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结论及对策建议
一、结论
综上所述,本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
省苹果的品种结构不合理,不利于苹果产业的优化升级及竞争力的提升。虽然甘肃省在苹果加工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由于苹果加工企业的生产规模小,拥有的设备比较落后,且科技水平不发达,造成甘肃省苹果深加工产品的产量和质量都落后于其他苹果生产区,最终使得甘肃省苹果产品的附加值较低,深加工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在消费和出口方面甘肃省苹果产业具有很大的竞争优势,但与陕西、山东两省相比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第二,采用 SCP 模式对甘肃省苹果产业组织进行研究,得出甘肃省苹果产业属于寡占型的市场结构,在种植区域上具有较高的集中度,形成了一定的集聚规模,并且出现了产业的辐射效应。但与此同时,仍有一些小面积、分散的苹果产地存在;甘肃省苹果的差异化主要从果品和品牌两方面进行了分析说明,发现其差异化程度较低,这严重制约了甘肃省苹果市场竞争力的提升;甘肃省由于缺乏自主创新能力,造成进入壁垒相对较低;甘肃省苹果主要采用的是优质优价的市场定价行为,即不同规格等级的苹果拥有不同的价格。
第三,通过采用显示性指标和分析性指标及运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对甘肃省苹果产业进行分析可以得出,甘肃省苹果产业具有一定的区域比较优势,但其在主产区中所具有的竞争优势并不是很明显。总而言之,甘肃省苹果产业的市场占有率、生产成本及经济效益均比较高,甘肃省苹果生产最终走上了一条投入、成本、收益“三高”的发展道路。在综合比较优势方面,甘肃省苹果产业具有较高的规模比较优势,不具有效率比较优势,甘肃省苹果产业的综合比较优势主要来自于规模优势,因此,提升甘肃省苹果产业综合竞争力,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应重点关注效率优势的提高。
第四,甘肃省苹果产业在全国范围内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而且将来还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提升空间,但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甘肃省苹果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许多的不足之处。甘肃省苹果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通过弥补自身存在的不足,并向具有强大竞争优势的陕西省和山东省学习其先进的苹果生产经验技术,进而来提高甘肃省苹果产业在国内外市场中的竞争力。
二、对策建议
(一)坚持集中化、标准化发展,实现产业集约化、规模化经营
甘肃省苹果产业的市场集中度较高,但由于我国土地采用的是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经营方式,其主要表现为土地是分散经营的,这种经营方式使得土地的流转比较困难,进而从根本上制约了甘肃省苹果产业的集约化发展和规模化经营。因此,甘肃省苹果产业要实现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主要应从以下两方面进行:一方面,在发展模式上,甘肃省应在苹果种植区重点推广苹果产业的成片成带、整流域推进、标准化规模的发展模式,实现苹果产业的集约化经营;另一方面,在机制创新上,甘肃省应积极加快土地的流转,如大户承包、联户经营、龙头企业兴建果品基地等,实现苹果产业的规模化发展。最终要充分发挥甘肃省所具有的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在符合苹果生产最适宜地区重点发展苹果产业,实现苹果生产的集中化发展。
(二) 注重特色形象的宣传,打造苹果知名品牌
甘肃省的苹果生产以优势产区为依托,进行资源的整合,逐步建立大品牌的意识,推动各个主产区内品牌的整合,积极开展品牌经营活动,塑造具有极强市场竞争力的区域优势品牌。为了增强人们对苹果的品牌意识,应大力宣传优质苹果的营养和保健功效,并通过广告和专家讲座等方式来逐步树立并提高果农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及相关加工企业的品牌意识。以各主产区现有的苹果品牌为基础,进一步打造具有甘肃省特色苹果的统一知名品牌,并及时对甘肃省现有的苹果品种结构及果品品质进行调整,使其与绿色、安全、有机产品的标准相吻合,在进行销售时注明具有甘肃省特色苹果的品牌商标。
(三)大力发展果农协会,提高果农组织化程度
甘肃省苹果产业的生产及销售组织化水平不高,严重影响了苹果产业竞争力的提升,要增强市场竞争力就必须大力发展果农协会,提高果农组织化水平。大力发展苹果生产、销售及加工等合作组织,一方面果农可以就苹果的生产经验进行交流和沟通,有利于苹果产量的增加和品质的提升,同时有助于增强防范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另一方面把分散的果农和市场进行了有效的对接,有助于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规范市场行为。发展果农协会,可以有效的缩减产业流通环节,降低生产成本,有利于提升市场绩效,进而促进甘肃省苹果产业的发展和市场竞争力的提高。同时,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加强对甘肃省苹果产业的组织化程度建设,以自愿互利为原则,积极主动的引导和帮助果农,使其按照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互助模式。
(四)进行市场营销体系建设,培育壮大龙头企业
龙头企业的培育和壮大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在苹果主产区推广使用采后商品化加工和气调保鲜及全程冷链物流技术,尽可能降低采摘后的经济损失,舒缓集中上市所带来的各种压力,保证苹果供给均衡上市以及实现其保值增值。二是完善电子交易市场建设和信息服务体系,提升现有果品产地交易市场的信息化水平。三是延长苹果生产的产业链,如进行苹果产品附加值的开发研究,扶持苹果产业的多元化发展,对苹果精深加工出口型企业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加强对苹果副产品的循环再利用。进行市场营销体系建设,对苹果精深加工的全过程及加工产品的质量进行监督,并对苹果生产及加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困难进行相关性分析,及时进行关键控制点的认证以及“ISO9002 质量保证体系认证”.
(五)优化推广新品种,保证生产及经营成本的降低
苹果生产者在为消费者提供各种口味和不同品质苹果的前提条件下,还应注重生产苹果的大小、颜色及形状等外部特征。甘肃省苹果的品种结构不合理,不利于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因此,根据甘肃省苹果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甘肃省发展苹果产业必须要优化推广新品种,降低生产成本。加大自育新品种的推广力度,在适栽区建立一批自育品种示范园,保证不同品种的苹果栽种在最适宜生长的地区。虽然甘肃省苹果生产经营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农业资源配置有了进一步优化。但与此同时,生产苹果所投入的物质和人工费用也在不断增加,制约了甘肃省苹果产业市场竞争力的提高。因此,甘肃省应进一步提升苹果生产经营管理水平,优化资源配置,降低苹果的生产经营成本。
致 谢
时光如水,岁月如梭。一转眼,我的研究生求学生活即将进入倒计时,在毕业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特将最真诚的感谢和最美好的祝福送给所有曾经关心、爱护和帮助过我的人们。论文从选题到数据资料的查找以及最后论文的完成,我的导师张艳荣教授都给予了悉心的指导。张老师不仅在学习上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而且在生活中对我也非常关心,虽然只有三年时间,但张老师却赋予我终生受益无穷之道。本论文倾注了导师大量的心血,在此我由衷的感谢三年来张老师在生活和学习中对我的关心和指导。
在论文的完成过程中也受到了经济管理学院其他老师、同学和朋友的关心和帮助。
同时也要感谢在论文开题期间陈秉谱院长及其他各位老师所提出的宝贵指导意见,还要感谢在查找数据资料过程中给了我许多鼓励和帮助的同门师弟师妹们。另外我还要感谢家人,他们对我的理解和一如既往的支持以及在我求学生涯中给与我无微不至的关怀,使得我的求学生涯顺利完成。同时,还要感谢三年来舍友对我的帮助!
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老师、同学和朋友,没有他们对我的关注,就没有我今天的任何成绩。同时我还要感谢甘肃农业大学的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部和全院的领导与老师,他们给学生们创造了良好的学习工作氛围,激励我努力奋斗,朝着目标奋发图强。甘肃农业大学的图书馆和经济管理学院的资料室也使我受益匪浅,为我的论文提供了许多的资料。
参 考 文 献
[1]毛翔。基于价值链的苹果关键生产技术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3.
[2]李凤。中国苹果产业区域比较优势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2,40(6):397-398.
[3]John M,Antle and Susan M,Capalbo.Food Security and Agricultural Competitiveness:Concepts andPerspectives[J].Presentation to the Caribbean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for Rural People,2008,(3):18-19.
[4]杨欣然。基于因子分析方法的国内农业竞争力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0,(5):314-315.
[5]D.G.JohnsonCapalbo.Agriculture as a Managed Ecosystem:Policy Implications[J].Journal ofAgricultural and Resources Economics,2012,27( l):l-15.
[6]Guirkinger C,Boucher SR.Managing citrus canker for the fresh fruit industry[J].CitrusIndustry,2008,29-32.
[7]Wencnog Lu.Envisioning Agricultural Sustainability from Field to P1ate:Comparing Producer andConsumer Attitudes and Practices toward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Food and Farming in WashingtonState[J].USA Journal of Rural Study,2008,(24):262-276.
[8]Dan Rosen et al.The evaluation of tourism destination competitiveness by TOPSIS & informationentrory[J].Tourism Management,2010,(2):7-17.
[9]Michael Trueblood.Assessing the Competitiveness Situation of EU Food and Drink ManufacturingIndustries:An Index-BasedApproach[J].Agribusiness,2007,(4):473-495.
[10]Brace Burritt.Apple and Pear Production and Planting trend.[J].Goof Fruit Grower,2009,(1):25-27.
[11]Desmond O'Rourke G.Peel and flesh antioxidant content and harvest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of sevenapple cultivars[J].Sci.Hortic,2008,119(2):149-153.
[12]McCluskey,J.J.Quagrainie,K.Promoting consumption of fruit in elementary school cafeterias.Theeffects of slicing apples and oranges[J].Appetite,2009,(2)。
[13]McCluskey,Quagrainie,K. K. 2004.Measurement of industry conduct with a Kudova,D.Theattractiveness of apple production in the Czech Republi.Acta Universitatis Agriculture atSilviculturae Mendelianae Brunensis[J].2009,(54):47-59.
[14]Eraldine Warner.Slow Sales of Red Delicious Apple Worry Industry[J].Good Fruit Grower,2007,(8):36-38.
[15]Robinson,Thomas P,Ozokwelu,Dickson E.Department of energy:Enhancing research,development and commercialization of technologies in the Pulp and Paper industry.In:Worrell,Ernst,Galitsky,Christina[J].Study on Energy Efficiency in Industry,2009,4158-4169.
[16]Andrew Higgins,Peter Thorburn,Ainsley Archer,Emma Jakku.Opportunities for Innovation inSugar Industries[J].Agricultural System,2010,(94):611-621.
[17] Tavis Glassman Robert E.Etc.Using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to Explain the DrinkingMotivations of Social,High-Risk,and Extreme Drinkers on Game Day[J].Community Health,,2010,(35):172-181.
[18]Shuhao TAN Nico HEERINK,Gideon KRUSEMAN.Futian QU.Do fragmented landholdings havehigher production costs? Evidence from rice farmers in Northeastern Jiangxi province P.R. China[J].China Economic REVIEW ,2008,(19)。
[19]Soltesz,M.Tendencyes in the apple production of the world[J].kertgazdasag- Horticulture,2007,(39):76-85.
[20]Moreda G P , Ortiz-Canavate J , Garca-Ramos F J , Rutisent-Altisent M . Non-destructivetechnologies for fruit and vegetable size determination-a review[J].Food Eng,2009,92(2):119-136.
[21]Balassa B.Exports and Economics Growth:Further Evidence[J].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2009,(5):181-189.
[22]Hu X ,Wei Y M,Ren C Z, Zhao J.Relationship betweenk kernel size and shape and lipase activityof naked oat before and after pealing treatment[J].Journal of the Science of Food and Agriculture,2009,(89):1424-1427.
[23]Huang W N, Li L G,Wang F,Wan J J,Tilley M, Ren Z,Wu S Q. Effects of transglutaminaseon the rheological and Mixolab thermo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oat dough [J].Food Chemistry,2010,121 (4):934-939.
[24]Afaf Kamal-Eldin,Ali Moazzami ,Sidiga Washi.Sesame Seed Lignans :Potent PhysiologicalModulators and Possible Ingredientsin Functional Foods &Nutraceutieals[J].Recent Patents on Food,Nutrition&Agriculture,2011,3(1):17-29.
[25]栾立明,郭庆海。中国大豆产业国际竞争力现状与提升途径[J].农业经济问题,2010,(2):99-103.
[26]岑彩云。提升山东特色农产品地域品牌竞争力的探讨[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2010,26(1):60-63.
[27]刘婧。中国苹果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
[28]李朝阳。西部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优势及发展对策研究--以甘肃省庆阳市为例[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10,10(4)。
[29]王为涛。山东苹果产业竞争力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1.
[30]孙志军。河北省苹果产业竞争力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3.
[31]徐立。陕西苹果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
[32]李凤。陕西苹果生产优势的比较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12,(4):150-152,162.
[33]孙志军,王帅帅,赵邦宏。河北省苹果产业产品竞争力分析[J].经济论坛,2013(8)。
[34]崔挺。中国苹果产业竞争力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
[35]陈学森,韩明玉。当今世界苹果产业发展趋势及我国苹果产业优质高效发展意见[J].果树学报,2010,(4)。
[36]王征兵。新形势下中国苹果产业发展方向浅析[J].中国果业信息,2012,(3):25-26.
[37]石璞。安徽茶产业竞争力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12.
[38]王方舟。河北省蔬菜产业竞争力分析与对策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
[39]刘盖山。提升广西柑橘产业竞争力的对策研究[D].广西大学,2014.
[40]王琪延,王堪春。中国城市旅游竞争力研究[J].统计研究,2012,(7):49-53.
[41]李豫新,付金存。产业链视角下棉花产业竞争力研究--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为例[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1,32(1):19-23.
[42]尚玉敏。河北省新能源产业发展竞争力评价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09.
[43]严筱。我国海洋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3.
[44]龚大鑫。甘肃省区域特色农业竞争力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2.
[45]张瑞荣,申向明,王济民。中国肉鸡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0,(7):28-38.
[46]孔丽娟。中国芝麻产业竞争力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
[47]黄忠浩,方旭红,张宁。生态旅游目的地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8(2):75-78.
[48]王玉新。基于SCP范式的甘肃省畜牧业分析[D].甘肃农业大学,2009.
[49]樊胜。基于SCP范式的湖北省禽蛋产业组织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
[50]刘峰。河北省苹果产业发展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0.
[51]程浩明。甘肃省苹果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业,2009,(9):50-53.
[52]苏宏斌,辛平。甘肃省苹果产业发展现状及策略分析[J].甘肃林业科技,2010,35(1):29-33.
[53]李国梁。甘肃省苹果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初探[J].甘肃农业,2015,(10):25-26.
[54]郑平生。对甘肃省苹果产业品牌建设与发展的建议[J].甘肃农业,2015,(10):29-30.
[55]班明辉,陈秉谱,王发林,等。甘肃省苹果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与战略选择[J].农业科技管理,2011,30(2):70-73.
[56]周霞,耿丽。苹果品牌建设的经济学分析[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58-62.
[57]赵培策。加强品牌培育和保护力促苹果产业健康发展[J].中国农民合作社,2011,(6)。
[58]李莉,张涛。甘肃发展特色农业的 SWOT 分析[J].社科纵横,2010,(8):30-32.
[59]汤莹,黄铮,慕钰文,等。甘肃省苹果贮藏与加工现状分析[J].中国果树,2014,(4):75-77.
[60]王田利。八大措施助推甘肃成为苹果生产大省[J].果农之友,2013,(6):34-35.
[61]杨杰,孙家正,辛力。2012年苹果贮存、加工、销售情况分析[J].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2012,(12)。
[62]王田利。从2014年早熟苹果的销售看苹果品种的调整[J].中国果业信息,2015,32(2):17-18.
[63]段宝珍。白水县苹果品种结构与区域布局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
[64]叶晓东。优化通渭县苹果产业区域布局的思考[J].经济问题研究,2014,(13):12-14.
[65]何国长。甘肃苹果市场营销体系建设研究[J].甘肃农业,2010,(7):21-23.
[66]杨念。河北省梨果产业发展对策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3.
[67]吴茂玉,马超。苹果采后产业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J].中国果树,2014,34(10):1-7.
[68]国家苹果产业技术研发中心。2013 年苹果产业发展趋势与政策建议[R].中国果业信息, 2013,30(1):21-22.
[69]宣立锋。河北省苹果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河北农业科学,2010,(5)。
[70]曹红霞,王田利。静宁县的苹果产业[J].甘肃林业,2010,(1)。
[71]甘肃省农牧厅。甘肃省水果产业现状与发展思路[R].中国果业信息,2010,(1):16-17.
[72]孙小鹤。甘肃省平凉市发展苹果产业的思路和措施[J].农业问题研究,2013,(1)。
[73]王云芳,徐巨涛,麻红社。庆城县苹果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思路[[J].甘肃农业科技,2010,(1):36-38.
[74]张永茂,马明,逯国文。甘肃苹果的产业地位分析与发展建议[J].甘肃农业,2009,(12):65-66.
[75]杨易,陈瑞剑。中国苹果生产成本收益现状与趋势[J].农业生产展望,2012,(12) :29-36.
[76]刘峰,张超一,赵帮红。河北省苹果生产成本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10,(1) :198-201.
[77]项朝阳。我国蔬菜生产成本收益波动研究[J].长江蔬菜,2012,(21):2-5.
[78]赵婷,张吉国,史建民。山东苹果种植成本收益分析[J].山东农业科技,2014,46(4):146 -149,152.
[79]霍学喜,刘军第。2010 年度苹果生产与销售形势[J].技术简报,2010,(12):5.
[80]李云国,蔡兆翔,马静,等。昭通高原苹果产业发展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5,9(5):69-73.
[81]康天兰,王新海。甘肃省果品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J].经济问题研究,2014,(21):10-11.
[82]王田利。静宁县百万亩苹果生产大县创建经验与持续发展对策[J].中国果业信息,2014,(1):26-30.
[83]刘辉丽。河北省梨果产业发展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3.
[84]程存刚,赵德英,宣景宏。对我国苹果品种发展的几点建议[J].北方果树,2015,(3):52-53.
[85]杨杰。我国苹果产业的格局和发展建议[J].中国果树,2015,35(6):1-6.
[86]谭明交,喻晓玲,马爱艳,等。新疆特色果品产业资源禀赋及区域比较优势研究[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8(3):4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