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同等学力硕士论文 > 教育学硕士论文

班级团体辅导技术在班会中应用的理论基础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5-20 共3945字

  第一章 班级团体辅导技术在班会中应用的理论基础

  一、认知模式理论

  皮亚杰在 20 世纪 30 年代提出了认知模式理论。认知模式理论认为人的道德判断水平是按照一定顺序在一定阶段由低到高发展的。科尔伯格在皮亚杰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道德两难问题,重在发展学生的道德判断水平。他认为冲突的交往和生活场景最适合于个体道德判断力的发展。道德两难是指同时涉及两种道德规范,两者不可兼得的情景或问题。它可用于判断学生道德判断水平的发展阶段,同时也能够促进塑造学生的自主意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科尔伯格后来极力主张并钻研的公正群体理论,是看到学生讨论中存在着不公正的引导,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水平。这一点,和班会中使用班级团体辅导中技术的目的是不谋而同的,技术的使用目的就是要还学生一个公正、尊重的环境[17].

  对于冲突和矛盾,不同价值观念的碰撞,让学生在允许的范围内讨论分享,会提高学生自身的道德判断水平。学生讨论分享离不开教师的支持和倾听技术。融入技术的班会在学生活动体验结束后会安排时间让学生充分讨论,讨论的过程是学生逐步澄清自身价值观念的过程,是提高学生道德判断水平的过程,也是学生自我成长的过程。

  二、体谅模式理论

  体谅模式理论认为人都有向上向善的动力和动机,和人友好的相处是人的基本需要。我们的教育应当去满足学生的这种需要。体谅模式理论坚持性善论,认为学生的发展不是外力强加所形成的,而是如果有合适的环境,学生自己会挖掘自己的潜能并能够充分自由的发展。体谅模式理论主张教师在课堂的立场要中立,并且接纳学生的各种思想情感,同时引导学生学会体谅和关心。

  在班会中融入班级团体辅导技巧,教师使用专注的技术,充分尊重学生,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让学生去沟通,学生才知道别人是怎样想的,才会去体谅理解他人。在尊重的氛围中,学生才敢去真实的表达。

  三、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将人的需要按照由低到高的顺序分为5种: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在目前社会环境下,城市中的高中学生生理的需要基本都能够满足。

  有安全感的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之一是当学生和老师的观点想法不一致时,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态度亮明自己的观点,希望教师给予点评并和教师沟通。没有安全感的学生有的表现是心思要么在父母吵架的情景里,要么在游戏的世界里;有的表现是要么全部认同教师所教授的不论知识还是价值观要么全部不认同教师所教授的。应用班级团体辅导技术的班会要求教师给学生创造一个安全接纳的氛围,使学生没有太多顾虑慢慢打开封闭的心灵。

  高中学生,社交的需要具体为有朋友,有友情,在一起可以分享自己开心或烦恼的事情。应用班级团体辅导技术的班会中,我们会经常用到一种技术---倾听技术。倾听,不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门艺术。教师,是带着旧有的经验、带着某种有色眼镜倾听,还是最大程度做到客观的去倾听此时此地发生的内容呢?这将对学生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如果能做到客观倾听,学生才有可能去表达,学生才会感到自己被班级认可,感受到归属感。

  归属感对于高中学生,可能更容易表达为: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班级团体辅导中有一种技术叫做支持技术。如果教师能够在班会中给予支持,学生会感到被理解,当一个人被理解时,才能有进一步的表达和沟通。当一个人感到被理解,本身就是:不是孤单的一个人在默默的承受压力。

  人如若有了动机,有了自我实现的愿望,便总会有解决问题的办法。当然,这里不会离开抱持的环境,不能没有充满爱的教师。

  我们探讨在班会中运用班级团体辅导的技术,最终目的是希望一个有爱并且会爱的教师给学生创造一种让学生达到自我实现的环境。

  四、高中学生心理特征

  (一)高中学生自我意识逐渐清晰

  高中生的自我意识逐渐清晰。随着青少年逐渐步入成人的世界,反省思维能力的发展使得他们能够更好的评价他们习得的东西。他们的道德推理能力增强,但对那些与他们意见想左和那些看上去有失公平的人失去耐烦[18].本文中班级团体辅导技术的使用背景是教师需要站在中立的立场上看待问题,如果教师带着批判的思维去使用班级团体辅导技术,一不符合团体辅导的课程理念;二不符合高中学生的心理特征。

  (二)高中生价值观逐步确立

  高中学生开始关心自己的内心世界,开始考虑我将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成为这样的人,需要做什么。高中学生的道德意识就伴随着自我意识的加强而逐渐清晰,开始梳理和树立自己的道德价值观。高中阶段学生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时期,是学生逐步形成稳定价值体系的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的丰富,高中学生也在不断修正自己价值观,确立建立起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价值观[19].班会中,教师在学生活动体验结束后,做出适当的引导,对于高中学生价值观的树立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高中生表现出较强的独立性

  学生在少年期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到高中阶段,独立性明显占据主导地位。在行为上,他们要求独立决定涉及个人的各种问题,希望有一定的自由;在情感上,他们希望能独立体验和选择个人的喜好;在道德评价上,他们希望以自己的评价标准作为依据,独立评价自己,他人的行为及社会事件[20].高中阶段是一个人价值观播种发芽并开始慢慢长出来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如果根据高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加以引导,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班级团体辅导技术

  班级团体辅导技术有很多种,如专注技术、共情技术、倾听技术、具体化技术、面质技术等,本文主要介绍常见的几种技术

  (一)专注技术

  专注技术是指教师能够通过言语或身体语言向学生传达一种信息:教师的心全然放在学生的身上。学生的一次表达、学生的一个眼神、学生的一次脸红、学生的哈欠等,学生的一举一动都放在了教师的心里。学生可以从专注技术形成的师生关系中感受到教师对学生的尊重、接纳和信任。并且学生会因为对教师的信任、降低自己的防卫心理从而积极参与团体互动来做出回应。

  教师在将班级团体辅导技术融入班会的初期,可以采用下列的行为去体会专注技术:

  1.适时走下讲台,身体微倾,面向学生。

  2.放空内心,集中注意力,用温和、理解的目光和学生进行交流。

  3.适时微笑,面部放轻松,说话语调柔和,语气放松。

  5.教师的专注不仅仅面对个体,同时也要面对全班学生。因此,教师既要表现出对12个体学生发言及表现的专注,也要体现出对全班学生活动状况的专注,教师要掌握全局统筹观察整个班级的状态[21].

  (二)倾听技术

  倾听是心理咨询的技术,也是班级团体辅导的技术。没有倾听就没有情感的流动。

  班级团体辅导技术中的“倾听”除了一般意义上“听”见、“听”到的含义外,还要充分感受学生在不同情境下表达的含义。“倾”字,包含着“全部”、“专心”与“主动”的含义,在倾听的过程中,除了用耳朵听到声音,更重要的也要体会背后情绪,背后的声音,背后的需求等各种心理过程。

  教师在将班级团体辅导技术融入班会的初期,可以采用下列的行为去体会倾听技术:

  1.重复发言者的内容,既可以和学生沟通是否理解正确,也可以体现出教师一直在听。

  2.教师根据学生发言内容适时给予回应。如“哦”、“啊”或一些问题来提问。

  3.根据学生发言内容,教师适时调整面部表情。如讨论一般话题时,教师展现亲切和蔼的表情。当讨论较沉重的话题,教师适当表达同感或共情。

  4.身体微微倾向发言学生。

  5.听学生表达时,注意体会学生的语音语调,以更多的了解学生。

  倾听技术对于班主任,有着较大的挑战性。班主任似乎已经习惯去表达,去训斥,去讲道理。班主任需要沉下心来,去接纳学生,才可以听到学生的心声。倾听技术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多积极表达自己,同时也有利于学生自己主动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22].

  (三)具体化技术

  具体化既技术是指教师在听学生表达发言过程中,发现学生表达内容中教师有不太理解的地方,或者学生陈述某件事情很简单,没有细节,没有清楚表达自己的意图等。

  可能导致教师和同学们不明白或不能深入的理解发言学生。遇到这种情况,可以“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因,何果,何种感受,何种想法”等问题,来帮助发言学生更具体的说明和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在融入班级团体辅导技术班会中,应时刻注意发言学生含义模糊、似是而非、情感不确定等不具体的表达,教师需要通过自己准确、有建设性的提问,帮助发言学生理清思路,能够准确清晰的表达内心真实复杂的感情世界,进而去体会学生价值观念[23].

  教师在将班级团体辅导技术融入班会的初期,可以采用下列的方式去运用具体化技术:

  1.倾听是使用具体化技术的前提。教师先专注倾听了学生的叙述,再根据课堂目标及当时气氛给予具体化的引导。

  2.教师尽可能使用开放式问句,如:“你刚才提到有些委屈,能详细说一说吗?”

  3.有时发言学生都不清楚自己想主要表达什么内容,所以会牵涉很多面。教师应当根据课堂目标,选择关键的部分使用具体化技术,并不是所有不清楚的地方都给予具体化技术。同时也要注意关注个体同学和全班同学的比例分担。具体化技术可以帮助教师理解学生价值观念是在什么背景下如何形成的,这样才能进一步顺势引导学生,提高班会德育实效。

  (四)支持技术

  支持技术是教师在融入班级团体辅导技术班会上,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尊重和给予学生的支持。让学生从教师的对立面发展到和教师形成统一战线共同解决问题共同提高。

  支持技术的目的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就是一切。教师需要支持学生以表达尊重个体化的感受,教师需要调整自己教师主体的身份,以陪伴者和引领者的身份在班会中呈现,这样更容易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愿意帮助学生的热情。但是支持并不是讨好学生,是立足于具体的事实和学生的表现。更不能滥用支持技术,因为这样,就会失去学生对教师判断能力的信任[24].如看到学生说话身音较小,不敢看教师和同学,这时教师可以使用支持技术给予学生鼓励。或者学生感觉没有信心,同样适用于支持技术。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