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同等学力硕士论文 > 会计硕士论文

ERP系统与企业内部控制概念与理论基础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8-24 共7216字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本研究论述了 ERP 系统的基本框架、企业内部控制的概念与基本要素,分析了 ERP 系统与企业内部控制的关联性,为 H 省电力公司 ERP 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改进研究奠定理论依据。

  2.1 ERP 系统的相关概念

  2.1.1 ERP 的概念

  ERP 系统是以现代企业管理与科学管理理念为基础,以信息网络技术与电子商务技术为支撑,以企业物质流、信息流、人流、资金流的协同整合为目的,以推动企业计划管理、组织管理、控制管理、决策管理、绩效管理的系统化建设的现代企业管理平台;是通过企业内部需要与外部相关主体有序耦合,实现企业采购、库存、生产运营、人力资源管理、产品销售与服务供给、资金运作与财务管理一体化建设的重要管理实践[40].从管理效率来看,ERP 系统是当前企业管理的先进模式,历经库存订货点法、物料需求计划法(MRP)、闭环 MRP 理论、制度资源计划(MRP-II)企业资源计划(ERP)五个阶段的改进与发展。ERP 系统的广泛应用与持续改进优化了企业资源配置与资源管理效率、推动了企业经营决策的最优化与运营流程的有序化、促进了企业生产计划制定、产品生产运营、产品销售管理、客户订单管理、产品售后服务、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企业财务管理、企业运作管理的有机整合,推动了企业生产管理的一体化、流程化与集成化发展,进而实现了企业运营收益的最大化,实现了企业健康、有序、稳固、可持续发展等[41].

  2.1.2 ERP 系统的特征

  ERP 系统是现代企业运营的技术保障,有助于实现企业内部信息的有效共享,推动业务流程与管理过程各环节数据信息与资料信息的透明化;有助于推动企业业务流程的规范化与标准化建设,实现企业管理的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与实时化;有助于强化企业内部控制,以明确分工、有序流程、规范程序等适时控制企业内部管理活动;有助于推动企业内部各部门、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协同合作,以实现企业资源配置的最优化、企业发展规划的合理化、企业发展资源利用的高效化、企业管理决策的科学化等[42].ERP 系统的基本特征包括:

  (1)ERP 系统的全程性

  ERP 系统的财务管理模块、销售管理模块、人力资源管理模块、质量管理模块、生产计划管理模块、生产过程管理模块、物料需求管理模块、计划管理模式、采购订单管理模块均体现了企业多维管理的事前计划、事中管理与事后控制思维,使得企业能够根据 ERP 系统的信息反馈全面描述、准确判断企业运营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与可能性风险,并快速做出响应。ERP 系统的全程性符合企业内部控制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与事后控制思想,这也是 ERP 系统与企业内部控制结合的基点。

  (2)ERP 系统的协同性

  ERP 系统是涉及事前计划、事中管理与事后控制的一体化管理模式,ERP系统功能模块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企业生产运营与存续发展的全过程等[43].ERP 系统的全程性要求企业运营管理的各业务环节、运营节点、生产流程与管理过程等形成严格的流程标准,要求各流程节点的相关部门、员工能够实现资源共享、团队协作与有效协同,以提升 ERP 系统的整体效能。ERP 系统的协同性符合企业内部控制各环节、各部门、各主体间有序协同的内在需要。

  (3)ERP 系统的定制性

  ERP 系统并不单纯地局限于 ERP 系统平台的引进,而是根据企业组织结构、生产运营特征、业务处理流程、财务管理科目、企业产品属性等能动定制的符合企业特定情境的管理信息系统;ERP 系统将根据企业发展动态、企业经营环境调整、发展战略变动而作出适宜性的调整。ERP 系统的定制性与动态性,使得企业管理者能够全面掌握企业生产经营与发展管理等内部信息,有助于强化企业内部控制效率。

  2.2 内部控制的相关概念

  2.2.1 内部控制的概念

  内部控制是优化资源配置效率、提升企业运营收益、降低企业生产运作成本、规避企业管理风险的重要手段;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COSO 委员会、中国财政部等均为内部控制的定义进行了明确界定。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主体、企业员工及监管主体共同实施的,旨在提升企业经营收益与运营效率、推动企业依法依规经营、减少企业或员工的信息造假行为、确保企业财务信息真实性与客观性、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程序与方法[44].内部控制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易受企业管理层、董事会与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影响;主要应用于企业发展战略的调整与制定,并贯穿于企业的所有生产经营与行政管理部门,是识别企业管理风险、开展企业风险干预的重要手段。

  企业内部控制有助于企业开展风险管理与内部审计,避免职业舞弊或其他道德危机等;企业管理者应结合企业发展现状,动态把握企业内部控制的运行缺陷与实施不足,不断优化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以提升企业内部控制成果;内部控制有助于促进企业遵循行业法律法规与制度规章,增强企业财务报告信息披露的真实性与客观性,提升企业经营效果与运行效率[45].但企业内部控制并不是万能的,内部控制仅是企业整体目标实现的必要保证,而不是企业存续发展的绝对动力。

  2.2.2 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要素

  根据 COSO 委员会关于企业内部控制的概念界定,企业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监督等基本要素。

  (1)控制环境

  企业内部控制环境是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构建、实施、运行的诸多影响因素的总和,是企业内部控制活动的实施基础。企业内部控制环境涉及企业组织结构、运行框架、治理结构、企业文化、规章制度、权责分配、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内控机制、内部监管机构与内部审计机构等。

  (2)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关键内容,是企业及时识别、科学分析、客观评估其生产经营与业务管理中的风险要素,并制定可供选择的风险干预策略的持续过程。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评估涉及内部控制目标的制定、企业生产管理风险的识别、企业生产管理风险的分析、企业生产管理风险的应对等环节[46].

  (3)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是企业内部控制行为的具体呈现形式,是内控主体依据企业生产管理风险评估信息与风险应对策略,结合企业生产运营现状与风险管理现状等,而采取的推动企业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的技术方法与管理手段等。企业内部控制活动涉及预算控制、成本控制、分工控制、审批控制、信息控制、授权控制与技术控制等内容。

  (4)信息和沟通

  信息与沟通机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是内控主体系统、客观、及时、准确地搜集企业生产运营与业务管理中的诸多信息,并将数据信息通过适当方式或手段在企业各部门、科室、员工间进行及时传递、有效沟通、有序应用与系统反馈的动态过程。企业内部控制的信息与沟通涉及企业信息的搜集机制、企业信息的沟通机制、企业信息的应用活动与企业信息的反馈机制等内容。

  (5)监督

  监督机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保障,是内控主体对其内部控制体系的合理性、科学性、完善性,对内部控制实施的有序性与有效性进行的全面检查、定期监督与合理评价,形成监督报告并提出具有较高针对性、操作性与适用性的改进建议,以动态调整企业控制的目标与流程等。企业内部控制监督机制涉及对企业内部控制运行状况的持续性检查、对企业内部控制中某一环节的专项检查、检查监督书面报告的撰写与提交、改进建议的提出等内容。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