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哲学论文 > 西方哲学史论文

米德对社会基础和功能的认识

时间:2018-05-23 来源:未知 作者:学术堂 本文字数:2798字
  三、米德社会哲学的具体内容。
  

  米德在以上这些思想的基础上,建立了自己独特的社会哲学理论体系,笔者在这一章进行了具体的阐述,包括社会产生的基础、社会的功能、社会的发展、社会的控制,最后到社会的自我。笔者依据社会产生与发展的脉络,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哲学思想,试图形成系统的认识。
  
  3.1社会基础和功能。
  
  3.1.1社会的基础:冲动与招求。
  
  米德最初在讲到社会的基础时不单单指涉人类社会,其所指是一切生物有机体,其中包括昆虫和脊椎动物。冲动与需求是一切生物有机体的基础,在单独讲到人类社会的基础时,米德指出了几种特别的冲动与需求的类型,我将在下面的文章中详细说明。
  
  3.1.1.1社会的先在优越性。
  
  这里首先便涉及了一个哲学家们一直苦苦争论的问题:“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关于这一问题,我们直接可以联想到一个很具代表性的理论-社会契约论。这一理论认为,个体首先是一些拥有心灵和自我的个体,他们有意识地聚集到一起,选出自己的官员,组成一个有组织的社会。可以看出,这一理论主张的是具有自我性的个人在社会之先就产生了,与此相反,米德首先强调的是心灵和自我对人类社会的不可或缺性:“社会存在依靠心灵与自我这一前提条件”35(在这里有必要做一下解释,它的意思不是说心灵和自我出现在社会之前,而是说一个群体在其个体成员具有了心灵和自我之后才能称得上是社会)。但是,人类社会具有不断发展的过程性,且发展的过程是有阶段性的。在其低级阶段,完全取决于个体有机体的生理差异和要求,而存在这种低级阶段的原因不仅是个体的生理原因,还因为心灵和自我只有在社会发展的低级阶段才能出现,也就是说它是心灵与自我出现的必要条件,这样一来,在米德那里,人类社会还是先于个人有机体而存在的,其重要性也是在个人有机体之上。
  
  3. 1. 1. 2生物生理的冲动与需求作为社会基础的原因。
  
  米德将“生物生理的冲动与需求认定为最基本的社会性”,'6首要的原因是他们是“一切社会行为”的基础。为了生存与自身的发展,任何生物有机体都不能摆脱其他生物有机体的影响,“即使是在社会发展的低级阶段,某个个体的行为与经验也总是与其他个体相联,共同组成整个社会群体的行为与经验”.3,如此说来,整个社会便组成了一个整体,一切有机体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与发展的。这种生存与发展的要求是最基本的需求。简单地说来,就是生物有机体最初被这种最基本的冲动与需求所驱使产生某种行为,而行为之间必要的连接使更多的行为主体,也就是有机体有了联系与交流,从而形成了社会。米德从逻辑上这样推论过来,生物生理的冲动与需求便成了社会的基础。
  
  前一种原因所指的是一切生物有机体,但对于人类社会的现实情况来说,重要的形式有父母的冲动或态度,睦邻的冲动或态度(父母的冲动或态度的泛化),但最一般最重要的形式是性欲和生殖的需要。米德在这里提到了一个拥有这些冲动与需求的最基本的社会单元一一家庭,它是“人类繁衍、社会保持、生命维护等活动的承载者,而且是最基本的承载单位。”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即生理关系是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所有社会关系都需要建立在这种生理关系之上。所谓的生理关系是指由生理差异而产生的不同性别之间的关系,以及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米德将这些基本的冲动与需求集中在家庭之中,并把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单位,通过家庭这一组织来建立冲动与需求同社会之间的联系便也顺理成章。
  
  此外,冲动与需求构成了社会过程演变与发展的两极-“心理极”(或“个体极”)和“制度极”之中的一级。米德指出,不管是从心理学上讲,还是从哲学上讲,人性都“完完全全是社会性的东西”'9,因为每个人都是通过与其他个体间的相互联系中得到人性的,而冲动与需求又是人性的基本生理材料,这样,米德又以上文提到的同样的方式-借助“人性”这一概念,成功地将生理的冲动与需求同社会建立了联系。
  
  3. 1. 2社会的功能:沟通及媒介。
  
  与社会的基础不同,米德在论述社会的功能时,涉及的仅仅是人类社会,其他的生物个体与此不同。“如果火星上存在居民,那么,只要我们能够与他们建立各种社会关系,我们就有可能与他们进行沟通。”'.可以看出,米德预先设想的社会过程,其功能是为了是使思想和沟通成为可能,也可以说,思想与沟通的过程、沟通的要素以及沟通结果的实现都需在社会组织内部才能进行。
  
  米德提出,人类社会组织的基本原则就是沟通的原则。米德对比了人类的沟通与动物之间的沟通的不同: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是“有意识的沟通”,而动物之间并不知道它们之间正在发生的行为是所谓的沟通。因此,“具有意识的交流活动才能称为沟通”.',了解了沟通的概念,但是具体沟通的方式如何呢?米德给出的回答是,存在两种形式的沟通:一种是“群体之间的沟通”,另一种是“个体间的沟通”.关于群体之间的沟通,米德运用一个雄辩家的例子进行了说明。“在听众之中,之所以能产生出一致地反应,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里存在一个相互影响的成分,周围人的态度使一个已经或准备具有同样想法的人将其反应释放”42这种沟通的结果反应出来的情形便是:一个人的反应,正是全部观众的整体反应。而个体之间的沟通是通过扮演他人的角色实现的,即一个人采取了另一个人的态度,同时在另一个人那里也导致了同样的态度,这样的好处便是个体可以通过另一个体的反应回顾他自身,及时对自身行为进行调整,从而使沟通体现其价值。正因为这种形式的沟通能使个体对自身的反应和行为进行广泛的控制,从而有助于整合个体的行为,形成一种具有普遍性的社会关系,在这种社会关系中,每个个体都可以对自身行为进行有效的控制。沟通必然需要各种媒介,不同的媒介由于受众的参与程度的不同而具有的沟通程度也不同,但不管何种媒介,只要能使群体成员超越其阶级或阶层的固有界限,便能进行有效的沟通,由此来说,沟通的基础便是要超出个人固有的界限。
  
  米德在这里提到了两种重要的社会关系:宗教态度和经济态度。睦邻友好、救死扶伤这些宗教的态度在这一群体中很具普遍性,都是群体成员中的一个个体对另一个体的认同。同样,在经济生活中,商品的交换来自于买卖双方彼此的需求,米德认为,这种需求意味着一种参与,“在认识交换对于双方来说所共同具有的价值的过程中,每一方都使自己采取对方的态度”.',人们总是预先设想一种沟通只能在其中进行的社会关系的存在。这两种态度都使个体超出了自身的界限,通过帮助他人和交换的过程,一个人便与他人形成了一种联系,展现了一种社会关系,其中一个人的利益就是其他人的利益。关于宗教态度和经济态度的其他问题在下一部分还有具体阐述。
  
  在上一点我己经提到,沟通有程度上的不同,其原因可能是媒介的不同,个体经验的不同,也可能受到历史环境的制约,其中最重要的是个人能力的不同,这是区别出普通个体和伟大人物的一个很重要因素,米德将沟通视为一个领袖必备的条件。一个个体,如果他能够在他人未能有某种意识的时候,理解群体中其他成员的反应与态度,使群体能有效的进行沟通,从而对群体态度进行有效调节,那么这一个体便有能力成为一个伟大人物。
    相近分类:
    • 成都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 学术堂_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