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同等学力硕士论文 > 法学硕士论文

微时代如何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绪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12-01 共5807字

  第 1 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碎片式地敲出 140 个字、网络账户里扣掉的几分钱、为贫困地区的孩子订一份报纸,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行为,正在很多人的不经意中,一点一滴地改变着我们,乃至我们身边的世界。

  而这些新的现象,即"微博"、"微支付"、"微公益"……正以一种以"微"为特征的潮流席卷而来。随着网络时代的崛起,由"微时代"、"微哲学"、"微关怀"等相关微概念汇聚形成的一种文化正日益发展,在互联网上,以"微"字命名已然成为一种潮流,"微文化"已经悄无声息来到人们身边。当前,微文化已被越来越多人所接受,同时也开始发挥自身的影响力,其通过网络所聚集的微力量惊人,这种日渐渗透的微文化也正一步步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尤其是对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面对"微文化"来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们应客观掌握当代大学生对于这种新文化的态度、理性分析当代大学生所受的影响、正确认识这种变化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从而探索研究如何增强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这为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拓与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与方向。

  当前以"微"为主题的文化迅速发展并为社会大众所接受,但我们也知道,一个全新文化的诞生进而形成一种良好的社会环境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诸多不利于其发展的负面因素。比如从当前来看,社会监督体制尚未健全、微文化下各种信息的传播和意见表达缺乏约束、碎片化的信息泛滥、不法分子制造的垃圾信息和虚假信息,经常使得人们,尤其是涉世未深的在校大学生们的认知产生偏差。因此,高校如何利用好微文化这把双刃剑,如何充分通过微文化的新渠道,突破传统教育模式,引领大学生思想动态,都密切关系着未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从当前迅猛发展的微文化趋势来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微文化的衔接已突显出特有的优势和明显的紧迫感。针对微文化的特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如何高度重视、积极应对、有效引导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如何建立并完善全方位、立体式的快速干预机制,已然成为新时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索的重要内容。这也是本文思考的立足点与出发点。

  1.1.1 研究目的

  微文化作为一种新生事物以其强大的生命力迅速传播开来并为社会大众所接受,面对这种新生事物,思想政治领域的研究尚处于一个百花齐放,新颖与争议共舞的发展阶段,正因如此,微文化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价值就凸显出来了。本文旨在通过深入分析微文化的特点及教育意义,了解当前微文化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带来的影响,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全新的研究视角。了解微文化,探索微文化校园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充分利用微文化来引导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是本文研究所希望达到的效果。

  1.1.2 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

  大学生作为高校的核心主体,其教育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涉及到学生的成长与基本品行的形成,既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也是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要途径之一。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相对其他方面的教育来说,更为稳定,但当前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网络快速发展,思想观念的日新月异的变化使得传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基础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因此,从微文化角度下思考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拓展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提伦,丰富和发展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这是本文的理论意义。

  实际意义:

  大学生的成长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与时俱进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是重中之重,当前网络时代的快速发展,如同一把双刃剑,既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也带来了挑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对待它,并切实地采取行动,使它成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帮手。而相对于当前微文化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这一领域的开发与管理还处于相对滞后的水平。这给当前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挑战;同时,微文化作为一种快速传递信息、以其开放、便捷的独特优势也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工作平台,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载体、新视角、新方法。本课题通过分析当前网络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讨其带来的有利方面与风险因素,对于微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深刻的剖析,从而弥补不足,提高教育实效性。最终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的大学生。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

  由于微文化尚属新生事物,国内外对微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研究也刚刚起步,从当前文献检索的结果来看,相关研究成果较少。

  1.2.1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比较集中,伴随而来的以"微博"为最早出现形式的微文化、网络文化将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的发展趋势。当前研究主要集中于:

  (1)关于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文化与人的道德的发展有着直接的联系。从文化的视角上来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传播本身就是一种文化。
  
  沈壮海(2005)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视野》中,从文化建设与发展的大背景观照思想政治教育,比较深入地探讨了当代中国文化建设面临的新课题,为本文的研究提供文化视觉的思路。

  李佳国(2008)在《在当代文化变迁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从当前文化变迁的角度出发,认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连续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深入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关注当前全球化、互联网带给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和困惑,这都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而且应当解决的时代主题,这也是本文探讨与关心的话题。

  刘顺厚(2008)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注重人文关怀》中指出加强人文关怀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构建和谐的学生管理模式,加强对校园文化的建设,强调校园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王静(2009)在《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中认为校园文化作为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能够约束人们的行为,它对于人的塑造作用使得校园文化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

  (2)关于微博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微博的出现与发展从各个方面改变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将我们带入这个以"微"为主题的时代,引发人们的广泛关注。因此谈微时代,我们必须要将微博作为最主要载体之一陈述。

  邓小玲,秦自强,柴续续,周永正(2011)在《利用微博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指出微博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许多高校已经利用微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在微博运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高校应该建设好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加强管理。

  廖颖(2011)在《微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其对策》一文中指出微博开启了大学生新的网络生活方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正确认识和把握微博的传播与交互特征,从而充分挖掘微博的优势,发挥微博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积极作用。

  陈燕红(2011)在《微博兴起视野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提出微博的兴起,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挑战的同时,也为新时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与理念。

  周萍(2012)在《微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中,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方法,了解大学生对于微博的应用情况,分析总结大学生应用微博中所遇到的问题,从而指出要建立大学生微博系统,利用微博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务。

  臧鹏(2012)在《微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中,指出微博作为一种新媒体,具有其他网络工具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与特点,利用微博开展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当代高校发展的要求。他探索用好微博以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3)关于网络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

  微文化的发展与繁荣都是网络这个特殊时代赋予的产物,因此网络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也对于当前研究微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思路。

  邓望(2011)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中指出加强和改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时代潮流发展的需要。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以网络为载体,创新教育理念,拓展教育内容,优化教育队伍,从而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曹霁阳(2011)在《网络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一文中指出网络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这种冲击既有机遇,也有挑战。在抓住机遇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直面当前大学生所遭遇的网络困惑,变革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充分发挥基于网络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魅力与教育功能。

  (4)关于微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

  微文化的相关研究则主要集中于微文化的发展地位、传播、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方面:

  马衍鹏 张果(2010)在《从微博看当前的微文化传播》中,指出微博契合当前快节奏、快餐化的生活特点,当前"微观世界"的"微文化"已然开始显现,微文化的发展为媒体提供了一种创新的发展方向与传播视角。

  国青松(2011)在《微博文化的冲击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中,分析阐述了微博、微博文化、微博亚文化,论证了亚文化与主流文化的关系。指出微博文化作为亚文化的一种,给高校学生带来海量信息,激发学生坚信依靠自己微小力量能够帮助他人信心等正面影响,但也有负面影响,因此高校应该予以重视,利用微博文化解决不良影响,发挥正面作用。

  李峰(2012)在《微文化:全媒体时代的新宠儿》中,指出迅速发展的微文化正一步步的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充分发挥微文化的传播优势,可以提高网民素质,使得更多健康有益的微文化进入人们的生活。

  欧阳锐,施源德(2012)在《探析微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中,指出微文化作为一种微小的文化载体,具有及时性、开放性、分众性等特征,这传播拓宽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视野,指出网络时代,应该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佘砚(2012)在《微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指出在微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与时俱进,迎接挑战,接纳并吸收微博工具的优势,从而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适应性发展。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