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4 缺乏完善的风险报告制度
从工行深圳分行票据风险管理现有的制度和流程来看,风险报告并不属于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管理者也还没有充分认识到该项工作的重要性。随着该行风险管理体框架的构建,风险报告就成为了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但目前工行深圳分行在票据风险报告方面还缺乏横向和纵向的报告体系,对于风险事件发生的整个过程及从中得到的经验总结还不够,即使有些重要的、影响比较大的风险管理事件上报到了票据业务中心,也只是简单的事件经过介绍,这就使得信息报告的时效性下降,在风险管理对策设计上就失去了先机。
3.3.5 风险管理系统性有待提升
从前文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虽然工行深圳分行针对票据业务风险管理已经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也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风险应对方法。但从整体上看,票据业务风险管理的系统性还有待提升,如果工作人员只是清楚自己的工作有哪些手续,向那些领导进行汇报而不知道原因,不知道这些工作环节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点,不理解为什么需要报送报表,必然会使银行的票据风险管理一直处于事后管理的状态,起不到减少风险损失的目的,只有使票据业务风险管理中心的全体员工明确的知晓票据业务的风险管理究竟是什么,怎么预防,成功预防的具体效果是什么,其风险管理才算真正落到实处。
3.4 深圳分行票据业务主要风险识别
从整体上看,工行深圳分行目前面临的票据风险不大,不良率也较低,但是由于深受我国当前票据市场尚不健全的影响以及银行内部在票据业务风险管理过程中的不足,该行在票据业务回收、盈利方面还是存在着较大风险的,主要表现在信用、市场和操作三个方面,其中信用风险最为突出,约占票据业务风险的 50%;其次为操作风险,主要是在票据业务操作流程方面存在一定的漏洞,这方面的风险约占 30%左右;最后是市场风险,占比约为 20%,主要是由于缺乏市场保护机制而导致的票据价格变动而产生的风险。
3.4.1 信用风险
从整体来看,工行深圳分行票据业务中心的客户主要是同行业的其他银行,有一小部分为信誉良好的企业,在国家经济稳健发展时期,信用风险尚未表现出来,但在外部宏观环境急剧变化的情况下,信用风险的危害就逐渐显现。由于受到国际经济危机的整体影响,国内很多行业都出现了经济消退的问题,很多与工行深圳分行有合作关系的企业由于资金链断裂,而影响到期票据的偿付。如 2012 年 9 月,深圳银行 C 支行给予江苏 F 公司 3 亿元 40%保证金的银行承兑汇票授信,期限为一年,敞口部分以房产作为抵押。并于 2012 年 10 月 14 日向客户签发银行承兑汇票 1.7 亿元,期限 6 个月,汇票于 2013 年 4 月 16 日到期时,因该公司资金回笼不及时及担保方提出不愿意继续为其授信提供担保等原因,无法按时兑付银行承兑汇票,造成银行垫付 10087 万元。这一风险形成的主要原因在于客户为异地客户,银行对客户的调查不够仔细,只注重担,以为有了抵押物就能防止企业贷款出现风险,同时对企业股东及关联企业调查不清,贷后工作不够仔细,未能完全掌握企业以及关联企业的经营动态,以至关联企业出现风险后,未能及时处理而出现风险。
由于工行深圳分行的票据业务以承兑为主,因此类似的信用风险在银行内部占比较高,截止 2013 年末,深圳银行累计出现的票据垫付余额为 4.9 亿元,占银行承兑汇票余额达 2.31%,远远高于整体不良贷款率的 0.58%.
3.4.2 操作风险
从业务操作特点来说,虽然工行深圳分行的票据业务严格按照总行的统一授信管理,主要是票据承兑业务,但在交易方式上还基本以实物交易和柜台交易为主,因此在票据交换、保管、贴现、转让都环节都可能出现由于操作人员失误而产生风险;从银行当前的票据业务实践来看,由于票据业务中心人手有限,分散在各个营业网点,且银行关于员工票据风险审核方面的培训业开展的非常有限,在员工培训上基本采用"以老带新"的方式,对于一些重点大客户则指派客户经理,同时赋予其较大的自由处置权,银行去年就曾出现过营业网点客户经理将本行的业务介绍给其他银行的行为,给银行带来了隐性损失。此外,由于每笔业务都需要依靠仪器进行票据识别,且每笔交易都需经过审验、复印资料等基本环节,因此在业务办理过程中极易引发道德风险;从票据业务未来发展趋势上看,新兴的电子票据虽然能够提升银行整体的信息化水平,但由于操作系统较为复杂,一些经办人员在录入过程中也可能由于差错而给银行带来资金和声誉上的损失。
3.4.3 市场风险
此处的市场风险主要是指利率风险。从理论上看,我国商业银行票据业务已基本形成以 Shibor 为基准的市场定价,因此利率风险也是影响工行深圳分行盈利水平低一个重要因素。以 2009 年为例,当年工行的票据价格全年持续上涨,最高涨幅更是达到了 182%,如果在 6 月买入金额约为 2 亿元、剩余期限为 2 个月的转贴现票据,则可以获得利息收入约为 152 万元,而如果在 7 月份买入同等条件的票据,所获利息收入约为 201.3 万元,但如果在 11 月份买入,其所获得的利息收入则可达到 327 万,由此可以看出如果银行不能够对国家整体经济水平及利率水平进行宏观分析与判断,将会给银行造成巨大的机会收益损失,这也是票据业务风险的一个重要方面。
3.5 票据业务风险成因分析
3.5.1 信用风险成因分析
笔者认为,造成工行深圳分行票据业务信用风险的成因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当前我国票据业务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导致了票据在实际流程过程中成本提高,尤其是各种票据业务纠纷的存在以及在票据犯罪惩处方面的缺乏更是进一步制约了票据业务的发展;二是缺乏对票据市场的有效监管,这里的监管不仅仅指行政监管,还包括行业内对票据业务整体运营的监管,目前人民银行、银监会等票据市场的监管机制还是落后于现实发展需要的;三是缺乏相应的风险预测技术。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对风险进行衡量,并形成了 KMV 模型,Credit Risk+信用风险附加模型等成熟的工具,但这些工具目前还未在深圳分行得到应用,从而使得信用风险在管控方面的滞后。
3.5.2 操作风险成因分析
造成工行深圳分行票据业务产生业务风险的原因很多,既有票据法律法规及监管的缺失,也与全社会信用体系尚未建立有关,再加之复杂的市场利率变化,都使得票据市场的风险不断加大,但这些都属于外部原因,是所有商业银行发展票据业务所共同面临的外部环境,更为深层次的原因还在于工行深圳分行内部在票据业务风险管控建设方面的不足。
(1)内部管理薄弱。组织内部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其运营效率以及经营业绩,这点对于工行深圳分行来说也不例外。银行内部整体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其票据业务的风险水平,一些重要的内部环节缺失或薄弱加大了票据业务风险发生的可能。
例如银行内部由于对档案资料管理不严格使得票据业务资料在审核传递过程中的丢失,一些重要的财务账目与实际不相符等等,这些都会使得票据业务中心一线审核人员在进行审查时出现误差;甚至极个别员工利用工作便利内外勾结,伙同银行外部人员套取银行承兑资金,使得银行遭受重大的经济损失,即使日后银行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该问题,但资金往往也不能够全额追缴,可以说内部管理环节的薄弱不仅给银行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也给银行的市场信誉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2)操作流程不够严密。作者通过整理分析工行深圳分行近几年来发生的票据诈骗案件以及未遂案例发现,除了一线员工在业务操作上的失误外,更多的是源于内部在业务操作流程方面的不足,如流程设置不规范、监管职责不到位、对于失误人员处罚过轻等等。虽然工行深圳分行近年来对票据业务办理的条件、担保要求、操作程序、重要凭证管理等重要环节都建立了比较健全的管理制度,但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些制度并没有很好地落到实处,员工在业务实践中还是存在着有章不循、违章操作等问题,如银行为了规避风险设立了"三查"制度,但并未对工作人员没有严格执行"三查"制度的处罚措施或审查程度进行严格限定,这就使得在核查过程中出现部分工作人员为了减少工作量,未完全按照规定进行核查的行为,加大了票据业务的办理风险。
(3)风险防控意识不强。除了客观原因之外,票据业务部门人员主观上对票据业务风险管控意识不强也是造成票据业务风险加大的一个重要原因。相对于传统的现金业务而言,工行深圳分行对于票据的承兑与贴现业务接触较少,因此其对业务的操场流程与风险管理等缺乏丰富的经验,再加之票据融资品种在近年来发展较为迅速,业务人员也许刚熟悉了一个票据品种,马上又有一个新的票据品种出现,这也降低了员工业务的熟练程度。虽然总部也知晓员工在风险意识和风险识别、控制能力方面存在不足,但在扩大业务量,争夺更多客户与市场份额的压力下,缺乏相关人员的培训。
3.5.3 市场风险成因分析
市场风险的成因主要是由于利率变化而导致的。一方面,由于利率市场的变动,使得银行在票据定价上滞后于利率变化,从而影响业务收益,与此同时,利率市场的变动也使得银行面临着收益曲线和基准风险,正是由于期权买入和卖出两个过程中存在不一致的支付风险,受"杠杆效应"的影响,银行的交易账户和非交易账户的财务风险。除了这些由于客观因素导致的利率风险外,深圳分行内部对于利率风险的应对不足也是风险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银行内部缺乏科学有效的市场预测模型,同时也缺乏丰富的市场预测能力,必然使得银行在票据贴现、再贴现和转贴现过程中的竞争力下降,有时还会因为买入和卖出之间的价差,导致银行的盈利水平降低。除此之外,票据市场种类单一、风险过度向银行体系转移等不稳定因素都是造成建行深圳分行票据业务市场风险的重要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