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同等学力硕士论文 > 教育学硕士论文

民办高职院校劣势、优势分析(2)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9-14 共6148字

  (四)生源方面

  受办学水平和国家招生政策的限制,大多数民办高校只能录取第三批次以下的学生,且录取的新生多为专科甚至以下层次,民办本科院校招收的也大都是第三批次学生,而公办高校从总体上看是全口径招生,招生渠道通畅。此外,受观念的影响,民办高校录取的学生报到率较低。就全国而言,在统一招生考试中,按成绩高低划线录取,公立高校优先录取,把民办高校单列出来,放在录取的最后批次,使得民办高校只能招到成绩较低的考生,甚至降格录取大量所谓的“落第生”.有时普通高校已经开学,民办高校的录取通知单却迟迟未能发到学生手中。由于高等教育巨大的产业带动作用,对于地方来说,生源流失就意味着地方收入的流失。为了防止本地生源外流,有些地方出台种种限制措施,例如,学校到外省市招生通常必须拿到当地教育管理部门的批文,而地方政府可以不给学校批文,甚至有权强行取缔外来民办高校的招生,对他们进行排挤和压制。因而在招生方面,民办高职院校陷入了低质量生源-高收费-生源短缺的恶性循环的怪圈,严重影响其内涵发展。

  (五)评估问题

  如何评价民办高校的办学质量与办学条件是当前规范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民办高校起步晚,发展历史短,筹集经费,聘用教师、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等不如公办高校,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许多问题和困难。由于社会上确实存在一些民办高校办学不规范的现象,使得人们对民办高校存有偏见,在他们的心目中,民办高校几乎是“高收费”与“低质量”的代名词。因此,开展民办高等教育评估,有利于国家制定合理的民办高校发展政策,以及鼓励社会力量对民办高等教育的支持。但是,我国高等教育现行评估标准主要面向精英型的公办高校,评估目标、体制、标准和模式等比较单一,不完全符合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实际。因为当前民办高等教育尚属于大众化高等教育,不能用精英的质量标准来衡量。况且,一般民办高校多数以高职教育为主,其办学理念、培养目标、教育对象、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管理模式等不同于公办普通高校。而有关部门在教育评估中,往往只用一个标准来进行评价,使得民办高校在生师比、生均用地面积、生均图书设备等方面都无法达标没有考虑民办高校办学时间短、增长快、资金完全靠自筹等特殊性,用一刀切的办法来进行衡量,不利于鼓励社会力量发展民办高校。

  (六)形象问题

  近几年来,政府和社会宣传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美好前景,而家长、学生依然沉浸在“双普高热”(指普通高中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之中,目前高职院校特别是民办高职院校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较低或普遍较低。劳动力市场上技能性应用性人才的紧缺,但却出现了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矛盾现象。据湖南省“十五”课题“高职学院品牌研究调查”表明:高职教育的社会认同感不高,高职院校成了人们最后的选择和无奈的选择。提升高职院校形象,树高职院校品牌已势在必行。

  由于目前民办高校办学经费多半来自学费收入,为此生源就是财源,而国家在招生计划、学历证书的颁发等方面对民办高校有严格地限制,使得民办高校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种背景下,一部分学校在招生中采取不正当竞争手段,出现了种种不诚信行为,如,广告宣传夸大其辞,自我评价不合实际,盲目承诺不能兑现,误导学生和家长。这使民办高校面临严重的诚信危机,民办教育的社会公信面临巨大的挑战。为此,提高公信力、塑造诚信的品牌形象已成为当务之急。

  4.3.2 民办高职院校发展的优势

  我国民办高职院校高校历史短、起点低,不论在规模上、层次上,还是办学实力、知名度影响力方面都很难与普通高校、公办高职院校相提并论。但可以肯定的是,民办高职院校高校凭借自身体制上的优势,在不久的将来定会有更大、更快、更好的发展,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将占据更为重要的地位,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因为在日益激烈的高等教育市场竞争中,我国的民办高职院校有自己的优势。

  (一) 社会对教育的需求是民办高职院校发展的最大动力

  旺盛的社会需求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最大机遇。民办高职教育发展的最大动力是社会需求。中国的民办高等教育在中国未来高等教育中占据相当高的地位是无庸置疑的。民办高校不会因为公办高校的发展而萎缩。日本现在的入学率是 50%,而我们国家 2007 年只有 23%.“民办高等教育与高等教育大众化有着天然的联系,这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就世界范围而言,高等教育大众化实现之日,就是民办高等教育崛起之时。”当高等教育大众化成为一股不可抗拒的世界潮流时,民办高等教育自然就成为世界的潮流。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接受教育的对象变得广泛,培养目标不在是政府行政人员和学术人员,而是更多的培养技能人才。在目前的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虽然要保持一定比例的精英教育,但大量培养的应该是职业型应用人才。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培养造就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这其中大约有一半要由高职教育来承担培养任务。我国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的数量居然超过了美国,可高职学校的数量却远远少于美国。

  温家宝总理讲过:“中国的职业教育太需要了,也太重要了,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采取有利措施,切实加强职业教育工作。”而世界制造业中心加速向我国转移,进一步促进了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2002年以来,我国吸引外国直接投资连续几年超过 500 亿美元,特别是电子、机械、汽车、化工等先进制造业的国内外企业增长迅速,对劳动者的素质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此外,推进城镇化建设以及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为发展高职教育提供了又一个重要机遇。

  此外,从当前市场供应关系看,我国公办高等教育的供给有限,而人们的教育消费热情空前高涨,家庭或个人花钱满足子女或自身的教育需求的意愿也在逐渐增加。人的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多、更高、更多样化的教育要求。这些需求为民办高校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因此民办高职院校在这个机遇上拥有很好的优势。

  (二) 不断完善的民办教育立法为民办高职院校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法律环境

  我国民办高职院校是随着民办教育立法的进程而逐步走向规范、健康的发展的。这些立法,充满对民办教育的扶持和鼓励,使民办教育从无到有,获得了长足发展,也为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存在和自由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继 2002年颁布《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之后,劳动部、教育部、人事部共同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推动职业学校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意见》,教育部还与财政部共同制定了《关于推进职业教育若干工作的意见》。2003年底党中央召开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把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纳入全党人才工作的视野,把培养技能型人才作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内容。2004年教育部等七部委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在国务院批准实施的新一轮《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专门列出了“职业教育培训与创新工程”.教育部 2004 年还出台了《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公布从 2004 年开始到 2007 年,中央财政职业教育专项资金将对包括民办职业学校在内的所有符合条件的职业院校的培训基地进行扶持。

  (三) 大众对民办高职院校的态度的转变使其社会认可度越来越高

  随着对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产业化、市场化功能的认识的加深,教育经济学中最重要的“利益获得”和“能力支付”的原则得到新的教育消费群体的支持。继而对民办高校发展中最重要的“营利性”和“公益性”问题有了新的认识,即民办高校相对于公办高校来说,只是举办者、经费来源不同,作为国家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办高校在实践上提供了更多的教育机会,满足了多样化的教育需求,与公办高校一样具有公益性。在理论上,公益性和营利性之间不存在直接的对应关系:营利性不一定妨碍民办学校的公益性,非营利性也不一定增加学校的公益性。这种观念使人们在心理上承认和接受了民办高校的存在。《2009中国民办高校毕业生竞争力调查报告》13 日在北京公布。“调查显示,79.7%的雇主对中国内地民办高校毕业生总体质量表示满意。2008 年,雇主对民办高校毕业生的市场需求未受金融危机影响,甚至略有上升。在曾雇佣过民办高校学生的雇主中有 93.7%的人表示未来两年仍有意继续雇佣民办高校学生。以上人们对民办高校思想观念发生转变,可以看出民办高校的社会认可度在不断提高,有了发展的社会基础,民办高校前途无量!”

  (四)扩大的发展空间

  最近几年,高职教育发展将从以政府办学为主转向以民办教育办学为主,高职教育办学者的转型将是一种必然的趋势。民办高职院校无疑会在转型期获得“分流”的机遇,取得进入招生市场“分享”的资格。一方面,一批重点高校为了实现向“研究型大学”的转变,将把主要精力放在研究生教育和科研工作上,今后将停止或减少高职生的招生,高职专利层次办学将交给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和民办高职院校。另一方面,一些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也加大了对民办高职教育的支持力度,宣布高职扩招主要由民办高校来完成。例如,北京市规定:2004 年除了一些纯高职民办校仍然继续招生外,综合类高校开办的高职专业都将关闭,而且政府也不再审批综合类高校开办高职教育,彻底改变了民办高校在高职教育上无法与综合类大学竞争的局面,而且使高职教育全部由民办高校来办成为了可能,为民办高职教育的发展留出了充足的空间。

  (五)民办高职院校的内部运行优势

  民办高职院校的出现,改变了原有公办高职办学集中、高度统一和单一依靠行政命令直接调节的教育机制,建立了适应自己发展的灵活高效的新型运行机制,表现出其内在的办学优势。例如,由于民办院校拥有办学自主权,能够根据社会需求不断调整教育结构和专业设置,变革求新,不断吸收国内外高校先进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合理改革学生的培养方式。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对多层次、多样化人才的需求,满足了人们多样化、选择性的教育需求。同时,民办高校避开了公办高校体制庞大、机构层叠、人员臃肿的“软肋”,提高了办学效益。民办高校的内部管理体制相比公办学校具有更加灵活和效率的特点。再如,民办高校起步较晚,没有冗员负担,更容易优化管理,降低办学成本,提高办学效率;和公办院校相比,政府对民办高校内部事务的干预较小,自主性较强。一般的民办高校都会努力降低教育成本,最大限度发挥教学设施、场地、教师的利用率,以期实现教育资源的最优化配置,所以民办高职教育已显出比公办高职教育更高的效率。现在有些民办院校组织编写的一些高职实用性教材甚至也被公办高校或各类成人高校所选用,民办高职院校有些专业的开办甚至填补了该地区专门人才培养的短缺和空白。民办高职院校的优势和劣势并存,我们不能熟视无睹,但也决不能妄自菲薄,民办高职院校要厚积薄发、锐意进取、勤于博采、扬长避短,变劣势为优势,从而加大学院自身的竞争力度。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