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同等学力硕士论文 > 教育学硕士论文

高校贫困生消极心理对策思考(3)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10-24 共9461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部分】高校贫困生消极心理问题应对研究
【第2部分】大学贫困生消解心理化解策略绪论
【第3部分】高校贫困生积极心理特征
【第4部分】高校贫困生消极心理特点
【第5部分】高校贫困生消极心理原因探析
【第6部分】 高校贫困生消极心理对策思考
【第7部分】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研究参考文献

  4.3.3引导精神需求满足层次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精神需求与追求,贫困生也不例外。高校特别是辅导员应该在满足贫困生物质需求、安抚贫困生心理需求的同时,对贫困生的精神需求进行引导,特别是在贫困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提升引导水平,塑造贫困生的精神世界。

  贫困生的世界观可能充满对于不平等的愤懑,即使认识到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去改变,受限于家庭环境等因素,其世界观也会较为狭小,特别是对于社会、政府以及学校师生的有形与无形帮助,不能正确认知,认为自身奋斗的目标就是为了自己以及家庭能够在物质条件上得到改善,较少认识到对于社会与他人的责任。高校及辅导员应该通过活动、措施以及案例等引导贫困生,敞幵心世界,胸怀宽广。

  贫困生的人生观,有些由于经历了较多的苦难而悲观厌世,看不到幸福的方向;较多的是幸福观方面,不能正确对待个人幸福与他人幸福可以共存的关系,所以导致有些时候较为狭溢的认为一个人幸福需要建立在一些人的痛苦之上;个别的贫困生甚至由于长期的物质贫困,认为生存第一、生存之上,为了生存可以摒弃自身尊严抑或可以牺牲他人利益。高校辅导员有必要将贫困生的人生引导至更高的层次,从他们接受帮助的事例中,引导贫困生认识到人生为他人价值与利益贡献的美好。

  当前价值标准的多元化,对于高校贫困生有着较大的影响,高校教师、辅导员应该在引导贫困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的过程中,引导贫困生寻找正确的价值定位,鼓励并引导贫困生思考人生的目标”为什么“、人生的态度”怎么样‘',在与贫困生的交流中,引导他们认识人生价值的内涵。

  4.4个人自我调节

  因贫困导致的心理波动,需要通过改善经济条件等外在因素获得解决,也需要社会、政府、学校、家庭、师生的共同关爱,但贫困生心理消极特征的最终解决还需要贫困生能够学会自我心理调节,走出心理困惑,回归正常心态。

  4.4.1战胜自卑

  高校贫困生生战胜自卑,先要做到正确的自我认知。贫穷跟财富相关,财富跟积累与获取相联系。高校贫困生作为成年人,应该具有正确的财富观。家庭条件好的同学,只说明他的家庭财富比你所在的家庭多,其实并不代表未来他的财富会比你的多,因为,财富的多少跟家庭积累相关外,更和人获取财富的能力相关,而在获取财富的能力上,作为大学生,基本上在同一起跑线上,与其羡慕人家的财富累积程度,不如努力提高自身的能力水平,积累自我的财富获取能力。而从能力上看,能力与经历是有一定关联的,贫困生的经历的人和事,某种程度上相对于家庭条件好的同学,要丰富,只要贫困生正确认知自己的经历,从丰富的人生经历中锻炼自我的能力,完全不必因为一时的财富缺乏而丧失自尊,放弃自强,变得自卑。其次要做到勇敢的迈出步伐。贫困会让贫困生某些方面的潜在能力得不到展示与发挥,从而让他们自我怀疑,产生自卑。比如某些才艺的展示,演讲等机会。其实,一旦他们走上讲台放开歌喉,走上讲台自我展示,或许一开始需要勇气,需要鼓励,而一旦获得掌声,他们的自信心就会开始复苏,并会慢慢等到希望获得更多的机会,更大的舞台,自我展示。自信与自卑之间其实相隔的是一张心灵窗户纸,捅破纸,推开窗,原来,很多事情他们是可以做到的。再者要善于合理的自我补偿。贫困对于贫困生而言,可以说是一种外在的暂时不能改变的缺陷,但贫困是可以得到弥补的,弥补贫困的方法只有自我的努力。

  外在物质的缺陷,其实可以磨练耐心精神的强大。生理上,有些人会自我补偿,比如盲人的听力,声人的视力,是高于一班人的;生活上,通过努力,贫困生学生也可以做到自我补偿,与家庭条件好的学生相比的参照物变化后,不比财富比奋斗,不比物质比能力,贫困生的自卑会消减,自信会树立。

  4.4.2克服焦虑

  贫困造成的生活、学习等心理焦虑,在高校贫困生身上较为常见。贫困生自我克服焦虑,可以尝试通过自我辩论、转移焦点、相互比较等方式。对于因为贫困引发的焦虑,贫困生可以通过自我设定辩题,自我辩论,自我辨别,克服焦虑。比如“贫困是因为自我不努力吗?”“贫困是可以改变的吗? ”“改变贫困最终依靠什么? ”等等辩题,自我思考,逐步认识贫困的原因,找到解决贫困的方法。转移焦点的方法,就是尝试不要将思考的焦点固定在贫困上,特别是不要较多的思考贫困带来的种种困难,而尝试将焦点转移至自我的兴趣爱好上,转移到自我的优点上,当思考的中心出现变化,思考的视野也随之开阔,获得思路也会多起来,不仅能够较为有效的缓解贫困产生的焦虑,还可以舒适的心情寻找自我的方向,确定摆脱贫困的方法。相互比较的克服焦虑方法,是要认识到财富多少跟烦恼多少其实是不成比例的,焦虑作为一种心理活动,在一个人的一生中是间歇性存在的,只是一定时期内,有些人焦虑多,有些人焦虑少,而对于所有人而言,都有需要去克服的焦虑。更为重要的是应该从心里认识到,一个人的成就大小,其实是与其克服的焦虑状况成正比的,没有人可以绕过黎明前的黑暗、看到太阳,与其焦虑抑郁,不如思考、奋斗。

  4.4.3走出自我

  因贫困而自我封闭,是高校贫困生中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走出封闭的自我,其实需要高校贫困生进行自我的心理调节。首先,贫困生可以尝试记住对方的姓名。交往中,记住对方的姓名是不仅是很重要的礼仪,其实,也跟交往心理有着很大的关系。

  外向型心理的人,较为容易喊出对方姓名;而内向型心理的人,可能对方喊出你的名字,也不知道对方的姓名。来而不往非礼也,记住知道你姓名的人名字,就可以在下次交往中有更多的沟通与交流,从而走出封闭的自我。其次,尝试为身边的同学和老师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先可以从为寝室的同学提供一些帮助开始,逐渐扩散到为班级的同学,最后扩散到自己认识的师生。当经意或者不经意之间为熟悉的师生做了一些事情后,往往能够获得他们的认同与赞许,这种努力,既能够为贫困生打开交际面,同时,也能够增加与师生的交际深度,让师生觉得是可以信赖的人,更为重要的是,从小事开始,贫困生会逐渐体会到走出自我服务他人所带来的快乐,积累人际交往的自信。

  4.4.4敞开心扉

  部分高校贫困生由于种种原因,对他人与社会等形成一种偏执性认知,这种认知往往需要进行心理干预,但最终还是需要自我调节与改变。首先,需要尝试转变思考的角度,比如之前对人是不信任的,对社会公平是持怀疑态度的。当思考的角度转变之后,会逐渐认识到许多人是值得信任的,社会有美好的一面。实践中新的体会,会逐渐改变之前认知的片面性,体会到因某些事情某些原因产生的不愉快,并不能成为一种刻板成见,去对待另外的人和事。其次,应该尝试将事情与自我的想象性认知分别开来。个别贫困生可能存在怀疑心理,认为某些事情的发生,都是因为他人对自我存在偏见。猜疑的心态较为容易导致贫困生自我对于一些简单事情的复杂化认知,从而伤害到自我甚至他人。在遇到一些事情的时候,尝试多通过沟通了解事情的原委,而不是一个人自我采用猜疑心态,猜测事情背后的目的。最后,逐渐釆取心理相容原则对待大学生活。逐渐认识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方式,摒弃以个人的好恶与自我的情绪与师生交往的心态,认识到生活、学习中不少的矛盾,不是因为彼此的心怀恶意,而是由于彼此个性的心理差异,心平气和的分析矛盾产生的原因,彼此探讨解决矛盾的方法,提高彼此之间的心理相容程度,敞幵自我的心扉接纳不同个性的人,才能够处理好自我与他人的相处。

  4.5研究结论

  4.5.1高校贫困生心理特征,不仅仅是消极心理特征,更有积极心理特征,同时,需要指出的是贫困生个体中,消极心理特征与积极心理特征存在交叉存在现象。

  4.5.2高校贫困生消极心理特征的原因较为复杂,除开自身原因外,还受社会、政府、学校、家庭等因素影响,有些因素的影响大一些,有些因素的影响小一些,研究认为高校贫困生消极心理特征的形成,是一个多因素混合影响的结果。

  4.5.3高校贫困生消极心理特征的应对,需要社会、政府、学校、家庭、个人的综合努力,在研究中,由于家庭受到经济条件等因素影响,其对消极心理特征的形成具有较大影响,但对于消极心理特征的改变影响较小,故未对家庭应对方法进行研究。

  4.5.4研究中,笔者尝试结合心理学理论运用内容分析方法,但受制于自身专业水平等,研究有所局限,分析的深度存在不足。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