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战略决策风险
从决策自身来说,因为决策自身具有不稳定性,所以决策自身具有风险性,而且决策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民办高校的每一项决策都包含着风险。决策的主要任务就是从中分析利弊,争取降低民办高校的风险,实现学校发展目标。在决策的过程中,现实与未来之间存在一定距离,期间发生的变化是不可预知的,所以存在风险;再者决策者是否有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主观认知能力,是民办高校决策风险高低的影响因素。
从民办高校自身来说,民办高校受控与经济市场,经济市场变化不受民办高校控制,经济市场变幻莫测为民办高校的决策增加风险。目前我国经济市场变化频繁,同行业竞争激烈,消费者的喜好掌握不够准确都是加大民办高校决策风险的原因。民办高校自身是一个复杂的机构,内部管理不仅包括教学与科研,还包括财务、后勤、保卫等。学校内部管理的实施效果反馈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得以反馈。教育本身有一定的延迟性和周期性且以一定的公益性为前提,增加民办高校的决策风险。
3.治理结构风险
民办高校的法人治理结构是民办高校的管理决策的核心组织,规范的治理结构有利于民办高校的内部治理,降低民办高校风险。如果学校的治理结构模糊混乱,董事会与管理层之间的职责不清晰,容易造成决策失误,进而影响民办高校未来发展,最终增加风险导致学校停止办学。治理结构严明确保民办高校实行民主科学的决策路线,摒弃家族式的管理模式,董事会"一手遮天"掩盖民办高校办学风险,只从一个角度解决问题,势必造成看问题的角度片面,江苏培尔职业技术学院就是因管理不善而倒闭的典型案例。
(四)质量风险
民办高校的生命力在于质量,质量是民办高校的品牌,随着越来越多的办学者创办民办高校,短短的几年里民办高校的教学规模进行无数次的扩张,社会大众对于民办高校教学质量始终充满疑问。邬大光教授说过:"民办高校质量风险可以归为学生、教师、教学条件三类风险".教学质量是引起学校风险的根源,学校的毕业生如果不符合市场需求,造成学校的生源萎缩,造成民办高校运营的停滞,因此我们需要对民办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风险进行分析。
1.学生素质风险
首先,从学生的角度来说,民办高校学费过高,部分家庭无力承担致使民办高校的学生素质良莠不齐,社会因素的影响使民办高校的学生整体素质低于公立高校学生,民办高校不是学生与家长的第一选择,民办高校接收的学生是高考落榜的学生或是不能去公立学校上学的学生,其学习缺乏自主性。一些民办学校曾经对生源进行严格的控制,但由于符合标准的学生数量少,缴纳的学费不能保持学校的正常运营而放弃对学生的筛选,所以学生素质的参差不齐也给民办高校的教学质量带来风险。
其次,从民办高校的角度来说,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势必造成教育教学效果不理想,降低教师教学热情。学校的教育质量得不到保障,教学过程无章可循,教师教授课程比较随意。民办高校没有专门的教学评估,督导制度建立不够完善,不能建立制度化的评估体制,对教师学生的管理趋于表面化,降低教学积极性,导致民办高校教育教学得不到保障。
最后,从社会角的度来说,民办高校毕业生在工作中的表现代表民办高校教育教学效果,影响社会对民办高校印象。由于民办高校办学经费不足,所收集的学费职能勉强维持民办高校日常活动,不能提供更先进的科研条件,这对于操作性强的学科缺乏实践性,在以后工作中,民办高校毕业生动手能力比公立高校毕业生动手能力稍弱。
2.教师队伍风险
从教师角度来说,教师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是民办高校保障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我国民办教师的的年龄呈两极化,青年教师和退休返聘教师居多,而中年骨干教师非常少,在一项调查中,将近八成以上民办高校,专职教师占全部教师的三成,在这三成中退休返聘教师和 30 周岁以下教师大约占 70%,出现两极化趋势[19].从这项数据来看民办高校的教师一般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或是聘用从公立高校中退休下来的老教师,中年的骨干教师不愿意从公立高校转入到民办高校中,教师队伍结构对教育教学质量是有一定影响的。年轻教师虽然有潜力,但是学术水平和教学经验需要进一步提升,而公立学校退休下来的老教师,虽然有一定教学和科研经验,但是教学形式过于陈旧,对于学生的管理比较松懈,面对参差不齐的学生素质优势略显经验不足。
3.教学条件风险
首先,民办高校资金不充裕,学生的学费是民办高校运营的唯一来源,近八成民办高校的收入依靠民办高校学生的学费。由于学校缺乏资金资金,硬件设施标准低,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学校的校舍、教室、实验室等其他设备是民办高校教育教学基本组成元素,直接影响教育教学质量。虽然目前很多民办学校对自己学校的设备、校舍与教学环境进行完善,但随着同行业竞争激烈、办学成本扩大、生源萎缩、广告费用大幅增加,民办高校对于基本设施的投入越来越小,图书馆图书馆藏量略显不足,学生操作实践不能得以解决,不能保证教学质量。
其次,学校无计划扩张学校规模。民办高校办学需要一定规模,没有一定规模无法吸引学生家长的注意,北京前进大学在 2002 年时因扩大规模迁移校区,造成生源急速下降,新校区建设贷款增加,前进大学资金链断裂,无法持续运营,进而被昊月集团兼并。北京前进大学倒闭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做好现实调查而进行盲目扩大,高估学校现金流量未来现状,是学校最终只能被其他集团兼并。民办高校规模的扩大是要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在扩张规模之前要做好调研工作,保持生源、设施、教师等一切教学条件的稳定发展,否则学校面临很大风险。
最后,民办高校办学定位不科学,甚至模糊不清。民办高校是培养专门高级人才的学校,要明确自己学校在全国范围内高校的地位,不能盲目追求高定位学校标准、建立多专业的综合性高校。我们国家人才市场急需是应用型人才,服务于生产第一线。
有一部分民办高校对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没有准确定位,对市场需求变化不灵敏,不能及时调整学科,造成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
4.学科设置不合理
高校学科是设置依据产业结构划分的,突出培养人才的规格和方向,影响民办高校的建设与招生,民办高校应该多建设具有灵活性和应用性的学科专业,对市场变化做好提前预判。
目前我们抽取某一地区 20 所民办高校查看他们学科设置情况,在同一地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17 个,英语专业 17 个,这势必造成这三个专业人才在本地区过剩,专业在设置之初,没有经过市场调研,不考虑市场与自身的特点,不重视学科专业内涵发展。在学科设置时重视学科表面发展,忽略实质内容。民办高校倾向于建立热门专业,办学者倾向于在专业名称上进行改动,教育教学内容没有实质改变。专业与所学内容不能保持一致性,教学不能达到预期效果,造成民办高校对人才培养过剩。
教学课程是教师运用一系列教学方法,利用规定的教材,按照一定教学目标实现培养人才的计划。专业课程影响着民办高校学生的培养,应当受到办学者重视。目前民办高校还处于传统式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模式,缺少实践,达不到效果。民办高校因为资金有限,不能获取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先进的科学实践内容,缺乏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教学过程,课程教学不能形成体系,对其他课程影响几乎无影响。目前民办高校课程的编排处于文字化模式,不涉及对课程内容改革,课堂教学目标无法得到完全实现。
(五)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指日常民办高校筹资、投资和学校运作过程中出现资金方面的风险。财务风险多指学校筹资与负债风险,风险大小取决于经济市场及其供需关系。部分银行可以按照企业的方式制定贷款标准,但民办高校资产不能作为银行贷款抵押物,预估风险的准确性降低。目前我们把民办高校财务风险分为债务风险和投资风险两项:
1.债务风险
民办高校没有政府资助,其学校建校、扩张规模的资金一部分依靠办学者资金投入或立志于民办高校发展的社会人士捐助,另一部分完全依靠银行贷款。银行贷款是民办高校筹集资金最有效途径,但是资金需有偿使用和一定期限,假设目前银行的贷款利率 6.15%是:如此计算,一亿元的贷款需要偿还近 33 万元的利息。随着生源不断萎缩的情况下,民办高校仅偿还利息就感到巨大的资金压力。
首先,学校债务风险程度与学校规模的扩张有联系,债务风险大小取决于民办高校规模扩张的大小。民办高校办学者不能合理规划学校办学目标,高估教育市场环境,导致办学者盲目扩大民办高校校区、专科申报变本科,扩大招生规模,项目的投资占据过多资金,自身状况无法承受更多的负债,从而产生债务风险。即使自身能够承担每月的负债,但是资金不充裕会影响民办高校日常教育科研活动,降低民办高校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降低学校声誉。
其次,负债风险具有隐藏性。企业贷款是为了保证生产力与生产线的持续稳定,生产出产品获取收益。而民办高校的贷款是为了改善教育教学条件,提升教学水平,生产出有利于市场需求的专门高级人才,人才收益无法明确估计,也不能转化为资金,使民办高校偿债能力降低。
最后,生源不稳定导致负债风险不确定性增强,民办高校依靠学生的学费进行大部分债务的偿还,而民办高校的生源具有极大不确定性,学校存在随时被其他学校或企业兼并的可能,目前民办高校不能完成招生计划,教育成本一直居高不下,如果生源持续下滑,民办高校偿债能力将遭到损失,导致债务风险性增强。
2.投资风险
四川天一学院由于办学者兴趣转移,导致学校无力经营,企业家抽资撤离致使学校倒闭。目前民办高校是由社会团体和个人出资办学,这些办学者除了运营民办高校以外,还有其他营利性企业,这些企业表面看与民办高校毫无联系,究其实质他们与民办高校均是自负盈亏的学校,如果办学者其他企业破产或倒闭,举办者将学校一部分资金周转其他企业活动中,直接影响民办高校的持续运营。
首先,民办高校资金管理职责缺失。民办高校的财务职责由办学者任用与自己有良好关系的亲戚朋友,缺乏监督机制,在做重要财务决策时由办学者一人决定。对于学校经营无实战经验,对于学校贷款无计划性,对于学校自身的承受能力没有做好预先估计,致使无法按期归还本金和利息,使学校无法继续进行其他商业融资,学校因缺乏资金而倒闭。
其次,学校办学者挪用学校资金。民办高校财务主管与办学者有良好关系,且办学者拥有其他营利性产业,当其他营利性产业发生亏损,办学者通过财务主管挪用民办高校资金,导致民办高校资金链不稳定,无法偿还预期债务而产生财务风险。管理者对财务治理机制失效,某年台湾办学者来内陆举办民办高校,任用家人做会计工作,由于对民办高校经营状不理想,将收取的学费转账带回台湾,学生无处读书,当地政府出面解决这场闹剧才得以控制。
最后,民办高校会计信息不能真实反应学校内部状况。民办高校的固定资产不进行累计折旧,引起民办高校的资产虚增,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一项价值虚增,对于了解高校内部情况产生障碍。把握民办高校内部真实财务情况有极大影响,导致办学者对学校发展期待过高,盲目进行其他业务投资,最终导致民办高校运营资金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