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书法篆刻论文

郑板桥书法特征及价值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9-06 共1910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郑板桥的书学思想探究
【绪论 第一章】郑板桥书风形成的社会背景
【第二章】郑板桥的书论美学思想与书风解析
【第三章】郑板桥书法与碑学之兴
【第四章】郑板桥书法的评价及对当下书坛的启示
【结语/参考文献】 郑板桥书法特征及价值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结 语

  中国书法史,从文字学的角度看,在魏晋之前是字体演变的历程,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相继出现。从书写的角度看,在魏晋之后是书家风格演变的历程,颜体、欧体、柳体、赵体、板桥体、毛体、叔同体……相继引领时代潮流。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苏轼、米芾、王铎等,均以其个性化的书风从历代书家中脱颖而出,对书法史产生重要影响的书家。郑板桥作为清代中叶"扬州八怪"中最有影响的一位书画家,以其特有的艺术语言,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六分半书",即"板桥体",自己独创一体,在书法史上也是屈指可数。郑板桥书风领异标新,流传甚广,影响深远,在中国书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具有独一无二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在对郑板桥的书法艺术进行了全面分析、论述之后,我们对于郑板桥的书法艺术有了一个详细的了解。郑板桥所处的时代,正是碑帖根本性转换的迷茫与探索时期,帖学书风发展到顶峰并出现穷途末路的征兆,碑学书风开始萌芽。郑板桥作为传统书风的反叛者,不肯随波逐流附和帖学书风,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成为近代碑学的先声。

  艺术风格不必趋同,应当标新立异。"板桥体"极端个性化的风格形式不在于为后来的学书者树立一种值得仿效的伟大风格,而在于对如何继承与创新问题,启发当代书家去继承和革新,去寻找和发掘自我,拓宽书法艺术的创作途径,以作品表达对社会、人生的独特感悟。"板桥体"取法的多元化,以画入书,尚奇求怪所形成的视觉效果对于应对当下展厅效应下的视觉冲击方面给我们诸多启示。

  郑板桥书法对字形结和构的幽默化、诙谐化的处理,在中国书法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其成因也更是值得思考的。基于思考和书写实践,笔者认为郑板桥特殊的毛笔和用笔方式,对其个性化的书风产生了重要影响。然而,目前限于古籍材料和实物不足,难以还原板桥彼时彼刻的书写场景。由此想到的书家所用毛笔与其书法风格的关系也是值得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笔者将继续搜集和整理相关材料,不断丰富和完善此论文。

  参考文献:
  
  [1](清)赵尔巽。清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1976
  [2](清)徐柯。清稗类钞选文学艺术戏剧音乐[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4
  [3]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M].北京:中华书局,2010
  [4] 周来祥。中华审美文化通史明清卷[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
  [5] 张灵聪。从冲突走向融通:晚明至清中叶审美意识的嬗变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6] 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7] 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8] 朱剑心。金石学[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1
  [9] 王振忠。明清徽商与社会文化变迁[M].上海:三联书店,1996
  [10] 薛永年。扬州八怪与扬州商业[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1
  [11](清)李斗。扬州画舫录[M].扬州:广陵古籍出版社,1984
  [12] 卞孝萱。郑板桥全集[M].济南:齐鲁书社,1985
  [13] 王锡荣。郑板桥集详注[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
  [14] 周积寅、王凤珠。郑板桥年谱[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1991
  [15] 王同书。郑板桥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
  [16] 刘正成。中国书法全集 65--金农郑燮[M].北京:荣宝斋出版社,1997
  [17] 秦金根。中国书法家全集--郑板桥[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
  [18] 刘恒。中国书法史清代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
  [19] 刘涛。中国书法史魏晋南北朝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
  [20] 华人德。六朝书法[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3
  [21] 陈振濂。中国现代书法史[M].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2009
  [22] 历代书法论文选[C].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
  [23] 崔尔平。历代书法论文选续编[C].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
  [24] 马宗霍。书林藻鉴[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
  [25] 沙孟海。沙孟海论书丛稿[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87
  [26] 启功。论书绝句[M].北京:三联书店,1997
  [27] 李宗玮。悟对书艺[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7
  [28] 李宗玮。广艺舟双楫解析[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
  [29] 邱振中。书法与绘画的相关性[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30] 欧阳中石。书法与中国文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31] 王岳川。书法文化精神[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32] 胡传海。笔墨氤氲--书法的文化视野[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
  [33] 陈振濂。线条的世界[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
  [34] 陈方既、雷志雄。书法美学思想史[M].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1994
  [35] 胡抗美。中国书法艺术当代性论稿[M].北京:荣宝斋出版社,2012
  [36] 沃兴华。书法创作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37] 邱振中。书法的形态与阐释[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38] 孙晓云。书法有法[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10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