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文学论文 > 新闻传播学论文

网络生态系统健康发展研究绪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9-29 共5062字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一)选题背景。

  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我国的社会结构、经济体制、思想观念、文化形态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我国进入了一个经济体制基本完善、贯彻科学发展观、建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和谐社会时代。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媒介更加关注民生,民众也通过更多媒介平台参与到社会话题中来。尤其是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带动下,各种新媒介平台的出现,例如,网络电视媒介、数字电视媒介、移动手机媒介、计算机网络媒介等,单一的信息传播形式变为双向传播、信息垄断走向信息共享、从固定体系转变为体系多样化、从不对称传播变为互动交流形式。在各种新媒介中,网络媒介依靠先进的技术,融合文字、声音、图像和视频等信息于一体,不同于以往传统媒介以传者为中心的传统模式,给予用户最大的互动空间,实现了用户与传播者之间的互动交流新模式。从整体来看,形成了一种自发的、多向扩散的、"蜘蛛网状"的传播结构。网络为人民大众提供了一个自主发表观点、形成舆论进而影响公共事务决策的新平台。

  在网络媒介的传播过程中,不仅仅只有一个固定不变的传播者,而是将传播者和接受者摆于相同的地位,通过一定形式将两种角色进行互换,接受者可以成为信息的传播者,传播者也可以成为信息的接受者,打破了传统的传播理念。如果说在传统媒介生态系统下,对于媒介起主导作用的更多的是政府和媒介组织自身,那么,网络媒介的出现则为社会公众提供了表达的公共空间。与传统媒介相比,网络媒介社会功能得以拓展和深化。在研读、分析理论书籍和学术刊物上的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对于我国当下网络媒介的社会功能需要进行更系统、更深入的研究,尤其是以往研究者们设有关注的层面。例如,网络媒介的特性和传播模式对其社会功能的影响?与传统媒介相比,网络媒介具有哪些独特的社会功能?影响网络媒介彰显社会功能的有哪些核心因素?在社会大系统下,社会环境、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水平、其他媒介等各种外在力量对网络媒体社会功能有什么影响?合理调控网络媒介的社会功能,政府如何进行管制?这些都是本文需要分析和论述的重要问题。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在理论层面,本文力求对现有的媒介生态理论做出创新性贡献,丰富传播学的理论体系。在实践层面,结合我国现实和案例分析网络媒介的社会功能,有助于政府制定切实可行的法规,规范对媒介的监管,有助于网络媒介清醒认识自身的定位和功能,同时也对社会组织和公众合理利用网络媒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网络媒介的出现,对于传播学来说,是一项新的研究课题。因此,本选题立足于我国网络媒介发展的社会大环境,借助于传播学的基本理论框架,深入比较分析传统媒介和网络媒介的异同,总结、归纳网络媒介的社会功能及其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并为如何认识、利用网络媒介提出切实可行的思路。这对于清晰地认识、把握网络媒介的社会功能,构建和谐的舆论环境,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状况。

  在二十世纪中期,生态学慢慢地渗透到了社会学、传播学、经济学等领域,逐渐形成一个新的学派--媒介生态学。媒介生态学最早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出现于美国。在二十世纪末,逐步兴起的媒介生态学派成为继欧洲批判学派和北美经验学派之后的全世界第三大传播学派。从媒介生态学的发展历程来看,主流学术群历经了三代的变革和进化:第一代是以马歇尔·麦克卢汉和哈罗德·A·伊尼斯为首的奠基群体;第二代是以尼尔·波斯曼为精神领袖的学术群;第三代是以保罗·莱文森和约书亚·梅罗维茨等为代表的后继力量。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加拿大的哲学家、媒介理论家马歇尔·麦克卢汉首先提出来"媒介生态"这个观点。他认为:"媒介是技术的主要代表,媒介的产生会极大的改变人们感官的均衡状态,从来产生一个新的环境,影响社会的发展。"马歇尔在那时只是提出媒介生态这一新的观点,用通俗的语言表达使人们可以容易地理解媒介技术对文化产生的生态方面的影响,由于当时技术的限制,并没有得要深入的探讨。

  北美媒介生态学研究领域出现了一名具有很大影响力的学者--尼尔·波兹曼,他认为"媒介应该作为环境的一个方面来研究",并且最先把媒介生态学引进了学术领域。他的着作《教学作为一种颠覆性的活动》中提出:"媒介生态学是对信息环境的研究。"后来,尼尔·波兹曼在《The humanism of Media Ecology》

  中再次对媒介生态学进行了解释:"我们把媒介放在生态的前面,是为了说明我们研究的不仅单单是媒介,还有媒介和人之间的互动从而给予文化以特性的方式,换句话说是帮助文化保持象征意义的平衡。"后来,德弗勒和鲍尔·洛基奇提出了新的理论--媒介系统依赖。他们认为"要以社会生态和系统的观念研究大众媒介和受众,如果只关注单一的媒介,从而忽视与其他媒介的关联是不妥当的。形成和发展媒介系统依赖的基础是从生态学视角和多维视角来解释个人、传媒和社会之间的关系。"林文刚教授--美国媒介环境学会的副会长为了促进媒介生态学派的发展,亲自撰写和编辑了一本关于媒介生态学派的百科全书,即《媒介生态学:思想沿革与多维视野》,他认为"媒介生态学有三个层次以上的概念:符号环境、感知环境和社会环境。"换句话说,媒介生态学是在社会里处于传播媒介的地位,同时还将符号的环境媒介、感知环境媒介和社会的环境媒介融合为一体的综合性媒介。综上所述,国外学派研究媒介生态学的主要理论是以人为中心,媒介环境作为条件,强调人在媒介环境中的功能和作用,以此对人与传播媒介的关系进行研究。

  (二)国内研究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传播学进入了自律、自检、变革和创新的新阶段。学术界不再束缚于传统学派理念,突破了以施拉姆等人为代表的德国法兰克福学派、经验学派、政治经济学派和英国文化研究学派等学派的局限。特别自从媒介生态学派的媒介理论和代表作进一步被国内接受和认可,得到了中国传播学界的重视,逐步形成国内学界的一支新学派。国内研究媒介生态学派的范围逐渐扩大,媒介生态学派代表作品的引进越来越多,包括由尼尔?波兹曼编写的《童年的消逝》、《技术垄断》和《娱乐至死》,由约书亚?梅罗维兹茨编写的《消失的地域》,由保罗?莱文森编写的《思想无羁》、《软利器》和《数字麦克卢汉》等。

  查阅相关资料显示,清华大学的传播学尹鸿教授在国内最早提出媒介生态学,他认为"媒介生态学是媒介与人的生存相关的动态变化的媒介环境,媒介对于人的影响,以及人类如何把握和控制对媒介的使用,使人与媒介、媒介与社会之间保持一种和谐良性的互动关系".

  因为尹鸿教授的媒介生态理论和观点还是西方媒介生态学的视角,在国内未得到广泛的关注。

  2001 年浙江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邵培仁教授发表了《传播生态规律与媒介生存策略》和《论媒介生态的五大观念》。他以媒介为中心,将媒介放到社会环境中研究,阐述了媒介及其生存环境之间的问题,并引入了很多生态学观点,结合生态学和系统论,提出了,媒介生态的整体观、互动观、平衡观、资源观、生态循环观五大观念,开辟了国内媒介生态学研究之风,自此出现了许多关于媒介生态的新观念。张国良教授发表的《上海网络受众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上海市民与媒介生态"抽样调查报告》,通过实证的方法对全国媒介的使用和传播状况进行调查,对整体媒介生态系统有个清晰的了解和认识。崔保国教授发表的《媒介是条鱼--理解媒介生态学》,其中他将媒介比作鱼以此突出了媒介生态的动态性。以及由支庭荣编写的国内第一本传播生态学着作《大众传播生态学》。

  总之,任何事物的发展和创新必须要依靠外部引进作为一种手段。国外媒介生态学派思想的启蒙和发展是在后工业化带来的媒介技术和对政治、经济、文化影响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对国外媒介生态学派的理念和思想进行"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有利于我国媒介生态学的发展和创新。比较而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还仍然处于工业化转型时期,媒介技术促进了社会整体进步,但是对于媒介给大众带来的弊端和负面作用,相关的研究还十分不足。另一方面,我国的传播模式一直都是以传播者为中心,对社会和受众等各方面的研究还比较欠缺。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文将综合运用生态学、社会学等相关理论,解构、分析、归纳我国网络生态系统。但是无论是网络媒介系统自身,还是整个社会大系统,其中每个组成部分都将对网络生态系统产生影响,本文不可能对涉及的每个方面都进行详细而具体的描述和分析,因此,结合我国网络媒介发展的实际,对于现阶段具有突出作用的重要因素进行分析。

  第一,我国网络媒介作为个人与社会相互连接的纽带,对于我国社会运行系统及媒介受众的影响和作用力,是网络媒介的内在特性作用于一定社会环境的具体反映。

  第二,作为一种新型媒介,网络媒介不仅仅是在传统媒介的基础上进行简单进步和发展,而是对传统媒介的全新整合与重塑,进而成为一种全新的综合型媒介。网络媒介的传播类型多样、传播主体复杂、传播信息隐匿虚拟、传播信息的速度快、传播信息形式多样化和超文本链接、受众的个性化和主动性、传播主体和受众之间的互动交流、传播范围广等特征。网络媒介的传播模式分为:搜索引擎模式、信息浏览反馈模式、多点信息发布公共平台模式和点对点双向交流模式。

  第三,与传统媒介一样,网络媒介具有政治属性和经济属性。与此相对应,网络媒介具有政治功能和经济功能。首先,网络媒介同样是国家宣传、发扬社会风气、民意表达、聚焦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的有力工具;其次,网络媒介改变了传统媒介的受众地位,受众获得更大的自主性,网络媒介为社会大众参与政治、讨论政治创造一个自由、平等的空间。

  第四,网络媒介社会功能的实现不仅仅取决于媒介自身的特性和传播过程的内部机制,还受到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媒介行业的竞合态势等特定外在条件的影响。

  第五,新型的传播形态是网络媒介社会功能实现的前提条件,民众是网络媒介社会功能实现的强劲推动力,多样化的赢利渠道是网络媒介社会功能实现的重要保障。

  第六,自由、民主是网络信息发布的特点,也是网络媒介的活力所在,因此,对网络媒介的监管不应该是强制管理,而是寻求维持秩序与网络言论自由、多元化之间的平衡,尽可能地避免政府的直接干预与介入。倡导健康、和谐的网络文化,鼓励良好网络内容与服务,强化从业者和网民的自律意识,尊重市场的自由竞争,建立以文化引导、技术管理和法规管理相结合的协同监管模式。

  (二)研究方法。

  本文的研究视角是结合社会生态学理论从宏观到微观、从表入里、从大到小逐步推进的。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我国网络媒介的功能;第二个层次是网络媒介功能在网络事件中的具体体现;第三个层次是影响网络媒介社会生态系统的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我国的网络媒介。网络媒介的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鲜事物,国内关于网络媒介社会功能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面对新兴的研究对象和不够系统化的研究现状,本文结合社会生态学进行专业性和系统性的研究。本文结合时代背景,研究特定历史阶段和社会环境下媒介的共性特征和功能,给我国媒介的发展与创新提供参考和指导。

  本文采用了定量和定性的研究方法,在文献资料的收集上采用了文献归纳法和实证研究法,在对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的优劣势分析上采用了比较法,关于网络媒体的发展模式探析等的重点章节上主要使用了归纳法、演绎法。

  (三)创新点。

  多位传播学者已从不同的角度对媒介功能进行过研究,但多是从传统媒介的功能入手进行分析,或者是从媒介的所有权的角度分析媒介的定位和功能。而对网络媒介的社会生态系统的研究,尤其是在我国现阶段的社会背景下,通过现实案例聚焦网络媒介的社会生态系统进行分析,还是一个全新的视角。在网络媒介的推动下,不论是信息传播的新形态还是具有典型意义的社会事件、都不仅仅是我国当下的特殊社会文化现象,而且还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了网络媒介的功能和作用。因此,通过对典型网络事件和网络信息传播新形态的分析,将有助于深入分析网络媒介的社会生态系统,认识网络媒介的实质。

  (四)重点。

  本文提出的重要观点有:以生态学观点分析网络媒介功能的特性、网络媒介社会生态系统的具体分析、网络生态危机的形成原因、网络媒介的社会生态系统维持健康发展的方法、运用社会学和生态学的理论来指导和规范网络活动。

  传统媒介功能的研究偏重于媒介对受众的作用和影响,在媒介主体的作用下,受众自主选择性、信息处理主动性往往被忽视。而在网络媒介中,传者和受众的界限日益模糊,双方的地位趋于平等,这使推动网络媒介发展的主体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除了网络媒介自身以外,对网民研究也是本文的重点。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