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西电集团公司附属技校校园文化建设中企业文化的融入案例
3.1 物质文化建设中融入企业文化
3.1.1 企中建校,校中有企的校园布局
西安技师学院新校区位于西电产业园区内,园区周边形成了以中国西电集团公司企业为主体,涵盖陕西法士特齿轮有限责任公司、风润新能源有限公司等企业的企业群。
学校内匹配有校办企业——,形成了“企中建校,校中有企”的格局。这样的学校布局,使得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无时无刻发生着碰撞与融入,学生在校园内就能目睹企业实体,了解企业需求。企业也深度参与到学校的发展中来,不仅是学校的校内生产实训中心,更是学校产教融合的最佳合作伙伴,最大限度地实现学校与企业、学生与员工共赢。
这种校园布局作用的充分发挥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去把握:
第一,学校建立在西电集团公司工业产业园内,并且和集团公司园内企业签订校企合作高技能人才培养协议,产业园内的企业是学校的校外生产实训基地,学校是企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基地。
第二,学校和集团公司工业产业园内企业合作开展“冠名班”联合培养,企业在学校根据企业发展需求,投资建设实训基地,包括设施设备、实训环境建设,使之符合企业文化的要求。
第三,校企联合开发“冠名班”人才培养方案,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设计、课程组织实施、课程评价等全过程融入企业元素,充分发挥学校各自的优势资源,专项培养企业人才。
第四,校中企—西安豪特电力开关制造有限公司,既是独立的具有法人主体的实业公司,又是学校的生产实训中心,生产实训中心的焊接车间就是学校学生的焊接训练车间,学生的焊接课题来源于企业的焊接订单,生产实训中心的装配、机加车间是学校装配等专业学生的实训场地。
3.1.2 实训基地融入企业文化
引企入校,和多家企业合作,建立由企业全投入的专项实习实训教室,将企业的生产设备和企业理念、文化融入教室之中,使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可以接受和感受到现代企业的文化要求,目前学院和西门子公司、博士力士乐公司、华为 3COM 公司合作建有专项实训教室,满足数控维修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计算机技术专业的学生学习实践。
做到了企业文化进车间。此外学院还根据企业生产模式,建立了现代化的生产实习实训教室(实验室),使学生在日常教学中就能感受到企业的要求。与此同时学院在校内推行“6S”管理,各实训场所完全按照企业的生产要求建立,达到与企业管理无缝对接,使学生在学校就能够了解到企业的一些要求,提升其就业的适应能力。
3.2 精神文化建设中融入企业文化
3.2.1 合理吸收西电公司企业文化
根据中国西电集团公司的愿景、使命、价值观、企业精神,结合学院在技工院校中的地位,学校办学实际,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提炼了学院的愿景、使命、价值观、学院精神。这是一个校企文化融入的过程,是学校选择、借鉴、吸收西电集团公司文化的过程,是学院和集团公司深入合作的过程,是利用学院教育和企业教育资源,从双方的差异实现文化融入的一个案例,这个校企文化融入的过程,需要西电集团公司和学院给予政策制度支持,譬如成立校企合作高技能人才培养协调指导委员会等,既增强了学院服务西电集团企业技能型人才培训能力,也为学院更好地推行校企合作奠定了一定的文化基础。
3.2.2 形成学校特色精神文化
西安技师学院成立于 1954 年,它是中国西电集团公司的二级子单位。所以,西安技师学院始终进行深度的校企合作,在学校精神文化建设方面,融入了企业文化的精髓,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校企相融的学校精神文化。包含学院发展的愿景,价值观,使命,精神四方面。
西安技师学院根据集团公司愿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凝练了独具特色的愿景:拥有国际先进职业教育理念和优质教育资源,永葆发展活力,成为省内最具影响力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愿景能引领我们未来的方向,愿景能激励我们不断努力,愿景就是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西安技师学院使命:致力于为企业培养优秀品质和职业技能兼备的技能人才。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技能型应用性人才。西安技师学院的使命就是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技能人才,能够解决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学生所学与实际应用脱节的问题,满足企业需要和学生自身发展的双重需求。
西安技师学院的价值观:以人为本、科学发展 、和谐共赢。以人为本是学校对待员工的根本方式——尊重员工、爱护员工、关心员工、依靠员工。科学发展是学校对发展的认识和评估标准,和谐共赢是学校长盛不衰的内趋动力,是学校与各种事物之间相处的原则。从合作的角度,学校与学生、家长、用工企业一起通过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创造长远共赢是学校永无止境的进取心。
西安技师学院的精神:创新图强 至精至诚 追求卓越。创新图强是学校生存发展的模式,是学校执着进取的精神风貌。学院的创新,首先是观念创新,打破思维定式,打破常规束缚,不断突破,持续改进;至精至诚是我们工作时的精益求精、协作时的精诚团结、办学诚实守信。精益求精就是一丝不苟地把每项工作、每个任务做到尽善尽美,没有缺憾;诚信不仅是一种责任的恪守,更是一种自律的承诺。追求卓越是学院长盛不衰的内趋动力,是学院们永无止境的进取之心。
3.3 制度文化建设中融入企业文化
3.3.1 引入 ISO9000 质量管理体系
“ISO9000 质量管理体系”是对由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英文 International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的缩写)制定并发布的一族标准的统称,“9000”是标准的编号。ISO9000 试图通过质量管理程序的标准化来检验与控制各类产品质量(刘晓欢 2008)。2003 年,西安技师学院推行 ISO9000 质量管理体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首先,确立质量体系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调查现状并找出薄弱环节,确定资源配置;其次,编制质量体系的文件,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质量记录;再次,实施质量体系,包括全员培训、组织协调、内部审核;最后,质量体系的认证,是指学院提出申请,接受认证机构审核。学院实施现代学校教育质量管理体系的根本目的,在于进一步明确学生及其家长、企业才是学校教育服务的对象,不断增强对学生、家长、企业的服务意识,拓宽服务渠道,提高服务能力和质量,尽一切可能满足学生、家长、企业的需求。
3.3.2 引入流程管理
2012 年,西安技师学院根据西电集团关于下发《中国西电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内部控制规范实施工作方案的通知》(西电电气发[2012]57 号)文件精神,制定并评审了西安技师学院内部控制流程体系框架及相关流程体系文件,学院共设计制定了 22 个一级流程(组织架构、战略规划与计划、人力资源、社会责任、校园文化、财务管理、投资管理、采购管理、资产管理、教学管理等 22 个一级流程,60 个二级流程,176 个三级流程)。以一级流程教学管理,二级流程教学过程,三级流程教学运行为例,说明学院流程体系建设(见下图 3-1 教学运行流程,学院流程建设从控制目标,适用范围、相关政策和制图、流程说明、风险控制矩阵六个方面来控制学校管理。使各项工作的输入和输出都有文件可依,提高了工作效率。
3.3.3 引入全面风险管理
在风险管理方面,根据学院内部控制管理的要求,学院各部门之间建立起了职责明确、相互制约、协调统一的良性关系。学院制定并实施了《资产损失责任追究暂行办法》、《重大决策管理办法》、《“三重一大”制度》、《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反腐倡廉若干规定》等20 余项管理制度,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有效的避免或减少了学院的资产损失、人身和设备安全事故、质量事故等风险,从而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了师生员工的人身安全,保证了教育教学培训质量,提高了管理效率和办学水平。
3.4 行为文化建设中融入企业文化
3.4.1 学生行为文化建设
学院围绕为企业输送优秀品质和职业技能兼备的企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加强学生行为文化建设。
3.4.1.1 行为养成教育融入企业文化要素
人的行为习惯往往受到个人学识、家庭、社会的影响,学院注重学生个人基本素质的培养,在加强知识技能教育的同时,注重德育工作,通过模块式将德育内容分解到每个学期,采取教育与活动并举的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素养。学院分别制定出三年德育计划、学年德育计划和学期德育工作安排,每一个阶段的计划都相应加入企业文化的元素,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从新生入学开始到就业前顶岗实习结束,有计划、有步骤、有层次、有重点地实施,教育、引导学生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养成良好的个人素养。在新生入学教育阶段,通过开展国防教育、校纪校规教育、校史教育、感恩教育、法制教育、自信心培养、组织学生参观校园、了解学校基本情况等活动,使其对学校有信心,对学习有信心;联系合作企业,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了解现代化的企业生产模式,使其对行业有信心,对企业有初步认识,对企业文化有初步了解;邀请优秀毕业生来校做学习分享,介绍学习经历、经验,使其对未来有信心。通过一系列活动,帮助学生快速适应职业学校生活;在军训及入学教育期间,对学校学风、校风进行渲染,宣传学校的精神和理念,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生生活习惯。在日常学习过程中,组织各班学习学院制定的《学生手册》,从制度上规范学生行为,养成良好习惯。
3.4.1.2 学生常规工作中融入企业文化要素
在提供安全、现代化的学习体验和舒适、文化氛围浓厚的学习生活环境中,通过在“校中企、企中校”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通过教学改革,采取校企结合工学一体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习惯。在上课、自习、作业完成、考试考查、第二课堂活动诸多方面提出了具体的管理要求。在实训基地实习,严格按照企业生产的要求,训练学生,各班主任、任课教师则抓细抓严,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
3.4.2 教师行为文化建设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教师是建设的引领者和推动者,他们的行为、文化习惯往往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群体,能够在潜移默化中主导校园文化的前进方向。学院始终关注教师队伍建设,注重教师职业道德的养成,通过教学改革、教学竞赛、企业实习、绩效考核的方式提高教师的基本素养,发挥教师在校园文化中的作用。
创造多种平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教师是学校发展的主体力量,教师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是学校生存的关键。树立学校的品牌,就必须关注教师队伍的发展。学院注重搭建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全方位,多层面促建教师专业业务技能提升。通过在职学历教育、职前职后培训、教学竞赛、教研教改、观摩评比、企业实习、参观考察等方式,构建教师成长平台,帮助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掌握方法,树立全新的职业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一是每年暑期,都安排专业教师进企业实习,了解现代企业的生产工艺状况。
二是每学期开展一次教师职业活动进课堂教学大赛,对获奖教师给予物质奖励,并将比赛成绩作为教学考核、绩效工资考核及教师职称评选依据。每年都推荐优秀青年教师参加省、市、区教学大赛。2013 年,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推动学院专业发展,各专业建立由课程专家、企业实践专家、骨干教师、一体化教师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全面的推动专业发展和教学改革。
3.4.3 管理者行为文化建设
管理者行为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具有引领、示范的重要作用。作为学校组织的领导者,管理者行为文化往往代表着学校组织文化,左右着学校管理的方向,塑造着学校的价值和传统,其优劣与学校管理绩效高度相关。管理者可以通过管理行为将一些规范固化于制度当中,形成制度文化;也可以通过经常性的行为,由行为者接受而形成习惯,内化于心转化为精神理念。学院以院长为代表的管理者以学校的发展、师生的利益为己任,坚持严格按照国有企业相关管理机制运行,在人事、财务、管理制度等方面秉承了国有企业规范严谨的特点,严格按照 ISO9000 质量管理体系做好内涵发展,提高管理水平。
在制定学院发展规划时,学院管理者坚持组织骨干以上教职工共同参与。经常使用斜坡理论、SWOT 分析法、头脑风暴法等企业管理方法,分析学院内外部环境和发展机遇,制定出合理的学院各阶段发展目标,这样的做法既科学地制定出了发展目标又增强了职工的认同感,增进了教师队伍的凝聚力。十年来,运用这种方式,先后制定出了《西安技师学院 2003-2005 三年发展目标》、《西安技师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西安技师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等纲领性文件。学院领导层坚持建设向社会开放的校园文化,坚持每年举办学院开放日活动,邀请政府及社会机构、学生家长、生源学校、用工企业走进学校,认识学校,了解学校。坚持每年家访 600 户学生家庭,搭建家校沟通的平台。坚持每年邀请百余家省内外知名企业来院举办大型校园招聘会,加强校企沟通、提高学生就业质量。
3.5 课程文化建设中融入企业文化
3.5.1 课程目标融入企业精神文化要素
技工院校课程文化建设的内容包含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 4 个方面。具体的某一门课程的目标由知识目标、技能目标、素质目标三部分组成。西安技师学院的专业技能课程大都以一体化课程模式构建,其课程定位以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这一课程目标将企业文化所要求的核心精神文化涵盖在内。具体表现为企业文化的责任意识、规范意识、安全意识、合作交流意识等。
3.5.2 课程设计、实施、评价环节融入企业文化要素
学校以一体化课程模式构建的课程内容是通过“典型学习任务/项目”为载体实现的。这种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内容将知识、技能、职业素养融为一体。这一课程构建方法,按照某一工作岗位典型工作任务来组建课程,将特定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职业素养等融为一体,也是学校按照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根据企业文化的潜在要求,从课程建设的原理和途径方面加以融入的,学院通过召开企业专家座谈会、对企业深度调研分析,全面了解现代企业的工作环境、生产组织方式及企业生产加工材料、机器设备的特性、对技能人才的要求等,掌握企业对技能人才的综合要求,并将其融入课程设计。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第一,将企业对培养技能人才的物质文化要求,融入到课程体系的资源建设中:企业对培养技能人才的实训设备、工具的要求,通过企业捐赠、学校购买等手段,打造一个符合企业需求的实训设备和工具实训基地;课程实施的环境建设方面融入企业的要素,将企业文化进车间贯穿在实训车间的每一个角落,打造或模拟一个接近于企业真实环境的实训学习环境;第二,在课程实施和管理方面,将企业文化中的管理文化和行为文化要素融入其中,具体表现在,在教学现场管理方面,将企业“6S”管理、看板管理等管理方法贯穿在学生实训教学的始终,将企业文化中对员工的规范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等精神和行为要求融入到对学生教学管理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第三,在师资配备上,基本上做到多数专业实训课程由一名具有企业实践经验的实习辅导员负责授课的师资配备,他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企业工作经验,以企业的要求教育学生,以此缩短与企业的需求。第四,在课程类型上,在不同的专业技能课程中融入不同的企业文化要求。在基础能力训练课程,主要指单技能课程训练中,融入企业岗位工作对技能人才的基本要求,专指职业技能要求。在专项职业技能课程中,通过项目教学等形式,理论实践一体化,融入企业对技能人才的要求,包含职业技能和企业精神(责任意识、质量意识、规范意识)的培育。在校内综合职业技能课程中,主要是通过真实的产品加工生产学习与训练,融入由“学生”向“职业人”转化要求,更多地包括企业所需要的核心能力,譬如团结协作、交流沟通、技能娴熟。在顶岗实习课程中,学生主要在学校学习专业技能,毕业前最后一年前往校外实训基地工作学习与实践,实现与企业文化的零距离接触与融合。第五,在课程评价中,在评价主体上,要充分发挥企业专家的评价,把培育符合企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