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德育论文

师德建设的概述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6-12-15 共3158字
  第 2 章 师德建设的概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当今社会道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社会产生的一系列的道德问题也越来越多,因此,对于道德伦理问题研究,很多学着也加深的探讨。本文围绕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展开讨论,对文中有关的概念加以解释。
  
  2.1.1 道德
  
  追根溯源,“道”这一词最先来源于《诗经》,最开始指“人行走的道路,事物生存的规则”,之后便发展为“社会行为准则,是一个有修养的人所必须遵行的规范。”德“最早也是出现于《诗经》中,指的是人的品行。
  
  《劝学》最先将道德这两个字组合成词,其文中提到如果将人类的社会行为按照一定的规范来执行,那么就会将自己的道德修养上升到一个比较高的境界。
  
  进入到现代社会以后,”道德“的含义变得更加宽泛,它不止是作为一种由物质决定的意识形态,更是调整人们生活的社会规范,它主要是以善恶作为评价的一种标准,依靠人们的习惯以及社会舆论来支撑。
  
  实际上,在西方”道德“这一词汇来自拉丁文,其本意与风俗、习惯相近,在数千年的演化之后逐渐发展成为与”善恶评价、社会规范、行为习惯、人们的认知“有关的具有评价性含义的词语。
  
  我们的传统文化虽然和西方文明有着较大的差距,但是在对于”道德“这一词的认知上我们却惊人的一致。总的来说,道德就是涵盖了评价一个人的思想、品格、对于善恶认知的全部内容。道德是一种社会认知与个人认知的统一,是人们更好地认知世界并且在社会中生活的主要方式。
  
  2.1.2 职业道德
  
  完整的社会道德有很多个方面构成,其中重要的一环就是职业道德的构建。它的存在是人与职业之间进行联系的重要纽带,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总体来说,职业道德主要规范的就是人们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帮助人们建立起一种完善的职业道德规范,形成一套完整的应对职场的道德观念与社会约束力。
  
  职业道德的形成主要是靠职场当中的人们的观念以及与相关职业有关的技能和通过这些技能表现出来的纪律规范以及作风等等与职业相关的方面,它们不断的相互碰撞融合,最终实现统一。
  
  2.1.3 教师职业道德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师职业道德》一书中,作者对”教师职业道德“有着明确的解释。”教师职业道德,又称‘教师道德’或‘师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中所遵循的行为准则和必备的道德品质。它是社会职业道德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教师行业特殊的道德要求。它从道义上规定了教师在教育劳动过程中以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态度和作风去待人接物,处理问题,做好工作,为社会尽职尽责。他是教师行业的特殊道德要求,是调整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学校领导,教师与学生家长以及教师与社会其他方面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一般社会道德在教师职业中的特殊体现。“①以此类推教师职业道德就是指在教师职业生涯当中逐渐形成的规范教师群体的道德表现形式。师德的主要调整对象就是教师群体以及在教师工作过程中教师与社会和其他与职业相关的需要遵循的社会道德与社会情操。
  
  师德是一种独立于一般的社会道德与教育事业有着直接关联的特殊道德体系。我们必须要看到,师德是规范教师群体的道德规范,同时也是与教育事业密切相关的道德规范,因为关系到教育事业的特殊性,所以师德不仅仅是体现在教师教书育人过程中的道德,更加体现了教师为了实现自己的职业而形成的自身的要求和修养,关系到教师的品格,情怀以及社会理想等等方面。所以在实际中师德有了区别于一般的社会道德的重要内容,它也是教师与普通人进行区分的重要标志。
  
  2.1.4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008 年 9 月 1 日,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师德素质和专业水平,教育部和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联合修订颁布《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②,提出”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六个方面的规范要求。具体内容如下:
  
  1、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2、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3、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4、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5、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6、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2.2 加强教师师德建设的重大意义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对我国今后一段时期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措施:”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切实注重教育事业人才的培养,不断增强师德教育,提高教师行业的水平,增强教师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教师的精神风貌、思想素质、业务素质等,这不仅仅会影响到一所学校一批人,更加影响到教育事业的发展。
  
  第一、加强师德建设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质量的需要。《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要转变中小学生的教育发展模式,真正将中小学教育从应试教育当中解放出来,形成以素质教育为主的发展模式。“进行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改革不仅仅是党中央国务院对于现行中小学教育的要求也是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重要需求,更是进行新世纪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我们必须承认,在中国的多数地区,长久以来学校进行的教育都是应试教育,也就是缺乏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教育。
  
  这样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孩子们的创造力和创新性,忽视了对新一代的能力培育。现在我们推行的素质教育就是一个很好的契机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不再是仅仅帮助学生学习功课,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为他们的一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对教师们的要求,教师们必须要转变思想,不仅要教好学生的文化课,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做人。对教师提出的这些新要求就需要通过教师们良好的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需要。师德的建设看似是关系教师职业操守的事情,更重要的是它关系到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教师的道德对于青少年的成长有着榜样的作用,特别是对于那些出于人格塑成阶段的中小学生来说,教师是他们模仿的对象和学习的榜样,教师的带动作用是无穷的,一个有着高尚操守的教师必然会切身的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所以教师的道德水平在教育事业中显得尤为重要。其身正,不令而行。身不正虽令不从。师德就是一面帮助学生迅速成长的风帆,也具有重要的心理教育功能。师德对于学生的影响必然是持久而又深远的,所以教师必须要真正的重视自身的到的建设,真正的让自己成为学生榜样。
  
  第三、加强师德建设对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教师起到了领路人和先驱者的重要作用,首先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教师一直是文明的象征道德的化身,教师通过自身的道德典范作用在社会上受到人们的尊敬和爱戴并且教化着人们,影响着精神文明建设。其次,教师的教育帮助国家培育了大批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这些年轻人深刻的影响着国家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只有师德的完善,我们才能真正的提高教育质量,完善教育体系,真正从青少年抓起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因此我们必须要从现在开始随时注意师德建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