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教育质量评价分析过程。
3.4.1 指标权重的确定。
根据前文中谈到的专家打分法以及 AHP 层次分析法,对义县贫困小学教育质量指标体系进行赋权处理。其中,采用的专家打分法,首先通过指标之间的调查问卷设置。
综合来看,三轮专家打分结果如上图所示,将进一步直接通过 YeAHP 软件对来自专家打分的结果进行层次赋权,得到的权重结果。
3.4.2 评价指标重要因素的协调度。
基于义县贫困小学教育质量研究的指标评价分析,初步来看,贫困县小学教学考核体系因其作为教学管理制度的软环境建设,往往不能被学生感知,其重要程度往往被忽视;而从指标权重的计算结果来看,直接影响教育质量的师资力量与教学质量的权重占比较大,为 0.307 和 0.339,这实际上迎合一般人为观点,教育质量取决于教学活动的使动方---教师与学校的基本认知,或者说师资力量与教学质量是能够被大众所感知的直接影响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但是,我们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思考,即影响贫困县农村小学的教育质量的各主要因素之间,是否存在相互的制约关系。如师资力量与教学质量之间的协调性,教学质量与硬件设施之间的协调性,是否存在着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根据前文中提及的公式 3 以进一步了解义县贫困小学教育质量研究中存在的影响因素两两间失调问题。
总的来看,经义县贫困小学教育质量研究评价后,用子系统得分权重进行系统之间的协调性分析,结果显示出供给系统内部的协调度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师资力量与教学质量的协调度最高,协调度达到 99%以上,这个结论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即能够从师资水平说明其对教学质量影响,二者的影响通常具有正相关关系。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教学考核体系从专家评分以及赋权来看,是处于较低的得分,这实际上是比较形象地说明了贫困县农村小学几乎不存在有效的教学考核体系,当然不健全不发挥重要的教学考核体系域其他影响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之间,协调程度非常低,这样的结果只会使贫困地区农村小学的教育质量陷入"贫困性陷阱"难以实现突破,这实际上为建立健全小学教育考核体系提供了有效的论据。
3.5 教育质量评价结果分析。
基于义县贫困小学教育质量研究的指标评价分析,首先是基于专家评分针对调查样本,认为影响贫困县小学教学质量最重要的因子:师资力量与教学质量。因为除了教学管理制度的软环境建设,往往不能被学生感知,其重要程度往往被忽视;而作为教学活动的使动方---教师的教学水平从其专业能力、教学态度方面能够被直接感知,因此从指标权重的计算结果来看,直接影响教育质量的师资力量与教学质量的权重占比较大,为 0.307 和 0.339,这实际上迎合一般人为观点,教育质量取决于教学活动的使动方---教师与学校的基本认知,或者说师资力量与教学质量是能够被大众所感知的直接影响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实际上,调查样本的结果说明了教学质量受师资力量的影响最大,而师资力量对于贫困小学来说正是其缺乏最重要的软实力与资源,这对于贫困县小学教育质量的提高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为进一步证实调查样本的结果,我们继续通过二级指标之间的协调性分析进行论证,试图通过对影响教学质量指标之间的关系推进调查结果的深度。研究发现,用调查对象---义县贫困小学教学质量子系统内部的协调度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师资力量与教学质量的协调度最高,协调度达到 99%以上,这个结论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即能够从师资水平说明其对教学质量影响,二者的影响通常具有正相关关系,即师资力量高的学校在教学质量上能够表现出较高的水平,而基于专家评价义县贫困农村小学教育质量影响因素的打分赋权来看,实际上说明了贫困农村地区因师资力量水平限制了小学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这也是当前我国贫困地区基础教育面临师资力量缺乏的现状,同时说明了贫困地区师资力量薄弱,国家教育资源的分布严重不均。同样,师资力量与硬件设施实际上分别作为了教育资源的软硬件投入,二者都受到教育资源城市与农村地区的分配不均影响,二者在贫困县农村小学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即二者都处于较低水平,限制了贫困县农村小学教育质量整体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