分点(表 3-3 计算结果)。二者都是下降的趋势,下降幅度相当,说明西藏的第一产业相对于二、三产业整体发展缓慢,进步很小。第一产业的就业下降速度略低于第一产业产值下降速度,说明西藏第一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可能有所提高,但几乎保持不变。以 2014 年为例,西藏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为 43.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9.5%③。由此可见西藏的农牧业等传统产业与全国相比其劳动生产率较低,从另一个角度理解便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这些剩余劳动力有待于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但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又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农村劳动力受教育水平低、城镇化水平低、传统文化的制约和市场意识薄弱、相关政策的匮乏等。④这些制约因素加大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难度,导致第一产业的就业比重在短时间内难以下降。西藏第一产业就业比重占据主要地位的局面可能还要保持一段时间。这种就业结构(图 3-1)与国外和我国整体就业结构(图 3-2)相比,是低水平的不平衡的就业结构,需要进一步改善。
与全国水平相比,西藏第二产业发展水平还很低。依据 2014 年数据,全国第二产业的产值比例为 42.7%(表 3-4),而西藏只有 36.5%(表 3-3);全国第二产业的就业比重达 29.9%,而西藏只有 14.7%,不足一半。相比于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西藏第二产业的就业比重和产值份额都呈现缓慢增长状态,其中就业比重还出现了小幅度的徘徊。近 30年间西藏第二产业的产值比重上升速度为 0.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的就业比重上升速度为 0.3 个百分点。这种产值与就业比例不协调的现状表明,西藏第二产业不仅没有增加就业的倾向,甚至会排斥劳动力就业。因为工业部门利润与资本积累较差,难以吸收传统产业的剩余劳动力。由于西藏存在“非典型二元经济结构”①,农业没有为工业提供积累,工业不能促进农业发展,因此,西藏第二产业没有对第一、第三产业发展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第二产业的就业比重也相对较小,提高缓慢。为此,西藏第一产业产生的剩余劳动力和第二产业排斥劳动力的倾向推动西藏第三产业吸收大量劳动力。
西藏第三产业发展较快,逐渐带来较高的就业比重。近 30 年间西藏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平均每年上升0.7个百分点,就业比重平均每年上升0.9个百分点。
表明西藏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不断增强,但与其高产值比重相比(2014 年西藏第三产业的 GDP 比重为 53.5%,就业比重为 41.6%),西藏第三产业并没有表现出劳动力蓄水池的强劲作用,然而第三产业依然是西藏未来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与全国第三产业水平相比,西藏第三产业产值比例过高(2014 年全国第三产业产值比重为 48.1%,西藏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为 53.5%)。这并非表明西藏的产业结构相比于全国更加优化,反而证明了西藏第三产业具有供给性和虚胖性的特征,是国家政策扶植的结果。但全国第三产业产值比重有上升的趋势,西藏第三产业产值比重有上下波动的趋势,二者差距可能在未来逐渐缩小,西藏第三产业产值比重有望与全国水平趋于一致。相比之下,西藏第三产业就业比重(2014年为就业比重为 41.6%)与全国第三产业就业比重(2014 年为就业比重为 40.8%)相差较小,表明西藏第三产业整体就业状况与全国第三产业就业比例相符。二者都有上升趋势,西藏第三产业的年就业增长速度为 0.9 个百分点,全国第三产业的年就业增长率为 0.75 个百分点。西藏的第三产业相比于全国,对就业有着更为显著的作用。因此必须大力发展西藏第三产业,为西藏就业做出重大贡献。
总结西藏三大产业的劳动力流向,较符合钱纳里(H.B.Chenery)的研究成果①,即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下降存在滞后性,第二产业就业的增加要小于第一产业就业的减少。因此西藏劳动力在三大产业间转移的趋势是由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从劳动力的流动趋势看,第三产业似乎已经成为西藏地区拉动就业的主要产业。为了进一步验证这一结论,我们需要探讨第三产业的就业吸纳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