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同等学力硕士论文 > 法学硕士论文

中国梦幸福观的本质属性绪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12-12 共6468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部分】中国梦中人民群众幸福观的真蕴
【第2部分】 中国梦幸福观的本质属性绪论
【第3部分】人民幸福是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真蕴
【第4部分】人民幸福是中国梦的实质与核心
【第5部分】提升人民的幸福指数,努力实现中国梦
【第6部分】中国梦中蕴含的民众幸福观探析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 1 章 绪 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其意义

  1.1.1 课题背景

  千百年来,人类一直在不断摸索中探求幸福的奥义。在传统观念中,精神的幸福生活与物质的幸福生活是分离的,显然这一观点在现行的社会生活条件下是不适用的。随着世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当代的经济、技术和精神的异化导致了人的幸福的异化,过度追求物质幸福的心理不断膨胀导致了社会生活中物欲横流的丑陋现象。因此,再次学习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相关理论在我国显得尤为重要。真正的幸福除了强调个人物质上的满足外,还应是广大人民群众在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双重满足。

  说到人民幸福就必然会使人们联系到近期所提出的大热话题--中国梦。***总书记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1]这是"中国梦"概念的首次提出。此后,他又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2]

  中国梦一经提出便得到了国内外专家学者和群众们的热议,同时也掀起了探讨研究中国梦的热潮。关于中国梦的基本内涵,中国梦的本质属性,实现中国梦的路径等等问题,均成为研究的重点。在笔者看来,中国梦与人民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在众多的焦点问题之中,本文就中国梦的人民幸福观这一方面进行分析,并结合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相关理论来确证这一观点。

  1.1.2 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理论意义:首先,本文从哲学角度解读了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内涵,这对帮助人们正确了解幸福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使我们更加深入的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具体内涵,从而更好的传承和发扬这一宝贵精神财富的理论成果。其次,本文从中国梦的人民幸福观角度对中国梦进行了解读,系统分析了中国梦的实质与核心,有利于我们更加细致地理解中国梦所包涵的内容。与此同时,这一理论是在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今中国的具体情况相结合的基础上提出的,因此,也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理论体系。

  实践意义:首先,作为一种富于科学性的幸福观,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对于指导我们如何理解幸福的真义,树立起一种正确的幸福概念,重新唤回人们头脑中已慢慢消逝的集体主义思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我们现在来探讨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真蕴对于帮助人民找回幸福的真义,并用它来规范人们的行为,消除对金钱的膜拜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其次,分析中国梦的人民幸福观,以及如何提升人民幸福感等问题,对于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的既定目标,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国内学者关于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研究

  近几年,在我国的学术界,研究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相关方面成为了热潮。与此同时,学者们对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研究也越来越系统和完善,并且产生了许多理论成果,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内容上说,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是多维度的幸福观。江海全在《论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中主要从追求幸福的驱动力、幸福的主要内容、幸福的源泉以及幸福的终极归宿等方面进行论述,通过层层递进的逻辑形式将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内涵层次分明地展现出来,使其更利于理解和学习。

  第二,从特点上说,张懿在《马克思的幸福观》中指出了其主要特点为:利他性、实践性和积极性。并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与其他幸福观的最本质的区别在于它从本质来说就是追求人类的自我解放。

  第三,从意义上说,人对实现自身的幸福具有重大作用。学者于晓权就着重对马克思的一系列著作进行了深入且全面的研究,并且结合大量西方哲学的内容,对宗教、劳动异化和人的异化以及西方传统幸福观进行了批判,从人的现实处境出发,突显出了人类自身在实现幸福中的发挥的重要作用和意义。由此,马克思的幸福思想不仅能够成为对传统哲学幸福观的虚无性和片面性进行驳斥的有利理论依据,还能在幸福观教育的方面发挥重要的启示意义。

  与此同时,还有许多文章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例如:陈国锋的《论马克思主义的幸福观及其中国化进程》,陈香珠的《马克思幸福观视域下的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研究》以及陈文远的《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与和谐社会的构建》等。这些文章通过把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理论与现实社会中的具体事项、热点问题相结合,并不断地拓展其内容,丰富其意义,将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本土化、实践化,使其更利于人们的理解。

  通过了解这些学者们的关于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研究状况的分析,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研究已经越来越系统化、实践化,但是,我们很少去研究这个理论中的某一点,因此在文章的第一部分,主要从"人的幸福"方面来分析马克思主义幸福观。

  (2)国内学者对中国梦的研究

  相比于外国学者研究成果的匮乏以及准确度的低下,国内学者对中国梦的研究成果则如雨后春笋一般,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关于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其实在***同志提出之前,国内就开始讨论中国梦,关于"中国梦"的涵义,最为普遍性的观点就是:"中国梦"即中国人对于实现现代化的追求。观点有:"本意说".其实就是提出者本人对其本质内涵进行的解读,也就是***总书记提到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大的梦想。

  "三层内涵说".即中国梦主要体现出三大方面的内容。从社会的个体层面来说,它是全体国民追求富裕之梦;从社会集体角度来看,它是中国的国家强胜之梦;从民族角度来看,它又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梦。***总书记概括总结了中国梦的内涵,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2].

  "多维度说".中国梦包含多个层面的内容:经济发达、政治清明、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等等。熊若愚在《中国梦的十个梦》将中国梦解读为:中国梦具有经济富强、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生态文明、安居乐业、病有所医、学有所教、法治社会、人生出彩等十个方面的丰富内涵。

  第二,关于中国梦与我的梦。国内学界在"中国梦"与"我的梦"关系的认识上,虽然在具体的表述上稍有不同,但是在其根本的理念上是一致的。叶小文在《和谐新世界,美好"中国梦"》中提到,"我的梦"应该包含在"中国梦"中,实现了"中国梦"就一定会为"我的梦"的实现提供机遇,打下基础,从而最终实现"我的梦".王英梅、王晋京在《中国梦--党员干部读本》一书中提出中国梦是人民的梦,因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要充分发动群众的积极性,切实依靠人民来实现中国梦。

  第三,关于中国梦的实现路径。学者们从多个侧重点进行分析,并给出了大量的建议。

  关于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梦的实现。在这个方面,学者们达成了广泛的一致。例如,熊进才在《托起中国梦,走向新辉煌》一文中指出:"党中央的领导和引领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证。从历史来看,党的领导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从现实来看,党的领导使我国的建设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从未来来看,党必将领导人民团结向前,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未来。"[3]

  关于"三个自信"与中国梦的实现。三个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卢子娟学者指出:实现"中国梦"之所以要坚持三个自信,这是因为:坚持道路自信可以使我们明确方向,坚持理论自信可以为我们指明路径,坚持制度自信能够为我们提供保障。因此,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群众的积极性、团结各族人民,我们必须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在这个方面,周天勇的论述则十分具体,他在《中国梦》一书中分别从实现中国梦和创业就业、税收、土地制度等改革攻坚难题,以及创新、城镇化、财政体制、分配制度等机制体制改革的内在关联的方面做出了解答。

  关于"三个必须"与中国梦的实现。***总书记明确提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2]

  这就为中国梦的实现指明了道路,并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因此王英梅、王晋京在《中国梦--党员干部读本》一书就是从三大方面进行了阐述。书中指出要实现中国梦就一定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精神传承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精神和价值观念,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的精神依托。中国精神是整个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财富,也是中华民族不断壮大强盛的内在力量,因此需要我们继承与发展;实现中国梦,靠的是集体的力量、团结的力量,中国梦凝聚的 13 亿中华儿女的合力是我们重振家园、复兴中华的力量源泉。

  关于实干兴邦与中国梦的实现。***总书记在阐述中国梦时明确指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反映了我党在新形势下对发展目标和执政使命的深刻认识。王少安、周玉清在《坚持实干兴邦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途径》一文中指出:只有通过"实干"才能实现民族的复兴,也只有"实干"才是实现中国梦的实践基础。所以,无论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还是发展国民经济、保护生态自然,亦或是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凝聚中国力量都要靠"实干".只有这样才能把事情落到实处。

  关于中国梦及其相关内容研究众说纷纭,但是学者们几乎都是从宏观角度来研究中国梦这个整体,而给出的实现路径也大多都是落脚于实现"国家富强"这个层面,并没有突出中国梦的价值旨归--人民幸福。并且,对于中国梦所包涵的内容欠缺单方面的深入挖掘。因此,本文就中国梦的人民幸福观这一方面进行了分析,并给出通过提升人民幸福来实现中国梦的现实路径。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国外学者对幸福观的研究

  在论文准备期间,笔者查阅了大量相关资料,发现国外学者对于人民幸福观以及马克思主义幸福观这两方面的相关研究内容甚少,但对"幸福"话题的研究则比比皆是。

  在西方的幸福观研究史上有几种极具代表性的理论,即:禁欲主义幸福观,享乐主义幸福观以及功利主义幸福观。亚里士多德最早提出了禁欲主义的观点。禁欲主义幸福观认为幸福只能从精神层面领会。在现实世界中,人们都极力地追求物质,并希望通过肉体的物质欲望的满足来得到幸福。但后来人们发现人类对于物质的渴望是无止境的,是无法满足的。

  正是因为人们总是无法满足自己的物质欲望,因而把目光转向了精神世界,并且形成这样的观念:抛开一切欲望才是真正的幸福。

  享乐主义幸福观的最早提出者是伊壁鸠鲁,这一观点同禁欲主义幸福观截然相反。享乐主义幸福观的理论认为幸福是只有在现实生活中才能体会到的快乐,幸福具有时效性,需及时享乐;同时,他们也不排斥任何可能实现幸福的方面,认为幸福需要实现物质和精神两方面需求的满足。享乐主义哲学家们在都有这样的共同认知:人生苦短,何必畏首畏尾,适时行乐才不愧对于人生。

  边沁是功利主义幸福观的代表人物,功利主义实际上是一种趋利避害的幸福观。 边沁认为功利原则指的就是:"当我们对任何一种行为予以赞成或不赞成的时候,我们是看该行为是增多还是减少当事者的幸福,换句话说,就是看该行为增进或者违反当事者的幸福为准。"[4]

  也就是说,只有在某种外在事物给人们带来的是幸福而不是灾难的情形之下,才是符合功利原则的。同时,他还提出:个人利益是社会利益的前提和条件,因此,对于幸福而言,也是只有先满足个人了的幸福之后,才能满足社会的幸福。显然他并没有理解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的关系,因此,其落脚点仍局限在个人层面,是个人主义的快乐论幸福观。

  纵观现代西方,他们对幸福观的研究则更为深化并且更具系统性。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可分为以下两种:英国学者弗格森从宗教的层面来研究幸福,从信念和道德方面,阐释了在现代的西方社会条件下幸福观在宗教学领域的表现。另一位英国学者罗素则是通过对不同种族、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以及不同的阶级阶层中存在的不同伦理道德观念的研究,进行总结提炼,形成一种普适意义上的幸福原则,并从心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探讨人类之所以不幸的原因,旨在揭示幸福的真正来源。通过学习西方学者们对幸福观理论和体系的研究,有利于我们吸取经验教训,为研究和推广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提供借鉴。

  (2)国外学者对中国梦的研究

  因为就目前而言,"中国梦"还属于一个新概念,所以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并不多,在查阅了许多相关资料后,可以看出,西方学者们对中国梦的看法可划分为两大对立的观点。

  一类是比较贴近中国梦本质的。例如,美国作家艾伦的《中国梦:全球最大的中产阶级的崛起及其影响》。这本书通过分析中美两国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分别对两国中产阶层的状况进行了比较,阐述了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为西方国家认识"中国速度"提供帮助。同时,作者也对于西方某些势力散步的"中国威胁论"进行了透彻的批评。就本书内容来看,是一部以中产阶级的崛起为主题的专著,但是从整体结构来看也反映出一个观点:中国梦是中国经济崛起的历程。体现了中国梦中对于实现国家富强的强烈企盼。

  另一类则是歪曲了中国梦所表达的真实意愿。例如,美国的一期《新闻周刊》里的评论中,赤裸裸地将中国的强国梦渲染成为为侵略积蓄力量,把中国的当前的对外制度和原则法西斯化;《纽约时报》把 "中国梦"简单地渲染成一种饱含侵略意味的"强国梦"和"强军梦",错误的认为***总书记的讲话是为了强调中国即将在亚洲乃至整个太平洋地区展开军事强权。很明显,这极具挑唆意味。更有甚者,例如《时代》周刊,公开在文章中写出"中国的邻国们担心中国会重走几个世纪以前中华帝国的霸权之路。"这显然是对中国历史的严重歪曲和对中国梦的"妖魔化".

  由此看来,这两派学者虽然观点对立,但是对"中国威胁论"持反对意见的学者们也都只是将"中国梦"局限在经济领域和军事领域,因此他们都并未理解中国梦的本质内涵。

  1.3 研究内容

  本文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绪论。该部分简要阐述选题的研究背景及其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第二部分论述人民幸福是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真蕴。首先界定幸福的相关概念,并指出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内涵、核心以及实现路径,从而得出人民幸福才是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真蕴的结论。第三部分指出人民幸福是中国梦的实质与核心。分三方面进行阐述,即:中国梦的理论渊源是什么,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分别是什么,中国梦与人民幸福的关系是什么,最后得出结论人民幸福是中国梦的价值旨归。第四部分提出要提升人民的幸福指数,努力实现中国梦。分别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个方面分别阐述了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数的措施。

  1.4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1)研究方法

  首先,运用了历史文献法。大量的文献阅读是我们在研究中必备的环节,本人利用图书馆、数据库、网络等资源,搜集、阅读、整理大量的历史文献资料如《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列宁全集》、《中国梦》系列书籍以及与之相关的硕士、博士论文等等。对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真蕴进行了理论上的整理和概括,阐述了其核心观点是追求人的幸福,分析了中国梦的核心与本质属性,并提出通过落实"五位一体"的整体布局来提升人民的幸福感。

  其次,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在对马克思主义幸福观进行理解的过程中,以理论联系实践,深刻把握其现实意义,使其指导我们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同时与中国梦的人民幸福观相呼应,努力提升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因此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最后,运用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在材料的搜集和整理过程中,需要采用分析和综合的统一,只有对现有材料进行科学而全面的分析,从而为理论的综合提供基础。因此,本文既要分别分析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真蕴与中国梦的人民属性,又要提取二者的结合点,即人民幸福,从而提出如何提升人民幸福,以及怎样通过人民的共同努力来实现中国梦。

  (2)创新点

  首先,本文具有一定的角度创新意义。本文的中心议题是人民幸福,但并未按约定俗成的套路,从什么是幸福,怎样实现幸福来进行论述,而是从人民幸福观的角度展开,在借鉴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比较系统地总结了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真蕴,并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核心是追求人的幸福,真正的无产阶级幸福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幸福这一结论,从而得出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是人民的幸福观的结论。进而分析了应如何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数,努力实现中国梦。

  其次,本文具有一定的理论创新意义。文章分析了中国梦的价值旨归是人民幸福,并提出要从提升人民的幸福指数这个方面来努力实现中国梦,独创性地对中国梦中所蕴含的人民幸福观进行分析阐述,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相关内容,为全面深入理解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