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 论
理想信念作为人们的最高价值理念与精神信仰追求,对个人的成长发展起着重要的指引作用。青年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社会的精英,大学生理想信念是大学生成人成才的重要保障。当今社会,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多变,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也面临诸多挑战,出现许多问题。作为一种精神引领和理想信念,中国梦的提出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撑和实践平台,为解决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存在的问题提供了良好契机。在中国梦的时代引领下,如何有针对性地审视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现状,解决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存在的问题,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科学正确的理想信念,是我们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研究背景与价值
2012 年 11 月 29 日,党的十八大刚刚闭幕后不久,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在带领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复兴之路》展览时,首次提出了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中国梦”.他指出,“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1]”
1.2013 年 3 月 17 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闭幕会上,***同志又系统全面地阐述了“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本质属性及其实现路径。在出访欧洲时,***还第一次阐明了“中国梦”与“世界梦”的关系。至此,***关于“中国梦”的一系列论述完整地阐明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执政指向及其奋斗目标,成为新时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新起航的重大战略思想。“中国梦”的提出,具有强大的时代号召力,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篇章。不同于以个人主义价值理念为基础,以个人成功为标准的“美国梦”,“中国梦”以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为基础,以实现集体或整体的价值为核心,以个人成功和与他人共同幸福为目标,是全体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共同梦想。
中国梦作为一种理想信念和精神力量,是党、国家和人民的共同理想,是兼具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的最新表达,是理想信念的时代符号。中国梦丰富多维的内涵、广大的感召力和强大的生命力,为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崭新而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和精神武器,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注入了新活力。中国梦的重要创新之处就在于很好地将个人梦与国家梦、民族梦结合起来,突出了在社会主义集体价值观下的个人价值的重要性。中国梦不仅是国家之梦、民族之梦,更是实现每个国人的人生价值、让每个人都能追求幸福生活的每一个中国人的个人梦。
将个人理想和国家理想结合统一,是中国梦为大学生理想信念带来的一个重要启发,对于克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是一个很好的突破点。
作为一种精神支柱和信念支撑,理想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乃至每一个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力量源泉与不竭动力。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发展的生力军,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社会的精英,不仅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的政治使命,也担当着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社会责任,是践行中国梦的主力。在社会转型进入攻坚阶段的今天,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阶层的分化、利益关系的多样化,以及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思潮的不断涌入和隐性渗透,都对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思想观念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对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造成了严重影响,使得当代大学生在理想信念上表现出政治冷漠、个人主义以及理想信念缺失等不良现象。2013 年 5 月 4日,新一届国家主席***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重点提到,“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并强调指出“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实现中国梦,青年正当时”,强调广大青年应树立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将青春梦融入中国梦,把实现中国梦作为当代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2[1].
因此,在中国梦的时代背景下,将中国梦与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统一结合起来,以中国梦引领大学生理想信念,让大学生在中国梦的主题教育过程中认知中国梦、感悟中国梦,进而凝聚践行中国梦的广大生力军,实现中国梦,正是“中国梦”视阈下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问题研究这一课题的出发点和着力点。本文旨在对中国梦以及大学生理想信念相关理论基础的梳理研究上,剖析中国梦与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内在统一及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探讨中国梦的提出对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蕴含的多维价值意义和重要作用,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客观分析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的主流现状、存在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而从坚持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科学原则、创新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施路径两个方面探究了解决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存在问题的教育对策。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1、国外研究综述
作为中国独有的特色概念,“理想信念”在国外的相关研究中并没有明确对应的理论概念,因此与理想信念相关的着作和论文也为数不多,但他们在政治、思想和道德等教育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仍然值得我们研究、学习、借鉴。例如在前苏联学者阿尔纳乌托夫撰写的《苏联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系统论述了如何通过文学、历史、阅读等主干课程开展共产主义教育。再比如由美国学者柯尔伯格提出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该理论认为虽然道德认知不是影响并决定道德行为的唯一因素,但却是决定道德行为的最根本因素,在教育过程中应注重培育学生的道德认知判断能力,并强调应凸显教育对象的主体地位,在实践中为教育对象尽可能多地提供参与社会实践、承担社会角色的机会。除此之外,由美国学者塞缪尔﹒P﹒亨廷顿撰写的《文化的作用--价值观如何影响人类进步》、拉瑞﹒P﹒纳希撰写的《道德领域中的教育》以及罗伯特﹒科利尔撰写的《信念的魔力》等相关着作,也都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政治、思想和道德等教育方面的相关理论研究成果,这对于我国的理想信念和理想信念教育都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
与中国独特的理想信念不同,西方国家在政治信仰的培育过程中更注重整体性、渗透性和实践性,其同样具有组织机构和法律保障,但只是隐而不宣。以美国为例,在整体性上,美国主张在从人本身的思想、心理和行为的发展变化规律和特点着手,在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等各门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渗透性地加入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的教育内容,并开设了“法制课”和“公民教育课”等课程,对公民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在渗透性上,结合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阶段和知识水平的递增,美国的政治教育会针对性地加深教育的内容、改进教育的方法,通过各种隐而不宣的的途径和形式将西方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念渗透其中,从而培养有着坚定资本主义信仰和资产阶级价值观的社会公民。例如在大量的人文社科类课程中,教育者都会隐形地引导教育学生以崭新的进步的角度认识和把握西方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在实践性上,美国的政治教育在方法上注重思想道德认知和思想道德实践的结合,通过将教育放到社会实践和环境中进行,在训练与体验中引导受教育者进行正确合理的认知理念和思想信仰的选择。
2、国内研究综述
在国内,关于大学生理想信念问题的相关研究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94-2004 年;第二个阶段是 2005-2011 年;第三个阶段是 2012 年至今。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以“理想信念”为篇名进行检索,在 1994-1999 年间共有 77 篇,其中关于“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文章仅 11 篇,占总篇数的七分之一。在 2000-2004 年间,关于“理想信念”的文章共有 742 篇,其中关于“大学生理想信念”有 92 篇,也仅约占总篇数的八分之一。在 2005-2011 年间,关于“理想信念”的文章猛增到 1917 篇,其中关于“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文章激增到 593 篇,约占总篇数的三分之一。而从 2012年至今的不到三年时间内,目前关于“理想信念”的文章就已达到 1778 篇,其中关于“大学生理想信念”也已 583 篇,且不论在数量还是在比例上,其都仍在以“井喷式”
的速度不断增多。这些数字的变化表明,新世纪以来,学术理论界对大学生理想信念问题研究的关注度在不断提升。这其中出现了两个增长点:第一个增长点是 2004 年,中共中央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16 号文件)使得理想信念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和重视,出现了大学生理想信念相关问题的研究热潮。第二个增长点是 2012 年,新一届中共中央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共同理想的新论断新观点在广大政治理论工作者中再次掀起了关于理想信念问题的研究高潮3.
总结新世纪以来关于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相关研究成果,可以发现,其研究内容除涵盖历史回顾、理论溯源、教育载体、教育规律、横向比较及纵向比较等方面外,主要涉及大学生理想信念的重要意义、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相关概念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现状及特点、大学生理想信念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大学生理想信念问题的对策以及十八大以来的“中国梦”与大学生理想信念研究六个方面。
(1)关于大学生理想信念重要意义的研究
关于大学生理想信念的重要意义这一前提性和基础性问题的相关研究,其出发点主要是高校的培养目标以及当今的国际背景和国内环境。其研究角度虽不尽一致,但究其根本,在总体上已经达成了普遍共识,即从国家、民族、社会和个人四个维度考察这一研究的重要意义。也有学者认为应从大学生自身特点、大学生成长的社会环境、大学生的社会责任与重要作用三个角度来看待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意义。作为国家未来发展的生力军和实现中国梦的主干力量,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社会的精英。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才能使其规避错误思潮、抵制和平演变,更好地肩负起建设社会主义的政治使命,担当起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社会责任。
(2)关于理想信念的概念、特征及其相互关系问题的研究
理想信念的概念、特征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元问题”,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目前在学理上已达成了基本一致的认识:理想信念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式概念,有着突出的中国特色,它不同于单独的“理想”和“信念”,也不是二者的简单叠加,是具有理性与客观性色彩的一个更为全面的概念。理想信念指的是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理想和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理想与信念辨证统一,相辅相成,理想以信念为支撑,理想的追求与实现体现并折射着信念;反而言之,信念决定着理想的内容及方向,有什么样的信念就有什么样的理想。人的理想信念一旦形成,就会成为支配其行动的持久精神动力。
(3)关于大学生理想信念现状及特点的研究
目前关于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现状及其特点的研究,是相关研究中在文献数量上占比例最多的部分。在研究方法上,以实证分析居多,如问卷调查、座谈、访谈等,从分析问卷结果、座谈访谈内容等方式得出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现状及特点。在对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现状及其特点的研究过程中,不同学者的研究切入点不同,如有研究者从目标定位、教育内容设定、教育主体适应、理想信念形成等多维角度出发,分析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现状;也有的学者单从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内容等某一个角度切入,分析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内容的现状及其不足。大多数学者在肯定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现状在主流上的积极向上状态以及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作用和引导价值的同时,也从不同的侧面提出了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大学生理想信念缺失的表现与特点,为今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发展指明方向,明晰其未来改进修正的侧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