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甘肃省苹果产业 SCP 分析
采用SCP范式对甘肃省苹果产业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3方面进行了研究分析,市场结构以市场集中度为主要分析方法,以产品差别化、产业进出壁垒和产业结构因素分析为辅,其中市场集中度表示在特定市场上买卖双方所具有的相对规模结构,是反映某一产业竞争程度的重要指标。甘肃省苹果产业的集中度主要是用生产规模较大的4或8个市区的产量和种植面积之和占整个甘肃省苹果总产量和总种植面积的比值来表示。用公式表示为:
表示前n位市区的产量和种植面积之和,X表示甘肃省苹果的总产量和总种植面积。市场行为一般通过价格、非价格、产业组织调整等行为进行分析说明。市场绩效衡量指标是平均生产成本、平均价格和经济收益。本文所采用的数据来源于2007~2015年《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甘肃农村年鉴、甘肃省统计局。
一、甘肃省苹果产业市场结构分析
(一)甘肃省苹果产业的市场集中度
由表 4.1 可以看出,甘肃省的平凉、庆阳、天水、陇南 4 市的苹果种植面积均在 30万亩以上;武威、张掖、白银 3 市的苹果种植面积都在 6 万亩以上。其中平凉市的苹果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分别占甘肃省苹果总种植面积和总产量的 31.67%和 34.38%,面积和产量均位居甘肃省第一位。当以市为主体进入市场进行竞争时,在种植面积和产量方面,甘肃省苹果生产的市场集中度基本上都保持在 80%以上,其中平凉市具有绝对优势。在种植区域上的市场集中度较高就说明该产业具有一定的集聚规模,且产业的生产效率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使得产业辐射效应出现。平凉市苹果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产量的不断增加,有利于甘肃省苹果产业市场竞争力的增强,同时对周边地区苹果产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带动作用。
贝恩在 1981 年出版的《产业组织》一书中,依据产业内前 4 和前 8 位的行业集中度指标,对产业的市场结构作出如下划分:
根据表 4.1 可以得知,在种植面积这项指标中,甘肃省苹果产业的市场集中度CR4=89.02%,CR8=95.67%,再对照表 4.2 中贝恩的市场结构分类,可以得出甘肃省苹果产业的市场结构属于寡占 I 型,说明甘肃省苹果产业生产主要集中在这 8 个地区,呈现出集群态势。就产量指标来看,CR4=82.25%,CR8=92.52%,根据贝恩的市场结构分类可知,甘肃省大部分的苹果都是由这些地区所生产。因此,综上可得甘肃省苹果产业的种植和生产都比较集中,即甘肃省苹果产业的市场集中度高,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二)甘肃省苹果的差别化
产品差别化是指在由不同企业或地区所生产的同类产品在品种、质量、提供信息、消费者偏好以及注册商标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本文着重从果品差异化和品牌差异化来对甘肃省苹果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原始数据来源于甘肃省农村年鉴,本小结用使的数据是经过计算整理所得。
果品差异方面,甘肃省苹果的品种结构不合理,呈现早熟缺、中熟乱、晚熟多的特点,苹果品种以富士系为主,栽种面积占甘肃省苹果栽种总面积的56.48%,而元帅系栽种面积占到28.90%,秦冠和澳洲青萍分别占到3%和2%,其他品种的栽种面积只占5%;从总的种植面积看,鲜食品种占到90%以上,而加工专用果种植不足10%.苹果的差异主要是指外在质量和内在品质上的差异,对于苹果而言,在外观上具有明显的产品差异性。但是当苹果作为一种食物时,自身的价值体现在其所含的营养成分上,所具有的营养价值高低,仅仅从外观是很难分辨的,尤其对同一品种的苹果来说,更是难上加难。
对于不同产区的苹果,消费者在外观上就可以分辨出不同,但对于苹果的内在营养价值却很难辨别。因此,就甘肃省的苹果来说,果品差异化还不是很高。
创建属于自己的品牌,并及时有效的对其进行保护和认证,有助于甘肃省苹果市场知名度和竞争力的提升,有利于规范市场经营,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由于苹果的特性,消费者在短期内很难获得其产品的差异性,但是,一些可表现的产品差异性在较长时间内也是可以获取的。由于各主产区苹果产业的快速发展,政府加大了对当地苹果品牌的宣传投入,并随着信息获取渠道的增加以及信息的可获取性,消费者对部分苹果逐渐建立了品牌偏好及忠诚度,并且对具体商标产生了一定的信任,苹果品牌差异化逐步凸显出来[63].但是由于甘肃省苹果产业没有形成一定的集群规模,并且甘肃省经济发展实力有限,限制了对苹果品牌建设的投资,因此,甘肃省苹果的品牌差异化较低。(三)甘肃省苹果产业的进出壁垒苹果市场的进入壁垒在一定程度有了提高,主要表现在 3 个方面。第一,苹果树属于多年生作物,生长周期长,进入盛果期时间长,时间机会成本较高;第二,果园要实现标准化种植,前期投入较大,配套硬件设施费用提高,使得资金成本增加;第三,技术对苹果种植有一定的影响,为了实现稳产稳收,降低种植风险,激烈的市场竞争对种植技术有了更高的要求。较高的机会成本与资金成本一定程度上影响果农进入苹果生产的积极性,技术壁垒更是进一步限制了苹果产业的发展。
苹果产业的经营成本和政策法规限制了苹果市场的退出。一方面,苹果种植前期投资比较大,见效慢,出现套牢现象;苹果市场行情稍有回落,部分果农也许会因没有获得理想的经济收益,而想要退出苹果产业,就需要砍掉所有的果树,耗工耗时,增加了退出成本[64].另一方面,我国实行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的土地都是以户为单位进行分散经营,土地流转难度比较大,难以集中利用,抑制了苹果生产的规模化发展,削弱了甘肃省苹果产业的竞争力。甘肃省苹果生产的进出壁垒正在发生转变,主要表现为由低进入、高退出转向高进入、高退出,这种组织结构决定了甘肃省苹果产业由高风险、低收益向高风险、高收益转变。
(四)甘肃省苹果产业结构因素
近几年,全国苹果产业发展速度较快,市场竞争力非常激烈。7 大苹果主产区苹果产业发展更为迅速,其中河北、辽宁的苹果产业发展速度稍慢于其它各省,但这两省的苹果总产量分别由2006年的235.76万吨、130.14万吨增长到2013年的320.1万吨和275.2万吨,而甘肃省的苹果总产量由 2006 年的 125.41 万吨增长到 2013 年的 269.6 万吨,总量上虽然与河北、辽宁仍有很大的差距,但 5 年内增长幅度并不比其小。由此可知,甘肃省苹果产业在以后的发展中仍面临着巨大的市场竞争压力。一方面,苹果不是人们的生活必需品,其需求程度是一定的,可替代性强;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增强,市场需求和供应呈现多样化,水果的种类也在增多,对苹果的市场需求构成了一定的威胁,这也是甘肃省发展苹果产业所面临的一个挑战。
二、甘肃省苹果产业市场行为分析
市场行为是指企业根据市场结构和市场供求条件为获取更大的利润和更高的市场占有率而采取的行为。市场行为在根本上受市场结构的制约,同时又直接决定市场绩效。
(一)甘肃省苹果市场价格行为
不同的市场类型,对应有不同的市场定价行为。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市场的价格,厂商只能被动的接受市场价格;寡头垄断市场中,价格是由几个大寡头联合决定,小厂商们只是跟随;完全垄断市场中,只有惟一的一个企业,它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定价,不受其它因素影响;垄断竞争市场中,厂商在一定程度上对市场价格有控制权,但市场价格主要由产品自身决定。
甘肃省苹果产业市场属于以寡占型,市场上的价格主要由主产区的苹果价格来决定。一方面,甘肃省主要从苹果的品种、外形、口感等方面来提高苹果的质量,希望以质获益,并最终提升甘肃省苹果的整体市场价格;另一方面,主产区当地政府为了避免果农因激烈的市场竞争而竞相压价的现象,特意制定了苹果分级制度和精品包装要求,不同等级的苹果有不同的市场价格,即优质优价。
(二) 甘肃省苹果市场非价格行为
非价格行为是指除产品价格以外,企业为实现其最终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提高自我产品价值的不同于其他企业的战略行为。主要目的是提高自身产品的差异性,体现其独特性,以此来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随着我国苹果栽种面积的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居民对苹果的消费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在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完成由数量型消费向质量型消费转变,食品安全性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焦点之一,国家先后提出无公害、绿色、有机生产标准,以有效降低果品中有害物质含量,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利益。甘肃省在苹果产业发展中大力推进果沼畜配套工程,以降低果品生产中农药、化肥等物质的施用量,提高果品生产中有机果品所占的比率,高标准切入,以提高其竞争力。
甘肃省苹果在国内外市场中占有一定的优势,近几年,甘肃省广泛应用电子商务、网上销售等新的苹果营销途径,使得市场知名度大幅提升。甘肃省是我国重要的优质中、晚熟苹果生产基地和绿色、有机苹果生产基地,生产的苹果病虫害发生轻,农药用量少,农药残留量小,能够生产出世界上一流的苹果,且具有很大的发展优势和潜力[65].甘肃省采用苹果新优品种和以提质增效为主的先进实用技术、旱作栽培技术,大力推广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已经开始创建标准化果园。甘肃省自主研发的一些技术目前居国内领先地位,如苹果采后处理及纳米保鲜果蜡、苹果脆片、太阳能脱水、干装罐头加工等,其中生产的苹果脆片新产品已成为航空休闲食品。
(三)甘肃省苹果产业的产业组织调整
苹果产业的组织调整行为主要包括横向合并与纵向合并 2 种。横向合并主要表现为甘肃省推动三位一体的发展,主要包括苹果种植业、苹果加工业和生态苹果观光旅游业,以产业联动的方式增强甘肃省苹果的产业竞争力;在纵向合并方面,甘肃省建立了一条从提供种苗、农药化肥、薄膜袋等上游产业,到苹果的包装、加工、销售、宣传及苹果盆栽等下游产业较为完善的苹果生产产业链条。
浓缩苹果汁是苹果加工的主要产品之一。据调查,大概 8 吨左右的苹果才能生产 1吨的浓缩果汁,足以消化大量的苹果原料。从表 4.3 可以看出,在甘肃省苹果主产区,年设计生产能力在1万吨以上的浓缩苹果汁加工企业是7家,总生产能力达到15.5万吨,占到全国浓缩苹果汁产能的 9.7%.2012 年,甘肃省共生产浓缩苹果汁 6.58 万吨,其中5.84 万吨用于出口,占全国苹果汁出口总量的 9.87%;消耗原料果 52.64 万吨,占甘肃省苹果总产量的 19.54%以上,产品 90% 以上出口国外市场[59].
三、甘肃省苹果产业市场绩效分析
衡量产业组织绩效的指标很多,不同产业的市场绩效用不同的指标来衡量。一个产业的高市场绩效包含以下意思:与本行业过去相比利润提高的快、产品平均成本下降的快、平均价格提升的快。本小结所采用的数据来自于 2007~2015 年《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
(一)甘肃省苹果平均生产成本
随着国内经济形势的快速发展,苹果产业虽然在人们消费水平的提升和良好的市场行情前提下,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但是包括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成本快速增长的趋势也不容忽视[75].由图 4.1 可以发现,从 2006~2014 年甘肃省苹果的生产成本呈逐年上升态势,2014 年比 2006 年的生产成本增加了约 373.67%.其中 2006~2009年的生产成本增长了 49.27%,2009~2010 年生产成本增长了 53.9%,2010~2011 年的生产成本增长了 21.6%,2011~2014 年的生产成本增长幅度较大,增长了 81.18%.通过对比发现,甘肃省苹果的生产成本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其中 2006~2009 增长的幅度比较平稳,主要是由于 2006 年国家减免了农业税,总成本较上年有所下降,但 2009 年之后苹果生产总成本持续上升。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由于物价水平、人工成本等上升的影响;另一方面是甘肃省苹果种植规模的迅速扩大,使得生产资料的使用量增加,最终导致生产成本的增加。
(二)甘肃省苹果平均价格
由图 4.2 可以看出,2006~2014 年甘肃省苹果的平均出售价格有涨有降。2007~2008年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苹果的平均价格较低,在 2-3 元/公斤左右,但总体上呈上升的趋势;2008~2009 年,苹果的平均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增幅为 45%,主要是因为农产品价格的普遍上涨和苹果的生产投入费用的增加,带动了苹果价格的提升;2010~2012年由于苹果供过于求,需求低迷,使得苹果市场几乎接近饱和,造成苹果价格的下跌。
2013~2014 年苹果价格有所缓和,呈上升趋势。2013 年花牛苹果产地收购价格:横径大于 75mm 的是 5.0-8.0 元/公斤;65mm-75mm 的是 3.6-6.0 元/公斤;落果和残次果为 1.20元/公斤左右。同去年相比,普通花牛果的平均价格降低了 0.3-0.80 元/公斤,优质果低了 0.6-1.20 元/公斤。富士产地静宁和庄浪的收购价格:横径在 75mm 以上的收购价格为9.60-10.40 元/公斤;75mm 的价格是 7 元/公斤;70mm 以上是 5 元/公斤;横径大于 75mm的落果和残次果价格约为 1.30 元/公斤,与去年相比有所下降。但随着甘肃省苹果质量、市场影响力和知名度的不断提升,2014 年各产地苹果价格又有所提高,平均每斤售价比上年同期上涨 1 元以上,高者上涨 1.5 至 2 元,平均涨幅高达 25%至 35%.
(三)苹果的经济收益
苹果是甘肃具有特色的优势农产品,作为甘肃省农业的支柱性产业,政府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很大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在省政府的推动和政策支持下,甘肃省的苹果园管理水平得到不断的提升,苹果产量和优果率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促使苹果的收入也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苹果亩收入达 3 万元以上的果园比比皆是,亩收入 5 万元以上的果园也不少见。苹果第一大县静宁县 2014 年苹果产值为 24 亿元,农民人均从苹果产业中收益379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5.23%;2014年全县收入达百万元的村有81个,200-500万元的村有 23 个,收入上万元的户达 2.6 万户,2-5 万元的户达 1.98 万户,5 万元以上的户达 1.6 万户,10 万元以上的户达 958 户;苹果亩收入最高达 3.9 万元,户收入最高达 30 万元,依靠苹果产业的发展,静宁县有 14.5 万人实现了稳定脱贫。全县贫困面下降到了 38.24%,小康实现程度达到 71.2%;2014 年平凉市苹果产值是 58 亿元,果农人均苹果收入达 4500 元;庆阳市 2014 年苹果产值为 23.70 亿元,果农人均苹果收入是 1800元。由此可见,甘肃省苹果产业已真正成为促农增收、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加快了实现小康生活的进程。
生产实践证明,与粮食作物相比,苹果更具有经济价值,1 亩苹果净利润超过 15亩的粮食、30 亩的大豆;与主要经济作物相比,苹果净利润是棉花的 5 倍;与主要水果园艺作物相比,苹果净利润是柑橘类水果和蔬菜的 2 倍左右。据统计计算,种植苹果亩收入是小麦等粮食作物的 5-10 倍或更高, 因此有“一亩园十亩田”的说法。一般情况下, 在管理水平中等的苹果园,亩产可达 2000 公斤,按目前市场最低价 4.0 元/公斤计算, 每亩苹果园至少收入 8000 元,而小麦在丰收年景,1 亩最多生产小麦 500-550 公斤,按市场的最高收购价格 2.2 元/公斤来计算,每亩只有 800-880 元的收入,通过对比发现,种植苹果的经济收入远远高于种植其它农作物的收入。
四、本章小结
本文运用 SCP 模式对甘肃省苹果产业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甘肃省苹果产业具有较高的市场集中度,但同时仍存在大量分散的苹果产地,并没有形成集群效应。
(2)产品的差异化程度较低,产品结构不合理。
(3)苹果产业进入壁垒相对较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4)在提升果品质量、延长产业链等方面有一定的进步,但仍有很多不足,不利于附加值的提高。
(5)苹果产业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但由于其生产成本逐年增加,经济效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