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mba论文 > mba企业管理论文

一汽-大众公司自主研发现状和问题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1-20 共10265字

  第 2 章 一汽-大众公司自主研发现状和问题分析。

  2.1 公司自主研发概况。

  产品自主研发能力是汽车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研发的质量和效率对产品的竞争力和企业发展战略都有重要影响,是产品研发能力和水平的主要标志。一个新平台产品研发会对企业在相当长一段内的生产经营产生巨大影响。往往有的企业因为开发并适时推出了好的产品而大获成功,而有的企业却因为在一个产品开发上的失误而导致走向衰败。汽车产品研发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管理等多方面学科,并且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和时间等资源,因此必须具备强大的研发体系支撑。拥有雄厚的研发能力,才能持续开发出有竞争实力的汽车产品,为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基础的保证。

  2.1.1 企业概况。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一汽-大众)是由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德国大众汽车股份公司、奥迪汽车股份公司和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合资经营的大型乘用车生产企业,成立于 1991 年,是我国第一个按经济规模起步建设的现代化乘用车生产企业。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一汽-大众已经在东北长春、西南成都和华南佛山建有三大基地,拥有长春一厂、长春二厂、成都三厂、佛山四厂、长春发动机传动器厂、成都发动机厂以及冲压中心共七大专业生产厂。

  2014 年 7 月,中德双方签署了联合声明,将依次在青岛和天津建立一汽-大众华东、华北新生产基地,以满足产能和市场需要。青岛工厂项目建设,根据规划显示,一期工程可以年产轿车30万辆。生产基地预计将在2017 年至2018年投入运行,主要投产 A 级车和 SUV 车型。此外除青岛生产基地,一汽-大众天津生产基地也在规划中。

  一汽-大众在飞速发展的过程当中,不断提高技术研发能力。从 2004 年开始,一汽-大众转变思路,定了明确的自主研发战略目标,从单纯的汽车生产型企业向集汽车研发及生产于一体的成熟企业迈进,从单一的制造能力,向产品设计、制造、销售及技术更改这样一个闭环全过程拓展。从开始进行新宝来自主研发开始,一汽-大众在硬件、软件、人才等方面加大了投资力度。目前,公司拥有造型中心、虚拟现实中心、测量技术中心、汽车安全中心和多功能实验室等重要专业部门。比较完备的试验手段及测试设备,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一汽-大众在产品预开发、本地化开发、国产化认可、零部件开发以及整车道路试验等方面得到了全面提升,具备了较强的产品开发技术实力。

  2.1.2 产品介绍。

  从 1991 年到现在,是中国汽车工业飞速发展的 23 年,全国汽车市场年销量从 1991 年的 50 万辆增长到 2013 年的 2000 万辆,超过了美国和日本,位居世界第一;这 23 年也是一汽-大众和中国汽车工业共同成长,奋力拼搏的 23 年,经历了起步、成长和快速发展阶段,从成立之初的 15 万辆经济规模到当前的170 万辆产销规模,从单一车型到两大品牌、十几款系列产品,已成为国内成熟的 A、B、C 全系列乘用车生产企业。大众、奥迪两大品牌 11 大系列产品--奥迪 A3、奥迪 A4L、奥迪 A6L、奥迪 Q3、奥迪 Q5、迈腾、CC、速腾、宝来、高尔夫和捷达轿车,每款产品无论是性能还是销量都是其细分市场里的主导产品。

  1991 年,第一辆捷达(Jetta)车在一汽-大众下线,在历经 23 年的风雨历程中,捷达逐渐成为中国汽车市场最具竞争力的车型,皮实耐用,是捷达的代名词。23 年来,捷达在技术上不断创新,在 20 多年的中国轿车发展史上创造了 18 项第一。1997 年,在其它国产轿车还都采用化油器式发动机时,捷达率先采用 1.6 升单缸 5 气门电喷发动机。1998 年,捷达率先装备自动变速箱,圆了国产 A 级轿车的自动档之梦。2002 年,一汽-大众在节能环保上又卖出一大步,把柴油发动机装到捷达上,开创了中国家庭轿车新动力时代。捷达在动力技术提升之外,安全性也在与时俱进地提高。1998 年,首先采用 ABS 防抱死刹车系统,开创了国内 A 级轿车批量安装 ABS 的先例,使得防抱死刹车系统不再是高档豪华轿车的专利。2002 年,装备双安全气囊,在安全性能上又一次实现质的飞越。捷达除了内在品质和技术的不断提升外,在外观上也不断更新变化,满足市场需求,在 20 多年的历程中完成了三次改脸。

  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用户对轿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德国大众的紧凑型轿车宝来 2001 年登陆中国。从捷达到宝来,是一汽-大众车型大众品牌系列化的开始。

  宝来的动力性和操控性是其最大的优势,被广大客户定位为“驾驶者之车”.2008 年 10 月,宝来品牌又迎来了新的春天,新宝来上市了。新宝来轿车是一汽-大众历经 4 年之久,自主研发完成的一款经典之作,其在保留了“驾驶者之车”德系轿车优秀基因的同时,又融入了更多中国的元素,人性化的设计理念,成为一款既注重产品质量,又实用的生活导向型轿车,堪称中国汽车市场上自主研发轿车的汽车价值经典的典范。

  作为一汽-大众全新自主研发的第一款车型,整个研发团队用四年的时间急速追赶世界汽车科技的前沿,第一次参与产品的前期概念开发,第一次制定开发明细表,第一次参与大规模的结构设计,第一次完成试制样车的制作,第一次组织开发试验验证,第一次全面深入的介入德国大众开发流程体系,率先在公司内推广同步工程小组的概念,引导带动公司各部门有条不紊地参与到整个开发流程中来。

  卓越的团队打造完美的产品,同时完美的产品又激励卓越团队的提升,新宝来的开发为广大客户提供了一台价值经典汽车,锻炼培养了一支产品研发队伍,探索和开拓了一汽-大众自主产品开发流程,一汽-大众的产品研发团队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产品工程部蜕变为技术开发部。

  奥迪是国际着名高档豪华汽车品牌,主要有 A 系、Q 系、R 系、敞篷车及运动车系列。目前,一汽-大众引进国产的奥迪车型主要是 AudiA6/A4/Q5/Q3/A3系列,并且在中国市场取得巨大成功,一方面是由于保留了奥迪品牌的科技领先、尊贵和运动的基因,按照“三同标准”(同一星球、同一奥迪、同一品种)进行国产化,更重要的是为适应中国市场和中国用户进行了二次本土化开发。

  2.1.3 产品研发发展历程。

  产品是企业的立身之本,也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从公司成立之日起,技术开发部战线的员工就为了车型的引进和开发开始了孜孜不倦的努力,可以说, 一汽-大众的产品研发是从实干和学习中不断的发展壮大起来的。

  2004 年之前,一汽-大众产品工程部的主要职责是对引进车型进行部分零部件的国产化工作,主要任务是解读和翻译标准、图纸等技术文件。整个公司对德国大众 PEP(产品诞生流程)的应用仅仅关注在批量生产准备和批量生产阶段。但就是通过这样的一个过程,完成了国产化经验的原始积累,为后续公司进行自主研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市场竞争愈演愈烈,各大汽车公司都逐渐发展自己的研发能力,以及公司实力的不断增强,一汽-大众也同样制定了自主研发战略,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研发能力,快速、低成本地生产出合适的产品,才能更好的满足市场的需求。在 2004 年启动了新宝来项目,新宝来的开发是从德国大众研发流程的起始点开始的,并且对每一个环节、每一个节点都按照德国大众的标准流程来执行,比如数据数控模型的验收过程,一共就召开了超过 30 次的评审、验收会,最终得以验收。这是公司第一次对 PEP 产品诞生流程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参与、应用,对一汽-大众的产品开发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具体的自主开发工作及车型的历程如下:

  针对捷达轿车 Jetta:

  1991 年,引进捷达 Jetta A2 轿车;

  1998 年,投产了捷达王,对老捷达轿车进行了第一次的外饰改型;

  2000 年,捷达轿车进行了第一次的内饰改型;

  2004 年,对捷达轿车进行了外饰的第二次改型;

  2009 年,捷达轿车进行了外饰的第三次改型;

  2012 年,自主开发并投放了全新的捷达下一代轿车;

  2016 年,将生产对内外饰进行了改型的全新捷达的升级版。

  针对宝来轿车 Bora:

  2001 年,引进宝来 Bora A4 轿车;

  2006 年,针对宝来轿车进行了第一次的外饰改型;

  2008 年,公司自主研发的新宝来问世;

  2012 年,针对新宝来轿车进行了第一次大的内外饰改型;

  2015 年,对内外饰进行全新改型的新宝来轿车将投放市场;

  2016 年,新宝来的变型车,既有 SUV 的功能,又具备运动型轿车的功能

  的新宝来轿车将会投产。

  针对迈腾轿车 Magotan:

  2011 年,从德国大众引进 Magotan B7 轿车并直接进行加长改造;

  2016 年,将生产从德国大众引进并直接进行加长改造的 Magotan B8 轿车;

  针对速腾轿车 Sagitar:

  2014 年,将生产进行了内外饰局部改型的速腾升级版轿车。

    2009 年 7 月,产品工程部退出历史舞台,“技术开发部”正式成立,职能涵盖了整车集成开发的全部范围,正式宣布一汽-大众公司从生产型企业向集研发和生产与一体的成熟轿车企业迈进。

  开发意味着从无到有,是一个企业从单一的制造能力,向产品设计、制造、销售及技术更改这样一个闭环全过程的拓展,是一汽-大众成熟的标志,是一汽-大众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同时也是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化的产业结构调整的信号,是一汽-大众为了适应新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国家宏观经济结构转型形势下所必须完成的一次蜕变。因此,一次简单的更名,孕育着深刻的内涵:

  一个部门核心能力的转化:从国产化到自主研发;一个企业发展战略的转型:从制造到创造。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