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同等学力硕士论文 > 法学硕士论文

微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调查与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12-01 共9789字

  第 3 章 微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调查与分析

  3.1 微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现状调查

  3.1.1 问卷设计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根据本文研究思路,设计调查问卷。本次问卷将以学生和教师为调查目标,在湖北省范围内对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北工业大学等八所涉及各个批次的高校进行调查。为更为全面的研究分析,笔者分别以在校大学生和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为调研主题,针对教师、学生分别设置两份问卷,在以学生为调查目标的过程中,笔者共发放了 800 份问卷,其中有效 741 份,有效回收率为 93%,.在针对以教师为调查目标的过程中,共发放了 100 份问卷,其中有效 87 份,回收率为 87%.总体来说,结果比较理想。根据调查问卷内容及结果,进行以下分析。

  3.1.2 大学生对微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的认识

  3.1.2.1 微文化在大学生中应用现状分析

  从调查结果来看,同学们对以微文化应用形式的内容了解不一,在对于是否了解微文化的问题,听过不太了解的人最多,达到 45%,而熟悉的仅 17%.具体到相关内容时,则以微博应用最为熟悉,在涉及到是否开通微博中,92%的同学表示开通了微博,而其中微博应用频繁的达到了 62%,这表明,微博的应用已然成为大学生的生活中的一部分了。对于其他以微信、微公益为代表的形式中,选择位于前列的是微博、微信、微电影、微公益。在被问到是否参与公益时,有52%的学生表示参与过,在这 52%的学生中,有 56%是通过学校社团组织来参加的。

  由此可见,大学校园是学生参与公益事业的重要渠道之一。对于壹基金、微公益等活动,有 46%的学生表示知道,而在被问到是否愿意通过微公益这种积少成多的方式来传递爱心,帮助别人时,有 93%的同学表示愿意。在问到关于平时上网所选择的工具时,电脑和手机的选择者最多,且位于第一选项中,手机的选择达到了 33%,这表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已经成为当前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虽然大学生微文化应用较为普及,但从应用效果来看,他们对于微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显性联系并没有太客观的认识,可以看出,大学生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将微文化应用于自己生活、学习,但对于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并没有明显认知。

  3.1.2.2 微文化在大学生中应用内容分析

  与传统大学的学生不同,信息化时代的大学生享有更多的便利,他们能够在吃饭、候车等碎片化的时间中接收并发送消息,能在第一时间内知晓全球最新的资讯。微文化时代下,各种应运而生的应用正在影响着当前大学生。在大多数被调查大学生表示开通并运用微博时,笔者在对于进一步微博所了解内容中可以看到,了解朋友动态与了解时事新闻平分秋色,分别为 43%和 45%.这与传统交流工具如主要以交流为应用目的的腾讯 QQ 而言,当前大学生对于微博运用的目的已经发生了变化。在微博所关注群体中,学界名人的关注比例为 37%,这表明,微博已经不仅仅是一种交流工具,对于学界名人的关注使其成为了一种学习工具。而在问到您愿意在微博上关注你的老师、学校吗?有高达 78%的学生表示愿意, 可以说,微博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另一途径已然成熟。伴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正在悄然改变人们行为以及思想观念。而活跃在信息前沿、思想前沿的当代大学生则成为最为最为敏感群体之一,他们的思想观念正在发生变化,手机上网的比例正在提高,刷微博与学术界名人面对面,参加公益等等。

  微文化的时代,是思想多元化发展的时代,在这样时代下的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也迎来一个新的变化。

  3.1.2.3 微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意识影响分析

  身处微文化时代,我们该如何来看待当前的发展、如何来评价其影响,并且自我约束,也是笔者在考虑的内容。可以看到,在微文化的调查问卷中,有不少同学对于我们所关注的问题,持"无所谓"的态度。如在对网络造谣的态度看法时,有 34%的同学选择无所谓。在您愿意在微博关注您的学校、老师吗?有 19%的同学表示无所谓,可见,存在一定数量的大学生自我意识超强,不愿意参与一些道德层面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中。

  虽然微文化下快速传递的信息能够及时将地方不公平事件公布、官员的贪赃枉法事件传播开来,但其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尤其是一些网络知名大 V,利用其自身知名度,转发谣言甚至为自身谋取利益。因此,我们调查了广泛应用微博的大学生在面对鱼龙混杂的大量信息时的态度。在被问到对于网络上的造谣、虚假信息持何看法时,29%的态度比较坚决,认为应该立法,坚决制止;37%的同学认为应该客观看待,是时代发展的产物,而 34%的同学则觉得无所谓。

  而对于之前引发争议的"网络诽谤信息转发超 500 次将会被以诽谤罪追究刑责"的政策,38%的同学表示完全理解,41%的同学觉得不能理解。这表示,对于当前快速发展的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大学生的分歧比较明显,虽然身处其中,到仍有相当比例的学生并没有意识到其带来的危害。

  3.1.3 高校教师对微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的认识

  3.1.3.1 微文化在高校教师中应用现状分析

  在对以教师为主的调查问卷中,由于种种客观因素限制,笔者调研范围主要是本校的部分教师以及其余高校(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南民族大学)中可以联系到的高校教师,纳入研究范围的教师均为辅导员和思想政治理论授课教师。全部有效问卷为 87 份。

  在参与调研的教师中,对于了解微文化的有 59 位,占比 68%,这表明认知微文化的教师比例远高于学生比例。而在谈到应用最为广泛的微博时,面对"您开通微博了吗?",有 49 位教师表示已经开通。而在没有开通的教师中,当被问到是否考虑开通微博时,有 16 位教师表示愿意。虽然开通微博的教师只有 49位,但在谈到是否愿意通过微博与学生沟通时,表示愿意的教师有 35 位,占比72%.这表明当前教师对于这种开放式的交流方式,大多持认可态度。大多数的教师认为当前微文化的发展已经对高校学生产生了深远影响,有 45 位教师表示(以微博为代表,包括微电影、微公益等内容的)"微文化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非常重要。虽然从目前来看,微文化的应用在教师领域内并不广泛,但是微文化对于高校大学生的影响已经得到了广泛认同,微文化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用也应该作为重要考虑的内容。

  3.1.3.2 微文化在高校教师中应用理念分析

  微文化下的新兴网络媒体带来的爆发性信息随时更新,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价值观念都带来深刻的影响,随之对于思想道德观念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有相当比例的教师(72%)赞成用微博等平台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与此同时,对于其教育效果,也有 42(占比 48%)位老师表示不太确定,因为对于微文化下如何高效进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

  从当前来看,微文化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精髓并没有发生变化,依然是通过传递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教育,以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但形式却发生了变化,从对大学生和高校教师两方面的调查问卷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能够接受通过新兴网络传递思想政治教育,愿意关注自己的学校和教师,病积极参与微公益等活动。

  而教师也认为微文化的发展是大势所趋,从受访教师来看,有 56 位教师认同微文化是时代发展的潮流,对于大学生价值观念产生重大影响,并且赞成利用微时代的微应用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因此,在微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并没有发生变化,只是需要我们根据时代发展的与时俱进,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来结合思想政治对象的思想来确定,不断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从而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发展与创新提供物质基础。微文化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具虽然暂时没有发生变化,依然是以一个教室、一个课堂、一个教师,但微文化时代多样化的传播方式及高频率的信息更新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工具,已经得到了主流教育体、受访师生的共同认可。

  3.2 微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分析

  3.2.1 微文化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微文化的发展既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由积极影响,也有负面影响,因此七对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其机遇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微文化的发展可以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空性。网络以及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传统以课堂教育为主的模式。网络的出现,使得学习变为了一件更容易的事情,只要你愿意,可以在互联网上听世界名校教师的课程、可以通过微博、论坛去互动交流,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提供了更为有利的保障。

  2、微文化的发展可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在信息迅速传播的当下,人们更容易第一时间获得最真实的信息,当前许多社会事件都是先由微博最先报道从而引起大家的持续关注,如"表叔"杨达财事件,就是因为有了网友的细心观察并通过微博平台发布、传播,从而抓出杨达财这只隐藏在党内的蛀虫。通过微博、微信这些快捷平台,大学生学习吸收最新思想变得更为容易。

  3、微文化的发展可以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多样性。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以课本上的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为主。而这些往往都具有内容枯燥、形式较为单一、难以引起同学兴趣等不足。在微时代,多样化的传播速度和高频的信息更新速度,不断的丰富着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能够使得题材更为吸引,更具时代感。思想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当前盛行的一些新型网络传播媒介,以网络为根据地来选择新形势、新内容下的能够使大学生产生共鸣的网络资料传授给当前大学生,最终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