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在本章中主要阐述了本文的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在对股权激励制度相关的资料进行综述的基础之上,分析了本文所涉及的基础理论知识与概念;在本章的最后主要阐述了研究的方法与思路。
一、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一)选题背景
长期以来,如何完善企业经营者的激励制度始终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在上个世纪初,美国的很多大型公司中开展了针对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的股权激励制度的研究。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之内,很多学者与专家提出了各种不同的激励方式。
到了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长期激励性报酬的激励制度已经被很多大型企业正式地确立了下来[1]。而股权激励制度在西方发达国家经过长时间的实践也已经被证明是一种成功的激励制度,并且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其成功之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股权激励制度给予了企业高级管理人员长期的激励,有效地避免由于企业的短期激励所导致的缺点;第二,股权激励制度有效地处理了委托代理问题,使得股东与管理者的利益趋于一致,从而实现了企业长期的繁荣发展。股权激励制度在解决委托代理问题上取得的成绩也说明其作为长期激励机制的优势。传统意义上的委托代理的企业管理方式要求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作为企业的管理者能够直接掌握企业的信息与运营,为了实现个人利益的最大化,企业的管理人员可能会做出损害股东利益的行为。而股权激励制度则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并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在2001年美国的一些企业爆发了股权激励方面的问题,最为着名的案例就是安然公司的财务丑闻。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股权激励制度的发展,但是后来的实践证明了,股权激励制度仍然是解决委托代理问题的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据统计,美国500强中,有90%施行股权激励后,生产效率提高了 1/3,利润提高了 50%,可见股权激励作用是较强的。其股权激励往往是针对高层管理人员和企业核心人员。在激励过程中,引入第三方信托管理机构以及使用股票当时的市场价值,这样的做法保证了激励的公开公正和过程的透明。同时依托于完善的法律制度,尤其是涉及到个人利益的所得税法,使得股权面制度发挥出长效激励作用。
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国企业尝试引进股权激励制度,但是取得的成果却极其有限。从根本上而言,我国企业引入股权激励制度的效果不好的原因是由于我国企业的外部市场环境还不够成熟,而企业的内部管理的制度也存在极大的缺陷。在这种特殊的内部与外部的环境之下,不能建立有助于解决委托代理问题的外部竞争性市场机制,从而导致了股权激励制度在我国企业中实施的效果不尽如人意。伴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持续推行,我国对于股权激励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了一系列的重大修改,并且出台了新的政策文件与办法,排除了部分阻碍股权激励制度实施的相关法律与政策,从而有效地促进了股权激励制度在我国企业中的实践,而随后的部分上市公司中也陆续实施了股权激励制度。
但是,我们应该清晰地意识到,股权激励制度的实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如果实施过程中出现问题,可能导致出现一系列的问题[1]。比如,企业管理人员盲目地追其既定的业绩目标,进行一些非法地暗箱操作,导致众多的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受到侵害。所以,如何制定股权激励制度的实施方案,激励的评价指标如何规范,对企业的管理人员的行为进行有效地监督与约束成为我国股权激励制度实施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针对我国的股权激励制度实施现状,以万科为例分析了其股权激励制度,并研究了如何根据我国相关公司的外部情况与企业的内部经营状况,实施最为有效的股权激励制度,以及如何完善我国公司的外部环境,使得股权激励制度更高效地发挥作用,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与社会的不断进步。
(二)研究意义
对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实施股权激励制度在很多国家的企业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股权激励制度实施对于西方发达国家那些外部市场环境相对比较成熟的国家的企业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股权激励制度实施能够有效地缓解企业所有者与企业管理者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实现两者共同的利益目标,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水平。
本文研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本文研究的理论意义。对于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的股权激励制度的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但是由于我国公司的外部的法律环境还不是非常完善,缺乏健全的监督机制、内部控制结构也并不完整、公司外部的市场体系还不成熟等,如何建立成熟的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股权激励制度仍然是当前研究难题之一。本文通过分析万科的股权激励方案与计划,研究万科的股权激励方案与计划实施失败所带来的启发,提出了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股权激励计划的建议。
第二,本文研究的实用价值。股权激励制度在我国应用的时间相对较晚,在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才开始推行。早在实施股权激励制度的初期,我国的企业就意识到完全照抄国外的经验是行不通的。应该结合我国的经济发展环境与社会制度的特点,灵活地运用这一制度。目前,在我国已经尝试了多种形式的股权激励制度。从最开始的固定年薪制与绩效薪资,发展到现在的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与虚拟股票等十余种股权激励制度。通过实践可以证明,股权激励制度能够有效地激励公司相关员工,但是在实施中的问题我们也需要认真对待。所以,如何针对我国公司企业实施股权激励制度的过程中的各种问题,结合我国社会与经济发展的环境,提出具有建设性的解决方案是非常具有意义的。
股权激励制度是一个长期的激励机制,其需要一定的经济与法律的环境支撑。我国很多公司在实施股权激励制度的过程中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比如激励指标确定的不够科学,激励方法的片面单一,激励的水平不符合公司管理者实际的工作绩效等。这些股权激励制度实施中的问题导致其不能有效发挥其作用,对公司的管理者起不到科学合理的激励作用,从而导致公司中优秀的管理人员的流失。根据以上所述可以看出,如何寻找并建立有效、完善的股权激励制度,不仅仅对于公司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而且能够有效地促进企业的改革的进度。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状况
激励问题是企业管理的基本问题之一,关于激励问题的研究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在二十世纪初期相关学者就幵始了对于企业管理中的激励问题展开研究。学术界中最早对管理学中的激励理论进行全面研究的学者为巴纳德。1。巴纳德认为一个团队中的最重要的本质是个人要根据所属的团队的集体意志进行努力。如果这一团队选择了不恰当的激励形式之后,这个团队的集体目的可能会发生变化,大大的降低了团队中各个成员合作成功的概率2。所以,在所有类型的团队中,如何选择正确的激励形式成为最为重要的问题之一。
股权激励的有效性分析的研究是目前研究的重点之一。在1976年,Jensen与Meckling研究了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持股与公司的绩效关系,并且提出了 “利益汇聚假说”理论。Jensen与Meckling认为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在公司中不持股或者持股比例过低是导致公司管理人员出现道德风险的最为根本的原因。所以,Jensen与Meckling的理论中认为提高公司管理人员的持股比例可以有有效地提高公司的业绩。
在1988年,Morck与Vishiny通过使用分段回归的方法,对1980年《财富》杂志公布的五百强企业中的三百七十一家公司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公司董事的持股比例在百分之五以下,其持股比例与公司业绩之间具有正相关的关系;公司董事的持股比例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二十五之间时,其持股比例与公司的业绩之间具有负相关的关系;当公司的董事持股比例超过百分之二十五之后,其持股比例与公司的业绩之间呈现正相关的关系。
从另外一个方面而言,经济学对于现代激励理论的研究与现代企业的理论发展具有密切的关系。经济学对于激励的研究是从“经纪人”的角度出发的,将实现利益的最大化为研究的目的。在最近几十年时间内,激励问题的经济学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其中企业理论使得经济假设更加具有了现实意义,这一成果也是通过突破新古典经济学而获得的3。经济学中激励理论可以总结为劳动力市场供求理论、契约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产权理论、人力资本理论等等。
以上理论从很多角度与层面对采用股权激励制度的目的进行了阐述。这些理论在很多方面研究了实施股权激励制度的目的。从中可以发现股权激励制度的实施能够有效地保护企业所有者的利益。但是,目前的理论虽然阐述了实施股权激励制度的原因与希望获取的结果,但是并不能告诉制定股权激励制度的人员如何在针对公司的具体情况,采用科学合理的股权激励制度。也就是说目前的研究并不能为股权激励制度的实施提供科学的设计与准确的验证4。
(二)国内研究状况
吴敬链认为大多数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与其盈利能力相比的比率奇高,以至于丧失了投资价格,只能成为投机赌博的工具。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之上,我国证监会在二零零五年发布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在2005年4月29日,《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正式地发布了,从此标志了中国资本市场股权分置改革的幵始。在二零零六年底,我国资本市场的股权分置改革已经全面地完成了。
在文献6与文献7中,孙青霞、韩传模通过对从1994年吴世农和俞乔研究资本市场有效性的实证文献开始的60余篇实证论文做了全面回顾,得出了中国资本市场有效性实证研究的主要结论——基本达到弱式有效,但未达到半强式有效,资本市场效率随发展阶段而不断提高。张惠梓、高雨、绪奇研究认为股权分置改革后,随着市场体制的变革和股指的不断升温,中国股市近年来不断发展、成熟,经济“晴雨表”功能逐渐显现,国际影响力也逐步增强8。上述研究为本文进行股权激励模式选择有效性的分析提供了环境的可行性支持。在2003年,邱世远使用了两个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方法分析了上市公司的经营者持股的比例与公司的经营业绩之间的关系。邱世远的研究结果说明,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持股比例较高的公司业绩比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持股比例较低的公司要好,而且这两类公司的经营业绩的差异是最为显着的。在2006年,宋兆刚对我国1017家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持股比例与公司的业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验证,通过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后可以知道,两者具有有限的相关度联系,但是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股权激励水平与公司的业绩之间具有显着的正相关关系。在二零零九年的时候,学者张俊瑞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制度的实施效果。他通过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了起实施的效果。通过他的研究可以看到,我国的资本市场已经到一定高度的成熟。在目前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情况来看,一些投机者已经很难通过利用公开的信息获取利益。
在国内,受研究的时间段的影响,我国的股权激励制度尚不够完善,研究的中心主要还集中在对基本概念和命题的讨论阶段。在我国国内对于股权激励制度的研究,由于研究时间较晚,相关的研究并不健全,没有形成成熟的研究体系。目前研究的重心主要还是放在对于股权激励制度的基本概念以及激励办法的研究阶段。伴随我国股权分置改革的持续深入,我国目前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市场环境已经成为影响股权激励制度设计与实施的关键制约因素。在研究中将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的情况紧密的结合起来的研究并不多见。根据以上所述,可以看到如何将企业股权激励制度在实际的应用实例下进行研究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三、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本文研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为案例研究,通过对万科公司的股权激励制度的方案与实施的情况的研究,对万科公司的股权激励制度方案进行系统地分析,并提供具有一定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
本文的研究采用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框架。通过对万科公司的股权激励制度的方案的介绍与分析,分析了当前万科公司的股权激励制度的实施背景以及实施中的问题。基于万科公司的现实情况,提出了万科公司的股权激励制度的方案的办法与建立,具体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第一,设计更加科学合理的股权激励制度;第二,建立适合股权激励制度发挥作用的内外部条件。在本文的最后,提出了基于万科公司股权激励的案例启发的股权激励制度设计与实施的建议。
本文的研究结构如图1-1所示。
四、本文创新之处
作为企业激励机制的股权激励制度,在西方公司中产生了巨大的治理效能。在我国,股权激励的适用效果却不甚明显。因此,关于规范我国上市公司股激励机制的问题至今还存在着一定的争议。目前,探索适合我国上市公司操作的股权激励计划的理论、实证分析文献也不在少数,但从上市公司,尤其是从成长性良好的上市公司的个案来剖析股权激励方案的合理之处以及其缺陷,从而归纳并提出完善我国股权激励制度所需关注和解决的问题,或许是本文的创新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