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 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本文以 GN 公司风险管控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为研究对象,先对 GN 公司现有的内控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介绍,然后以此为基础对 GN 公司当前存在的内部控制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 GN 公司的内部控制体系进行了基于风险管控方面的设计,并以 GN 公司下属 FC 二期发电厂人力资源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为例,对新设计的内部控制体系进行了评估,最后给出了若干内控建设的改善对策,主要结论如下:
(1) 设计了基于风险管控的内部控制建设的流程再造
企业应首先对公司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梳理,并对这些潜在风险的成因进行分析及评估其严重程度,然后公司应结合自身情况及内外部环境,制定出适合公司运营特点的若干风险应对策略,公司应当比较不同的风险应对策略,并对其将对公司产生的影响进行评估,进而选择出符合公司实际的应对策略。最后,公司应当对初步选择的应对策略进行整体测试,形成内控缺陷清单追踪整改进度,检查整改效果,确保整改工作落到实处。
(2) 归纳了企业在内部控制体系实施时可能会出现的风险问题
由于内部控制概念,引进国内的时间并不长,许多传统的国有企业的管理模式与内部控制有许多相冲突的地方,主要体现在:1、企业管理阶段还处在较早期的人管人的管理模式,缺乏制度上的约束机制,企业员工对内部控制的理解也较为肤浅,甚至存在很多误解,导致内部控制难以在企业内深入推广;2、由于行业成熟的原因,下属单位在日常生产过程中以形成一套约定俗成的工作规矩,在实施内部控制时,下属企业仍存在为避免内部控制的束缚,绕开内控体系实施生产的情况。3、公司作为机关本部,由于信息不对称,信息系统建设不完善,导致监管手段不足,对下属企业缺乏有效的、实时的监管手段。4、缺乏自上而下的考核机制。4、内部体系建设未能与时俱进,部分制度设计有待进一步完善。
(3) 提出了企业进一步提高内部控制管理水平的若干对策
首先,企业应该持续加大内部控制的施行力度,坚持贯彻内部控制体系;其次,公司应当进一步提升内部控制监管效率,合理利用各种监管工具,不断增加各类监管手段,有效降低内控工作中的人为风险,提升内控监管效率;再次,公司应当继续深化完善内控考核奖惩机制,通过将内控考核机制与人力资源考核机制相结合,把内控考核的各项内容逐步细化,层层落实,最终落实到公司每名员工身上,把内控考核做细做实。最后,公司应当不断调整完善内控制度,建立适合公司发展、适合时代特征的内部控制体系。
7.2 展望
内部控制在我国的发展历史还较为短暂,特别是针对部分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更是在近几年才慢慢得到了政府国家、相关监管部门及上市公司的重视。因此,各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时间都较短,许多业务的内部控制有效性尚需等待时间的检验,此外,目前在已实施内部控制体系的上市公司中,许多内控缺陷仅仅属于较为普遍广泛的风险,各行业的企业存在的差异性风险尚没有在目前的内部控制体系实施过程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各行业公司对各自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尚需时日,方能完善。另外,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本身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在企业运营中不断完善。因此,笔者在本文的研究中,仅能针对公司现有的风险及缺陷进行研究,并提出改进措施。在今后的研究中,笔者将继续收集内部控制体系运行的相关数据及情报,对企业内部控制建设中的具体而且典型的风险缺陷,进行深入研讨,如文中所述一般,将内部控制的研究进一步做细做实,将研究深入到公司各业务流程中去。
参考文献:
[1] 张颖,郑洪涛。 企业内部控制[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2] 岑英杰,曹梦霞。 企业内部控制[J]. 煤矿机械,2010.
[3] 刘春平。 企业内部控制[J]. 企业导报,2009.
[4] 池国华。 基于管理视角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系统模式[J]. 会计研究,2010.
[5] 杨有红,陈凌云。 2007 年沪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研究-数据分析与政策建议[J]. 会计研究,2009.
[6] 张先治,戴文涛。 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系统研究[J]. 审计研究,2011.
[7] 杨志国。 关于《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制定和实施中的几个问题[J]. 财务与会计,2010.
[8] 池国华,关建朋,乔跃峰。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系统的构建[J]. 财经问题研究,2011.
[9] 高存忠。 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J]. 工业审计与会计,2011.
[10] 刘霄仑。 风险控制理论的再思考:基于对 COSO 内部控制理念的分析[J]. 会计研究,2010.
[11] 董月超。 从 COSO 框架报告看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异同[J]. 审计研究,2009.
[12] 黄苏荣。 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初探[J]. 品牌,2010(6)。
[13] 水艾平。 浅议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J]. 当代经济,2011.
[14] 周放生。 企业的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J]. 中国流通经济,2009.
[15] 赵冬梅。 财务风险控制导向下企业内部控制研究[J]. 财会通讯:综合(中),2010.
[16] 王勇。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解读[J]. 中国内部审计,2009.
[17] 张玉。 中外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理论与实务比较[J]. 会计之友,2010.
[18] 张潇蔚。 COSO 框架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启示[J]. 铁路采购与物流,2009.
[19] 白华。 内部控制,公司治理与风险管理--一个职能论的视角[J]. 经济学家,2012.
[20] 韩洪灵,郭燕敏,陈汉文。 内部控制监督要素之应用性发展--基于风险导向的理论模型及其借鉴[J]. 会计研究,2009.
[21] 樊行健,宋仕杰。 企业内部监督模式研究--基于风险导向和成本效益原则[J]. 会计研究,2011.
[22] 陈武朝。 在美上市公司控制重大缺陷认定,披露及对我国企业的借鉴[J]. 审计研究,2012.
[23] 谢晓燕,张龙平,李晓红。 我国上市公司整合审计研究[J]. 会计研究,2009.
[24] 李育红。 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控制有效性--基于中国沪市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财经科学,2011.
[25] 池国华,朱俊卿。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研究与改进建设--基于 2008 年深市 A 股公司的数据分析[J]. 科学决策,2009.
[26] 张海兰,冯建荣。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标准体系构建[J]. 财会通讯:综合(中),2009.
[27] 齐保磊,田高良。 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披露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深市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
[28] 张黎焱。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研究[J].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0.
[29] 黄寿昌,杨雄胜。 内部控制报告,财务报告质量与信息不对称--来自沪市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 财经研究,2010.
[30] 杨周南,刘梅玲,吴寿元。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研究--以 SJ(集团)上市公司为例[J]. 会计之友,2012.
[31] 狄为,陈英。 企业内部控制失效原因及对策分析[J]. 财会通讯:综合(中),2010.
[32] 李军训,陈静。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J].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0.
[33] 戴文涛,李维安。 企业内部控制综合评价模型与沪市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研究[J]. 管理评论,2013.
[34] 周琳。 新经济形势下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探讨[J]. 财会通讯:综合(中),2010.
[35] 袁晓波。 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来自中国沪市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 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
[36] 余卫东。 关于上市公司实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探讨[J]. 财经界,2010.
[37] 于海林。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合谋成因及治理对策研究[J]. 财会通讯:综合(中),2011.
[38] 冀冬鸽,周秀明。 风险管理视角下企业内部控制研究[J]. 财会通讯:综合(中),2011.
[39] 张晓梅。 浅议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和企业内部控制的构建[J]. 经济研究导刊,2010.
[40] 赵冬梅。 财务风险控制导向下企业内部控制研究[J]. 财会通讯:综合(中),2010.
[41] 张丽达。 内部控制与财务数据变动的相关性研究[D]. 2010.
[42] 王丽丽,张慧敏。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商业经济,2011.
[43] 郝素利,丁日佳。 基于社会责任的煤炭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体系框架设计[J]. 中国矿业,2011.
[44] 卫亚楠。 煤炭企业内部控制现状与完善途经探索[J]. 会计之友,2011.
[45] 张明涛。 浅析煤炭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及对策[J]. 商业文化(下半月),2012.
[46] 常青。 新形势下如何加强能源企业内部控制[J]. 创新科技,2013.
[47] 师建华。 对电力企业会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探讨[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
[48] 王善。 能源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研究[J].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
[49] 陈新宜。 加强能源集团企业内部控制研究[J]. 企业研究:理论版,2012.
[50] 熊维祥。 基于 SOX 法案视角的内部控制改进思考[J]. 现代商贸工业,2013.
[51] 王芳。 基于三鹿事件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研究[J]. 会计之友,2009.
[52] 陈巧山。 从公司治理的角度再度挖掘黄光裕案的几点启示[J]. 管理观察,2012.
[53] 杨泓谕,胡媛媛。 从齐鲁银行案件看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J]. 投资与合作,2011.
[54] 黄毅。 城市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J]. 经济导刊,2011.
[55] 崔晓莉,武磊。 万福生科财务造假案例分析及启示[J]. 现代商贸工业,2013.
[56] 曾凡武。 财务造假的动因分析及防范对策:基于万福生科案例分析[J]. 会计师,2013.
[57] 王博文。 光大证券乌龙指致沪指瞬间暴涨 5%,上交所介入调查,自营股存下跌风险[J].股市动态分析,2013.
[58] 刘霄仑。 风险控制理论的再思考:基于对 COSO 内部控制理念的分析[J]. 会计研究,2010.
[59] 商迎秋。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演变与战略风险思想探析[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
[60] 孟晓红,兰忠君。 新时期企业管理的创新对策[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
[61] JB Barney,张书军。 中国管理研究之展望:中国管理理论与管理的中国理论[J].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 Review, 2009.
[62] 吴焱,刘云彤,焦黎。 现代企业管理创新初探[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
[63] 王稳,王东。 企业风险管理理论的演进与展望[J]. 审计研究,2010.
[64] 胡俞越。 后金融危机时代下的中国企业风险管理[J].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0.
[65] 陈亚萍。 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 中国集体经济,2011.
[66] 曹元坤,王光俊。 企业风险管理发展历程及其研究趋势的新认识[J]. 当代财经,2011.
[67] 武晶,贾洪雁。 论我国风险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 学术交流,2010.
[68] Hollis Ashbaugh-skaife, Deniel W. Collins, William R. Kinney JR, Ryan Lafond. The effectof SOX internal control deficiencies on firm risk and cost of equity [J]. Journal of AccountingResearch, 2009.3(47-1): 1-43.
[69] Lori Kopp. Internal Control Assessment and Interference Effect [J]. The 9thAnnualConference on Business: Accounting, Finance, Management & Marketing, 2011.7: 37.
[70] Annukka Jokipii. Determinants and consequences of internal control in firms: a contingencytheory based analysis [J]. Journal of Management & Governance, 2010.3(14-2): 115-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