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同等学力硕士论文 > 法学硕士论文

中国梦中人民群众幸福观的真蕴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12-12 共1626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部分】 中国梦中人民群众幸福观的真蕴
【第2部分】中国梦幸福观的本质属性绪论
【第3部分】人民幸福是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真蕴
【第4部分】人民幸福是中国梦的实质与核心
【第5部分】提升人民的幸福指数,努力实现中国梦
【第6部分】中国梦中蕴含的民众幸福观探析结论与参考文献

  摘 要

  幸福是一个与人类历史同步发展的话题,由于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幸福的内容和意义也不断地发生了变化,并且随之产生了新的含义与问题。在当今社会,拜金主义与极端个人主义的潮流横行,对人们尤其是对青少年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在当下,由于在幸福的方面也出现了异化现象,人们的心也变得浮躁起来。

  因此,笔者希望通过研究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真蕴,进一步分析幸福的本质,号召人们重塑正确的幸福观。

  中国梦是党的十八大后,***总书记提出的一个的新概念。中国梦之所以充满活力,是因为它体现了全体中国人民对中华民族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是对历史的深刻总结和对现代中国发展态势的正确评价。若想对中国梦的价值与意义进行深入的认识,那么对中国梦的本质属性的理解是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够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这也是本文的选题目的之所在。

  本文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绪论,简要阐述选题的研究背景及其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第二部分论述人民幸福是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真蕴。首先界定幸福的相关概念,并指出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内涵、核心以及实现路径,从而得出人民幸福才是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真蕴的结论。第三部分指出人民幸福是中国梦的实质与核心。分两方面进行阐述,即:中国梦的理论渊源是什么,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分别是什么,最后得出结论人民幸福是中国梦的价值旨归。第四部分提出要提升人民的幸福指数,努力实现中国梦。分别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个方面分别阐述了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数的措施。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人民;中国梦


  目 录
  
  摘 要
  
  第 1 章 绪 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其意义
  1.1.1 课题背景
  1.1.2 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第 2 章 人民幸福是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真蕴
  
  2.1 幸福的有关概述
  2.1.1 幸福的定义
  2.1.2 幸福指数的定义
  2.1.3 幸福观的定义
  2.2 马克思主义幸福观
  2.2.1 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内涵
  2.2.2 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本质
  2.2.3 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实现路径
  2.3 本章小结
  
  第 3 章 人民幸福是中国梦的实质与核心
  
  3.1 中国梦的相关界定及理论渊源
  3.1.1 中国梦是能够实现的"梦"
  3.1.2 中国梦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
  3.1.3 中国梦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
  3.1.4 中国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组成部分
  3.2 中国梦的基本内涵
  3.2.1 国家富强是中国梦的第一要义
  3.2.2 民族振兴是中国梦的重要目标
  3.2.3 人民幸福是中国梦的价值旨归
  3.3 本章小结
  
  第 4 章 提升人民的幸福指数,努力实现中国梦
  
  4.1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满足人民的物质需求
  4.1.1 立足长远发展,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4.1.2 转变发展模式,鼓励以科技创新促发展
  4.1.3 消除二元经济结构,推动城乡经济发展一体化
  4.1.4 扩大对外开放,提升国民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4.2 推进民主政治建设,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
  4.2.1 扩大党内民主,以推动人民民主建设
  4.2.2 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保障人民权力的行使
  4.2.3 完善基层民主制度,以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
  4.2.4 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4.3 构建精神家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4.3.1 培育民德,让人民生活得祥和文明
  4.3.2 提高民智,让人民生活得科学理性
  4.3.3 尊重民愿,让人民的精神生活丰富多彩
  4.4 加快"五有"社会建设,着力改善民生
  4.4.1 推进教育机制体制改革,努力实现"学有所教"
  4.4.2 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劳有所得"
  4.4.3 建立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努力实现"病有所医"
  4.4.4 完善社会基本养老制度,努力实现"老有所养"
  4.4.5 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努力实现"住有所居"
  4.5 建设美丽中国,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
  4.5.1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倡导发展绿色经济
  4.5.2 切实推进主体功能区战略实施,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4.5.3 完善环境保护法规体系,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4.5.4 加强生态文明观念的教育,增强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
  4.6 本章小结
  
  结 论
  
  参考文献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