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文学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琳达·哈琴后现代戏仿理论解读结语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6-11-16 共2295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哈琴后现代主义诗论探究
【第一章】琳达·哈琴戏仿理论内涵研究绪论
【第二章】哈琴的后现代诗学理论产生的背景
【第三章】琳达·哈琴的后现代戏仿概念辨析与特征
【第四章】对《戏仿理论》文本的分析
【第五章】琳达·哈琴其他著作中的戏仿散论
【结语/参考文献】 琳达·哈琴后现代戏仿理论解读结语与参考文献
  结语
  
  琳达·哈琴的理论大都直接源于对后现代艺术创作的密切观察和分析,而非肤浅的武断,在理论联系实践方面为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后现代主义在接受传统的同时,使用戏仿等手法对传统进行适度歪曲和挪用,从而在现实社会环境中对其进行巧妙而隐晦的批判和传承。琳达·哈琴的后现代戏仿理论的现实意义在于,在中国本土的戏仿理论尚未成形之前,对于剖析当今中国的各种戏仿现象,提供了理论武器。
  
  而琳达·哈琴的后现代戏仿理论的不足之处,恐怕在于东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她旁征博引的许多文学作品、人名、影视剧名称等等,是国人并不熟悉的,琳达·哈琴在津津乐道之时,也许读者还没有踏入门径。她的后现代戏仿理论,建构在错综复杂的西方文化基础上,中国读者在阅读之时,会有隔山打牛的感觉。
  
  按照琳达·哈琴的说法,她作为一个编码者,编出了过于复杂的编码,以至于解码者在解码时比较吃力,或者需要提醒和暗示。好在琳达·哈琴在举例子之前或者之后,都会有一段理论化的点评,让读者大致明了她举例子的用意。琳达·哈琴在《后现代主义诗学:历史、理论和小说》的中译本序言里这样谈到中国的后现代戏仿:“当然,在中国的视觉艺术里,近来有许多后现代作品使用了戏仿,艺术家们把这一后现代把戏表现得出神入化:对审美常规和意识形态立场同时既肯定又拆台。这一反讽式的喻指或互文形式在包括我在内的多数理论家看来是后现代主义的又一标志。你在戏仿某事时,虽然嘲弄了它,但也使其得以流传。”
  
  无论如何,琳达·哈琴的后现代戏仿理论为中国人了解纷繁的后现代文化现象提供了一个方向,她对西方文化语境下的后现代戏仿进行的研究,对中国本土化的后现代戏仿现象的剖析,也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琳达·哈琴对于戏仿理论的推动性在于,她使得戏仿不再拘泥于纯粹的文学形式中,的确,戏仿自诞生之日起,就成为了修辞的一部分,而且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包括到了 20 世纪,戏仿的地位仍然受到排斥。然而,她通过后现代广泛的戏仿实践看到的是,后现代语境里的戏仿,超出了人们对戏仿的传统认识。戏仿行为,不仅仅是一个文学创作行为,更重要的是,其背后蕴藏着一种态度、价值观或者意识形态。戏仿往往成为非主流群体向主流群体挑战和抵抗的一种手段,而且能取得出奇制胜的效果,既利用了传统,又推翻了传统。琳达·哈琴认为“‘戏仿’似乎成为我所说的‘中心之外’的群体和被主流意识形态边缘化的群体的表达模式。”
  
  而她的这种一针见血的洞见,还有她的后现代戏仿理论,既来自于她对加拿大文化的熟稔,也来自她扎实的学术功底和广阔的学术视野。她的后现代戏仿理论,大多体现在她 1985 年出版的《戏仿理论》一书中,由于这是一本早期着作,在她后来的一些经典着作如《后现代主义的诗学》、《后现代主义的政治学》里面,也可以见到她对戏仿的零散讨论,这些讨论补充和修订了她在《戏仿理论》中提出的观点,使得她的后现代戏仿理论更加完善。她并非只是凭借既有理论推导、衍生出新的理论,而是拿出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戏仿实例进行说明,从中得出她的那一套后现代戏仿理论。尽管琳达·哈琴最多的关注是加拿大的后现代,乃至英语世界的后现代,但是由于后现代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发挥它的影响,因此她的理论在探究中国当代的戏仿现象方面,可以起到帮助和促进的作用,值得中国学者对其进行更多的挖掘和研究。


        参考文献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
  
  [1] 贾彦艳。  琳达·哈琴的后现代文学理论国内研究考察[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4)
  
  [2] 艾恺。  后现代主义批判[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2008(03)
  
  [3] 袁洪庚。  后现代主义文学:琳妲·哈琴笔谈录[J]. 当代外国文学。 2000(03)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
  
  [1] 张悠哲。  新时期以来文学戏仿现象研究[D]. 吉林大学 2013
  
  [2] 刘莹。  哈琴后现代文化政治思想的文学策略[D].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3
  
  [3] 陈后亮。  琳达·哈钦后现代主义诗学研究[D]. 山东大学 2011
  
  中国图书全文数据库
  
  [1] (英) 罗斯 (Rose,M.A.),着。戏仿[M].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2
  
  [2] (澳) 多克尔 (Docker,J.),着。后现代与大众文化[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3] (法) 波德里亚,着。消费社会[M].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4] 汪民安,主编。文化研究关键词[M].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6
  
  [5] 王瑾着。互文性[M].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6] 王岳川主编。中国后现代话语[M]. 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4
  
  [7] (英)齐格蒙特·鲍曼(ZygmuntBauman)着,邵迎生译。现代性与矛盾性[M]. 商务印书馆, 2003
  
  [8] 罗钢选编。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选[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9] (美)斯蒂芬·贝斯特(StevenBest),(美)道格拉斯·科尔纳(DouglasKellner)原着,陈刚等译。后现代转向[M].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10] (美)斯蒂文·贝斯特(StevenBest),(美)道格拉斯·凯尔纳(DouglasKellner)着,张志斌译。后现代理论[M]. 中央编译出版社, 1999
  
  外文题录数据库
  
  [1] Hutcheon Linda.A Poetics of Postmodernism: History, Theory, Fiction. . 1988
  
  [2] Charles Jencks.Postmodern and Late Modern:TheEssential Definitions. Chicago Review . 1986 [3] Q Kirenidjian.“The Aesthetics of Parody”. The Journal of Aesthetics and Art Criticism . 1969
  
  [4] Hutcheon,Linda.The Politics of Postmodernism. . 1989 [5] Linda Hutcheon.Narcissistic Narrative:The Metafictional Paradox. . 1980
  
  [6] Linda Hutcheon.A Theory of Parody:The Teachings of Twentieth-century Art Forms. . 1985
  
  [7] Linda Hutcheon.Irony''s Edge:The Theory and Politics of Irony. . 1995
  
  [8] Linda Hutcheon.A Theory of Adaptation. . 2006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