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党明德教授提出的家族教育是中国启蒙教育的重要载体。中国传统的家族在教育的历史长河中,起着无可替代的推动作用,对家族文化的传承、人才培养的促进、家族教育的推动作用是深远的,在中国教育史上也有其举足轻重的地位。
清末民初是社会近代转型的关键时期,家族教育也在随着社会的转变而发生变革,此时无锡胡氏教育家族的发展,对于整个近代家族教育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家族中出现了教育家、水利专家胡雨人,中国第一位数学博士胡明复,中国私立大学"大同大学"的创始人胡敦复,中国第一个从事 X 射线研究的物理学博士胡刚复,出现了创办国内争取男女平等的第一个爱国妇女团体的女性社会教育家胡彬夏……这一现象的产生得益于什么样的家族教育?家族中的教育者如何施教成就了这些教育家群体?其产生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什么样的相互影响因素?这些都得益于特殊背景下这一家族良好的运作机制。
为此,本文从该家族所处的背景入手,在这一背景下,胡氏教育家族出现了辉煌的连锁反应,以其成就为探究源头,从教育的视角出发,寻求无锡胡氏教育家群体的出现与其教育的联系,揭示其成功的深层原因,并找到其对当今社会教育的借鉴意义,以便更好地继承与发扬其优良传统,填补当今教育的不足之处,并对现代家庭教育提供帮助。
1.2 相关研究综述
在教育领域中,对主流教育思想、官学体系的研究已硕果累累,但民间所办的教育、下位的教育却得不到重视,教育史领域已开始慢慢关注民间的教育,但对其相关研究却很少。经过二十几年的研究开垦,民间教育家的研究成为更多学者关注的对象,本文将对中国近代民间教育家的研究进行综述,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2.1 民间教育家产生的土壤
对民间教育家成长土壤的研究是挖掘教育家群体成功的重要来源,从研究的成果看来,产生民间教育家的环境主要分为:
1.中国教育近代化显现出鲜明的地域特征,沿海及沿江是最早进行洋务运动及新式学堂的主要活动地区。《中国近代教育家群体特征综述》中总结中国近代教育家群体的地域分布特征为在沿海、沿江口岸城市或地区生活和工作的特殊经历.就《教育大辞典》所载,近代以来教育家的籍贯居前五位的是:江苏、浙江、湖南、广东、湖北。孙孔懿《试析中国历史上教育家涌现的三个高峰期》解释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沿江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及汉民族不断迁徙带来的聪明智慧.
2.由于近代经济发展呈现区域特征,南方地区及沿海城市的家族教育兴盛,苏南地区的家族教育家在历史变迁中,崇尚实学,很好地融入社会中。杨娟在《苏南乡村教育研究(1905-1937)》中指出苏南地区传统的经世务实、崇文重教的文化特点,使得这一地区教育兴盛,尤以民间教育家的贡献突出,包括无锡荣氏、胡氏、长洲彭氏、武进盛氏等家族的教育家,对当地教育作出卓越的贡献.
1.2.2 民间教育家研究
1.对民间个别教育家的研究
前人的研究多围绕成就突出的民间教育家,以张謇为例,因以实业支撑教育、以个人力量大兴学校而成为民间教育关注的重点,对其研究多围绕其教育思想如师范教育、爱国教育及实业教育,如顾琦章《高超前卫的师范教育理念--张謇教育思想拾遗》、《张謇实业教育思想与实践研究》、《张謇的教育思想与实践》等。此外对张的研究多集中于对其慈善事业、公司创办等方面的研究,不作为本文研究重点。
无锡地区的荣德生也是众多学者研究的重点,作为民间教育家的代表,对其教育方面的研究则集中在对其教育思想的研究,其中《荣德生的办学实践与理念对当代高校改革的启示》,认为荣德生创办江南大学对于高校改革面临的资金短缺、体制腐败、办学实践、质量不高、效率低下、浪费惊人等问题有一定的启发作用.于书娟在《荣德生的职业教育思想与实践》中研究的是荣德生在职业教育中的强调理论学习与实际操练的结合对今天的职业教育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对民间教育家群体的研究
对于教育家群体的研究,研究者们多以地域划分,聚焦某一地区的教育家群体,如伍春辉《湖南教育近代化研究(1894-1929)》中涉及对教育家群体的研究,是以湖南地区为研究对象,挖掘了当地教育家群体产生的原因和与教育近代化的关系. 此外,各地教育志及地方志收录了各地教育家的生平教育事迹与教育贡献,如《吴地教育家》就囊括吴地教育家 80 余位, 为当地教育家的研究留下了宝贵的材料。对于教育家群体的研究,还有以家族教育家群体为主要研究对象,如《梁溪荣氏家族史》介绍了荣氏家族教育家群体的成就,是一部家族教育家的史作.
3.对不同类型类型教育家的研究
蒋明宏博士论文《变迁与互动:清代苏南家族教育研究--以苏、松、常、太为中心》中对江南家族的类型进行划分,将苏南家族划分为实业型家族、文化型家族和仕宦型家族. 本文探讨的是民间教育家,就不将仕宦型家族列入研究范畴。
对不同类型家族教育家的研究成果颇丰,对于实业型家族,研究者多围绕张謇、荣德生等实业家代表,陆丽珍《荣德生的教育思想研究》系统地阐述了荣德生教育的思想与实践. 钱基博作为文化型家族教育家也是研究的重点,学者的研究多以其国学思想为主,国文教育的成就,如《钱基博国文教育初探》、《钱基博教育思想及其实践的特点与启示》等。
4.民间教育家区域研究
除了对个体家族教育家的研究,从区域角度论述某一地区教育家的共同文化特征和教育理念也是对近代教育家研究的重要突破,王富国《试论近现代苏南教育家的文化性格》选取了苏南地区民间教育家的代表马相伯、唐文治等教育家在教育理念上的区域特色.
伍春辉的《湖南教育近代化研究(1894-1929)》则以湖南地区为研究对象,阐述了湖湘教育精英在当地办学,进行教育救国等教育实践上的探索.
1.2.3 教育家实践研究综述
1.对教育家办学实践进行的研究
在社会变革时期,官学瘫痪,民间办学成为主导,民间教育家纷纷倡导新学。钱穆曾在《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中描述无锡人的办学:凡属无锡人,在上海设厂,经营获利,必在其家乡设立一所私立学校,以助地方教育之发展. 杨娟的《苏南乡村教育研究(1905-1937)》中总结这一时期苏南的民间教育家办学成为当地办学的主导力量,数目接近全部办学的九成。
顾琦章在《高超前卫的师范教育理念--张謇教育思想拾遗》中统计了 1902 年到1926 年 25 年间,张謇兴办各级各类学校 330 多所,为教育注入资金 257 万元,惠泽了当地经济,也为中国的教育添上重要的砖瓦.对个别教育家办学情况的探索,有如《磨血办学的近代教育家--胡元倓》探究胡元倓推行教育,兴办新学的艰苦历程.
2.对教育家教学实践的研究
近代教育家以自身创办的学校为教学实验基地进行教学实践,在前人的研究中可以看出这一板块的研究比较密集,仅以俞子夷为例,就有董远骞《俞子夷先生教育实验述要》与《近代教育家俞子夷与复式教学》,探究了俞子夷在复式教学方法上的探索与实践。吴洪成在《俞子夷小学教育思想研究》中将俞子夷的单级教学实验、设计教学法实验等进行了详细的说明,证实他是我国小学教育实验的开拓者.
1.2.4 教育家理论研究综述
1.与家庭教育理念相关的教育理念
此类教育家的教育理论与家庭教育理念相关,如张伯苓推崇爱国教育理念,有朱韫慧,叶美兰《浅谈张伯苓"教育救国"思想与中国近代的教育现代化》、张竹云《张伯苓的教育救国理念与实践》、孙冬梅,徐来群《张伯苓教育理念研究》等围绕张伯苓爱国主义教育理论进行的研究和分析。
或者基于家族的文化背景,彭桂芳在《钱基博的教育思想与实践研究》中阐述了国学大师钱基博先生以培养"现代世界之公民"为目标,以"人文主义"教育为核心的教育理念.
2.人格教育思想
对教育家们"人格教育"的研究也是涉及较多的领域,如李红梅,马立志在《试论俞子夷的全人格教育思想》中总结俞子夷全人格教育的观点是德、智、体三者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3.教师观念
教育家的教师观念也是研究的一个重要部分,如赵志红的《俞子夷的教师观念探析》探析了俞子夷在教师职业的专门性、教师观念的民主性、教师教育的终身性,而《近代教育家吴汝纶论教师》则揭示安徽桐城派教育家吴汝纶在教师教育中注重培养教师素质以及大胆聘用外籍教师的选任制度,对于师范教育体制的发展起过支撑性的作用.
4.实学教育思想
实学教育思想是与当时社会变革的大背景分不开的,民间教育家更多地以自身实力兴办教育,实学教育思想也是这一时期研究的重点,一些实业教育家成为研究的热门,例如张雁,蒋明宏《"教"与"赡"之争--荣德生"教重于赡"思想初探》论述的是荣德生提倡兴学育才的实学教育思想等.
5.女子教育思想
前人的研究已经注意到民间教育家注重女子教育这一方面,《略论侯鸿鉴的女子教育思想与实践》中提出了侯鸿鉴将健全人格作为培养女子的首要任务,肯定了侯鸿鉴为近代中国女子教育的普及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参考和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