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同等学力硕士论文 > 教育学硕士论文

校企文化在企业办技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引入结语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3-28 共3385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部分】技工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校企文化的融入
【第2部分】企业办技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研究绪论
【第3部分】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
【第4部分】公司技校校园文化建设中企业文化的融入案例
【第5部分】公司附属技校校园文化建设中企业文化融入经验和问题
【第6部分】完善技校校园文化建设中企业文化融入的对策
【第7部分】 校企文化在企业办技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引入结语与参考文献

  结语

  技工院校唯有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进行融合,才能解决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学生所学与实际应用脱节的问题,也才能深入开展校企合作,才能深度产教融合。

  技工院校融入“企业特色”, 校园文化建设中吸收企业文化精髓,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当前,技工院校深度融入企业文化,已成为职教届的共识,但是要提高校企文化融入的成效并非一蹴而就。技工院校毕业生的职业素养不高,职业适应能力不强仍然影响办学效益和社会声誉。本文从界定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内涵入手,分析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异同,分析了技工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企业文化的可行性,以中国西电集团公司举办的西安技师学院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企业文化为案例进行分析,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等五方面进行研究,找到了校企文化融入的成功经验,经验在于校企文化融入的必要性得到了学院教职工的认可,在提升学生职业素养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学院特色发展的重要特征。也存在校企文化融入的深度不够,保障措施、监控反馈不系统等问题,完善了技工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企业文化融入的对策,提出校企文化融入以主动、系统、选择开放为原则,健全组织保障、宣传保障、资金保障和互动保障的保障系统,实施以物质文化建设为基础,精神文化建设为核心,制度文化建设为保障,行为文化建设为抓手,课程文化建设为载体的途径,运行“天然融入式”、“政策引导式”、“主动建构式”的模式。建立“三方审核式”的检测控制系统和反馈机制。

  本文的研究只是该领域的一个初步探索,只针对西安技师学院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企业文化融入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不够全面。对于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内涵界定不够全面,对校企文化融入的理论渊源未做深入系统的探讨,对检测与控制反馈机制研究不够深入。当然也为作者指明了研究方向。今后,作者将结合实际工作,不断学习,关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继续研究,在校企文化深度融入,深度产教融合,深度校企合作方面持续探索。


    参考文献

  安雪梅.2005.塑造强有力企业文化的途径探索.集团经济研究,2005,(7):44-48

  邓泽民、张扬群.2011.现代四大职教模式.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1

  高占祥.1992.论校园文化.北京:新华出版社

  葛金国.2006.校园文化:理论意蕴与实务运作.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6

  黄炎培.1985.黄炎培教育文选.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姜学敏等.1998.山东企业文化建设.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51)

  罗长海、林坚.2003.企业文化要义.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刘晓欢.2008.职业院校应用 ISO9000 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实务.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欧庭高、曾华锋.2007.企业文化与技术创新.清华大学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7 年 6 月

  潘懋元、王伟廉.1996.高等教育学.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

  王邦虎.2000.校园文化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

  魏杰.2003.企业文化塑造—企业生命常青藤.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17.

  王慧中.2011.企业文化地图.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1).

  徐莹晖、王文岭.2010.陶行知论生活教育.四川教育出版社.2010(04)

  张德、潘文君.2007.企业文化.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2007 年 5 月

  张德、吴剑平 2000 校园文化与人才培养.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0:21-24

  陈新开.2010.工学结合背景下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路径探讨.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2)

  李良玉.2013.谈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入与融通.以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职教论坛.2013

  雷久相.2006.加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入的思考.当代教育论坛.2006(12)

  蔺俊.2011.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企业文化元素的融入.教育与职业.2011(29)

  梅纪萍. 201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职业院校文化建设的思考.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36)

  彭才根、岳凤岐.2009.职业院校校园文化活动体系构建的实践与研究.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9)

  彭才根、郭永生.2010.职业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机制与策略的研究.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7

  沈小勇.2007.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企业化构建的探索—基于组织文化视角的校企文化融合论.中国成人教育.2007(21)

  陶红、高先燕.2012.中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原则与途径.职教论坛.2012(33)

  武文.2014.“后示范”时代校企合作去向何方.人力资源.2014.3(32)

  谢宏忠. 2010.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文化路径.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

  杨金栓.2012.轮职业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深度融合.教育与职业.2012(11)

  曾繁相.2013.中职校企文化对接与融合的思考.职教论坛.2013(10)

  朱发仁.(2004)高职院校应建立企业文化的校园文化.职教论坛,2004(9):18-19

  周欢伟、马仁听.2012.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零距离对接的途径探索.中国成人教育. 2012 (18)

  王 琦等.2011. 高职文化要实现三个“融入”.光明日报.2011(01)

  阿伦·肯尼迪,特伦斯·迪尔.2005.西方企业文化.刘晓林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33-34

  埃文斯.2005.学校营销:从理论到实践.杨华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235

  海因茨.G.格拉斯.1985.职业教育学与劳动教育学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出版社,1985:86-88

  稻盛和夫.1996.新经营·新日本.国际文化出版社

  鲁迪·多恩布什.2000.宏观经济学.范家骧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332

  露丝·海荷.1996.东西方大学与文化.赵曙明译.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452

  M.H.CKaTNH.1956.综合技术教育和劳动教育.上海.正风出版社 1956:76

  松本厚治.2009.企业主义.王才勇译.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9 年版:123

  塞德兹着.2005.俗物与天才——哈佛天才与素质教育典藏文库.北京.京华出版社 2005.8

  维克多·埃尔.1988.文化概论.晓文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69

  威廉·大内.1982.Z 理论-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57-59

  袁一安.2001.德国教师培养指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5)

  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2010.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

    教育部.2010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教育部 .2014.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

  教育部等六部门.2014.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印发现代《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 年)》的通知.

  李良.2011.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苏州:苏州大学

  李小双.2010.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企业化模式初探.[硕士学位论文].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

  宁永敏.2008.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通[硕士学位论文].上海:复旦大学

  王国英.2003.理工科高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比较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武汉:武汉理工大学

  张婷.2009.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天津:天津大学

  Kotter,J.PandHeskett,J.L,1992.Corporateculture and performance,1992

  Schoenfeld C.Campus .1994.cultures in conflict .CUPAJournal.1994 ,45(04)

  William G.Tierney.1991.Culture and Ideology in Higher Education.New York: Praeger,1991

  Krumbholz Marina.2001.The Implementation of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Package in Different

  Organizational and National Culture, Information System, May, 2001:185~204.

  Cameron,K.S.and Quinn,1999.R.E.Diagnosing and changing organisational culture , 1999(Addision–Welsley Longman,Reading,Massachusetts
 

  致 谢

  在我的论文完成之际,向我的导师王育才教授表示深深的敬意和感谢,感谢导师对我的悉心指导和帮助。本文从选题、结构设计、材料修改、数易其稿,倾注了王老师的大量心血。王老师以他高尚的人格,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的工作作风,真诚的待人之道为我树立了榜样,激励我不断进取,更将使我终身受益。

  感谢陈琳老师、张逢军老师在学习生活中给与我的关心和帮助,感谢人文学院朱宏斌、张磊等教授的悉心培养,在学习过程中聆听你们精湛的讲学,开拓了我的视野,启迪了我的智慧。感谢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的同学们,在与同学们交流学习的过程中,收获了友谊。

  感谢西安技师学院李长江、冯小平、张大宁、黄磊、曹山峰等同事对本文的指导和帮助,感谢西安技师学院领导、同事对我工作的支持和帮助,感谢我的家人对我的理解和支持,正是有了你们的帮助,我才得以顺利完成本文。谢谢。

  感谢审稿和参加答辩的专家们,感谢对本文的意见及建议,能够更好地修改本文。

  最后,再一次对人文学院的老师们表示深深的谢意和美好的祝愿。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