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电子产品在现代人的生活中具有很高的使用性,可以说与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认清电子行业的发展现状,把握企业的发展发展现状对现代管理者来说也是一项高深但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项研究.当前,全球电子合约制造的增速放缓,全球电子合约制造正在经历一个减速和合并的发展时期,随着客户日益增长和多样化的需求,电子合约制造之间的竞争也更为激烈,竞争迫使企业不得不做出更快更高效的反应!
F 公司是一家电子合约制造服务商,业务范围涉及全球 30 多个国家,涵盖四个大陆,全球的员工人数达到 20 多万名,F 公司致力于汽车,工业制造,医疗科技企业的创新性设计与制造服务,总部设在新加坡,F 公司于 1988 年首次进入中国,在中国改革的最前沿建立了第一个生产基地,中国区目前是 F 公司在全球最大的生产国,另外还有部分工厂也分布在东南亚及墨西哥,也占一部分比例,在华员工总人数达 6 万人,业务涉及到移动通信设备,电脑等大量 IT 产品以及领部件的研发和代工。
随着世界经济持续恶化,导致的消费低迷,以及消费者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的不断变化,更新换代,技术升级所需要的成本日益增加,电子消费类市场不容乐观,作为在电子产业供应链中处于夹心层的电子代工企业处境堪忧, 根据国际调查机构Gartner 数据表明,2012 年第三季度全球 PC 销量为 8750 万台,同比下滑 8.3%。在主力市场中,亚洲市场 Q3 销售量同比下降了 5.6%,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 Q3 销售量为 2580 万台,下降了 8.7%,而在美国市场 Q3 的 PC 销售量仅仅为 1530 万台,同比下滑甚至达到了 13.8%。整个 PC 市场销量萎靡不振,似乎进入了严酷的寒冬。
不仅如如此,许多消费类电子价值链上的不同品牌商家也有了相应的措施,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 1 月 30 日上午消息, 飞利浦决定放弃传统的消费电子业务,原因是在快速增长的消费电子市场中战果败于苹果、三星和索尼, 万得城电子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浦先生近日在上海宣布,将于 3 月 11 日关闭其在上海的 7 家门店,作为主要客户服务中心继续运营的万得城上海淮海店也将于4月30日关闭,这意味着来自欧洲的消费电子零售业巨头万得城将“告别”中国市场。
不断恶化的市场环境,以及劳动力成本的攀升,代工企业往往采取内迁,裁员的措施,难道唯有这样代工企业才能立足吗?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日益艰难的生存现状,摆在管理者面前的难题不得不引起重视, 在信息高度自由化的 21 世纪,过去靠着市场渠道就能打天下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管理者应该打起精神,需要思考企业战略的问题,同样是在逆境当中,懂得怎样逆势而上变不利为有利,企业才能在一片血腥的红海中拼出一片蓝天!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电子消费品已经越来越普及到人们的生活中,随之带来的是一系列产业链的兴衰与繁荣,胜者王,败者寇,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太多的企业崛起又倒下,怎样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不败的地位是每一个企业最需要考虑的问题,清楚分析企业存在的问题,制定适合自己的竞争战略,企业才能永葆青春。
EMS(Electronic manufactory service), 电子合约制造,是一个新兴行业,它“指为电子产品品牌拥有者提供制造、采购、部分设计以及物流等一系列服务的生产厂商,作为一种独立的特有的经营模式,他的生存完全依附于电子消费市场的反映”,作为在供应链中处于夹心层的这样一个特殊的地位,在电子高速增长的年代 ,企业不断强壮,但是随之而来也产生了一些问题,随着竞争的加剧,代工厂的命运堪忧,F 集团成立于 1969 年,至今已经有 40 多年的历史,经过市场变迁不断重组兼并,F 是迄今为止超级代工厂中存活最久的企业,目前随着全球金融危机,订单下滑,成本增加和利润下降等外部因素使公司面临着不小的压力,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希望分析代工巨头 F(Flextronics)为例,主要分析其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分析其目前经营的现状,核心竞争力等方面的问题,总结和提出一些可行的办法能解决目前公司所面临的问题,同时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为正在经历严峻考验的中国本土代工企业也能带来一些发展思路!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在研究竞争理论方面较早,而且体系比较完善,理论基础深厚,其中代表性的论著有波特的(Michael E.Poter) 1980 年的《竞争战略:行业竞争者分析技术》以及1985 年的《竞争优势》。其中波特的三种基本竞争战略、对价值链的分析理论和五种竞争力量理论影响最为深远,另外对企业经营战略管理的主体——人的心理与文化的研究比以往更为详细和深刻.
1990 年,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在《哈佛商业评论》上联合发表了一篇文章---《企业核心能力》。在这之后,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研究人员开始投入到企业核心能力理论的研究。所谓企业核心能力,就是指所有能力中最核心、最根本的部分,它可以通过向外福射,作用于其它各种能力, 影响着其它能力的发挥也影响着其他能力的效果。
2005 年,W.钱.金和勒妮.莫博涅在《蓝海战略》一书中提出,企业如果想一直保持长久竞争优势,这非常难,他们提出通过战略思维的创新,是可以实现以低成本方式来追求差异化的战略竞争模式的, 这一战略就是开创无人争抢的市场空间,超越竞争的思想范围,开创新的市场需求,开创新的市场空间,经由价值创新来获得新的空间。
1.3.2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对竞争战略的研究起步较晚,基本从上个世纪 90 年代才开始研究,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一些相关文献:胡大立在《企业竞争力论》(2001)对企业的竞争力概念提出了他个人观点——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做为自由独立经济实体,通过优化和改善内部环境以及在外部环境的共同作用下,企业利用自身占有的有限的市场资源使企业处于相对的优势及持续发展的能力。
罗珉的《企业竞争战略理论的创新》(2001 年)文章指出竞争战略中心内容是寻找一个特定的行业或市场建立竞争优势,所谓的竞争优势,不外是指企业具有某种其竞争对手所无或相对缺乏的特殊能力,从而更经济、更有效、更快捷地为顾客提供所需的产品和服务。公司多元化的企业由于不同类别商品的操作,不能避免不同产业的干预和市场竞争,所以往往需要设计一个更具竞争力的策略. 通过对日本管理学家大前研一和波特等人的研究,文章指出,低成本只是一种手段,低价格才是真正目的因而可以视低成本为自成一体的战略,是一种特殊的差异化战略,即价格差异化战略.
蒋学伟的《持续竞争优势》(2003)从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外部条件中的产业环境因素角度分析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内在基础——战略资源。本书分析了战略资源在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巨大作用的同时进一步提出创新是企业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另一法宝和内在动力因素。本书还分析了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影响,进一步论证了战略资源在企业持续竞争优势中的重要性。
田奋飞在《企业竞争力研究》(2005 年)中表明企业竞争优势就是企业能力、企业资源与企业的内外部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企业独特的竞争能力,而且这一能力不易被模仿。企业的能力和资源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还相互作用的,这些因素共同的组成了企业竞争优势根基和源头。本书还指出企业不只是拥有自己的独特的能力和资源就可以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还必须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中适应外部环境,且能随着环境不断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使企业的拥有持续的竞争优势。
郭媛媛、王季在《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发展述评》(2006 年)中总结了 80 年代以来管理学界的战略管理理论成果,对竞争战略理论、企业能力理论和超越竞争理论进行了阐述,文章提出为了获取长期竞争优势,企业必须由相互竞争转向互利合作,从而产生了超越竞争的战略管理理论,该理论包括动态能力理论,边缘竞争战略理论和战略生态理论, 文章最后指出现代企业面临的是一个社会、经济和科技迅速发展的环境。中国处于经济体制转轨时期,这进一步增加了企业环境的不确定性。因此,企业需要尽快树立战略管理观念,将战略管理作为企业经营的首要战略。
在这样的环境下,对战略管理理论的了解和分析是十分必要的,企业不仅要有效地分析外部环境和自身条件,更要及时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坚持竞争与合作的观点,建设良好的商业互助合作,良好竞争的商业环境;发展核心能力,获取长期竞争优势。
侯海青、朱克毓在《企业基本竞争战略理论演变》(2008 年)一文中,从分析基本竞争战略的理论基础入手,论证了基于产业组织理论的竞争战略和基于信息经济的竞争战略,最后对企业基本竞争战略发展做出展望未来企业的竞争将是高科技、无形资产、信息和人才竞争,因此仅靠企业自身的力量来维持其竞争优势已经相当困难。
拥有不同技术优势的企业只有进行跨国合作,进行优势互补,才能形成更强大的竞争力实现双赢。因此,未来企业的基本竞争战略将会朝着合作竞争方面发展。
韩刚在《超竞争环境下高新技术企业战略调整研究》(2010 年)中,通过理论分析提出在超竞争环境下,企业必须要进行战略调整,通过战略联盟等企业间合作形式充分利用外部资源, 战略联盟、研发合作等企业间合作形式不仅是高新技术企业缓解竞争程度的手段, 也是超竞争环境下有效利用外部资源的主要方式,在高新技术企业的合作战略中,重点是供应链。战略联盟、研发合作等企业间合作形式不仅是高新技术企业缓解竞争程度的手段, 也是超竞争环境下有效利用外部资源的主要方式。
服务化竞争战略的本质在于竞争理念的改变,将竞争的焦点从有形的产品转移到依靠提供服务创造更多的价值上来,制造业服务化的核心理念是依托核心产品,通过服务为客户创造价值,促进制造型企业竞争力的提高。
1.4 研究内容和论文框架
本文主要研究分析 F 公司面对国际化市场的变化及中国市场环境的变化如何调整企业发展战略,本论文首先提出问题,之后通过资料搜集,行业调研并运用相关理论分析问题,最后提出具体策略和改进方案。
本文论文框架如下:
1.5 研究方法
本论文主要采用论文研究中的文献研究法、深入调查法和定性分析法来分析本论文所描述的企业。
基于文献研究法,通过搜集和分析研究各种有关文献资料,结合行业的实际,对电子代工行业的经营环境以及经营现状作出分析,发现目前行业中发展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成本优势不在,竞争激烈该如何调整策略更好的去发展。
通过深入企业调查,对当前所处的大环境进行描述分析,对企业经营现状进行介绍,对企业面临的问题进行描述、总结。
运用 PEST 分析针对 F 公司的市场外部环境,从国家经济政治、社会环境发展、技术等几个方面进行详细的解剖,在企业内部,运用 PEST 分析来探讨发展的内部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来明确企业现状,最后运用 Poter 五力模型分析其在行业中受到的竞争威胁,企业可以尽最大的努力将自身的经营与竞争力区别开来,致力从自身利益出发去影响行业的竞争游戏规则,先争取最有利的市场定位,再着重对五种竞争力量一一制定最有效的战略措施,从而来增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和实力。
1.6 研究创新点
本文选择有别于大多数只针对于行业老大进行选题的研究,将大多数人并不是很清楚地一种制造业模式 EMS 展现在人们面前,回顾其在成长历程中所经历的成功与挫折,分析现阶段问题背后产生的本质原因,经过分析为企业制定适合发展的道路,本文并没有选择本土企业做为切入点,有别于其它相关类似文献只研究本土企业只分析本土企业的局限性, 在日益全球化的竞争中,本文挑选外资企业作为切入点,更具有行业代表性,更能为本土企业走向全球化带来更多的启发。本文试图通过对代工企业的分析在前人的基础上更明确代工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试图为本土电子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发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