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同等学力硕士论文 > 法学硕士论文

“中国梦”视阈下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现实审视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12-12 共6392字

  三、“中国梦”视阈下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现实审视

  大学生理想信念既受到时代的结构性因素的制约,又离不开个体的能动性因素,是结构性因素与能动性因素互动的结果。本章在实证调查的基础上对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问卷分析的基础上探析导致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出现问题的消极因素。

  (一)“中国梦”视阈下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基本现状

  理想指引方向,信念决定成败。大学生理想信念如何,关系到大学生个人人生价值能否实现,关系到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兴衰成败。为了深入把握“中国梦”引领下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现状,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本人设计并发放了调查问卷,对长安大学的大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本问卷共发放 500 份,回收 480 份,回收率 96%,有效问卷 480 份,有效率 100%.问卷涉及了大学生对“中国梦”以及理想信念的认知了解、大学生个人理想信念的状况及其实现程度、大学生对“个人梦”与“中国梦”之间关系的看法以及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建议。政治理想信念、道德理想信念、职业理想信念、生活理想信念共同构成了大学生理想信念体系的基本内容。论文结合问卷调查的分析结果,分别从政治理想信念、道德理想信念、职业理想信念和生活理想信念四个方面总结概括了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基本现状。

  1. 认同社会理想但“个人梦”与“中国梦”相脱离

  从问卷调查的分析结果看,当代大学生的社会政治理想信念总体是健康科学的。首先,支持主流价值导向,认同社会主义理想并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大多数在校大学生都能够清醒地认识到个人的自我发展与祖国的全方位发展休戚与共,都能够清楚地意识到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要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听从党的领导,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了解并认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思想,及时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最新动态发展,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充分信赖和支持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充满信心。在对“是否了解中国梦”这一问题的回答中,10.83%的同学表示非常了解;57.79%的同学表示一般了解;18.96%的同学表示了解很少;只有 10.42%的同学表示不了解,可见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对于中国梦的相关内容都有所了解。在对“认同的中国梦的说法”回答中,61.67%的同学认为中国梦是一种凝聚民心、增强国家向心力的理论宣传,8.96%的同学认为中国梦是依据现今环境提出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愿望,在整体数量中对“中国梦”持积极看法的占绝大多数。对于“中国梦能否实现”,75.83%的大学生认为实现中国梦有难度,但可以克服,占总体数量的绝大多数。

  在对当今时代“中国梦”引领下应当树立怎样的理想信念的回答中,多次出现了民主、和谐、自由、爱国、友善等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看法和观点。可见,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的主流是健康积极向上的,对于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整体上是持认同态度的。

  其次,理解认同“中国梦”,富有社会责任感。在追求实现个人青春梦想的同时,大多数当代大学生都积极将“个人梦”与“国家梦”、“民族梦”的伟大实践相结合,将追求生活幸福的个人理想与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共同愿望相统一。在社会理想的看法上,大多数大学生愿意把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作贡献作为自己的人生价值取向,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努力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个人命运与祖国命运、民族前途结合起来。大多数同学表示在处理“个人梦”与“国家梦”的关系时,应将个人梦想同祖国梦想相结合,树立青春梦与中国梦相统一的理想信念和远大志向,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在对于“中国梦的提出宣传对自身理想信念的影响”的问题回答中,40.83%的同学表示影响很大,激励其找到了目标,并努力实现着。

  在对“个人梦”与“中国梦”之间有很大冲突时会如何处理的问题回答中,55.21%的同学表示会根据现实调节自己的理想信念。这都表明了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在整体上是正确的,是将“个人梦”与“国家梦”、“民族梦”相结合的科学理想信念。

 

  但不容忽视的是,由于社会的转型发展、思想观念的解放、改革大潮的冲击,大多数大学生认为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但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在人生理想和价值观念上,以实现自我价值和自我奋斗为主导思想。在树立理想信念的过程中,相当一部分的大学生更偏重于个人理想,尚未能够将个人理想融入到社会理想之中。如在大学生对自身理想范围一题的回答中,选择“个人修养和能力的培养”、“个人的兴趣爱好”、“个人舒适的物质生活条件”的分别高达 75.21%、60.42%和 50.21%,而选择“国家建设与社会发展”的仅占 26.25%.在当“个人梦”与“中国梦”相冲突时会如何处理这一问题的回答中,55.21%的大学生选择“根据现实调节自己的理想信念”,但也有 18.33%的大学生选择坚定信念不变,以及 9.58%的大学生选择放弃理想等。在具体行为上,少数优秀学生能够做到“先人后己”、“先集体后个人”,而相当一部分学生则更偏重义利并重,公私兼顾,只利己不损人,赞赏“合理”的利己主义。由此表明,一方面,当代大学生的个性鲜明;另一方面,部分大学生存在“利己主义”、“个人主义”等消极思想,个人理想与社会共同理想相脱离。

  2. 推崇道德理想但认知与实践相“断裂”

  总体来看,当代大学生推崇高尚的道德理想,崇尚真善美,痛斥假恶丑,并努力追求完美道德人格的提升和良好道德行为的养成。随着身心的不断发展,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在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整体道德素质也处于不断进步之中。但不容忽视的是,大学生道德理想信念的认知与实践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断裂”.这其中主要表现在:

  第一,“人”与“我”的矛盾。主观上的认知并不等同于客观上的实践。对待别人不遵守道德规范的行为、对腐败奢侈等社会不正之风,大学生往往会对其予以道德上的强烈谴责和不满。对于在危难中将生机与希望留给别人,牺牲自我成全别人的英勇壮举,大多数大学生也都会对其表示钦佩与认可。但当他们真正置身于具体的矛盾冲突和利益取舍中时,一部分大学生往往又会以另一种道德标准要求自己,不能够成为道德理想信念的身体力行者和自我牺牲者,在进取与务实之间陷入两难。第二,“知”与“行”的矛盾。一方面,大学生的道德认知是清晰明确的;另一方面,在实践中大学生往往又会表现出知而不信、信而不行的现象。第三,“公德”与“私德”的矛盾。在具体行为上,少数优秀学生能够做到“先人后己”、“先集体后个人”,而相当一部分学生则更偏重义利并重,公私兼顾,只利己不损人,赞赏“合理”的利己主义。例如对如果遇到“老人跌倒扶不扶”的回答,36%表示看看有没有证人,有证人就上前帮助;21.5%表示看看其他人怎么做,随大流,26%选择拨打 110 或 120,12.5%表示立即上前帮助,4%表示事不关己,旁观或走开。可见当代大学生道德理想在认知与实践上是存在一定程度“断裂”的。

  3. 注重职业理想但模糊性矛盾性突出

  社会分工造就了不同的职业,不同的职业选择决定了不同的理想信念取向,职业理想作为大学生理想信念中最普遍、最基本的理想,是大学生群体的内在需要和立身之本。

  大学生的职业理想直接体现着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状况,体现着大学生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契合程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日趋严峻的就业竞争现状,使得大学生对于市场经济所需要的新知识新技能反应敏感,更加注重努力学习、掌握知识、自我完善,培养自身技能、增强自身实力、提高自我综合素质。当代大学生的职业理想需求整体而言是迫切的,高校对大学生职业规划的重视、引导以及大学生职业发展社团的火爆就是很好地证明。当代大学生的职业理想总体呈现多元化的倾向。例如在对“毕业后您更想从事那些方面的工作”的回答中,65.83%的大学生选择了“民企、外企及合资企业”,50.21%的大学生选择了“国有企业”,40.21%的大学生选择了“学校,科研机构,学术方面”,38.13%选择了“公务员或事业单位”,34.17%的大学生选择了“自己创业”.这一现象是价值观念多元、生活观念多样的当代社会的必然产物,也在一定程度上符合满足了当代社会多样发展、和谐发展的需要。

  但与此同时,在大学生职业理想的选择中也存在着突出的模糊性和矛盾性。模糊性是指理想信念由于缺乏方向性或实际性的行动方案的支持而表现出的不确定性。当代大学生大多数都肯定了职业理想的重要性,表现出对职业理想迫切的需求和对职业规划的重视,但当问到他们的职业理想是什么以及如何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时,很多大学生的回答常常是带有不确定性的“不知道”或“说不清”,这反映出当代大学生在理想信念上的一种迷茫状态。矛盾性是与模糊性相依相存的。在访谈中不少大学生表示“理想只是理想,还是先找个好工作比较现实一点。”“活在当下,过好现在才是现实的考虑”.

  这些现象都表现出大学生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性,是大学生的理想在现实打击消磨后模糊、淡化的表现。在对大学生的问卷调查中,对今后选择工作时着重考虑因素一题的回答中,62.29%的大学生选择了“工作待遇,福利等方面”,61.67%的大学生选择了“是否符合自己的兴趣、理想”,47.08%的大学生选择了“社会的认可度或者家庭的期望值”,27.29%的大学生选择了“是否专业对口”.由此可见,人是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也是物质性存在和精神性存在的统一,在大学生职业理想中存在着从个人需要而非社会需要出发,注重眼前利益而轻长远追求的现象。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