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同等学力硕士论文 > 会计硕士论文

ERP模式下电力企业内控措施结论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8-24 共4404字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

  5.1 结论

  当前社会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历史关键时期,如何适应经济“新常态”,推动电力行业的提效增质与节能减排,推动电力企业的信息化、智能化与自动化建设,实现电力企业的集约化管理、精益化运营、系统化发展与标准化管理,是我国电力企业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随着内部控制管理优势的不断提升、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随着电力行业管理体制改革与组织结构调整的不断推进,我国电力企业普遍引进了 ERP 系统、建立了系统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以充分发挥电力企业的能源性行业与基础性产业职能,以充分发挥电力企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进步中的重要效用。为了提升企业内部控制的运行效率,增强企业内部控制效果,本研究充分发挥 ERP 系统的技术优势与信息整合功能,对 ERP 环境下 H 省电力公司内部控制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本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与创新点:分析了 ERP 系统与企业内部控制的共同性与关联性。ERP 系统与企业内部控制具有共同目标、体现了协整性特征、依托于有效的信息技术、强调流程设计等;ERP 系统是企业内部控制的结构支撑、延伸了企业内部控制周期、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进行信息支持等。论述了 H 省电力公司 ERP 环境与企业内部控制的契合现状,阐释了 H 省电力公司 ERP 环境下的企业内部控制框架,并分析了 ERP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的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控制监督等基本要素。分析了 H 省电力公司 ERP 环境下内部控制存在的内部控制环境滞后、风险评估能力弱化、企业内部控制支撑机制亟待完善等问题,剖析了 H 省电力公司 ERP 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效能弱化的基本表现。提出了 H 省电力公司ERP 环境下内部控制改进的可行性策略,包括明晰组织结构与岗位职责、增强企业内部控制意识、提升内控管理人员的工作技能等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优化策略;提升控制信息的交流与沟通效率、建立风险评估的差别化运行机制、依托 ERP系统设计科学的风险评估模型等 ERP 环境下的风险评估能力优化策略;完善企业信息化建设、ERP 环境下企业监控机制优化、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在 ERP 环境中的固化等 ERP 环境下的企业内部控制支撑机制优化策略;以增强 ERP 系统与企业内部控制的契合度,提升 H 省电力公司企业内部控制的效率效果,强化 H省电力公司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执行力等。

  5.2 研究不足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ERP 系统与企业内部控制均具有较强的系统性与操作性,本研究提出的 ERP系统与企业内部控制契合思路,ERP 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改进策略等需要实践检验。且本研究尚未对 ERP 系统的管理模块的内部控制进行细化分析,仅是从宏观角度提出 ERP 系统与企业内部控制的相关性研究,仅是提出 ERP 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框架与改进思考,这也是未来研究的关注重点等。
 

  参 考 文 献

  [1]卢静。ERP 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的风险控制[J].会计之友,2008,12

  [2]李冀东。ERP 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6)

  [3]Smith F A.The internal control of nitrate uptake into excised barley roots with differing salt contents[J].New Phytologist,1973,72(4):769-782.

  [4]Trotman K T,Yetton P W,Zimmer I R.Individual and group judgments of internal control systems[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83:286-292.

  [5]Loebbecke J K,Zuber G R.Evaluating internal control[J].Journal of Accountancy,1980,149(2): 49-56.

  [6]Meservy R D,Bailey A D,Johnson P E.Internal control evaluation:A computational model of the review process[M].Division of Research,College of Administrative Science,Ohio State University,1986.

  [7]Cox C T,Wichman Jr H.A Survey of the Perceived Benefits of Management Letters for Government Units[J].The Government Accountants Journal,1991,40(2):16.

  [8]Doyle J T,Ge W,McVay S E.Determinants of weaknesses in internal control over financial reporting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earnings quality[J].Available at SSRN 677622, 2005.

  [9]Doyle J T,Ge W,McVay S.Accruals quality and internal control over financial reporting[J].The Accounting Review,2007,82(5):1141-1170.

  [10]Foster E M,Franklin D E,Jackowski S P,et al.Shared access control device for integrated system with multiple functional units accessing external structures over multiple data buses: U.S.Patent 6,038,630[P]. 2000-3-14.

  [11]Bryan S H,Lilien S B.Characteristics of firms with material weaknesses in internal control: an assessment of Section 404 of Sarbanes Oxley[J]. Available at SSRN 682363, 2005.

  [12]Ashbaugh-Skaife H,Collins D W,Kinney Jr W R,et al.The effect of SOX internal control deficiencies and their remediation on accrual quality[J].The Accounting Review,2008, 83(1):217-250.

  [13]Feng M,Li C,McVay S.Internal control and management guidance[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9,48(2):190-209.

  [14]Gibson N,Holland C,Light B.A case study of a fast track SAP R/3 implementation at Guilbert[J].Electronic Markets,1999, 9(3):190-193.

  [15]Lee Z,Lee J.An ERP implementation case study from a knowledge transfer perspective[J]. Journa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2000,15(4):281-288.

  [16]Legare T L. The role of organizational factors in realizing ERP benefits[J].Information Systems Management,2002,19(4):21-42.

  [17]Sheu C,Yen H R, Krumwiede D.The effect of national differences on multinational ERP implementation:an exploratory study[J].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and Business Excellence,2003,14(6): 641-657.

  [18]Finney S, Corbett M. ERP implementation: a compilation and analysis of critical success factors[J]. 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 Journal, 2007,13(3):329-347.

  [19]阎达五,杨有红。内部控制框架的构建[J].会计研究, 2001, 2(5)。

  [20]曹伟,桂友泉。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J].审计研究, 2002, 1: 27-30.

  [21]邓春华。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及发展建议[J].审计研究, 2005, 3(8): 1.

  [22]潘爱玲,吴有红。企业集团内部控制框架的构建及其应用[J].中国工业经济,2005(8):105-113.

  [23]杨胜雄。内部控制理论面临的困境及其出路[J].会计研究,2006,2.

  [24]谢志华。内部控制,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关系与整合[J].会计研究,2007,10:37-45.

  [25]缪艳娟。企业内控规范实施机制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J].会计研究,2010,11:33-39.

  [26]钟玮,杨天化。资本结构,内部控制与公司绩效--基于中国银行类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5):93-100.

  [27]方红星,金玉娜。高质量内部控制能抑制盈余管理吗?[J].会计研究,2011,8:25-35.

  [28]沙娜。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业经济,2012(2):63-64.

  [29]池国华。基于管理视角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系统模式[J].会计研究,2010,10:55-61.

  [30]韩丽荣,盛金。自愿性披露时期内部控制缺陷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以我国制造业A 股上市公司样本为例[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1:021.

  [31]徐俊,徐学军,王旭阳。面向供应链的 ERP 研究综述[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10,32(5):845-849.

  [32]马万太,谭惠民,黎志光,等。ERP 闭环实现关键--ERP[J].MES/底层控制集成系统研究 [J].中国机械工程,2003,14 (16):l387- l390.

  [33]杜美杰。信息系统与会计内部控制[M].清华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04.

  [34]仲秋雁,闵庆飞,吴力文。中国企业 ERP 实施关键成功因素的实证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4,2(1):73-78.

  [35]李志长,周少华。中小企业 ERP 选型分析[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7 (12)。

  [36]潘爱武。我国中小企业实施 ERP 的障碍及其对策[J].科协论坛(下半月), 2007, 3.

  [37]黄少滨,孔宪娟,李敏。企业 ERP 软件的设计及应用[J].应用科技,2003,30(5):33-35.

  [38]宋洁。基于 ERP 的企业内部控制优化[J].财会通讯:综合(中),2009(5):79-80.

  [39]张小玲。 ERP 系统在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中的融合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1,11.

  [40]张斗山。转型期基于 IT 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与 ERP 的整合理论与实践。复旦大学,2008,04

  [41]王铁媛,白文义。ERP 环境下的企业内部控制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09

  [42]肖慧红。新农电的技术模式和管理模式[J].电力技术经济,2006, 7-10.

  [43]张磊。全面加强供电所专业化管理[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6,(11):46-47.

  [44]黄岚。浅析 ERP 系统环境下的企业内部控制[J].现代物业,2010(4)

  [45]高玉静。ERP 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设计问题研究。山东经济学院,2010,03

  [46]孔令和。ERP 信息系统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新财经。2011

  [47]王春梅,王铁媛,何平基。ERP 环境下采购模块的内部控制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14

  [48]龚乐。ERP 的实施对企业内部控制效果影响的实证研究。安徽工业大学,2011,05

  [49]胡宝亮,刘伏云。ERP 与内部控制优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4)

  [50]马霏霏。基于公司治理视角的企业 ERP 环境内部控制实证与风险对策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2

  [51]王运鹏。基于 ERP 的制造企业内部控制研究[J].财会通讯。2014,03

  [52]杨松。ERP 系统在装备制造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探讨[J].科技与企业,2014,04

  [53]陈艳。浅议 ERP 下中小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J].价值工程,2014,03

  [54]罗巧虹。JR 公司基于 ERP 的流程管理及内部控制模式。财务与会计,2011.(5)

  [55]吴嘀,刘俊。中国省级电力公司农电管理模式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4,06
 

  致 谢

  在论文完稿之际,首先我要衷心感谢我的导师王永德教授。从论文的选题,相关文献收集和文章的结构布局到细节性的内容,王老师都倾注了很多的心血,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王老师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诚挚热情的品格以及无私奉献的精神使我深受启迪,也使我受益终生。在他的悉心指导下,我的论文才得以顺利地进行下去。

  其次,感谢研究生学院各位老师以及第二导师于老师辛勤的教诲!在整个研究生学习期间,各位老师对我们无私的教诲,开拓了我的眼界,丰富了我的知识,提高了我的专业技能和钻研能力,为我以后工作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再次,在这里我还要感谢我的单位、领导和同事。感谢我的单位为我创造这么优越的学习环境和充裕的学习时间,感谢我的领导对我学习的理解、支持,感谢我的同事对我工作的支持和帮助。

  最后,感谢和我一起学习了两年的同学们,谢谢你们在我无助的时候给予的无私的关怀,给了我不断前行的动力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