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经济的发展和市场需求,我国民办高校得到了快速发展,为减轻国家负担,扩大教育资源,提供教育公共服务,推进教育事业改革,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该 20 世纪的八九十年代里,民办高校的总数在不断的上升,由 1986 年的 370 所到 2000 年的 1321 所民办高校,然而在 2001 年发布的一份总数为1134 家的全国民办教育机构名单的跟踪调查表明,已有超过半数的学校停办或无法查询,有过 10%的学校被其他机构兼并,基本正常运行的学校居然不足总数的四成[1].
截止到 2013 年 6 月底,我们全国普通高校有 2196 所(不含独立学院),其中普通民办高校有 404 所。民办高校因缺乏良好的基础,全国各地有许多民办高校在举办过几年后便纷纷倒闭,出现了学生家长"无处可去"的尴尬局面。民办高校倒闭事件不仅使学生和家长蒙受损失,同时给政府带来工作压力,降低公信力,影响民办高校声誉,造成社会不稳定因素。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加强民办教育的统筹、规划和管理工作""建立民办学校办学风险防范机制和信息公开制度,扩大社会参与民办学校的管理与监督,加强对民办教育管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探索建立民办学校办学风险保证金制度和学费监管制度,逐步形成民办学校危机预警与干预机制。"为了落实纲要,辽宁省教育厅重点强调 2012 工作要点之一:规范民办高校管理,建立民办高校退出和引入机制,11 所独立学院转设、2 所退出及 5 所尽快完善办学条件。由此可见,民办高校办学风险问题已经受到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并着手加以调控。因此,对于民办高校的风险防范研究、全面系统的研究民办高校存在的风险、创新防范风险的制度政策是贯彻落实纲要的精神,促进民办高校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民办高校在管理、政策、财务、质量等方面存在的办学风险不仅给政府、学校、学生及其家长带来损失,而且造成社会不稳定、不和谐。同时,严重损害了民办高校教育形象,影响民办高校未来发展。因此,认真总结民办高校发展的历史经验教训,加强对民办高校的监管,防范民办高校办学风险,对于民办高校未来的发展和保护学生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的目的、意义
通过研究,进一步界定有关概念,丰富民办高校教育管理理论,全面分析民办高校办学风险的种类、原因,清理存在的问题,创新民办高校办学风险的防范,为政府决策提供咨询建议,促进民办高校未来发展。同时也为提升民办高校品牌战略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合理的建议,促进学校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提升应对风险的能力。
研究民办高校办学风险防范,促进民办高校的发展,具有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其理论意义在于丰富民办高校研究的内容,更加系统全面的研究民办高校风险防范问题。
现实价值:
首先,对政府而言,有利于丰富我国民办高校教育管理理论,为我国民办高校管理改革与发展提供良好借鉴,也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正常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提供有效的理论指导,为加强民办高校科学管理提供咨询服务。
其次,对学校本身,通过对民办高校发展中所面临的各种风险的认识,让办学者及管理者充分意识到这些风险对其所带来的危机感,激励民办高校管理者树立强烈的风险防范意识,并在充分识别各种办学风险的同时,不断加强对学校的改革,提升学校应对风险的能力,努力维系民办学校的生存,并积极主动地推动民办高校发展。
最后,对社会而言,民办高校的风险及其防范不仅关系到民办高校自身的存亡,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实现现有制度的变革,制定可操作的措施和实施细则,防范民办高校的办学风险,可以进一步维护广大受教育者的权益,有利于全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三、文献综述
为全面梳理民办高校办学风险问题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研究,对民办高校风险的文献进行了整理。本文基于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以"民办高等学校"、"民办高校"和"办学风险"作为关键词进行查询,符合条件的文献从 1999 年-2013 年近 37 篇,硕士论文 2 篇、博士论文 2 篇、其他期刊类杂志的文章有 33 篇,对民办高校办学风险有着独创性思考。以这些文献为基础,全面真实地回顾与反思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办学风险问题的研究状况,有助于客观总结规律,解释问题,进一步防范民办高校的办学风险、推进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一)相关研究状况概论
1.民办高等教育相关研究
近年来随着民办高等教育实践的发展,民办高等教育理论研究也取得了显着成效,并逐渐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理论界关注、探讨的热点问题。早在 20 世纪 80 年代,就有部分学者从理论上探讨我国民办高等教育问题。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有关民办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的文献日渐增多,其内容涉及基本理论、发展策略、管理体制、产权、师资等诸多方面。此外,还召开了许多以民办高等教育为主题的学术会议,出版了大量民办高等教育着作,创办了一些民办教育类杂志。
2.风险理论相关研究
关于风险的研究,最早源于 19 世纪末的西方经济学中,目前风险研究已经成为相对成熟的研究分支,在风险的评估、管理上取得了很大的成果,我国学者对这一方面的介绍也日益增多。20 世纪 90 年代末开始,我国学者将风险理论逐步运用到民办高等学校管理研究。与公办学校相比,民办高校不仅存在着债务风险问题突出的现状,还存在着政策风险、市场风险、质量风险和决策管理风险等。如何化解和规避这些风险,成为民办高校投资者和管理者正在认真思考的现实重大问题。以李钊博士为代表的民办高校管理者对此问题有着深刻的理解。
(二)民办高校办学风险研究现状
1.民办高校办学风险的分类和内容
针对民办高校办学过程中存在风险,多数学者透过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现实,从外部和内部两方面因素着手,对民办高校的办学风险进行分类,通过整理我们发现们主要风险课归集为以下五类:
政策风险就是指国家的政策方针对民办高校的发展带来不确定性影响。为此有学者提出国家和地方政府法律法规的变化和调整是政策风险发生的最直接原因。由于国家对民办高校的认识前后不一致,相关政策变动性较大,缺乏连贯性,使得民办高校的发展面临自身所无法控制的不确定性[2].黎继云、杜继军认为到目前为止,民办高校的产权问题、营利界定问题、营利分配问题、合理回报问题的界定不清晰也是民办高校办学政策风险的表现[3].
市场风险包括生源减少风险、市场竞争风险、学生就业风险等。李钊博士在《风险防范:民办高等教育快速发展中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文中提出:导致民办高校生源市场风险是多方面的:一是高等教育生源竞争激烈;二是收费标准偏高引起的市场压力。魏冰玲认为学生就业风险也视为市场风险的一种。
管理风险指民办高校在办学定位方向、法人治理结构、学校决策等管理中出现问题导致办学受到影响。李钊博士认为与公立学校相比,民办高校拥有更大的办学自主权,学校层面的管理决策权也随之扩大。他认为现实中由于办学者、管理者的个人素质、能力和知识经验或者学校的学校法人治理结构等问题造成的学校决策失误而导致学校关闭的事例屡见不鲜。
财务风险是目前学界研究最为集中的一类办学风险。史雯婷在《民办高校办学风险及其监管体系建立》中认为当前我国民办高校财务风险的重要一点是资金链不稳定[4].李霞在《非营利组织筹资风险问题研究》指出财务风险指民办高校由于财务结构不合理与资金使用不当而导致不能按期归还贷款本金和利息、无法正常进行财务支付的可能性[5].解慧邙等人在《民办高校财务风险》一文中,阐述了我国民办高校面临的诸多风险中财务风险的表现,即筹资领域的风险、投资领域的风险和资金支出领域的风险。
质量风险是指伴随着民办高校的迅速发展与办学规模的急剧扩张,民办高等学校的教育质量还不容乐观。李钊博士认为质量风险主要体现在:一是民办高校校园人满为患,学生人数太多,学校管理跟不上,学生的养成教育难以达到大学生基本要求,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存在隐患;二是民办高校的教学改革滞后,教学质量难以达到人们期望的水平;三是学生的实践能力教育与培养存在困难。
2.民办高校办学风险归因
李钊在其博士论文中,从内外两方面剖析了我国民办高校风险形成的原因。李钊博士指出办学理念不科学、内部管理不完善是我国民办高校风险形成的内部成因;政策法规不完善、管理体制不健全以及社会歧视与偏见是我国民办高校风险产生的外部成因。其中对于质量风险的归因,他认为学校的盲目扩张、生源质量的参差不齐和师资队伍不合理的结果造成的。周秀芳在其硕士论文《我国民办高校办学风险成因及对策研究》中提出民办高校办学风险根本性原因是由于学校自身的校园文化贫弱,如观念文化弱、物质文化的贫乏、制度文化的缺失,致使学校缺乏厚实的文化底蕴,影响了教育质量。而外部管理因素主要是社会观念因素、政策法规因素和政府管理因素。
3.防范民办高校办学风险的措施
(1)加强学校内部管理
就民办高校而言,为防止办学风险可以从办学理念、财务管理、教育质量、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学校经营机制等方面入手,为实现学校的发展采取积极的措施。赵雄辉提出要经常树立风险意识,全面对风险变量值进行分析,提升管理水平和能力,充分争取政府的支持,建立预警机制[6].杜继军在文章《民办高校办学风险现状及对策分析》中提出对于学校,应该着力做好以下四项工作:一是合理定位,明确民办高校的发展目标;二是合理分工董事会与校长的职责,完善内部管理体系;三是开拓多元畅通的融资渠道,建立健全学校的财务监管制度;四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7].
(2)强化政府责任
李钊在《论民办高校办学风险防范中的政府责任》一文中,认为无论是从理论上看,还是从现有法律上看,政府均具有相应责任。实施科学规划、健全法规政策、完善财政资助、加强运营监督、提供运营服务,是最为核心和迫切的内容[8].有学者也提出政府应根据民办高校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其资助者、规划者、监管者、服务者的角色,着力打造"风险监管机制的共享平台,成为当代社会风险的最后守夜人".对此应该合理定位公办高校和民办高校的市场分布,加大政府宏观调控,规范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完善法规,增强制度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化解体制性障碍和风险;加大政府投资和关注力度,减轻高校资金压力,规避财务风险[9].
(3)建立风险防范措施
①风险预警机制
有效的风险预警活动必须通过合适的组织进行实施,民办学校也应建立风险预警机构。肖理想在《建立民办学校风险预警机制的思考与建议》中提出应建立一个具有较高专业素质和学校主要领导人员组成的风险预警小组,该小组由董事会直接领导,负责研究预警方案、确定预警目标,及时解决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10].民办教育政策专家张铁明撰文提出应制定民办学校风险预警的临界标准及事前监控或提前干预措施。此外,还应通过设定不同等级的临界值进行分级预警,以便政府可以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