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mba论文 > mba企业管理论文

供应链和供应商管理概述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1-10 共3876字

  第2章 供应链和供应商管理概述

  2.1供应链管理的概述

  供应链管理的概念最早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西方国家,是传统物流管理逐步发展的产物,但与传统物流管理却有着很大的不同。

  1912 年美国的学者肖(Shaw)撰写了《市场流通中的若干问题》,该书中提到了物流概念,他把物质资料从供应者到需求者之间的物理运动称之为物流。80年代中期以后,伴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特别是JIT的出现,物流管理逐步开始关注消费者的需求,从单纯的货物管理在物理空间之间的转移,演变到注重各个环节之间信息的规划和共享。步入90年代后,物流在实践中应用了各种新的技术,大大激发了物流管理的研究往更高层次的理论逐步发展。学术界开始逐渐地认识到,为了充分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不仅要对物流还应对信息流、工作流和资金流进行相应协调,且这种协调单单在企业的内部是完全不够的,还必须在由生产企业、批发商、零售商、供应商和终端用户这整条供应链上进行密切合作,通过所有参与者的共同努力,来改善生产和流通整个过程的效率。1998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正式将物流定义为供应链的一部分,开启了物流管理通往供应链管理发展的开端。2005年初,美国物流管理协会正式更名为美国供应链管理协会,并颁布了最新的供应链管理的定义,即供应链管理是指对涉及采购、外包、转化等过程的全部计划和管理活动和全部物流管理活动。这一举措就说明了供应链管理这种全新概念已完全取代且吸收了传统物流管理的概念。

  对于供应链管理的定义,学者们给出了不同的解释,供应链管理的定义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种观点侧重于供应链管理是一种管理策略,且其目的是提升供应链的运作效率。菲利浦(Phllip)认为:供应链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管理策略,与传统意义上的管理是不同的,它强调企业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通过合作和信息共享来提高整个供应链的运作效率①。

  第二种观点则侧重于供应链与供应商之间建立相应的合作伙伴关系。Londe和Masters(1994)①认为:“供应链管理是一种战略管理,通过链条间企业共享信息和相互信任,发展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通过上下游企业间的协调与配合,提高对物流过程的控制,并提升供应链的运作效率。”

  第三种观点则侧重于供应链管理的整体运作,强调各个节点企业之间的参与。伊文斯(Evens)②给出的定义为:“供应链管理是一种整体的管理科学,通过对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管理,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客户连接在一起。”

  国内对供应链管理的研究起步比较晚,主要是运用国外供应链管理的理论来结合国内企业的特点,从而扩展到研究供应链管理。相对而言,马士华③对供应链管理的概念比较全面,他认为供应链管理应该包括原材料的采购、产品的制造、商品的销售、直到最终用户的整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随着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以及工作流的资源高效使用,供应链运作最优化的实现是基于最低的成本,最简洁的方式和最快的速度。

  2.2 供应商管理的相关概念

  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日本企业在国际舞台上让其他国家的企业感受到非常大的挑战。因此发达国家的经济领域及管理领域都全力以赴地研究和分析日本企业飞速发展的原因。

  经过多方研究发现,日本企业与他的供应商之间存在着特殊合同关系和紧密的合作关系。在1990年,麻省理工大学的国际汽车研究小组发表了一书——《改变世界的机器》,该书种就详细阐述了日本企业和他的供应商间的关系。早期学者得到了结论,在日本的传统社会文化中所建立的信任的合作关系是比较稳定的,而对信赖度较低的西方社会而言,企业就难以与供应商之间建立起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

  如何更好地维护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这一课题正引起公众越来越多的重视。当前很多专家和学者从实证研究的着眼点来论述该课题。如Andrew D.Nicolle④等人强调要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就必须要在企业的内部成立一个工作小组,由该小组来负责维护供应商,小组的工作人员应该来自于多个职能部门。要求供应商所在企业也组建这种多职能的小组,然后双方的多职能小组再构建成联合小组来进行后续的协作。

  以 Heckman 为典型代表的学者提出,为了科学并合理的进行供应商的管理,可将供应商管理划分为六个相互联系和分割的不同阶段:分析与选择、人员配合与协作、供应中的信息沟通、定期的审核与评价、调动供应商积极能动性的激励制度。

  ①Wagner和Johnson等学者通过对企业与其供应商关系的研究将供应商管理细化为如下五个阶段:首先是对供应商进行分类,其次是选择适合企业的供应商,然后是对供应商的供货质量、时间等指标进行评价,第四阶段是按照标准对供应商进行分级管理,最后是建设与企业战略相适应的供应商体系。

  ②在供应商管理中,国内和国外学术界研究的重要问题是如何正确的选择供应商。

  许多专家和学者们都对此领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且提出了很多理论与研究结果。

  在供应商选择评价准则上,Weber C.A.和Dickson G.W最早做出研究。到目前为止,绝大多数的研究都是在他们的研究基础上展开的。Dickson G.W在1966年开始系统地专研供应链环境下供应商的选择评价与管理问题的研究。他先后收集并有效地分析了170多份来自美国采购经理协会的调查问卷,这些调查问卷记录了美国各个行业的采购经理的观点和看法。经过他细致的分析研究后,得出二十三项供应商选择评价标准。

  Dickson G.W将价格、质量和准时送货归类为非常重要和相当重要的评价标准③。而Weber的研究中价格、质量与准时送货这3项标准也是影响供应商选择评价的重要标准。

  ④自Dickson G.W和Weber之后,许多专家和学者们对供应商的选择评价标准问题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研究。例如,1994年,Min H为了进行跨国供应商的选择,提出了质量保证、 供求关系、 感知的风险、 财务条件、贸易限制、服务业绩等七项评价指标①。 Dubas K.M和Mummalaneni V在1996年通过运用实证研究的途径,得出在选择供应商时,中国采购经理人最喜欢使用的选择评价指标为: 价格、质量、及时交货、销售员的专业技能、与供应商关系的质量和顾客需求的反应能力②。Patton W.E在1996年通过实证研究,寻找出在供应商的选择评价中最为重要的因素:产品价格、产品质量、销售支持、交货和财务状况等③。1999年,Kingsman和Yahya运用层次分析法,最终得到供应商选择评价标准及相应的权重④。

  在中国,吴金椿学者认为供应商管理是以供应商分析和选择为前提,且构建供应商的网络,建立企业和供应商间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而实施的一种管理活动。

  ⑤杨左兵等人认为企业在供应链管理的实践过程中,供应商的管理工作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于拟选择或已选定的供应商的资质审核,二是评价已选定的供应商的工作绩效。

  ⑥陈憬等学者认为供应商管理包括供应商的选择、供应商的管理战略、日常采购活动、 供应商的质量管理、供应商评价过程、供应商交货期的管控和供应商关系的管理和维护等。

  ⑦而在中国国内的早期阶段,对供应商选择评价的研究较少,起步也比较晚。但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伴随着集成化供应链、敏捷制造等先进技术以及管理理念的出现,供应商的选择评价问题则得到了企业界和学术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张晓玲等人指出,在供应链中有效合作,必须要求合作伙伴之间以相互补充的形态进行。所以对合作伙伴所强调的是知识和类似于专长的经验、技能以及信息。具体主要包括六个方面的能力: 快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企业的合作能力、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吸引优秀人才的人力、质量管理评价和研发能力。

  ①林勇等人认为,影响供应商选择评价的主要因素可归纳为四类。为了更加有效的评价和选择相应的合作伙伴,构建了3层综合评价指标的体系:第一层为目标层,包括企业的业务结构、企业的业绩、生产能力、企业的环境和质量管理系统等主要因素,第二层为影响合作伙伴的选择具体因素,而细分因素则是建立在第三层。

  ②郭耀煌等人则运用层次分析法来对供应商进行选择和评价,把价格、质量、可靠性和技术能力这四个因素作为供应商选择评价的准则。

  ③2000年,马新安提出了供应商选择评价的理论框架,他把供应商确认的过程总结为供应商粗筛选、细筛选、精炼和确认以及跟踪评价四个阶段。

  ④陈琦等学者则提出选择供应商的准则可以分为二部分,一部分为伙伴相关性准则、另一部分为任务相关性准则。伙伴相关性评价准则包括: 享有共同的目标、强调长期关系、相互信任与为对方考虑。任务相关性准则包括: 稳定性、顾客观念、变通、核心能力优势、准时性、财务实力和共享相关信息能力。

  2.3 小结

  我国国内对于供应链管理的研究起步较晚,其主要是合理运用了国外的供应链管理理论,并结合国内企业的特点从而扩展研究国内的供应链管理。相对而言,马士华对供应链管理的概念概括得比较全面,他的理论认为供应链管理应该包括原材料采购、产品制造、商品销售、直到最终用户的整个过程,在这整个过程中,随着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以及工作流这些资源的高效使用,供应链运作最优化是基于最低成本,最快的速度和最简洁的方式。综合以上的分析,可以从中发现,对供应商管理有如下的特点和不足:

  1)企业在选择供应商时须按照实际情况针对供应商绩效和选择评价供应商的要求的差异性,在对指标体系设计时也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而有所不同,以符合该行业和该供应商分类的特点。以往研究对这方面的考虑较少。且众多制造商在选择供应商时,绝对大数都只是站在自身的立场上,很少会考虑到供应商和整条供应链链条的整体利益。

  2)供应商选择和评价的研究逐步走向系统化主要体现在选择评价的准则全面化和多样化,并且不单单局限于供应商的价格、质量和交货等少数指标。与此同时,选择评价的指标体系在应用中也可以多元化,以便可以运用到各行各业的供应商选择。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