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作为义务教育重点构成的小学教育,不仅是教育工作的重点所在,更是奠定良好教育基础与保证教育可持续化发展的关键。在我国,小学教育基本上部分替代了发展并不完善的学前教育,其在教育体系中的承前启后作用十分重要,贫困农村的义务教育尤其是小学教育质量普遍不高是我国义务教育存在的长期顽疾之一。小学教育在这些地方的落后,直接影响的是农村小学生的读书积极性与再升学率,这将极大地影响农村小学生对今后人生的规划与职业的选择,难以实现教育支撑贫困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效用。以贫困农村的小学教育为选题,正是基于我国相关教育政策出台的时机,尤其是我国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建设不完善、不统一的非标准化时期,在教育现代化口号在城市已经贯彻实施的进程中,如何从构建农村小学教育质量评价开始将农村教育现代化也提上议程,正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与意义所在。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贫困地区的小学基础教育,通过对贫困地区的农村小学进行教育质量评价,发现贫困地区小学基础教育的软肋与短板,并针对性地提出政策性建议,为我国贫困农村小学基础教育质量的提高提供来自实践的有效论据,为改善基础教育的地区差异化提供有效的政策建议。 本文的内容设计如下:
文章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对本文的探究基础以及价值进行概述,介绍了在国内外关于这一方面的成果以及理论基础,还给出了文章分析的方式以及研究对象,对文章的可取之处和部分缺点进行了说明。
文章的第二部分概述评价教育质量的相关定义和一些理论基础。
文章的第三部分,详细描述了义县农村小学教学质量存在的问题。
文章的第四部分,基于调研的方法与流程展开进行设计,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等方法对影响小学教学质量的各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
文章的第五部分,根据对义县农村小学教学质量的调研与实证结果提出了政策建议,偏重于教育资源配置与教育监督机制缺位等机制问题的改善。
通过研究发现义县农村小学教育存在的硬软件质量问题后,需要通过政策与制度两个层次的部门管理来加以改善。其中,政府教育部门制定对应政策提高对农村小学教育的基础投入,并加大对农村小学教育师资力量的培训;农村小学自身也需要积极探索与创新教育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总的来看,研究发现通过建立有效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即规范的农村小学教育评价指标体系有助于系统地发现教育质量问题,应在规范化基础上推广实施为基础教育质量的提高提供有效的论据证明。
关键词:贫困县 小学 教育质量 影响因素
目 录
摘 要
绪 论
1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1.1 概念界定
1.1.1 农村贫困小学
1.1.2 教育质量
1.2 理论基础
1.2.1 教育评价理论
1.2.2 教育价值观理论
2 调查样本基本情况
2.1 教育质量条件分析
2.1.1 小学教师描述性分析
2.1.2 小学教育主观条件分析
2.1.3 小学教育客观硬件条件
2.1.4 小学教学考核体系
2.2 农村小学教育质量提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2.1 教学方式缺乏科学性
2.2.2 教师业务素质不高
2.2.3 教学课堂气氛压抑
2.2.4 教学硬件资源缺乏
2.2.5 教学考核体系不健全
3 义县农村贫困小学教育质量评价
3.1 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1.1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3.1.2 指标体系评价集
3.2 教育质量评价方法
3.2.1 模糊综合评价理论
3.2.2 层次分析评价理论
3.3 教育质量评价方法步骤
3.3.1 评价指标体系具体计算公式
3.3.2 评价指标体系的预处理
3.4 教育质量评价分析过程
3.4.1 指标权重的确定
3.4.2 评价指标重要因素的协调度
3.5 教育质量评价结果分析
4 提高农村贫困小学教育质量相关对策
4.1 基于政府教育部门的角度
4.1.1 普及科学教育的理念
4.1.2 组织并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4.1.3 加大对农村小学教育资源投入力度,改善硬件教育资源
4.1.4 积极开展教育评价体系研究,完善教学评价体系设计
4.2 基于教学管理的角度
4.2.1 鼓励教师创新课堂教学新方式
4.2.2 督促改善课后作业方式
4.2.3 积极配合上级部门的调研工作,提供评价体系有效论据
结束语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