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 章 A 制药公司的经营环境分析
作为中国处方药市场最大的跨国制药公司,A 制药公司中国区总部位于上海.如何在中国这个比较特殊的经营环境下在处方药领域里拓宽经营模式是 A 制药公司所面临的一个既充满挑战又令人兴奋的问题.
4.1 A 制药公司简介
A 制药公司将技术及资源集中于包含世界上最严重疾病在内的六大医疗健康领域.其在 6 大治疗领域为患者提供富于创新,卓有成效的处方药产品,这 6 大治疗领域包括呼吸、中枢神、心血管、经消化、肿瘤、麻醉等,在全球 19 个国家有 27 个生产基地,共有 15,000 名员工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安全、有效、高质量的产品.
作为一家以研发为核心的全球性生物制药公司, A 制药公司专注于处方药领域即发现并开发多元化、高附加值的处方药,并使之商业化.致力于推动科学发展,制造新药品解决世界上的疑难杂症.
A 制药公司的六大产品领域:
(1)心血管及代谢
心血管疾病仍是成人致死的最大风险,全球每年死于该疾病的人数达 1700 万.
(2)消化
西方国家(如欧洲及北美)10-20%的成人患有胃食管返流病.亚洲胃食管返流病的患病率相对较低,但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3)感染性疾病
由于细菌耐药性及免疫抑制患者和老年人群患严重感染病的风险增加,全球对抗生素的需求仍旧很高.
(4)中枢神经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是高收入国家最沉重的疾病负担,并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在亚洲等全球世界其它地区的发病率,呈显着升高的趋势.
(5)肿瘤
每年有 7 百万人因癌症丧生,且这一数字仍在不断增长.据估计到 2030 年,该疾病的死亡人数可达 1200 万.
(6)呼吸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目前居全球死亡原因的第 4 位,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公布,至 2020 年 COPD 将位居世界疾病经济负担的第 5 位.世界卫生组织估计,目前有 2.35亿名哮喘患者.
不仅如此,A 制药公司还在继续拓宽其处方药产品的领域,希望为全球的病患带了更多的福音.
4.2 中国医药市场的发展分析
4.2.1 中国医药市场总体发展及特征
中国的医药市场近年来增长近年来大幅扩张:IMS 市场研究报告显示在 2004 年至 2009 年期间复合年均增长率为 20.9 % (CAGR).在 2011 年销售增长有所放缓降至 17 %.由于这种持续的增长,中国已经稳步上升步入全球排名,而且最近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三大处方药市场.
中国医药市场以惊人的速度扩张,这是国家的日益富裕以及政府加大了在医疗保健领域的投资结果.2009 年 4 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国务院宣布在 2009-2011年期间计划新增花费 8500 亿人民币(1320 亿美金)以改善中国的医疗保健系统.这个医疗改革计划中一个关键的里程碑就是到 2010 年 12.67 亿中国居民(占人口的92%)都会有某种形式的健康保险.
外国公司寻求在中国做生意必须适应中国的市场条件,而这个市场条件与北美,欧洲和日本的传统优势市场截然不同.中国的医疗体系,就像这个国家的经济,其特点是巨大的地域不平等性.东部城市所获得的医疗保健基础设施和获得的医疗保险远远好于西部省份.
即使拥有医疗保险的居民,医疗保险所覆盖的处方药可能非常有限.政府发起的计划只提供报销某些药物和医疗服务,许多贫困居民根本买不起自费的药物.
而且知识产权保护在中国仍然令人担忧.不仅如此,跨国公司还可能面临艰巨的困境:在中国,药品监管局批准进口的新药有时往往需要 4-6 年的时间来完成整个新药申请的批准.
制药企业还必须面对政府定期的药品降价的指令.从 1997 年到 2011 年,政府削减药品价格的近 30 次.在最近几轮降价后,政府对进口药品的价格削减的程度高达35 %.
市场准入的决策资源服务进一步解释了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在 17 个成熟市场和新兴市场获得良好的市场准入:医疗保健系统是如何运作的,在每个市场里谁是主要的决策者,政府制定价格的程序以及药品报销的准入门槛,影响市场准入的关键因素,在药品成功上市以后需要面对怎么样的成本控制压力.及时分析关键事件,定期更新演示文稿,与专家团队取得联系等都将对每个市场的商业前景评估起到作用.
医药蓝皮书指出,2005-2010 年,中国药品市场的复合增长率超过 20%,2012 年市场规模达到 9261 亿元.预期 2013-2020 年,中国药品市场规模将以年均 12%的速度继续高速扩容.专家分析,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药品潜在需求增加.比如,1998-2008年由于人口老龄化,使得我国对药品的需求以年均 2.60%的速度递增.
医药蓝皮书发布了中国药品市场的基本数据与结论:
(1)1998-2008 年,我国患病总人次的年均增长率达到 2.60%,远超过人口 6.27‰的自然增长率,这是我国人口迅速老龄化带来的结果.未来中国人口快速老龄化带来患病人次的增加,将扩大对药品的潜在需求.
(2)2008年居民两周患病未就诊比例为37.6%,其中城市为37.3%,农村为37.8%;随着医疗保障制度的完善及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患病未就诊居民的药品需求将得到释放.
(3)居民的医疗保健需求的收入弹性大.1990 年城镇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占年消费支出的比重为 2.01%,到 2010 年达到 6.47%;农村居民的比例从 5.07%提高到7.44%.
(4)2003-2011 年,我国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业的年复合增长率为 21.35%,中成药制造业为 24.71%.从制造业角度可以看出,中国的药品市场上,中成药占据越来越大的比重.
(5)2008 年的医药制造业的产业地图显示,山东省、江苏省、浙江省、广东省是我国的医药制造大省,尤其是山东省和江苏省,医药制造业占全国的份额都超过10%.
(6)中国制药行业的企业规模偏小.2008 年化学药品制剂和中成药制造业中,超过半数的企业年销售额为 1 千万元到 1 亿元.
(7)中国制药产业的集中度很低.2008 年,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业和中成药制造业的 CR4 分别为 17.01 和 10.15,HHI 分别只有 121.48 和 64.70.
(8)2004-2008 年,中国制药产业的集中度是下降的,即药品生产趋于更加分散,这在中成药制造业中表现尤为突出.
(9)人口老龄化及经济发展的作用下,中国的药品市场高速扩容.2005-2010年,中国药品市场的复合增长速度超过 20%.
(10)2012 年中国药品市场的总规模为 9261 亿元,预计到 2019 年中国药品市场规模突破 2 万亿元.
医药蓝皮书强调,我国三级医院用药类别结构变化明显,以及药品市场竞争激烈.
(1)2006-2011 年,我国三级医院药品市场的复合增长率达到 22.29%;增速呈现前高后低,2011 年的增长只有 13.99%.小型三级医院的药品市场规模增速较慢,中型和大型三级医院的市场增速较快.东部地区的三级医院药品市场增速相对较慢,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市场增长速度相对较快.
(2)2011 年三级医院中使用金额占比从大到小的药品类别依次是:全身用抗感染药物、抗肿瘤和免疫调节剂、消化系统及代谢药、心血管系统药物、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神经系统药物.
(3)2008-2011 年,三级医院用药类别的结构变化明显.全身用抗感染药物占医院总用药的比重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抗肿瘤和免疫调节剂的比重出现明显的上升.
(4)三级医院药品市场上,药品生产企业的集中度较低.集中度高低与医院所处的地区有关,也与医院本身的规模有关.地处东部地区及规模大的三级医院,其药品市场的生产集中度比较高.
(5)三级医院药品市场的竞争激烈.2006 年样本医院药品第一供应企业,到 2011年只剩下 24.14%的企业仍然保持住其最大供货商位置.在东部地区及规模较大的三级医院中,药品第一供应企业保持住原有市场优势的比重越高.
(6)从三级医院药品市场的渗透率、占有率看,外资及合资制药企业占有明显优势.2011 年市场渗透率、占有率排名前五名的企业均为外资制药企业.IMS 对 2016 年的医药市场做了预测和排名,中国将超越日本上升为全球排名第二,仅次于美国.
4.2.2 中国医疗保健历史以及现状分析
对于一个人口超过 13 亿,地理和经济都呈多样性的国家而言,提供医疗保健是一项艰巨的挑战.中国相对富裕的城市和贫困的地区所获得的医疗保健千差万别.
中国用于医疗保健的公共经费水平在全球排名中属于下游.中国的医院,诊所和健康中心在大部分的资金来自于自筹:他们大部分收入来自于药品价格的加价以及患者的诊疗费用.而且中国的医疗保健一直处于落后的状态,直到最近依旧有超过一半的人口居民没有医疗健康保险.
医保的历史发展:
中央计划时代(1949-1978)在 1949 年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指出政府仿照前苏联制定了公共医疗系统.这三层架构系统在省,市/县,县三级提供医疗服务.政府建立的医院,门诊诊所,防疫中心,长期护理设施,以及孕产妇和儿童保健中心,提供医疗保健服务.所有医疗保健机构都是国家出资建立,医生都是普通在职员工.国家取消了私家医院和私人诊所.医疗服务提供者和管理人员的工资的.政府会定期制定,调整,医疗服务和药物的价格.
在城市地区,大部分居民都受政府资助的保险计划.该政府保险计划(GovernmentInsurance Scheme)涵盖政府机构和教育机构的雇员以及这些员工的家属.而劳工保险计划(Labor Insurance Scheme)涵盖国有企业的员工以及这些员工的家属.贫困援助方案则涵盖了城市的其余部分人口.
在公费医疗和劳保方案传统上以最小的成本分摊,提供到非常慷慨的保健福利.
合作医疗制度( CMS)的设立是为了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疾病预防,治疗和健康维护.农村人口中,大部分都是非常贫穷的,1976 年,农村人口约 90 %被合作医疗制度所覆盖.合作医疗制度系统是由拥有和经营的农场和提供社会服务的人民公社管理.
从 20 世纪 50 年代到 70 年代,中国的高度集中的医疗保健制度在扩大获得医疗保健,控制常见传染病(如疟疾,血吸虫病)上取得了长足进展.国人的平均寿命在1949 年仅 35 岁,而到了 1981 年平均寿命上升至 67.9 岁.世界卫生组织(WHO)和世界银行高度赞扬了"中国模式"的医疗保健.
在 1978 年之前,中国政府促进本土医药行业的发展的目的以促进公众健康,而不是赚取利润.国有企业分享他们的知识并根据中央政府制定的计划生产的药物.
市场化的时代(1978-2002 年)1978 年,政府开始从中央计划经济(即一个经济体中,政治当局作出有关生产和分配的关键决策商品和服务)转型成为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即一个经济体中,国有企业和民营公司在自由定价环境竞争)的漫长过程 .为此,政府转移大量原本用于医疗保健计划的资源来刺激本国经济的增长.根据卫生部的数据统计,政府对医疗保健支出的从 32 %,在 1978 年下降 15.5 %.在 2000 自付费用占整体医疗经费的59 % .
世界卫生组织对中国医疗保健的资金来源略和中国政府统计的数字略有不同,但报告中相似的地方在于:医疗占政府总支出的比例下降.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从1995 年的医疗总支出占中国政府总体支出总额的 50.5 %,至 2002 年的 35.8%.在20 世纪 80 年代初开始,医保急剧下降,特别是在农村地区.该政府解散了农业公社并且强迫村庄资助他们自己的医疗保健服务.由于很多中国农村地区十分贫困,乡村一般不能维持医疗服务,致 CMS 的崩溃.农村居民医疗保健的百分比从 1976 年占人口比例的 85 %,到 2003 年下降至 10 % .
医疗保险的下降在城市地区不如农村地区明显,但趋势仍然是令人不安.在医疗保健支出的快速增长的今天,许多国有企业已经负担不起劳工保险计划(LIS),因此,参保居民在城市地区的比例从 1997 年的 70%下降到 2003 年的 55%.2003 年,约45%的城镇居民雇主为其购买保险或着参加政府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UEBMI)其中只有 10 %的城镇居民购买私人医疗保险.政府在 1998 年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UEBMI)以取代上述的公费医疗和劳保方案. 2003 年, 1.091 亿的中国居民(798 万名雇员及 293 万离退休人员)参加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然而,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并没有覆盖孩子,无业的居民,或农村地区的外来人口.
医疗保险的缺乏对很多中国患者有显着影响.从 2003 年的数据显示第三次全国卫生服务调查显示,生病的时候, 47 %的农村居民和 32 %的城镇居民选择自己在家吃药而不是去看医生.
中国医疗体系的市场化对医院以及诊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政府以整笔拨款制度取代了灵活的费用报销系统分配给医疗系统的各个部门,但这些补助通常远远低于医疗机构的运营成本.省级和地方当局征收的税款可以补贴一些医疗保健费用,但绝不能取代中央政府补助的资金.
为了使医疗机构继续运作,政府修订了医疗保健服务定价体系.政府通过继续严格控制住院和门诊费用,,但允许这些机构在新药物,新测试以及高科技服务上赚取利润.超过 15 %的利润率举报并不少见.这些利润部分可支付给医生作为花红,增加收入.作为这些激励措施的结果,使用昂贵的药品和服务在中国迅速增长,尤其是在多富裕的城市地区.医生的逐利行为处方严重侵蚀了中国公众在医学界的信心.
过于强调赚取利润也导致许多医院和诊所在中国专注于获取新医疗技术,而不是像以前中国政府成功的医疗保健制度那样关注疾病预防措施.疾病预防和控制政府拨款减少,从 1978 年占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的 0.11%,下降至 1993 年仅占国内生产总值 0.04%.预防程序和传染病监测无利可图,因此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视.
有些报告表明,许多医生都不愿进行初级预防服务(例如,癌症筛检,健康教育,定期进行身体检查) ,因为这些服务是不赚钱的.流行病学数据表明,一些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例如,结核病,肝炎,血吸虫病)在近年来有所增加,破坏了在中国医疗系统取得的丰硕成果.
激进的医疗改革计划
经过多年在医疗保健上的投资不足,中国政府决心使医疗保健成为改革的重中之重. 2009 年 4 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国家理事会发表的指引关于深化卫生保健系统,在中 2009 至 2011 年为改革医疗保健提供大修.该计划有五大目标:
(1)加快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
(2)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3)提高基层医疗体系.
(4)实现在获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更大程度的公平.
(5)实施试点项目,为公立医院体制改革.
为支持医改方案,政府承诺在 2009-2011 年期间新增 8500 亿人民币(1320 亿美元)投资于医疗保健.鉴于中国的年度医疗预算大约 2000 亿人民币(310 亿美金)超过三年的政府额外拨款增加了一倍以上的公共医疗开支.
可以预见,许多改革建议无论是直接或间接地已经对医药行业产生重大影响.更慷慨的医疗保健福利更广泛地接触到居民使的更多的中国居民买得起处方药,包括跨国品牌药品.另一方面,政府决心削减成本,减少对药品的浪费性支出.
十二五改革规划,2011-20152011 年底至 2012 年初,一些政府机构发布医疗改革新的五年计划,其中包括以下各部:
(1)工业和信息化部(MOIIT)发出的用于制药行业的五年计划.
(2)商务部(MOFCOM)颁发的药品分销行业五年计划.
(3)卫生部关于医疗改革的深化(2011-2015 年)颁发的工作底稿.
卫生部的一个主要目标是通过分离药物的处方和配药完成医院的财政改革.到2015 年年底,分离的目的是为完成一线,二线城市以及所有县级医院的分离.
为了补偿医院和医生的收入损失,政府计划增加医生的补偿,加大政府投入和补贴,补贴关系到医生医疗服务的质量,而不是药品销售数量.药店将成为主要负责配药的地方.
第 13 个五年计划改革,2016-20202012 年 7 月,中国政府宣布,计划花费 750 亿人民币(118 亿美金),以促进在第 13 个五年计划(2016-2020 年)生物制药创新.大约 400 亿人民币(63 亿美金)是根据以前的五年计划指定用于生物制药的创新经费.
政府对医改的举措也加了跨国企业对中国医药行业投资的信心,并且更好地制定其在中国的营销策略.
4.2.3 医药行业的传统营销策略
处方药是一种特殊的消费品,它的销售方式与普通消费产品有所不同.在中国普通消费产品及 OTC 药品(非处方药)直接面对的是使用者,这些商品在商场或者药房很容易就能购买到.而处方药品在中国是需要医生对患者进行诊断以后开具药方,病人才能够使用,所以医生是主动者行者.医生对药品的认可度往往能够决定这个处方药是否能取得良好的销售业绩.而且处方药也是一种高科技产品,进入市场以后的表现取决于市场对其的认识程度,而这种认识程度也是一种促销手段的表现.
医药行业传统的处方药营销策略中,医药代表是不可或缺的营销力量.
医药代表主要有三大职能:
(1) 把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的信息确认无误的传递给具有处方权的医生,使得医生可以完全了解药品的信息(2) 把医药领域最新的进展信息通过对医生的拜访传递给他们(3) 获得医院管理人员,医生,药剂师的反馈.
医药代表促销方式有以下几种:
(1)拜访与跟踪 (call and follow)这是医药代表日常工作.医药代表对医生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拜访,例如新药品的宣传,药品使用的答疑,了解竞争对手产品信息等等.
(2)国际国内学术会议赞助以及医院小会(Hospital Seminar)例如:由 A 制药公司与诺贝尔媒体和诺贝尔网络共同主办,并在全球范围内选定的 A 制药公司研究中心举办讲座.受邀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将发表演讲并参加问答会.最近,A 制药公司举办了第二期全球讲座活动--1985 年诺贝尔奖获得者 Michael S. Brown 专题. 他和他的长期合作伙伴Joseph L. Goldstein 因"有关胆固醇新陈代谢调节的发现"而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4.3 A 制药公司在中国的营销策略
4.3.1 A 制药企业在中国的市场营销困境
全球专利药近年专利保护期的大规模到期与缩减医疗开支的相关政策等原因,让A 制药公司加快了新药的研发并展开错位竞争,而在中国建立研发中心,不仅可以有效地降低研发费用的同时,还可以得到"价廉物美"的科技人才,并且在某些领域有着丰富独特的疾病资源优势以及雄厚的科研基础.
不仅如此,新药的研发越来越困难,研发成本大幅上升.其次由于专利保护期到期,尽可能地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以回收投资并创造更多的利润,这也成为 A 制药公司所面临的营销问题.以往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跨国医药企业通常采用申请改进专利延长专利期来达到增加独占市场的目的以及选择进入其它细分市场来延长产品的33生命周期.在中国国内的制药企业大部分是以生产仿制药为主,这也使得 A 制药公司不得不相应调整营销策略来对应这一市场变化.
A 制药公司决定调整中国业务战略,暂停针对品牌仿制药市场的投资,转而投入中国新兴医院市场,即中小城市医院与县级医院;因此调整江苏泰州中国医药城新建生产基地业务,从仿制药转为生产公司现有产品.
由于前任 CEO 看好新兴市场仿制药的机会,自 2010 年以来,A 制药公司一直在增加仿制药领域的投资.2011 年斥资 2 亿美元在中国医药城成立新的仿制药生产基地之后,A 制药公司与广东民营企业签订收购协议,意在加强国内最大治疗领域抗感染药的仿制药产品组合.但是,政府限用抗生素的政策,令抗感染药市场受到影响.
去年底走马上任 A 制药公司对原创药"情有独钟",在大刀阔斧对研发业务实施改革的同时,也在为中国的仿制药业务寻找解决方案.未来公司研发将专注于三大治疗领域,即癌症、心血管和新陈代谢疾病及呼吸系统和炎症性疾病,而减少对抗感染领域的投资.
与此同时,全球仿制药行业进入干旱期.据法国农业信贷银行提供的报告显示,2013 年涉及失去专利保护的品牌药年销售额将下降逾一半,专利悬崖的影响逐渐消退,2012 年到期的专利药规模约为 100 亿美元,而到 2013 年只有 10 亿美元,预计未来两年,制造商获得排他性仿制药销售权将变得越来越难.
为了度过收入下降时期,A 制药公司将最大限度发挥公司现有资产的潜力,以恢复增长的目标,把投资和资源集中于 5 大增长平台,包括:新兴市场、日本市场、抗凝血药倍林达(替格瑞洛),与百时美施贵宝合作的糖尿病治疗产品及呼吸用药.其中,中国市场可提供最大的机会,A 制药公司的目标是,在新兴市场上实现的年收入要达到高增长.
A 制药公司继续加快在中国市场推出新产品的步伐.去年 12 月,该公司在中国推出倍林达,并计划申请将新药列入国家医保目录中.
在研发方面,公司亚洲研发战略将继续针对亚洲地区多发疾病研制创新型药物.
由此,A 制药公司进军中国仿制药市场的雄心,随着全球战略的调整而归于平静.
4.3.2 A 制药公司在线营销 STP 策略
A 制药公司虽然在中国面临市场营销困境,但是中国政府对于医疗改革以及药品的大力投资,又使得 A 制药公司对中国的医药市场充满信心.
不仅如此,我们更是身处在一个数字化信息时代.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医生,专家希望通过网络来获取相关的医学信息.传统的营销策略已经不能满足现有的医药市场的发展,找到新的营销模式势在必行.在本节作者将以 STP 营销来分析 A 制药公司的在线营销策略.
所谓 STP 营销其指的是市场细分(Segmenting market);选择目标市场(Targetingmarket);市场定位(Positioning).
市场细分
企业多市场的细分是通过对顾客需求差异的定位从而帮助企业获得更大的利润.
A 制药公司经过调研发现有 77%的医生通过互联网来搜索专业性的医学资料,45%的医生喜欢通过智能手机以及iPad寻找药品信息.医生们在互联网成为主流的时代,依赖于这种数字互动,数字技术贯穿了他们的整个职业生涯.
不仅如此,A 制药公司也得到客户的反馈,客户们希望在互联网上面可以得到品牌药品的信息,并且希望通过多种渠道来与制药公司取得联系.
所以 A 制药公司在线营销的对象主要为医生和医学专家,希望提供全面的医学信息帮助到医生和医学专家,从而推广 A 制药公司的品牌形象.
选择目标市场
根据理论依据,共有三种目标市场策略可以供选择:
(1)无差异市场营销:当公司细分市场很少是可以考虑采用无差异市场营销(2)差异性市场营销:公司根据细分市场,顺应消费者的不同需求从而扩大产品种类等提高销售量.
(3)密集性市场营销:公司将市场营销集中在少数有利的细分市场在全世界制药企业传统的销售和营销模式正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在欧洲,埃森哲最近的研究揭示了近两年来传统营销的效率下降了 20% .在美国,另一项研究中显示,制药公司自 2007 年来已经减少了销售代表的数量,并且投资于其他销售渠道.
中国市场也不例外.面对面的营销方式仍然很重要,但医生和专家的行为正在发生变化,这使得销售代表传统拜访医生的方式效果越来越小.医生的时间越来越有限,在一些国家,医生都不堪重负的工作,根本没有时间接受销售代表的拜访.而且有些医生和专家在医学特定的楼层工作,销售代表根本没有办法与他们进行接触.
根据这样的医药市场环境,A 制药公司将市场营销集中在有利的细分市场--即通过有效的在线营销策略,影响到更多的医生和专家来参与到医学网站的互动,从而有效地提高药品的品牌形象,并且影响医生的处方行为从而提高药品的销售业绩.
市场定位市场定位简而言之就是在客户心目中树立独特的形象.
A 制药公司的产品定位为患者提供富于创新,卓有成效的处方药产品.
A 制药公司的企业定位是开发、供应和推广优势治疗领域中富于创新、质量上乘的医药产品.保持高度的企业责任,加强对中国市场的长期承诺,成为中国医学界的首选合作伙伴.
A 制药公司的竞争定位:A 制药公司的在线营销市场定位是在建立数一数二的医学信息平台,为 A 制药公司在医药市场建立新的营销模式提供渠道.
A 制药公司消费者定位:确定企业的目标客户群,主攻癌症、心血管、中枢神经系统、呼吸和麻醉等治疗领域.
所以说市场定位的关键是 A 制药公司企业要设法在自己的产品上找出比竞争者更具有竞争优势的特性.竞争优势一般有两种基本类型:一是价格竞争优势,就是在同样的条件下比竞争者定出更低的价格.这就要求企业采取一切努力来降低单位成本.二是偏好竞争优势,即能提供确定的特色来满足顾客的特定偏好.对于 A 制药公司而言第二种市场定位更加符合其市场战略.
A 制药公司在线营销的市场定位概括而言就是以高新数字化平台使得医生获取医学和药品信息更加简便和快捷,从而提高品牌药品的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