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文学论文 > 文艺美学论文

弗洛姆审美观念探析绪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6-10-21 共2971字
  绪 论
  
  0.1 弗洛姆简介
  
  埃里希·弗洛姆,美籍德裔犹太人,20 世纪享有盛誉的人本主义精神分析学家、哲学家和社会学家,被誉为“20 世纪的心灵透视者”.在心理学领域,他和霍妮、沙利文等人一并被奉为新弗洛伊德主义的社会文化学派的代表人物;在哲学领域,他同霍克海默、马尔库塞等人一样,都是西方马克思主义中法兰克福学派的主要成员。弗洛姆的思想在世界范围内都形成了广泛的影响,从人文思想领域到现实的社会运动都渗透着其思想的影响力。
  
  1900 年,弗洛姆出生于德国法兰克福一个犹太人家庭,孤独的童年造就了他敏感多思的性格。他十四岁时便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亲眼目睹了战争的残酷与无情的杀戮。一战结束后,弗洛姆进入法兰克福大学学习法律,后赴海德堡大学攻读心理学、哲学和社会学,于 1922 年以《犹太律法对离散犹太人社会的贡献》一文获得哲学博士学位。1925 年到 1927 年,他在慕尼黑大学继续进行精神疗法和心理学方面的研究,后来又在柏林精神分析研究所接受专门的精神分析训练,于 1931年正式毕业。毕业之后,弗洛姆在柏林进行精神分析实践,成为一名独立开业的精神分析医生,同时他还将精神分析理论应用到社会和文化问题的研究中。1930 年,弗洛姆在《意象》杂志上发表了《论基督教教义的发展》一文,并因此而声名鹊起,奠定了他在精神分析学界的地位。也是在这一年,他成为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的成员。弗洛姆以心理分析学家的身份进入研究所,因此,在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中,他最显着的特点就是将心理分析与社会批判相结合,自觉地把弗洛伊德和马克思的思想熔于一炉。30 年代初期,纳粹在德国逐渐掌权,这对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因此,1934 年,研究所迁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弗洛姆也于这一年移居美国,在哥伦比亚大学进行讲学。此后的几十年间,他先后在纽约市社会研究新校、本宁顿学院、密歇根大学、耶鲁大学、纽约大学、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等高校任教讲学,致力于心理分析及社会文化的研究工作,同时创建了怀特精神分析研究所和墨西哥精神分析研究所。弗洛姆晚年积极投身和平政治运动,同时潜心着书立说,盛名远扬。1979 年,他获得了多特蒙德市授予的内利·萨克斯文化奖。1980 年,因心脏病发作,弗洛姆于瑞士与世长辞。
  
  弗洛姆一生着作丰厚,先后发表专着二十余部。1941 年,他发表了第一部重要着作《逃避自由》,该书以精神分析心理学为切入点具体剖析了极权主义,同时批判了现代工业社会对人性的压抑与异化。1947 年,出版《为自己的人》,提出以人本主义为基础建构生活之艺术的主张,并在该书中具体阐述了其社会性格理论。
  
  1955 年,《健全的社会》出版,在该书中弗洛姆发起了对工业社会的全面批判,揭示了病态社会对人的全面异化,主张通过经济、政治、文化全方位的变革建构一个健全的社会,实现人的自由解放。第二年,他又出版了《爱的艺术》一书,该书在前几部理论着作的基础上,提出通过爱的艺术,建立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之间的创造性联系,指引人们走出生存的困境,实现诗意地栖居。此后,他相继发表了《弗洛伊德的使命》(1959 年)、《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1961 年)、《在幻想锁链的彼岸》(1962 年)以及《人的破坏性剖析》(1973 年)等书,1976 年《占有还是生存》问世。1979 年,弗洛姆生平最后一部着作《弗洛伊德思想的伟大和局限》出版发行。
  
  0.2 选题缘由及意义
  
  弗洛姆被称为“人类的梦想家”,他一生致力于人类解放的伟大事业,对人的生存境况和前途命运表现出深切的关怀,为实现人类未来的自由幸福描绘出美好的蓝图。弗洛姆对人之生存境况的关注是一种审美的生命关怀,他对生存问题的反思与批判是与法兰克福学派一脉相承的批判美学,同时,他倡导以审美的路径实现人之自由解放也是一种审美的救赎。就此而言,弗洛姆的理论具有一定的美学研究价值,可以从文艺美学的视角对其展开深入的探讨,这也是笔者选此论题进行研究的原因。
  
  对弗洛姆的美学思想进行分析梳理、研究探讨,无论在理论层面还是现实层面,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和启示。首先,在理论层面,有助于对弗洛姆理论研究的进一步扩展和深化。近些年来,国内外学界对弗洛姆思想的研究处于不断拓展和深化的进程中,研究领域涉及心理学、哲学、伦理学、社会学、宗教学等各个学科,与此相比,文艺学领域的研究则屈指可数。因此,从文艺美学的视角对弗洛姆的思想展开全新探讨,有助于对弗洛姆理论研究的进一步扩展深化,推动其理论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在现实层面,其美学思想对当代人之生存态度、当代文艺事业的发展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具积极的启示作用。其一,它为当下处于日新月异之世界中的人们提供了一种审美的生存态度,提醒人们关心自我关爱他人,秉持生命之爱,诗意地栖居,艺术地生活。其二,它对当前我国文艺事业的建设发展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指引当代的文艺发展应始终保持文艺的自律立场,以对现实的直接干预和对人性的真实关怀为使命。其三,它对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作用,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深化“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同时更加全面深入地开展精神文明建设。
  
  0.3 研究思路及创新
  
  目前国内学界对弗洛姆的研究大多限于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等方向,集中讨论的论题多为弗洛姆的社会心理学、人性理论、社会批判理论及其人道主义伦理学等。在文艺学领域,对弗洛姆的研究则相对欠缺,文艺美学方面更是寥寥无几,为数不多的一些研究成果,也仅限于运用其心理学相关理论解析单独文艺作品的美学价值,缺乏整体性的审视与思考。本论题不同于以往对弗洛姆思想的心理学、社会学等立场的研究,以及美学方面的零散表述,其研究特色和创新之处在于,从文艺美学的视角,对弗洛姆的思想展开新的探讨。从弗洛姆对人类生存现状的审美关怀这一立足点出发,围绕其关于人之自由的审美救赎之思考,对其美学思想进行梳理研究,挖掘弗洛姆思想的美学价值。
  
  弗洛姆的美学思想始终围绕着人之自由的实现这一中心议题,因此,本文试以弗洛姆关于人之生存困境的症候分析、生存危机的原因剖析以及对人之自由的审美救赎三个论题的探讨为结构框架,对其美学思想进行分析梳理,进而做一深入的研究阐释。具体而言,首先,阐述弗洛姆美学思想的理论来源。弗洛姆的思想综合了弗洛伊德与马克思的学说,将对人的精神分析与社会文化研究相结合,在微观个体和宏观社会两个层面,对人的生存问题展开全面而深入地研究。然后,论述弗洛姆美学思想的主要内容。弗洛姆看到了现代社会中人们深陷生存困境的泥淖无法自拔,工业社会造成了人的全面异化,人迷失自我逃避自由,生存失去了应有的美感。
  
  在深入剖析人之生存的两歧境况以及现代社会致病作用的基础之上,他提出了一条审美的解救之途,即通过爱、宗教和艺术的审美力量,解决人之生存的两歧矛盾,打破幻想的锁链,重建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以及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重获人之自由。最后,探讨弗洛姆美学思想的现实启示及局限性。弗洛姆的美学思想以对人性及人的生存现状的深刻剖析为基础,以深刻的社会文化批判为武器,最终以一种审美的救赎为旨归,它体现了弗洛姆一种审美的人性关怀,因此对当代人的生存态度、当代文艺事业的发展以及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但同时,由于弗洛姆过分推崇爱、宗教和艺术这些审美力量的革命功能,忽略了现实的革命实践,因此这种审美的救赎注定只是乌托邦式的空想。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