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公益类项目与市场接轨的问题,遇到了越来越大的阻力。其根源在于市场经济发展的进程。随着市场经济全球化,资本与其他资源越来越集中地涌向那些有利可图的地方,使得一些实力不足的高校教育基金会依靠自己的有限能力很难产生大规模的或者成效显着的投资效果。这也为公益项目设置了越来越高的门滥。
4.高校教育基金会项目设计“眼高手低”
一般来说,项目设计出来之后还需要认真地去执行。有的高校教育基金会会自己执行,有的会凭借其他组织去执行。实际上,一些高校教育基金会能够“异想天开”地设计出许多项目,但却无法出色地完成这些项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过于重视项目设计创新性而忽视项目的运作
高校教育基金的项目如同产品,设计不出好的产品,其他说得再多都是天方夜潭。项目的好坏与否直接体现在设计上,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项目设计环节。我们经常耳闻目睹许多的项目创新竞赛,甚至是国际大赛,还会发现高校教育基金会在资助一个项目时最为重视的条件之一就是“项目的创新性”.似乎设计出良好的项目就是值得嘉奖的最终成果。为了对此进行深层次的分析,我们下面来分析一组大学生初步设计出的项目,他们想借此胜人一筹、获得资助。
项目一:少数名族文化保护涉及少数民族语言、文化、手工艺术、生活环境等方面的保护。主要通过网站宣传,线下志愿者伸岀援助之手,以此来引起相关部门单位的关注和获得资助,以销售手工艺品的方式开展这项活动。
项目二:有关农民工关怀这个项目比较温情,容易吸引人其大致设想为:①帮助加强农民工与家人的联系沟通,比如帮他们或他们家人拍照,然后互寄相片,找到相关通讯公司寻求资助:优惠打电话等;②促进农民工居住条件和饮食的改善;③促进农民工医疗保障体制的建立。
我们很快会从中发现这样一个结论:毫无剑意!因为,很早就有人提出这种想法,;于申请资助并且已经在现实中运作。但接下来提出两个深入的问题:第一,从高校教育基金会本身到申请资助的NGO,再到全国无数的大学生“空想团”,如此众多的人在天马行空地构思着项目的创新,那么,若干年以后遗留给后继者继续创新的空间还有多大呢第二,那些新颖的创新性项目,如今执行得如何呢就以上述大学生所构想的2个项目为例,如此“庸俗的项目”如果真的切实执行,是否会产生不同凡响的社会效果呢是否就是社会的真实需要呢这也说明,项目已经为人们设计殆尽,但社会的需求几乎是趋然不动。一个一个的项目被创新出来、获得嘉奖、用于实践、草率了事,犹如在展示公益项目的资助方式。问题的根源就在于设计出了项目却没有去执行或是没有执行好。许多的好项目,不管他们出自哪里,大部分都变成了纸上谈兵,逐渐地“大众”化,并且让后来真正想做项目的人无法获得资助。③
(2)能够想出来的设计总是高于能运作出来的结果
实际生活中,存在这样两种现象:第一,我们能构想出来的,总是超出我们能做出来的;第二,我们每个人对于自身价值的无限追求,都容易导致自己陷入自我欲望的畸形膨胀之中。“好大喜功”、“坐而论道”经常都带有这样的韵味。因此,任何一个高度自信有想法的人,其实很容易陷入“眼高手低”的境地。如果当事人拥有实权,待想法构思出来以后,便会借助权力来实现。当一件事情被指望通过权力来实现,那么对其运作层面的考虑就会大打折扣,甚至根本不予考虑。这种“自上而下”的作风在高校教育基金会这里也同样存在。因为,一些高校教育基金会的负责人实际上是在寻找权力或其他的自上而下的资源(如关系),来实现自己的想法;简言之,决策当事人由于在组织内拥有权力,也容易导致他产生这种思维倾向。
其实,正是在“能否简单地运用权力来实现想法”这里出现了政麻与高校教育基金会组织的差异。在高校教育基金会组织这里,项目运作的优势就在于借助社会项目本身的公共管理技巧而不是通过权力控制的方式来实现;高校教育基金会组织的运作技术与难点也都在这里,这就是自下而上的工作作风。
当前,在一个拥有众多创业机会、巨大创业空间明显传统管本位作风的社会环境之中,高校教育基金会项目的决策者,自然就会重视项目设计而轻视项目的执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