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mba论文 > mba企业管理论文

商业银行票据业务研究的理论基础(2)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9-08 共7224字

  2.3.1 风险识别

  从前文的分析来看,商业银行票决业务大致可以分为承兑、直贴现和转贴现三种,不同业务类型所面临的风险是不同的。

  (1)承兑业务中的风险识别。承兑业务中的风险主要分为信用、解付、交易背景审查及操作四种。

  信用风险。一般情况下,当银行对汇票进行承兑后,银行就成为票据到期付款的第一责任人,为此银行在对票据承兑申请人的信誉及资信情况提出严格要求外,还按照一定比例向成对申请人收取保证金,当承兑申请人丧失按期承兑的能力或者毁约时,如果在保证金范围内支付,则银行的承兑资金损失较小;一旦承兑金额超出了保证金范围,则银行所承受的风险就将会显着增加。

  解付风险。作为一种要式凭证,如果汇票复合法律规定的要式条件,意味着银行必须无条件地付款,因此对于银行自身来说,其也承担着审核的职能。如果汇票本身存在一定的瑕疵或者问题未被银行发觉,则所造成的损失只能由银行自行承担。

  交易背景审查风险。根据我国《票据法》规定,票据行为的产生必须以真实、合法的商品交易或者服务交易为基础,因此银行在办理承兑业务时必须对这一基础进行严格的审查。但在企业实践中,很多交易往往都是先发货、或开票,因此承兑人在进行承兑申请时往往只有交易合同,银行很难对交易过程进行监督,无形中加大了承兑风险。尤其是近几年来,银行之间由于票据业务竞争的激烈,往往放宽了对背景审查的尺度,扩大了承兑风险。

  操作风险。票据的签发、承兑需要往往需要经过几个环节(如图 3.1,工行票据承兑就需要经过 9 个基本环节),忽视了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给银行带来风险。

  如在保证金规范使用方面,如果银行不进行严格监管,一旦企业将这笔资金归入不同的财务科目,而此时企业又面临着诸如法院强制执行的官司,冻结了该笔保证金,则会使得银行面临承兑资金损失的风险。

  (2)直贴现业务中的风险识别。辨别票据真伪的风险。票据真伪的辨别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票面审查主要包括对瑕疵票据,如对于票面不可更改要素的更改等;票据有效性审查,如对背书是否规范、贴现是否在有效期限内等;是否为伪造或者变造票据的审查,一些犯罪分子往往通过伪造、变造或者克隆票据来"以假换真",如果在这些审查环节出现纰漏,则会增大银行的贴现风险。

  信用风险。贴现业务的信用风险来自于三个方面,分别为承兑人风险,保证人风险和贴现人风险。无论是商业承兑还是银行承兑,这两种票据都需要承兑人具有一定的信用等级,且必须要确保承兑人不存在延期付款和承兑违约的行为,一旦这两种行为发生,就会给票据贴现业务带来风险。当银行对申请贴现的票据的风险判别较高时,往往会要求贴现申请人提供一定的保证人,以此来提高票据的对付保证,但在实践中,保证人在某种情况下也可能会出现无力还款的情况。贴现人风险出现的状况主要是当贴现人将其申请贴现的票据收款权进行转让后,在票据承兑人拒绝兑付票据时,银行享有向出票人、保证人、收款人等任一背书人或者被背书人索要票款的权利,但在无形中银行也会由于票据当事人违约而出现延期付款的风险。

  交易背景审查风险。虽然《票据法》中对于票据签发、取得和流转有着严格的规定,但在实践中由于企业各种交易关系所涉及的票据品种非常繁多,如果银行防伪手段落后,即使企业能够提供各种票据原件,银行也会存着交易背景审查环节无法发现的可能,与此同时也不能避免企业将税票重复流转从而放大交易背景的目的,再加之部分银行出于提升经营业绩的需要减少了交易背景审查的材料,这些都会从客观上放大票据贴现的信用风险。

  票据托收时效性。票据权利是具有一定的时效性的,如果在规定时间内持票人并未向付款人提示付款则会相应的失去票据权利,但此时其还具有一定的民事权利,银行有可能会被拖进官司审查环节,从而加大风险;此外,由于票据贴现率的高低将会直接影响到银行的贴息收入,而贴现率是会随着社会整体经济环境的变化而调整的,因此银行也面临着收益不确定的风险。

  (3)转贴现业务中的风险识别。目前我国对于票据转贴现业务尚未制定统一的流程或者管理办法,因此也就无法全面确保票据在转贴现过程中的合法性与合规性,由于我国当前法律规定已经回购的票据不能用于质押和背书转让,如果一旦出现交易违约行为,债权人的合法权利就得不到有效的保障。此外,部分商业银行在票据转贴现过程中还存着"代保管"等不规范行为,极易导致买空卖空,从而影响整个票据市场的系统安全。

  流动性风险。转贴现一般是商业银行之间在资金紧张时所采取的一种缓解资金压力的行为。由于商业银行的资金情况与国民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其对资金的需求也相对集中,当国民经济运行良好时,大部分银行之间资金充裕,因此发生流动性风险的可能性小;但当社会整体银根紧缩时,银行之间普遍资金紧张,这就使得票据的转贴现很难实行,从而出现流动性风险。

  政策性风险。目前商业银行对于已经回购的票据要求既不能进行质押,也不可以进行背书转让,这就变相使得本来不具备信用拆借职能的商业机构变相地介入了拆借业务,进而形成一个游离于货币市场管理体系之外的"拆借市场",影响了整个货币市场的平稳发展。

  2.3.2 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通过对风险因素发生可能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风险将会对项目产生的影响所进行的定性或者定量评价。一般来说,可以根据风险产生的后果将风险因素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在操作实践中,可以借助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来对识别的风险点进行评价。目前在商业银行票据业务风险管理过程中经常采用的风险评估方法是风险图评估法和风险价值方法(VaR)。风险图评估法就是通过对风险严重性和风险可能性两个指标来构建一个二维空间(如图 2.1 所示),分成四个区域,其中风险发生严重性是根据银行自身所能够承受的风险水平来设定的,而风险发生可能性则是指风险发生的概率,通过这两个指标所制定出的风险图就可以实现对风险的有效认识,从而指导银行决策。

  风险价值方法(VaR)是一种对投资组合风险进行全面量化的方法,指在市场正常波动下,在未来特定时间和一定置信水平下某一金融资产(投资组合)可能发生的最大损失。这种方法的特点在于能够简明地表示市场风险的大小,并且可以在事前计算出风险,从而有助于风险的放亏欠控制,由于其科学性强,操作简单,且可以对市场风险所需要的资本进行判断,因此其已经成为商业银行经常采用的风险评估工具。

  2.3.3 风险应对与监控

  风险应对是在明确项目所面临的风险,并对风险发生概率进行科学分析基础上,对如何处理风险所形成的各种对策建议,具体有风险应对、风险转移、风险规避、风险承受等方法。管理者在选择风险应对措施时要重点考虑风险的可转移性、可规避性、可承受性和可缓解性。而风险监控是指项目决策者根据风险因素的变化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对于整个项目风险进行全程管理、控制的过程。由于风险因素将会随着项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随之改变,其所引起风险的可能性也将会随之变化,只有时刻关注风险因素的变化趋势,才能提前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从而降低风险因素对于项目的影响。在具体方法上,管理者可以选择风险预警、风险审计、净值分析等方式。

  目前在商业银行票据业务风险管理领域,其票据业务风险管理的措施从总体上可以分为内部措施和外部措施两种,其中内部措施为银行要端正经营思想,增强风险防范的意识,严格客户准入条件;信贷部门严把关,审查、监督并用,严格执行签发银行承兑汇票免保审批制、担保和抵(质)押登记手续,防止从业人员把手续简单化;把内控制度作为切入点,创新服务手段,授信管理坚持总量控制,审签分离,坚持对大额授信银行承兑汇票业务集体讨论制,定期跟踪检查。而在外部措施方面,则需要政府及金融监管机构完善票据管理制度,健全法律法规,增强风险监管;加强社会信用制度建设;构建商业银行的票据信息平台;大力发展票据防伪技术。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