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mba论文 > mba旅游管理论文

我国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3-26 共2977字

  第二章我国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

  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实践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东北地区、长株潭、环劝海等区域。其中比较典型的是长三角区域旅游一体化和珠三角区域旅游一体化,现就二区域旅游一体化成果通过时间、主体、主要做法、具体措施、典型案例四个方面总结如下。

  一、长三角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

  (一)长三角区域旅游一体化的现实概况

  长江三角洲区域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城市包括上海、南京、杭州、等15个,面积近10万km2,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自上个世纪80年代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合作以来,经过30多年的联合发展,全区已经成为一个经济实力较强的发达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产值平均居于前列。近几年来旅游领域的合作不断拓展,旅游等领域已经成为高层次的合作领域,一体化发展比较成熟。现就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进程进行列表如表2-1:【1】

论文摘要

  
  (二)长三角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1、区域内省级、市级政府非常重视且达成多项共识

  长三角区域省市对旅游一体化发展看的很重,他们认为:在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双重背景下,为了提高长三角区域旅游的竞争力就必须进行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江苏、浙江和上海市的政府注重区域内城市圈的发展,经常参加旅游一体化发展的各种会议如研讨会和论坛等,同时就一体化发展作重要讲话。在基础设施和旅游规划方面,上海市主动与江苏、浙江合作,积极协调;绍兴、杭州、宁波等市做出决定融入上海城市圈;在上海2010世博会的规划中,2003年江苏省分别从旅游客源市场、旅游产业、旅游基础设施、资源和产品开发、环境治理等领域合作,试图建立统一的“世博会”旅游市场;2003年,实现了江苏、浙江、上海三省市领导率团相互访问,在区域一体化方面联系加强,关系密切;2003年,第三次沪苏浙经济合作与发展座谈会三省市围绕下下主题展开“紧紧抓住上海世博会机会,促进环境优良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共同发展”,江苏、浙江和上海两省一市应进一步明确区域合作的方向与重点是在交通建设、环境整治、建立共享的信息服务平台、产品设计与资源开发、区域整体规划、人才培训等方面有重大突破。

  2、首先做的是区域旅游规划一体化

  长三角各城市圈首先制定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的目标、特色、功能等,然后制定发展规划。三省市注重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的作用,并且把一体化规划做为牵引工程。为了完成规划各省市政府部门之间建立了区域一体化工作制度与定期座谈协商机制,指出了最近一段时间合作重点是交通体系、市场体系、环境保护、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

  3、注重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机制之间的协调

  为了解决区域之间的行政壁全问题就必须建立统一的旅游管理机构,并通过制度确保这个机构运行的机制。长三角区域分别从政府、企业等角度建立协调机制。

  在政府层面,建立多层次的协调机制:第一个层次,省际协调会议制度。

  如“国务院上海经济规划办公室”等等、通过这些年不断地协调,长江三角洲区域旅游一体化经过政府的角度在旅游管理、政府服务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定期召开的市长会议制度;当旅游领域出现重大问题需要协商是怎么办,可以通过已经建立的安徽和江苏两省的协调会议制度来解决。第二个层次,设立专门的专题议事机构。在区域旅游一体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问题有针对性解决。主要包括机构的成员组成、负责人、主要职责、研究问题的对策以及会议决策等等。

  在旅游酒店、景区、旅行社等相关企业层面,要增加他们之间的横向和纵向交流,确定相互沟通的机制。如促进企业家交流合作的“企业家论坛”;2003年成立的“长江三角洲城市市场信息协作网”,区域内旅游企业通过此平台获得的有效的旅游信息资源,也为区域内各城市、企业之间的一体化发展提供了合作的平台。

  4、区域内旅游产品生产各环节逐步一体化

  区域旅游产品的生产环节一体化包括旅游资源统一规划、旅游线路统一设计、旅游营销统一宣传、旅游区域统一的旅游标志等。其中在我国旅游经济合作中,上海市有33%的项目和60%的对外投资全部集中在长三角区域,同时江苏的沿江产业和浙江的民营企业都在不断的发展壮大,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的形势明显。

  5、区域旅游基础设施一体化

  区域基础设施网络随着旅游生产要素和各城市间的联系不断加强而呈现出一体化的发展。在长三角区域,包括远洋运输和内河运输、航运机场的建设、公路的贯通、水域的治理等系列基础设施建设逐步网络化,有利促进区域旅游交通一体化的发展。

  二、珠三角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

  (一)珠三角区域旅游一体化的基本情况

  珠江三角洲(简称“珠三角”)位于广东省中南部,面临南海,批邻港澳,包括广东、珠海、深圳、佛山、江门以及所属县市,东竞、中山、惠州市区以及惠阳县、惠东县、博罗县、肇庆市区及高要和四会等市,土地面积4.17万km2,占国土面积的0.43%。“泛珠三角”又叫“9+2”,珠江流域的广东等九省和香港澳门合计十一个省级行政区划。自上世纪90年代经济合作以来,经过20多年的联合发展,全区已经成为一个经济实力较强的发达地区,区域旅游业取得长足的发展,现就一体化发展进程进行列表如表2-2。

  (二)珠三角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1、合作的协调机制不断完善2004年,珠三角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开始,广东倡导“泛珠合作,旅游先行”,这一理念得到区域内省市的大力支持。近10年来,泛珠省区打造区域旅游形象,提升区域旅游竞争力,建立泛珠无障碍旅游区,区域内旅游企业合作共赢,扩大区域游客互访规模等方面一体化取得了加快的发展。

  到2013年底,珠三角各省区旅游主管部门签订了一系列旅游交流合作框架协议如2003年签订《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2004年签订《泛珠三角区域(部分)城市旅游合作协议》《无障碍旅游区共同守则》、2009年《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签署《罗浮山宣言》,和《珠三角地区旅游合作旅行社行动纲要》等,旅游酒店、旅游线路、景区等方面进行合作,在旅游资源开发、开展联合促销、加强信息沟通和交流、打造无障碍旅游区、加强企业间的合作与交流、规范旅游市场、建立旅游应急机制和专项旅游推动等方面达成了一致协定,为珠三角的旅游合作构建了机制基础,营造了良好的合作氛围。

  2、区域旅游交通一体化的快速发展随着被国家重点支持的五纵七横高速主干线的完工和武广、福厦铁路贯通,“连接南北、横跨东西”的交通网络已经。“交通一体化”快速发展促进了珠三角区域“旅游一体化”的进程。近10年,泛珠各方联手突破行业壁垒,实现资源共享和区域内旅游资源配置最优化、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除双方或多方签订合作协议外,泛珠区域合作旅游一体化实际操作层面取得了许多突破性进展。如云贵川9城市联合进行“金沙江经济圈”旅游合作推介;广东中山、湖南湘潭、四川广安共推“二十世纪三大伟人故里行‘';琼粤广港澳等泛珠省区在内的京广高铁沿线31个城市成立了”京广高铁旅游市场推广联盟“;川、m.渝三省(市)交界处的6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或风景名胜区,打破属地限制,投资10亿元共同打造旅游”金三角“、港闽粤桂琼等开发港邮轮母港到泛珠区域滨海城市等。

  3、珠三角区域内旅游资源优势互补、共同营销。泛珠区域内旅游资源丰富多样,互补性较强,10年来区域各方旅游合作产生了互补互动、互利共羸的效果。泛珠区域内旅游信息互动、客源互济,初步形成了旅客”大串门“。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湖南接待的258万入境游客中港澳游客有55万人;四川接待的香港游客超过30万人次,比2011年接近翻一番;访港的内地游客由2004年的1200万人次增至2012年3500万人次;2013年上半年,赴澳门旅游游客中有六成来自泛珠9省区。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