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实现警群互动的无缝隙防控
以发展社区警务为战略目标任务,扩大辖区警务管理的覆盖面,优化配置各种社区资源,加大宣传力度,构建长效服务管理机制,切实将防范服务落实到每区每户每人。对村组也要抽调辖区警力加以配置,进村进户,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到实处。重视群防群治工作,通过“三防”的方式为民众提供安全保障,赢得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一、构建街面巡控网。对整个街道进行安全防控部署,对重点街道要严加管控,必要时可把全部警力调出给不法分子以威慑。定期要针对性地开展武装巡逻、演习活动,使安全防控工作更加准确和有效。巡防活动期间,各大警力要按照公安部关于街道防控的工作要求,对辖区中心场所、主干道、和其他重点区域展开巡视;派出所要根据辖区实际安排巡逻线路和场所,通过公安干警和联防员的相互配合,对重要机构、场所、治安复杂街区做全天不间断巡视;以辖区警务室为主要指挥场所,指挥所有群防群治人员合理开展防控工作。加强对火车站、飞机场、公交车站,以及医院、学校、公园、中心广场、旅游景点、繁华街区、各大商圈等人员聚集地点的防范与控制。将社区划分为治安巡逻防控网格,形成覆盖城市社区和农村集镇的治安巡逻防控网络,实行“一网、两级、多格、多点”的“网格化”巡逻防控模式[25].
二、在公司、营业场所要施行阵地化监控。社区民警要继续发挥主导作用,并依靠基层组织的配合,强化对相关场所的安全监管,做到从人员到场地再到组织的全方位管控,才能将行业场地内的违法犯罪活动发生率降到较低的程度。派出所要通过互联网等电子信息手段掌握居民的房产所有信息,通过小区物业负责人管理的方式来知悉和把握辖区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的动向。对派出所所在地的住宿、娱乐场所要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公开巡查、私下走访、网络监督,对出现违规违法行为的要勒令限期整改。对治安高危点如城乡接合区、集贸市场、小旅馆等要开展不间断排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治,切实保障社会治安状况的稳定性。
三、构建视频监控网。在辖区里做“平安城市”智能监控系统的全面布控,在主要路段、关键部门、各小区进出口、人流密集区、重要场所等都要安装视频监控。充分利用各种监控视频的资源,综合运用各类科技和信息手段,尽量地发挥其在犯罪行为的预防、发现、调查、侦破等方面的组合打击效果。此项智能监控系统如果能正常投入使用,不仅会提高辖区整体防控水平、预防威震慑犯罪行为,还有助于提高全市的治安管理水平和群众心中的市政形象,作用不可小觑。
四、构建虚拟社会防控网。为了让网络管理更加安全、合理、灵活,我们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网络管理技术,建立起高效,具有针对性、打击力度大、便于管理的网络社会防控网络制度。为了提高互联网相关服务的安全性及用户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在开展网络管理控制时,要做好具体对象具体对待,并且逐个开展实名制管理的方式,进一步落实网络安全化。同时,对于相关网络设备的落户,要实时记录,并且严格把控整个网络系统中的每一个关口,从而达到全面准确管理的目的。加大网络监督力度,要可以确保对于发布在网络上的违法和不良信息,能做到对这些信息的及时删除并找到其来源进行封锁,防止该信息再次被散播。网络信息量大,信息内容范围广,这就要求相关运营商能够从自身做起确保网站绿色化,因此,政府要对相关网络运营商开展教育和指导工作,并在要求网站必须采取过滤等方式来确保网络运行的绿色化,指导和监督的工作有利于提高运营商的网络安全意识,同时,还能够从根源上切断不良信息的传播。除此之外,很多不良信息在网络系统中不断扩散,影响网络安全,对于这类网站要增加监管和督查力度,一旦抓到违法犯罪的个例,严惩不贷,做到不给不法分子任何“作案”机会,使得网络环境得到有效净化。
五、构建区域警务协作的防控网。健全情报信息网。以“常态、共享、联动、共赢”为基础,做到共同努力并在工作中实现情报共享,从而进一步完善相关区域网络的警务防控网。在监督工作中,增加相关监督人员之间的合作,从而减少因缺乏沟通带来的监督漏洞,让不法分子有机可乘,防患于未然;发生重大案情时,要能够做到各个警务区可以开展联动工作,提高处理案件效率。目前,很多重大案件都会出现跨区域现象,如果没有相关联动机制的建立,由于区域间缺乏警务合作,将十分不利于案件的侦破,不能将不法分子绳之于法。联动机制的重点就在于将各警务区有机连接起来,通过分享案件和协同工作,来解决区域案件问题;设立相关部分或相关制度来增加对于高危人群的监督力度和流动管理。这样有利于在案件发生时,各警务区及时开展信息共享,从而在较短时间内掌握到不法分子的活动轨迹,并尽快制定抓捕方案。
六、加强对重点人口的监控与管理。按照新时期重点人口的活动规律,应对重点人口进行分级管理。一级管理的管理对象为重点人群中的可疑人员,采取的方式是增加监督力度,并要确保控制工作可以有效开展;二级管理的对象是重点人群中那些存在反抗行为,不愿意开展合作工作,但并不具备犯案条件和可能性的人员,若不加以管理,这类人群很可能成为犯罪人群;对于那些愿意接受改造并且表现出良好的悔改迹象的人群,实行三级管理,一般这类人群已经没有任何危险迹象,可以给予相关宽容。对于各级别管理人口的监督和控制工作要能确保定期开展,并且组织相关人员对部分人员做进一步调查确认,对管理方法做出调整。与以往工作不同在于,现在的审查工作开展对象发生了改变,为了确保所收集到的信息的准确性,现在审查依据更多的是通过片警提供的记录和监控录像以及实地走访的方式来进行审核评定,经过调查一切属实相关材料要经过进一步批准,才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作出级别调整,对在考察中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加强协作配合,强化动态管理措施。在开展相关监督工作是,要注意工作重点的把握以及工作的灵活性,社区民警要能够做到积极配合公安部门开展对于重点人口的监督工作,并且将重点人口管理监督工作和其他一系列工作相联系,相关工作人员要能做到重点人口一旦发生异常就可以及时发现,做到全面管理。除此之外,对于暂住人群中的重点人口落实了相应的管理机制,从而进一步完善现有备案的不足。通过调查,与区域民警及时开展合作和联系,确认在本区域暂住人口中是否存在未经记录的重点人口,一旦发现,存在需要管理的重点人口,及时进行记录管理。目前,人口管理机制中还存在很多的不足和漏洞,对于相关制度的完善有助于推进管理监督体制的进一步落实,因此,要确保及时收录相关重点人员信息,想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对区域警务部门开展定期工作检查,确保相关人口管理材料的完整性和区域警务部门工作合理性。制定明确的赏罚制度,若在检查和监督过程中,发现知法犯法或是因工作疏忽造成重大工作失误且未及时向上级汇报的工作人员,要给予严厉处理。相反,对于工作认真负责并表现出色的民警,要及时给予奖励,还要增加对于社区民警的指导和教育工作,提高其工作意识。最后,要分清主次,将派出所工作重心放在完善自身工作能力和确保基础工作的顺利开展上。
第五节强化群众参与的“辅警”力度
为了强化群众参与的辅警力度,当前应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合理配置警力。辽源改革中推出了警务工作模式:在市区实行“三三制”模式,即社区警务、警钟勤务、警民合作三个三三制;在农村实行“两驻一进制”警务模式,即民警驻乡镇、驻村,刑警、交警和消防警进警署,在市区和农村运行新的警务机制,变静态的被动接警为动态的巡逻防控,来增强防控的主动性。(1)坚持服务基层,增强锻炼。有计划的将机关综合素质高的同志下派到基层单位锻炼,增长见识,提高能力。(2)坚持信息平台,强化警力。紧紧抓住当前公安机关“三项建设”特别是信息化建设的历史机遇,全面提升公安信息化应用水平,通过科技解放警力,向科技要警力,向科技要效率。(3)坚持作风素质,提高警力。培养广大民警雷厉风行、脚踏实地、吃苦耐劳、锲而不舍的品质,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执法严、特别能战斗”的公安队伍。(4)坚持考核激励带动,激发民警积极性。与之相配套的是要建立健全相关制度设计,例如考核,晋升,轮岗,奖惩制度的相关设计与实施要合理,同时建立优良有序的人才选拔培养机制,真正实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选拔模式,给各方面优秀的综合素质人才提供展现自我的平台,合理利用警力资源,人尽其才,增强整体战斗力和凝聚力[26].
二、改变勤务制度。以“一线布警、合理调配、有效覆盖、机动灵活”为原则,结合辖区实际情况,科学调整作息制度和勤务方式,合理地配置警力资源,努力搭建以信息为主、现场管控为重点、主动警务作为现代科学的方法,高效和实用的警察局服务机制,切实做到“重心下移、警力下沉、警务前移”的新型警务工作模式,进一步发挥派出所综合性战斗实体的作用,建成有时代特色的新型警务模式。
(一)要改革社区警务的工作方式,从一个辖区一个警察转变成一个辖区多个警察。根据实际情况和社区的治安状况,首先要盘活内部警力,然后努力探索社区治安最有效的出勤工作方式。从一个辖区一个警察转变成一个辖区多个警察,推行一个辖区多个警察,一个警察多种功能的工作制度。各个公安机构根据实地的条件,合理划分工作量,又根据警务人员自身的能力和工作特点,一个辖区配备相应数量的警务人员,同时并设置一个警长作为该辖区的一个负责人,负责并指导工作。各警区应该按照警务人员各自比较擅长的部分划分刑侦警员、治安警员等有各自工作的中心,同时又是一个全方位、相互互补的战斗小集体,及时改变了过去那种各自为战、单打独斗的状况。
(二)要理顺工作关系,提高警务效率。合理安排,科学用警,用好老同志这笔财富,对有经验、能力强的老同志让他们发挥好做群众工作的优势,对好传帮带的作用,在分工中,做到人尽其才,人尽其用。
(三)人人都有“责任田”.除所长和内勤外,每位民警上要分管或联系警务区,也就是自己的“责任田”.在警务区内部按照民警的能力、素质等特点进行工作分工的基础上,对警务区工作,特别是重点工作进行梳理、规范,形成分工负责、责任落实、协同作战、形成合力的警务运行机制。警务区民警都有自己的联系村,能力强的联系 1-2个复杂的村,能力稍弱的联系 3-4 个一般的村;实行基础工作“大包干”,推动警力下沉,形成人人“下基层、抓基础”的良性互动。
(四)要改变机关化作息时间,实行主、副班交接工作制,改进接出警方式。对于特殊复杂地段、高案发时间段采取针对性的民警配置措施,增强时间分配和人员数量安排的合理性和灵活性,因时因地科学调整警力配置,实现“猫鼠同步”,使警力部署和工作节奏真正适应治安形势的需要。时间上实行早八晚六,分为主副两班,群众上班我下班,群众下班我休息。一般将有限的警力分为三个值班组,每组配领导一至二名,每个警务区民警各一名。每天,一个组主班,一个组副班,一个组备勤,三组轮流进行主班、副班和备勤。主班 24 小时接处警,查处值班期间发生的一切治安、刑事案件;副班早八晚五,除了进行日常必须的工作外,协助参与处理值班事务。备勤组早上 8 时上班,晚上 22 时下班,主要负责旅馆、重点场所的检查管控工作,以及暂住人口、出租私房的登记管理及清查[27].
(五)“技防”标准应从下列三个方面入手。首先,强化公共设施部分,加强技防,复杂和重要的公共空间,在安全出入口,安装技防监控设施,通过实时监控,获取安全信息。其次,我们必须实现技防设施入户工程,在开展入户调查,同时宣传安全知识,从小康社区开始,首先动员他们安装和使用各种技防设施,如电子安全门,自动报警装置,然后逐步推开,使技术防范受到每户居民的好评。此外,调动业务部门特别是利用技防设施安装业务的重点单位,覆盖率达到80%以上,其中重点经营单位必须达到10%.这三个发面实现区域联网互动,尽可能提高社区预防技术水平,保证社区财产安全第一。[28]
(六)要建立完善的寻访机制,改变以往的被动巡逻为主动预防,对于重点区域,重点时区要重点巡防,例如,在零点到六点相对空白阶段,要全时段预防巡逻,派出一名民警和三名安防人员配备好相关械具进行全面的安防工作,为了解决警力不足的问题,可以联系当地村落护村队进行协助。并且可以探求新的考核方式,实行捆绑考核的方法,传统和创新的考核方式相结合,既要实行日考,月考,季考的考核的传统方式,又要创新完善考核制度理念,形成考核过程和结果相统一,实现警力静态到动态,单一到综合的转变,强化多警联动,提升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