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结论及政策建议
5.1 结论
根据本文的讨论,对文化产业这一新兴产业发展而言,金融资源获取瓶颈始终是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之一,而政府积极进行财政扶持,有助于企业克服这一瓶颈,促进行业获得更快更好发展。
在实践操作中,浙江省各级政府已经认识到了财政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并且已经根据各自产业发展特点及发展目标,制定并实施各种财政扶持措施。
在政府财政扶持措施实施过程中,影响扶持效果的两大自变因素分别是政府财政扶持措施的力度和企业(产业园区)自身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低。显而易见的,政府财政扶持力度越大,受扶持对象自身经营管理水平越高,扶持的政策效果越为显着;反之,政策扶持力度小,企业(产业园区)经营管理水平低,扶持的政策效果就难以体现。
政府财政扶持措施要得力,关键在于扶持力度大,政策针对性强,持续发力且主动创新;企业(产业园区)经营水平提高,主要取决于提高企业文化改善和从业人员素质的提高。文化产业本身就是具有很大特殊性的“人本产业”,因此从业人员素质提升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为取得最大的政策效果,在财政扶持的过程中,政府和受扶持对象要力争从两方面加以改善,内因外因共同作用,同时发力,以达到政策效用的最大化。
5.2 政策建议
5.2.1 创新政府财政扶持文化产业举措
根据本文分析内容,对于文化产业的财政扶持,需要从多个领域加以协同配合,同时注重政策扶持的持久性和针对性。在实践过程中,富有创新精神,敢于走在时代前列的地方政府,往往出台许多首创性的财政扶持政策,并由此取得良好的政策效果。下一阶段,在充分尊重文化产业自身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建议地方政府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主动加大政策制定领域创新力度,提升财政扶持的效果。
(1)正确区分文化产业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文化产业中各个子行业以及子行业中的企业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因此在制定财政扶持政策之初,需要正确区分其所处的发展阶段,明确企业对政策的诉求,制定针对性的政策进行扶持,以便最大化发挥政策效用,避免社会资源的浪费。
(2)加大文化产业金融创新力度,增加政府釆购总量针对文化产业特点,配合使用贴息、补贴和有偿性资助、即征即退机制等举措,形成多渠道、多主体的金融资源投入体系,对文化产业创新活动和并购活动予以重点关注和支持;加大财政扶持资金监督,完善财政扶持投入的评价体系,提高财政支持资金的使用效率;加大对文化产品政府釆购力度,引导和构建文化产品消费市场,助力文化企业高速发展。
(3)积极发挥政府投资资金的杠杆作用,以较小投入撬动社会资本当地政府可以通过出资入股形式创立文化产业创投基金,同时放宽社会资本进入门槛,积极发挥政府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放大财政资金的投入乘数,推动当地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和壮大。
(4)构建科学合理的税收政策体系,以税收手段促进产业发展针对文化产业特征,对相关行业进行税收减免和退返,利用税收政策,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尤其是对于创业初期的文化企业,更要加大倾斜力度,增加社会资本投入文化产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参照高科技企业税收优惠中相关政策,将企业部分增值税、所得税(尤其是地方留成部分)的一定比例作为奖励发放给文化企业或产业园区,加速企业和产业园区的资金循环速度。
5.2.2 提升受扶持对象自身吸收能力
政府的产业财政扶持举措要落到实处,关键还是要靠文化产业中的企业(产业园区)增强对于扶持措施的消化吸纳能力,企业(产业园区)经营水平的提高,是文化产业长斯发展的基础,也是政府财政扶持能够发挥预期效用的前提。为使政府提供的行业财政扶持措施能够发挥最大效果,建议企业(产业园区)从自身实际出发,进一步提升企业运营水平。
(1)提高行业从业人员素质
文化产业毫无疑问是人才密集型、智力密集型产业,从业人员素质的高低决定了企业运营水平高低,决定了企业的前途。企业应该对于人才运用做出长远规划,利用各种可能的途径多渠道、多层次培育和储备各种专业人才和经营人才。
同时制定各种切实可行的人才激励机制,对于为企业发展做出贡献的人才给予应有的奖励。规范知识产权保护,提高专业人员的创新意识和有为意识。企业与企业之间,应当加强人才领域的交流,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充分借助“外脑”,提升企业管理水平,通过抢占人才制高点,赢得市场竞争的优势。
(2)营建奋发有为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整个企业的精神面貌,部分民营文化企业在经营上固步自封,缺乏首创意识,因此尽管各级政府层面上提供了许多强有力的扶持政策,但是企业发展速度依旧缓慢。后续应当从加强企业文化入手,建设各自富有特色的企业文化,积极营造奋发有为的良好企业氛围,进一步推动产业整体发展和优势企业的崛起。
(3)构建合理的企业内部治理结构
大多数文化企业起步较晚,目前尚属爬坡阶段,企业内部治理结构欠缺较为严重和普遍。对于企业吸纳政策扶持而言,科学有效的治理结构始终是一个最为基本的前提,尤其是文化企业这种创意性较强,人力资源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所占比重较高的行业,对企业内部治理尤其需要加以重视。后续可以从建立科学有效的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出发,引导企业理顺内部的各种关系,形成共促企业发展壮大的合力,将政府政策扶持的预期效用得到更好的发挥。
(4)搭建文化产业投融资服务平台
基层政府通过搭建文化投融资服务平台,信息上互通有无,资源上共享共用,能够进一步提高单个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同时通过推进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投融资平台建设,积极开拓外源性资金来源,鼓励合法资金通过各种渠道参与到当地文化产业发展中来,通过政府(或行业协会)担保增信等方式,盘活文化企业存量资本,多策并举实现资金来源多样化,进一步提高资金利用效率,促进当地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BanksMark. Craft Labour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ultural, Policy,2010,16(3);305-321
[2]DarrinBayliss.The Rise of tiie Creative City :Culture and Creativity in Copenhagen .European Planning Studies,2007,15(7);889
[3]John Mackie ,and Sarah Reeder. Vancouver : The Unknown City.Vancouver: Arsenal Pulp Press,2003
[4]Johnson,TJ.TheRehabilitation of Richard Nixon:The Dictionary of Human Geography.(4th Ed.) Oxford: Blackwell, 2001.101-102 and143-146
[5]Mommaas,H.Spaces of Culture and Economy:Mapping the Culture-creative Cluster Landscape. In Kong and O'Connor,2009;45-60.
[6]NidcClifton .The Creative Class in the UK; An Initial Analysis. Swedish Society for Anthropology and Geography, 2008(1); 68
[7]PierreBerthon ,Michael Ewing,and Li Lian Hah ,Captivating company :Dimensions of attractiveness in employer branding (J),Internationgal Journal of Advertising,2005,24(2): 151-172
[8]KarstenBjerring Olsen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social identity: towards a model of economic cross-cultural integration. [J] 2004
[9]Towse,R,Creativity,Copyrightand the Creative Industries Paradigm.KYKLOS·2010·63(3);461-478.
[10](美)安迪·樊:《融资:奔向私募股权市场》,石油工业出版社2013年版
[11]陈立旭:《当代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历程审视》,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03年
[12]陈晓宇:《文化产业发展的体制之痛及对策学术》,载《前沿》2007年第3期
[13]陈志楣、冯梅、郭毅:《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财政支持研究》经济科学出版2008年版
[14]陈红玉:《中国文化产业创新政策研究》,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年9月版
[15]丛海彬、谢子远:《创意产业发展战略与路径研究--以宁波为例》,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16]柴国荣:《动漫:杭州的产业新名片》,载《中国经济时报》,2010-06-02(003 )
[17]C.P.Chandrasckhar:《金融政策》,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2007年
[18]段兵:《信用风险管理的工程化趋势及应用》,国际金融研究,2002年第6期
[19]董坚成《宁波创意产业发展思考》,三江论坛,2009(8)。
[20]冯子标、焦斌龙:《分工、比较优势与文化产业发展》,商务印书馆2005版
[21]纪建悦、鲁志水、燕欣春:《我国文化产业融资机制问题的探讨》,载《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第3期
[22]郭鉴:《吾地与吾民--地方文化产业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版
[23]郭人旗:《文化部致力健全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载自文化部网站,2011年
[24]过聚荣:《中国会展经济发展报告(2012)》,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版
[25]韩霞:《文化服务业开放的政策取向缝隙》,载《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
[26]郝振省:《2010-2011年中国出版业发展报告》,中国书籍出版社2011年版
[27]胡惠林:《文化产业概论》,云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8]胡惠林:《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理论文献研究综述》,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9月
[29]胡庆雄:《发展文化产业的政府角色--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分析>〉,载《工业技术经济》2006年第12期
[30]黄孟复:《中国小企业融资状况调查》,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年版
[31]杭州市委宣传部:《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报告》,杭州出版社2013年版
[32]计国忠:《文化产业的政府支持:正外部性角度的分析》,载《新疆社会科学》2004年第4期
[33]蒋敏:《创意产业的宁波模式》,《宁波经济》,2008(8)
[34]贾旭东:《文化产业金融政策研究》,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6期
[35]李晓峰:《中国私募股权融资案例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36]李扬:《中国城市金融生态环境评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37]李本贵:《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税务研究2010(7):9-13
[38]梁燕君:《英国创意产业对我国的启示》,中外企业文化,2009(10)
[39]梁云凤、孙亦军、雷梅青:《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税务研究2010(7): 23-26
[40]林乃森:《曰本创意产业发展政策及其启示》,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1)
[41]刘平:《英国、日本、韩国创意产业发展举措与启示》,社会科学,2009(7)
[42]刘建华、温元凯:《融资:奔向香港资本市场》,石油工业出版社2010年版
[43]卢林、姜艳:《银行信贷创新与文化产业融资》,现代商贸工业2011年第5期
[44]陆祖鹤:《文化产业发展方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版
[45]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华夏出版社,1990年
[46]米切尔J·沃尔夫:《娱乐经济》,光明日报出版社,2001年
[47]聂瑞平:《关于21世纪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的思考》,《河北学刊》2002年第7期
[48]牛建高:《民营企业投融资与资本结构实证研究》,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49]齐欣、屈宏:《企业风险投资与境外上市案例:新兴企业超常规发展之路》经济日报出版社2010年版
[50]宁波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宁波文博》内部刊物2009年
[51]祁述裕:《中国和欧盟国家文化体制、文化政策比较分析》,载《比较借鉴》2005年第2期
[52]商建辉、张志平:《我国文化产业产业园区集群融资模式构建--破解中小文化企业资金的瓶颈》,《文化产业导刊》2013年第8期
[53]王家新、宋文玉;《关于财政支持文化体制改革的思考》,载《2004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54]王如忠、高勇跃《发达国家和地区扶持创意产业的经验》,文汇报,2006-01-23(014)
[55]王玉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地方政府管理》2000年第9期
[56]吴慧勇:《文化产业与政策研究》,理论月刊2010(3): 59-61
[57]吴庆华:《国外文化产业财税政策借鉴与启示》,财会月刊2010(5):41-42
[58]奚建华:《环长三角文化创意产业战略竞合下的浙江抉择--兼论浙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原则 >〉,《浙江社会科学》2009年第3期
[59]奚建华:《浙江文化大省建设与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9年版
[60]雄澄宇:《文化产业研究与对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61]夏桂廉、严红枫:《宁波鄞州区创博物馆业发展新模式》,光明曰报2008-11-6(008)
[62]向勇:《全球视野下的产业融合与文化振兴》,金城出版社2013年版
[63]徐丹丹、孟潇、卫倩倩:《创意产业发展的文献综述》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1 (2)
[64]徐忠友:《千帆竞发景象新--浙江文化产业呈现蓬勃生机》,文化交流2013年9期
[65]杨立英、陈美华:《透析文化产业发展的新理念》,载《江苏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
[66]杨清:《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研究--以高新区为例》,《杭州科技》2009年第4期
[67]叶朗:《2010中国文化产业年度发展报告》〉,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68]张彬、晏丹:《中曰文化产业投融资模式比较》,商业时代2012年第4期
[69]张晓明、王家新、章建刚:《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12-201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
[70]张春梅:《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启示》,商业时代,2010(7)
[71]赵文昌:《创新型企业的金融解决方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72]张瑾:《国外发展创意产业的融资经验借鉴》,现代经济信息,2010(12)
[73]郑百灵、周荫组:《关于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若干思考》,载《当代财经》2002年第9期
[74]周新玲:《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现建设研究--以浙江、湖北、山西三省为例》,经济问题,2005年第1期
[75]朱军备:《“鄞州模式”的启示》,中国文化报2008-11=12(04)
[76](曰)斋藤精一郎着,王仲涛译,现代金融导论,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
[77]邹立青:《浙江省文化产业集群模式研究》,《经济论坛》2007年第‘21期
[78]浙江省统计局、省委宣传部:《浙江省2013年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概览》,2011 版
[79]浙江省统计局:《浙江省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年
[80]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2013文化发展统计分析报告》,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 年
[81]蒋三庚、张杰、王晓红:《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1年12月第一版
[82]欧阳坚:《文化产业政策与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年6月版
[83]胡惠林:《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理论文献研究综述》,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9月第1版
[84]李春雷、马俐:《区域文化产业战略制定中的”自省'’与管理问题》,《商场现代化》2009年第3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