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生物学论文 > 生态学论文

中国生态哲学走向全面发展的过程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6-10-26 共3858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我国生态哲学理论的发展演变探析
【第一章】三大期刊对中国生态哲学的研究绪论
【第二章】中国生态哲学的渊源及统计分析
【第三章】生态哲学以伦理学走向显学阶段
【第四章】生态哲学走向全面发展阶段
【结语/参考文献】 中国生态哲学走向全面发展的过程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第 5 章 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自然辩证法研究》,《自然辩证法通讯》和《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三大核心期刊自创刊以来关于生态哲学载文的统计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中国生态哲学的发展历程。分析结果表明“人与自然”、“环境伦理”、“生态自然观”、“技术异化”、“过程哲学”、“生态纪”等词语贯穿了中国生态哲学的发展过程,贯穿了生态哲学从孕育到产生到发展的阶段,生态伦理学、生态本体论和生态认识论体现了中国生态哲学的发展。
  
  三本杂志的载文都在记录并且推动着中国生态哲学的发展。从中国传统的生态思想开始到引进西方的先进知识体系,再到形成中国自己的辩证法;从由单纯的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延伸到伦理学领域,生态伦理作为一门新的伦理学, 它促进世界观、价值观和思维方式转变,并且超过了主客二分的理论模型,完善人与自然和谐的有机理论。超越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 确立自然价值论;从技术异化中寻求更彻底的生态思想去解决;从思维的高度去理解人与自然关系的变化,在历经中国古代的敬畏自然到抽象强调思维切断人与自然的有机联系,到文艺复兴时代强调人文而忽略了自然,完全看不到自然的影子,再到生态危机、环境污染、能源资源匮乏、物种濒危、技术异化等一系列的问题向我们发出的警示灯,此刻的哲学思维必须寻求一种更彻底的生态哲学--过程哲学来寻求解答。
  
  综上所述,中国生态哲学持续不断发展至逐渐成熟的轨迹已经在三大杂志中体现出来。我们可以知道从征服自然到畏惧自然最后到和谐,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地球是我们的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地球,危机是新生的契机,过程不会终止,走向生态纪元才是才是我们与地球共同体的未来,也是地球地质生命的必然过程。


  参考文献
  
  一、着作类
  
  [1] 阿尔伯特·史怀哲着,常暄译。中国思想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2] 利奥波德着,叶平摘译。大地伦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3] 梭罗着,潘庆译。瓦尔登湖[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
  
  [4] Aldo L. Sand county almanac[M].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9.
  
  [5] Thoreau. The writings of henry david[M]. Boston::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1906:56.
  
  [6] Peter S. Practical ethic second editions[M]. London:Cam 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9:112.
  
  二、期刊类

    [7] 包庆德,夏承伯。土地伦理:生态整体主义的思想先声[J].自然辩证法通讯,2012(5):116-124.
  
  [8] 陈洪良。人工自然观与现代社会发展[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9(12):12-14.
  
  [9] 陈建新。自然辩证法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大口袋[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9(10):21-25.
  
  [10] 邓联合。老子思想视域中的双向度技术理念[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1(3):108-112.
  
  [11] 傅华。论自然的价值及其主体[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0(3):9-13.
  
  [12] 高风。天人和谐之道兼评-走出人类中心主义[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6(2):18-22.
  
  [13] 赫尔曼·格林,李世雁。生态技术-技术可以是天使[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5(4):31-33.
  
  [14] 侯文蕙。美国新环境意识初探[J].兰州大学学报,1992(2):23-34.
  
  [15] 贾向桐,李建珊。自然权利论-环境伦理学的理论基础[J] .自然辩证法通讯,2001(6):85-91.
  
  [16] 蒋风冰。生态运动的实践智慧-深层生态学的阿伦特方案[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9(1):46-51.
  
  [17] 李春泰。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天人关系-兼论对正在崛起的生态文化的价值[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4(10):41-44.
  
  [18] 李世雁,曲跃厚。论过程哲学[J].清华大学学报,2004(2):24-28.
  
  [19] 李世雁,王志平。从过程哲学的视角解读生态纪产生的必然性[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5(12):25-27.
  
  [20] 李世雁,张建鑫。关系性-过程性原则的逻辑必然性[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2(10):121-125.
  
  [21] 李世雁,哲学历程中的思想轨迹研究-从古希腊到科学革命[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0(11):112-117.
  
  [22] 李世雁。地球的地质-生命过程之中的技术-社会过程[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1):9-11.
  
  [23] 李世雁。过程哲学与生态危机[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2(3):35-41.
  
  [24] 李世雁。生态学:过程哲学的科学基础[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7(12):11-13.
  
  [25] 李世雁。生态哲学之解读[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25-31.
  
  [26] 李世雁。自然中的技术异化[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3):24-26.
  
  [27] 李寿德,张衡,万威武。中国环境伦理学研究进展[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0(6):30-33.
  
  [28] 林德宏。自然观研究的新阶段[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3(12):58.
  
  [29] 刘耳。自然的价值与自然的本质[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9(2):42-46.
  
  [30] 刘松涛。从哲学视角审视人工自然[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0(2):9-12.
  
  [31] 罗久。自然中的精神-谢林早期思想中的“自然”观念探析[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2(4):77-82.
  
  [32] 吕乃基。由自然哲学到人工自然哲学[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3(12):59-60.
  
  [33] 潘玉君,王丽华。走进人类中心主义-兼向余谋昌先生请教[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6(4):55-59.
  
  [34] 佘正荣。拓展生态伦理学的文化境遇[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9(2):56-20.
  
  [35] 佘正荣。自然的自身价值及其对人类价值的承载[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6(3):17-23.
  
  [36] 孙殿玲。论道家和谐的生态美学思想孙殿玲[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8):17-20.
  
  [37] 王水汀。简论生态中心主义动物保护的伦理主张及策略[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2(12):76-78.
  
  [38] 王正平。根植于中国传统环境伦理文化的深厚土壤[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5(3):47-48.
  
  [39] 王正平。天人调谐中国传统的生态伦理智慧[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5(12):32-36.
  
  [40] 王志河,樊美筠。过程哲学与时代的极难[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2(3):126-128.
  
  [41] 王子彦。现代自然观与可持续发展-关于后人类中心主义的下点设想[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8(2):6-9.
  
  [42] 武培培,包庆德。当代西方动物权利研究评述[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3(1):73-78.
  
  [43] 夏承伯,包庆德。细腻报告文学话语背后深层生态主义逻辑[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4(5):89-94.
  
  [44] 肖玲。从人工自然观到生态自然观[J].南京社会科学,1997(12):20-24.
  
  [45] 薛勇民,路强。自然价值论与生态整体主义[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4(8):23-27.
  
  [46] 杨克俭。生态环境危机与人类角色转换[J] .自然辩证法研究,1992(12):11-13.
  
  [47] 叶平。人与自然:生态伦理学的价值观[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5(5):41-44.
  
  [48] 余谋昌。生态人类中心主义是当代环保运的唯一旗帜吗[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7(9):9-14.
  
  [49] 余谋昌。生态文化问题[J].自然辩证法研究,1989(4):1-9.
  
  [50] 余谋昌。走出人类中心主义[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4(7):8-15 .
  
  [51] 郁乐,孙道进。试论自然观与自然的价值问题[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4(9):110-115.
  
  [52] 张理海。人类中心主义:一种哲学观念还是一种传统文化精神兼评我国学界关于人类中心主义的争论[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6(9):11-15.
  
  [53] 张岂之。关于环境哲学的几点思考[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5-9.
  
  [54] 张忠伦,万思志。自然价值的伦理精神[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4):1-4.
  
  [55] 赵成。当代自然观的生态化转向及其意义[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6(12):1-4

    [56] 赵旭冉,李思梦。浅析瓦尔登湖中的中国思想[J].商场现代化,2012(12):333-334.
  
  [57] 郑慧子。对两种意义上的人类中心主义的批评[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12):5-8.
  
  [58] 郑慧子。人对自然有必然的伦理关系[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9(11):54-58.
  
  [59] 周光迅,何莹子。中国古代哲学的生态思想及其对构建现代生态哲学的启示[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4(2):118-123.
  
  [60] Albert S. Geschichtedes chinesischen Denkens[J]. Muenchen Beck, 2002, 12(6):32-33.
  
  [61] Aldo L. The conservation ethic[J]. Journal of Forestry, 1933, 10(3):16-17.
  
  [62] Auguste Perret. The closing circle[J]. Journal of Forestry, 1990, 11(4):13-15.
  
  [63] George. Man and nature or Physical geography as modified by Hu-Action[J]. Versatile VermonterNew York,1958, 12(4):15-16.
  
  [64] Holmes R. Philosophy gone wild[J]. Prometheus Books Paffalo New York, 1986, 12(6):30-40.
  
  [65] Simon, Schuster. First of capra uncommon wisdom[J]. Nature Philosophy, 1998, 11(6):35-36.
  
  [66] Tom R. Earthbound: new introductory essays in environmental ethics[J]. Random House, 1989,10(3):270-271.
  
  三、其他类

    [67] 于立亭。梭罗与道家思想[N],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5-3-18(B1)。
  
  [68] 王旭、李世雁。哲学历程中的生态思想轨迹-从笛卡尔到怀特海[C]. 2011 年后现代哲学与生态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河北:河北工业大学社会科学部,2011:160-166.


  致谢
  
  感谢培育我的母校“沈阳工业大学”给了我浓厚的学习气氛和舒适的学习环境。
  
  两年的研究生生活即将结束。回首两年半的求学历程,感谢对我倾囊赐教、鞭策鼓励的导师李世雁教授,以及诸位恩师的谆谆教诲,我将铭记在心。同时也感谢我再论文中引文的原作者,他们都是中国生态哲学界的名师大家,大师风范,高山仰止。此谨向这些老师表示我最诚挚的敬意和感谢。
  
  需要特别感谢的是我的父母。他在我求学的路上给予温暖的劝说和默默的支持,最后,感谢曾经帮助我陪我一起完成论文的同学。最后衷心地感谢为评阅本论文而付出宝贵时间和辛勤劳动的专家和教授们!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