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同等学力硕士论文 > 金融硕士论文

关于文化产业政府财政扶持影响的核心机理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3-30 共13758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部分】浙江文化产业财政扶持研究
【第2部分】浙江文化产业发展中的财政扶持问题探讨引言
【第3部分】政府财政扶持对文化产业发展影响研究综述
【第4部分】 关于文化产业政府财政扶持影响的核心机理
【第5部分】浙江文化产业财政扶持案例分析
【第6部分】文化产业财政扶持探析结论、政策建议及参考文献

  3关于浙江文化产业政府财政扶持影响的核心机理

  3.1文化产业的特殊性

  作为特殊产业,文化产业至少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产业性文化行为。文化产业首先体现的是其满足人类精神需求的属性,其生产和服务的本质都是为了提高人类精神生活的水平,通过行之有效的组织和产业化经营,可以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产出数量,降低生产、服务成本。

  (2)企业化经营方式。作为市场经济中自负盈亏的主体,文化产业以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独立经营,盈亏自负,需要按照市场化方式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改善经营效益。

  (3)文化价值的市场转换性。文化产业实际上起到一个中介桥梁的作用,需要将文化创意的价值通过市场化行为体现其商业价值,同时又通过文化产品和消费在全社会范围内传播文化价值,从而体现文化产业发展中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4)文化与经济的双重功能。在文化产业领域内,行业兼具商品性质和文化特性,是经济与文化的结合。文化产业的一切产品和服务都必须具有能够提升人类生活尤其是精神生活品质的特征,因而,文化产业有别于其他产业的一个突出特点在于它具有文化与经济的双重属性和双重功能:其一,文化产业要凸显文化精神消费的特性,需要体现文化产业中意识形态领域的导向和服务功能,具有精神产品的普遍共性;其二,文化产业作为市场经济背景下的产业部门,必须遵循市场经济的普遍规律,同样需要市场参与主体进行投入产出效益分析,以规模化、现代化的生产手段进行批量复制和生产文化产品,从而体现文化产业的规模效应和集群效应。

  (5)兼具智力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特征。文化产业在知识经济时代得以勃兴,在这一产业领域,“资本”与“知本”密切融合,彼此支撑,对产业的形式、内容、结构产生巨大的影响。

  除了产品本身的特殊性以外,作用于文化产业产品上的经济规律,也有显而易见的特殊性,文化产业产出的产品是一种极具特色的特殊经济商品。作为一种特殊的产业,文化产业具有自身独特的经济运行规律,具体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体现:

  文化产品的价值规律。文化产品是不可比产品,如表演、绘画等,因此文化产品价值量的大小,一般只根据个别劳动时间,根据作家、艺术家的实际消粍来确定,根据它的审美功能、教育功能和娱乐功能来确定。当然,也有一部分文化艺术产品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的。如刊登于报刊杂志上的文章,是按千字支付稿酬。尊重文化产品的价值规律,就必须从文化物质外壳的劳动消耗和内涵的精神劳动消耗两个方面来确定文化产品价格,而不能把文化产品看成一般的物质产品,对其由市场供需竞争形成的市场价格横加干涉和限制。

  文化产品的供求规律。文化产业提供的产品与服务同样受供需关系影响。但文化产品和物质产品的供求平衡在人民物质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的情况下,其决定平衡的主体存在明显的差别,文化产业中生产决定消费,供需平衡首先由生产决定,这点与其他产业堪称天壤之别,其他产业供求平衡主要由需求决定。换句话说,在文化经济生活中,文化消费对文化生产的促进作用,显着大于其他行业中消费所承担的作用。

  文化产品的竞争规律。文化产品因为具有特殊性,其定价标准,往往不以生产该文化产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标准进行衡量。譬如一幅名家创作的书画作品,可能创作的整个过程仅仅是几个小时,甚至更短,但是要达到这种艺术造诣,可能需要十年、几十年的积淀,这就决定了文化产品缺乏横向地比较性,受生产者和消费者主观评价影响极大。文化产品这一特点,也影响到了文化产品之间的竞争,对于文化产业而言,竞争往往集中在:高科技的发展;国家、城市的民族文化的魅力;高超的文化艺术技艺。

  文化产品具有一般商品属性,从这个角度切入,文化产品同样是凝聚着人类社会劳动的商品,同样具有经济价值和使用价值。它凝聚的人类社会劳动是可以用抽象数字进行衡量和表示的劳动量,它的使用价值不同于物质产品,是在人的精神层面获得享受上得到体现。因此同样需要与其他商品一样进行产权转让,同样需要进行交换,需要通过市场交易得到社会承认,通过交换体现它的价值。这里同样也有一个经济效益问题;而从文化产品的另一个角度即文化产业对社会经济贡献程度考虑,文化产业作用于社会和经济,对社会经济发展起渗透、点合和引导作用,因此文化产业所带来的整体经济效益是其他产业部门所不能比拟的。

  3.2政府财政扶持对于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性

  文化产业定位为浙江省“十二五期”时期重点发展和扶持的新兴战略性产业,从新经济增长理论角度看,文化、知识与经济增长密不可分,并且文化因素正在成为影响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之一,文化产业也毫无疑问地成为推动当地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文化产业曰益凸现的重要性,正是各级政府釆取包括财政扶持在内的多种手段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因。以杭州、宁波为代表的地方政府在指导当地经济发展的实践过程中,无不从战略高度给予高度的重视,从本地区具体情况出发,因地制宜制定和健全各类产业发展政策,深化政策对产业发展的保障和推进作用。

  政府财政扶持对于文化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是多维度体现的,需要从多个不同的方向加以考量。从目前主流观点来看,这一政策效应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其一是促进文化产业整体规模的持续扩大;其二是促进文化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其三是促进文化产业中优势行业的加速形成;其四是促进文化产业空间布局的合理化;最后是促进文化产业市场需求的有序增长。从宏观角度看,能否达到上述五个政策目标,是判断政府财政扶持政策是否行之有效的有力标准。同时,政府对文化产业釆取扶持政策,需要区分文化产业类别,对于公益性强,如图书馆、博物馆等行业需要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对于外部性较强,联动产业带动力强的子行业,如文化旅游产业等,也要加大扶持力度,对于商业性较强,能够自负盈亏的子行业,可以更多地运用市场规律进行调解,政府相对减少政策干预,更有利于产业长远发展。

  3.3政府财政扶持对于文化产业影响的作用机制

  3.3.1不同阶段政府财政扶持对产业影响的作用机制

  文化产业中企业各自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每一个发展阶段企业的实际需求都是不同的,对应所需要的政府财政扶持侧重点也是不同的。为了更好地表现不同阶段政府财政扶持对于文化产业发展影响的作用机制,根据产业特点,我们将文化产业中企业(产业园区)发展过程粗略地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初始阶段、中级发展阶段、高级发展阶段,并对各个阶段的政府财政扶持影响机制进行分析,借以获得更好的理论框架。

  3. 3. 1.1初始阶段政府财政扶持对行业影响文化产业中企业或是产业园区,在设立最初阶段,较为关注设立地的企业落户政策、用地指标以及当地金融融资的便利程度,对这些政策的综合考量,决定了文化企业或产业园区的初始投入成本和进入的门槛。对于文化产业这个具有较远大发展前景的新兴产业,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各地政府均给予一定程度的政策优惠,对于行业中新设立的企业而言,选择落户何地,更多的是对各地诸多优惠政策的综合考量和比较的结果。

  从财政扶持角度看,当地政府为吸引文化产业中企业落户,往往釆取减免税收、在政策许可范围内优先低价获得土地供应保障、优先安排当地金融机构给予融资便利并适当下浮贷款利率等多形式落户优惠政策。针对文化产业中特定的子行业,如外部性较为明显、社会效益突出的博物馆行业,政府政策优惠和扶持的力度更大,甚至对开办企业给予按建筑面积给予高额装修补贴等特殊行业优惠政策。在实际操作中,博物馆企业在运作之初,在藏品收藏等业务领域也能够得到政府以及政府协调的金融机构金融资源支持。为便于落户企业便捷获取各种金融资源,除了在符合条件的前提下提供政府财政转移支付外,当地政府还通过发展与改革局、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商务局等职能部门协调,通过搭建银企对接平台,积极协助符合条件的行业内企业多渠道获取金融资源,尽力消除金融资源配给不足和不平衡给当地文化企业带来的困难。

  在行业内企业设立之初,政府通过方向鲜明的政策导向和扶持举措,能够对辖区内文化产业的产业整体规模、空同布局、子行业分布以及产业结构等要素,产生明显而深远的影响。根据当地要素禀赋合理配置资源,可以促进产业集聚加速形成,推动富有当地特色的产业建立。

  3. 3. 1. 2中级发展阶段政府财政扶持对行业影响文化产业内企业或产业产业园区注册落户后,经历一段时间过渡和磨合,进入企业正常发展阶段,在这个相对较长的平稳发展阶段中,企业(产业园区)对政府财政扶持的需求以及这一扶持举措产生影响的内容会随之发生深刻改变。

  由于产业内企业(产业园区)所有制结构以及行业特性的限制,特别是文化产业无形资产占资产比重较大等特点影响,通过开放的金融市场获取充足资金资源,实际上变得非常困难。从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角度考量,文化产业中企业与其他行业中企业在争夺以资金为核心的金融资源过程中,显而易见缺乏竞争力。正因为如此,金融资源不足的问题往往成为困扰文化产业中企业(产业园区)正常发展的瓶颈之一。这时企业对政府财政扶持的需求往往有两个方面:其一是政府通过税收减免、提供专项补助资金等财政转移为代表的“直接输血”;其二是政府通过搭建平台,协助行业内企业(产业园区)通过金融市场以股权、债权等形式及时获得发展必须的金融资源,政府在这一过程中,实际上可能扮演着“隐性担保人”的角色,通过行业增信的办法,为企业(产业园区)获取金融资源提供信用增进作用。

  在这一阶段,政府通过针对性提供财政扶持,能够进一步扩大辖区内文化产业中企业(产业园区)总体规模,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存进具有比较优势的企业和子行业加速形成市场竞争力,提升文化产业整体发展营运水平。这一发展阶段,往往是行业内企业(产业园区)核心竞争力形成阶段,政府通过及时在金融领域输血,能够协助企业(产业园区)在较短时间内,以较小的代价克服发展中的重要瓶颈,进而实现平稳高速发展。

  3. 3. 1. 3高级发展阶段政府财政扶持对产业影响通过市场竞争和行业内部的优胜劣汰,一部分具有核心市场竞争力的优势企业(产业园区)逐步脱颖而出,迈入企业(产业园区)发展的新阶段,也成为当地相关产业发展的重要风向标。对于这一阶段的文化产业中企业和产业园区而言,政府财政扶持的需求又将发生明显改变。

  这一发展阶段的企业(产业园区)对政府财政扶持的需求大多集中在三个领域:其一是政府通过创新手段支持文化产业通过公开市场化途後融资,目前正在紧侈密鼓推进中的证券市场新股发行注册制改革,以及资产证券化,可以有效拓展文化企业融资渠道;其二是政府能够进一步完善和优化产业外贸政策,降低文化产品出口成本,提供足够金融资源支持企业积极“走出去”,通过海外并购,在最短时间内获得市场准入通道,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其三是促进当地文化产业消费市场的完善和成熟,协助企业不断开拓区域市场,扩大市场消费能力从而支撑整个产业长远发展。

  这一阶段,政府财政扶持能够支持优势企业(产业园区)实现跨越式发展,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扩大在子行业中的市场竞争优势,同时积极培育当地文化产品消费市场,大市场需求量,为文化产业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能。【1】

论文摘要

  
  3.3.2政府财政扶持对产业的动态影响特点

  在上文中,我们巳经把政府财政扶持对文化产业影响过程粗略地分为“初始准备”、“中级发展阶段”、“高级发展阶段”三个阶段来具体分析政府多渠道多形式的财政扶持对于文化产业中企业(产业园区)的政策影响。但是在政府财政扶持对产业影响的整个过程中,很大程度上体现的是一个动态的整体的渐进的复杂演化过程,由于各自起点不同,发展战略区别,产业中企业和产业园区的发展,可能分别处于不同的阶段,因此我们需要把针对政策影响研究的视角放得更宽,也就是说不能仅仅局限于一个具体时间节点上的政府财政扶持对产业的静态影响,而是要用动态的变化的观点来分析这种产业影响的生成和演化机制。

  在分析政府财政扶持对产业影响过程中,我们发现这一影响存在两个较为显着的特点:

  其一是循环发展:文化产业中企业和产业园区对政府财政扶持的需求,是持续不断的,从获取外部金融资源以实现自身平稳高速发展这一立意上说,只要企业(产业园区)正常发展,其对外部金融资源的需求是不间断的,随着企业(产业园区)的运作,实际上这种需求是种常态化、正常化的运作模式。每一次获取金融资源之后,企业(产业园区)的运作又会循序不断地产生新的金融需求,也就是说,金融资源不足的现象,是常态化的,不论企业(产业园区)处于哪个发展阶段,这一现象将始终伴随企业(产业园区),因此政府的财政扶持需要不间断地持续循环进行。

  其二是一票否决:文化产业中企业(产业园区)对政府财政扶持的需求是持续不断的,甚至随着企业(产业园区)的发展是不断增强的,但是这种需求又是必须得到持续不断满足的,如果在企业(产业园区)需要获取外部金融资源用于发展时,得不到必要的来自外界(主要是来自于当地政府)的支持,使得这种努力最终归于无效时,可能对企业(产业园区)产生一系列的消极影响,使之前政府对这一子行业或优势企业的财政扶持效果大部付诸东流,甚至危及企业(产业园区)本身的生存。这种实际上的“一票否决”的存在,使得研究政府财政扶持对于产业的影响变得更具挑战性。

  3.4政府财政扶持对文化产业影响机制总论

  3.4.1政府财政扶持影响总结

  这一部分,我们将在上文论述的基础上,构建一个较为完整的分析体系。纵观政府财政扶持对产业的影响,存在着显性和隐性两种影响的可能情况。政府通过明确的政策条文列出的金融、财政领域扶持政策,如针对文化企业(产业园区)提供落户补助、技术研发基金补助、其他形式的财政补贴、税收减免、人才培训补贴等内容,这些内容通过政策条文形式加以列出,对辖区内所有符合条件的行业内企业(产业园区)是无差别实施,这种来自政府的财政扶持是显性的,只要条件符合的对象就可以确保获取,政策随意性较小,操作较为透明,只要符合条件就能享受,获取优惠政策的成本相对较低,因此对整个行业和行业内企业的影响较为直观和明显。

  另一种政府财政扶持显得较为隐性,政策扶持力度大,政策弹性也较大,但是对于企4k和产业园区而言,获取这种财政扶持所带来的现实收益更为巨大。这种扶持政策包括政府扮演“担保人”角色,协助企业(产业园区)从金融市场上获取股权或债权融资;政府通过“一企(园)一策”向企业或产业园区提供的特定扶持补助等形式,对特定企业(产业园区)提供的特殊政策优惠,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摆到台面上”的显性扶持因素作用往往不如企业(产业园区)与当地政府通过谈判沟通达成的隐形扶持政策影响作用更为明显,但是获取这种隐形政策扶持需要企业付出巨大的磨合成本,而且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因此追求这一隐性财政扶持的过程中,往往会消耗企业所拥有的各种有限资源,使得获取这种财政扶持最终变得得不偿失。

  3.4.2文化产业政府财政扶持的创新意义

  文化产业与其他行业相比,有自身的明显特点。除了能耗小、绿色环保等特性之外,由于文化产业存在着很强的外部性,不考虑产业发展所带来的社会效益,行业内企业或产业园区产出净利润率与其他行业相比,往往较低,尤其是在行业成长初期。另一方面,由于行业内企业或产业园区发展不确定性大,按照正常的金融市场要求,很难达到市场化融资的标准,因此文化企业(产业园区)获取金融资源领域的瓶颈是客观存在的,而且由于行业本身特点,这种融资困境单凭企业或产业园区一家之力往往很难加以克服。

  政府在文化产业财政扶持的过程中,实质上是在推进全方位的金融创新工作,文化产业金融创新是政府作用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结果,政府通过积极的财政扶持政策,弥补了完全市场化运作中的缺陷,一定程度上破解了文化产业金融资源严重不足的困境。文化产业金融创新具有很强的公共金融特性,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涉及多个市场失灵的领域,而且,政府在文化金融创新领域中,是至关重要的主体,需要积极引导其他市场主体进行创新和改革。此外,政府要发挥主体作用,前提是必须尊重金融市场运作机制,在市场规律指导下进行活动,要把培育市场机制、引导市场机制和调控市场机制作为政府在文化金融创新工作中的着力点。在文化产业金融创新的进程中,政府需要将注意力集中在破解两方面难题上:其一是政策限制。政策限制在一定程度是抬高了市场主体进行创新的门槛。

  如《商业银行法》对于商业银行的某些束缚也约束了以银行为代表的主流金融机构在文化产业贷款发放领域的创新;其二是金融生态较差限制。金融生态环境恶劣,导致国内金融机构为文化产业提供资金支持能力较弱,面临风险较大,如我国目前尚无专门针对文化产业的风险贷款机构,国内创业投资发展对于金融实践而言也存在着严重的滞后性,这些都不利于金融创新的发生和推广。

  文化产业金融创新过程需要各市场参与主体积极互动和密切配合。这个互动配合体现在金融创新的市场参与主体包括多个部门、多个领域,各个利益主体之间互相叠加,同时这种金融创新是在信息不对称前提下进行的创新活动,由于中国无论是金融创新领域还是文化产业整体发展水平,都要落后于西方先进国家,因此我国的金融创新便有明显的借鉴和吸收的特征。同时,中国的市场环境与完全自由化的欧美国家有所不同,主流文化特性也有区别,因此中国文化产业金融创新又明显带有自身不可复制的特性。

  3.5文化产业产出与政府扶持及企业自身吸收能力

  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在政府提供财政扶持之后,对当地文化产业中企业(产业园区)的发展会有一个正向的积极影响,随着时间的推进,政策效果逐步显现,会导致受扶持对象产出水平发生明显改变。

  这种影响之所以能够存在,是因为对于发展阶段中的文化企业和产业园区而言,资金问题(无论是通过市场化手段实现资金获取的政策亦或是直接通过财政转移支付或税收减免的形式获取资金补助)始终是文化产业内相关企业(产业园区)发展过程中的短板之一,金融资源不足始终是制约文化产业这个新兴战略性产业迅速发展壮大的关键性因素之一。而政府通过推行针对性的财政扶持政策,能够助力行业内企业(产业园区)在较短的时间期限内有效突破这一困扰发展的瓶颈,把企业(产业园区)的产出水平推向一个薪新的高度,从而实现其跃进式快速发展。

  当然,受扶持对象消化政策优惠或扶持资金的利用效率,都将影响政府扶持政策的最终作用效果。管理更科学、经营理念更先进的企业(产业园区)与其他缺乏这一内在竞争优势的企业(产业园区)相比,对优惠政策和财政资金的吸纳能力更强,因此在政府提供相同的财政扶持背景下,“内功更深厚”的行业内企业(产业园区)能够实现相对更快速的发展和成长,从而在较短的时间周期内建立起新的竞争优势。在起点相同的假设下,政府提供同等条件的优惠政策或财政金融资源,对于同一地区同一行业的企业(产业园区)而言实质上也是一个新兴产业内部不同主体之间优胜劣汰的市场化竞争过程,这种激烈竞争的结果有利于推进优势企业(产业园区)成长壮大,也会在更大范围内促进行业内的资源的优化整合。

  通过对现有的浙江省文化产业政府财政扶持效果进行的观察后,得出上述经验性分析结论。假设受扶持企业(产业园区)产出初始水平位于a点,政府实行财政扶持后,受扶持措施推动,文化企业(产业园区)发展水平短期内普遍出现明显上升,迅速到达b点。此后,由于不同企业(产业园区)对优惠政策或财政性资金补助的消化利用能力存在显着差异,部分企业(产业园区)沿着直线be发展,即通过政府财政扶持,企业(产业园区)克服发展过程中的瓶颈,改变了发展的速率,从而达到新的发展高度,这一发展趋势充分说明政府对该企业(产业园区)提供财政扶持是有效率的,促进了行业内企业整体产出水平的跃升。

  一部分受扶持企业,因为政策或资金消化能力较差,或是政府出台政策或补贴资金存在“寻租”现象,实际利用效率较低,则可能出现M线段的走势,政府提供财政扶持之后,企业或产业园区运营水平短期出现提高后,由于内外因素的共同影响,企业(产业园区)经营不善,重新走下坡路,财政扶持的效应被逐步蚕食,企业或园区产出水平甚至低于扶持政策出台之前的平均水平。这种局面如果出现,则说明政府针对这部分企业(产业园区)实施的财政扶持是失败的,至少没有取得预期中的政策效果。【2】

论文摘要

  
  3.5.1文化产业产出函数

  针对浙江文化产业政府财政扶持的实践而言,有诸多因素可能对扶持的效果产生影响。这些因素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第一是政府决策领域。政府主要通过推行针对性的行业优惠政策,或是通过提供财政性转移支付、设立专项扶持基金予以补助;或是通过搭建银企对接平台,创新融资渠道,通过各种金融途径为文化企业(产业园区)融资增信,对其进行扶持。这种扶持,对文化企业产出而言,大致上可以从资金角度进行衡量,表示为S;第二是受扶持的文化企业或产业园区的内在要素综合水平。文化产业是知识密集型产业,与一般产业相比,在其产品价值构成内,创意(主要取决于企业所拥有的人力资本、技术管理水平、企业文化等软件要素)占据很大的比例,这些软件要素构成了文化企业本身对政府扶持政策、资金的消化吸纳能力,用C来表示;第三个因素是泛指对产出量变动有影响的其它各种因素,简单地用一个综合性变量时间t来表示。

  当政府实施财政扶持政策后,文化企业产出水平将会上升到某一个高度,我们称之为初始企业(产业园区)产出水平。随着时间推进,财政扶持措施的效用和企业的对政策、资金的吸纳能力的影响效果开始逐步显现,当受扶持企业或产业园区产出水平日益偏离了这一初始值的时候,我们认为企业或产业园区的产出水平已经发生了显着的改变,政府财政扶持的政策效果开始显现。

  假设政府财政扶持力度、企业(产业园区)对扶持政策、资金消化吸纳能力以及综合性变量三大因素对受扶持企业(产业园区)产出水平有着显着影响,因而可建立如下文化产业产出函数:

  Q=f (S'C'T)Q:企业(产业园区)产出水平;S:政府财政扶持措施;C:企业(产业园区)吸纳能力;T:其它因素的综合性变量;该函数表明,文化产业产出水平主要由政府财政扶持和企业内部吸纳能力要素两大要素决定。该函数对于这两个自变量的偏导数都大于零,表明在一定程度上,政府增加财政扶持的力度,可以弥补目标企业吸纳能力较差的短板;同时企业对扶持政策的吸纳能力强弱,也同政府财政扶持力度大小一样,直接影响到受扶持文化产业的产出水平。

  当然,由于定量的统计数据的相对缺乏,该函数还仅仅是一个定性的简单的数理模型。相信今后随着统计数据的不断收集和完善,将会给出这个函数更加具体的形式。

  3.5.2.政府财政扶持力度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

  政府对文化企业财政扶持指的是,各级政府出于加速发展文化产业这一新兴产业,对行业进行分门别类,结合各地自身产业特征,有针对性地运用财政补助、政府增信、产业政策扶持、税费减免、融资渠道拓宽等诸多举措,为文化产业或产业园区的迅速发展提供助力。文化产业在我国方兴未艾,金融资源配给失衡是制约产业高速发展的重要瓶颈,在助力企业(产业园区)克服这一瓶颈的领域,政府大有可为,而政府解决这一难题最有力的武器,就是采取积极的财政扶持措施。

  浙江的文化产业在全国范围横向比较,属于起步较早,发展较好的案例,为后续发展奠定了较为坚实的现实基础。但是从总体发展层次上看,浙江省整个文化产业目前仍处于“爬坡阶段”。短暂的产业发展历程和相对弱小的企业抗风险能力,要求政府部门积极转变职能,加强对文化企业的服务和管理,引导社会性文化投资朝着又好又快的方向发展。首先,为文化企业积极搭建金融资源配置平台。文化产业的门类众多,各个子行业之间准入条件和进入门槛具有明显差异,政府部门可以积极作为,提高政府的服务属性,打破部门界限,创建集信息与咨询、管理与服务、投诉与监督等功能于一体的产业投融资服务平台,为文化企业投融资提供一站式服务,有效降低企业的信息搜寻成本和投资风险,加强产业的内部管理,完善文化产业内部管理体制和政策扶持体系。为协助企业克服融资难题,政府可以通过搭建的金融资源配置平合,积极引入或组建促进文化产业融资担保机构和行业专属无形资产评估机构,为文化企业核心资产估值和定价提供便利,协助文化企业或产业园区突破融资瓶领,在充足金融资源供给的前提下,实现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实践操作中,各级政府已经从自身产业实际出发,对重点行业发展提供各种富有特色的财政扶持。以省内文化产业最为发达的杭州为例,2012年杭州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文化创意产业西进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建设的十项举措》等政策文件。2013年对中小文化创意企业投放信贷资金超1.2亿元,发展客户数超过60家。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投资基金自创立以来已成功投资3家行业内企业,项目风险收益配比合理,在较短时间内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与此同此,各级政府将产业扶持优惠政策以法律文件的形式加以明确制度化,减少了实际操作领域的不确定性和政策“寻租”空间,进一步促进文化产业迅猛发展。同样以杭州为例,2012年杭州市政府在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先后出台了《杭州市文化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市宣通【2012】17号)和《杭州市文化类民办非企业单位扶持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市宣通【2012】18号)两项专门针对文化产业财政扶持的政策,明确了年度资金总额、资金来源及扶持方式,进一步确立了财政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方向,也为后续政策的制定奠定了基础。

  政府财政扶持对企业(产业园区)发展运营水平的影响是相对直观可衡量的。

  政府在制定相关扶持政策的过程中,需要针对目标产业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进行多种政策工具组合,以期能够取得更为直接的扶持效果。同时,由于受扶持的企业和产业园区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或发展状态,对于扶持措施的需求和侧重点有所不同,因此政府在制定财政扶持措施组合时,需要对区域内产业发展进行全程实时监控,以动态的、发展的态度来应对文化产业发展的要求,这就对政府的执政能力和政策制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5.3.企业(产业园区)经营管理水平对文化产业的影响

  与政府财政扶持力度相对应的,受扶持企业(产业园区)对扶持政策、资金的吸纳能力对政府财政扶持的效果影响也是十分显着的。政府财政扶持,相当于是为企业或产业园区发展直接或是间接地“输血”,但是企业或产业园区的进一步发展不能只靠政府渠道的“输血”,还需要企业自身的“造血”机制进行配合,否则政府财政扶持的短期效果也会随着时间流逝大打折扣。从企业(产业园区)角度而言,影响优惠政策、扶持资金吸纳能力的主要因素在于:1、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经营管理水平较高的企业(产业园区)能够用好用活扶持政策,将补助资金用到企业(产业园区)最迫切需要的领域,以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率,将政府扶持的效用发挥到极致,而落后的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则会导致扶持措施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只是在较短时间内为企业(产业园区)注入一别‘’强心针“ ;2、企业文化建设水平。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软实力,拥有先进企业文化的企业(产业园区),内部凝聚力强,能够调动每一个员工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创新能力,容易在事业发展上形成合力,强烈的开拓精神将会推动企业(产业园区)的高速发展和政府扶持政策效果的持续”发酵“ ;3、管理人员的素质。政府为企业(产业园区)量身定制的任何优惠政策、补贴措施要落实到企业,都必须通过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来执行,一个好的经营管理团队,有助于企业(产业园区)长远健康发展。浙江文化企业数量众多,分布行业极广,其中大部分为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素质良莠不齐,这也是影响政府财政扶持对文化产业产生的预期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4、从业人员素质。与其它行业不同,文化产业是智力密集型产业,从业人员文化学识、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行业产出变化。

  另一方面,文化产业是迅猛发展中的新兴行业,对高素质行业后备人才的需求量十分巨大,因此从提升政府财政扶持产出效果的角度出发,除了提高产业中从业人员素质以外,还要加大专业人才储备力度,有条件的县市区要发挥优势,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多渠道、多层次培养和储备文化产业所需的各类专门人才。-在本公式中,存在着政府财政扶持力度S、企业经营管理水平C和导致产出水平改变的时间T三个自变量,对于第三个自变量即代表时间的T,由于本文篇幅有限,暂时不予展开分析。

  3.6.政府财政扶持文化产业的实证分析

  为了明确文化产业政府金融扶持的重要性,以及文化产业对扶持政策的需求、政策制定与实施所产生的影响,笔者就此问题进行了一次专门的问卷调查研究。

  3.6.1问卷设计

  根据调查的主题和研究的目的,在参阅了大量文化产业政策的相关文献资料和研究成果之后,笔者于2013年10月设计了一套包含8道多选题3道单选题和一道开放式问题的调查问卷初稿,2013年12月10曰再宁波市委宣传部主办的全市文化产业专题培训班上进行了小范围试发放,回收后对问卷进行了针对性的分析和研究,同时进行信度效度评估,在此基础上对问卷结构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优化,并对部分问题的构成要素进行了修改,经过反复论证,确定了调査问卷的定稿。

  本次定稿问卷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板块:首先是度量受访者对文化产业政府金融扶持政策需求的认识,主要包括产业扶持政策内容和客体需求两个方面;其次是度量受访者对文化产业政府扶持政策制定的相关认识,主要包括扶持政策制定过程、考量因素、政策目标指向、执行难度和阻力来源等方面;第三部分是专门针对文化产业企业设置的问题,主要包括企业内部管理水平(企业文化)、企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等企业管理领域的内容。【3】

论文摘要

 
  3.6.2抽样及问卷发放

  根据研究需要,本次调查的受访对象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一是党政机关公务人员,二是文化企业内部管理层,三是在甬高校专家学者,四是普通社会公众。

  根据设计,四个部分的抽样量分别为100,100,20, 80,共计300份。

  综合考虑时间因素、发放成本及研究的目的,本次抽样的范围仅限于宁波市辖六区内的以上四类人员,发放共分四个批次进行,首批于2014年3月9曰通过宁波市委宣传部文化产业处向市辖区及市属机关文化产业相关科室公务人员发放,发放100分,收回97份;次批次于2014年3月14曰向宁波市江北区内5家文化企业、事业单位发放,发放对象是文化产业内部职工,发放共100份,收回有效问卷81份;第三批于2014年3月15曰在宁波市来福士商圏进行街头发放,调查对象为普通公众,发放80份,回收有效问卷57份;最后一批于2014年3月19曰向宁波市内宁波大学、工程学院、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等3所高校进行发放,发放对象为高校的专家学者,发放20份,收回有效问卷17份。四个批次总计发放问卷300份,共收回有效问卷252份,问卷回收有效率为84%,除街头随机发放的公众组别回收率较低外,其余三个组别回收率均较为理想。

  3.6.3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经过对回收的调查问卷进行分析和登记,统计出以下结论:

  (1)政策需求层面的调查中,财政补助与税收减免分列第一位和第二位,”分别有95. 7%和91. 3%的被调查者认为这两个因素是政府文化产业扶持政策的最重要内容,从法律层面保护知识产权和放宽文化市场准入限制列第三和第四位,分别有77. 2%和67. 9%的被调查对象选择;在被调查群体中,认为税收减免是政府产业扶持中最重要方面的排名第一位,占87.1%。认为财政补助资金及时发放到位的排名第二,占63. 0%;在关于政府产业扶持政策需要优先满足服务课题何种需求方面,选择企业融资需求的排名第一,占62. 4%,远远超过排名第二的人才培养及储备,后者仅占全部调查样本的30. 71(2)在政策制定与执行层面的调查中,对于哪些部门应当在文化产业政策制定过程中起到主导作用,排名前三的分别是税务部门、文化部门以及规划部门,占比例分别为97. 3%、96. 5%和57. 3%,其中税务部门和文化部门被选择的概率远远超过其他备选单位,可见社会对文化产业扶持政策制定过程中税务和文化两大核心部门的期望;在对产业政策制定过程中需考量的因素排序选项中,选择活跃区域文化市场为首要因素的被调查对象数量最多,占全部有效样本47. 1%,从这个数据中,可以看出文化产业具有其产业特殊性,既有作为产业部门的经济性属性,也有作为精神产品的重要内涵,社会公众对文化产业提供正的外部性有较高要求。排名第二位的是促进就业,有19. 9%的被调查对象将促进产业吸纳就业作为政府制定文化产业扶持政策时需要考量的首要因素。排名第三的是增进税收,约有13. 0%的被调查对象将增进税收列为需考量的首要因素;在我市现阶段文化产业扶持政策目标指向中,有47. 1%的被调查对象将增加当地GDP总量作为首选项,与此同时,有46. 8%的受访对象将繁荣区域文化市场作为首选项,两个备选项几乎旗鼓相当。进一步深入分析发现,在政府组别中,选择繁荣文化市场的权重最高,专家组别次之,社会公众组再次之;与之相对,选择增加GDP为首选项的,在社会公众组中权重最高,政府组次之,专家组再次之,通过初步分析可知,对于政府扶持文化产业的政策导向,不同的群体有不尽相同的判断方向;对于我市文化产业扶持政策中最大的阻力这一议题,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其他行业、政府部门和其他因素,三者在被调查对象中分别占27. 0%、21. 3%和19. 3%,其他因素中,被调查对象主要认为国际经济摩擦等因素可能对基层政府提供文化产业扶持带来冲击和挑战;在政府文化产业扶持政策执行过程中困难点这一议题调查中,37. 9%的被调查对象认为资金不足是首要因素,同时约有36. 1%的被调查对象认为政策制定针对性不够强是造成执行困难的首要因素,相对而言,选择其他因素选项的被调查对象为数不多。由此可见政策制定不具针对性和可供利用资金资源不足是困扰文化产业政策扶持有效推进的重要阻力。

  (3)在目标企业层面的调查过程中,对于文化企业利用扶持政策的关键因素这一议题中,有49. 7%的被调查对象选择了人才因素。排名第二的是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约39. 7%被调查对象选择了该选项。排名第三的是企业文化因素,约9. 1%的被调查对象选择了该选项;在对文化企业吸纳政府政策扶持吸收的影响要素排序过程中,排名前三位的要素分别是行业特性、企业内部治理结构以及企业内部人才储备,其中有86. 1%的被调查对象将行业特性列为排名前三的要素;约67. 4%的被调查对象将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列为排名前三的影响要素;约56. 8%的被调查对象将企业内部人才储备列为排名前三的影响要素。

  通过问卷调查和分析,基本验证了前文分析,即文化产业具有特殊性,既有作为经济产业部门的共性,又有其作为精神产品生产的特性,如果文化产业发展良好,能够给全社会带来较大的正的外部性,因此政府对文化产业进行扶持,帮助企业克服以资金瓶颈为代表的金融资源匮乏难题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其次,政府政策扶持力度大小和企业内部对扶持政策的吸纳消化能力是影响扶持政策最终效果的两大关键因素,政府扶持力度大小取决于政策针对性、筹集资金数量能否满足企业发展需求等诸多要素,也与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政府的行政效率和服务导向性息息相关;对于受扶持文化企业而言,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和专门人才储备、企业文化等软件因素是决定企业对政府产业扶持政策能否发挥预期效用的重要因素,同时由于文化产业中存在着较多各具特性的子行业,子行业的特点与产业政策能否发挥预期效果也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