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mba论文 > mba财务管理论文

中小城市城镇化过程中的融资思考绪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1-17 共4087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部分】中小城市城镇化建设中的融资问题研究
【第2部分】 中小城市城镇化过程中的融资思考绪论
【第3部分】城镇化发展及其融资策略
【第4部分】中小城市城镇化融资现状分析
【第5部分】中小城市城镇化融资策略
【第6部分】城镇化进程中中小城市的融资需求研究启示与参考文献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科学制定城镇化发展规划,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城镇化建设再次成为中国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之一。中国现阶段城镇化率己经达到53.73%,预计到2020年,城镇化率将超过60%,达到世界平均水平。城镇化建设将大力带动中国经济发展,有效提升居民生活水平。

  在2013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出推进城镇的具体部署,强调推进城镇化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对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具有重要作用。会议中重点提出推进城镇化,要处理好市场和政府的关系: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决定性作用,政府履行创建制度环境、编制发展规划、建设基础设施、提供公共服务等方面职能。处理好中央和地方关系,中央制定城镇化总体规划和战略布局,地方需要从实际出发,贯彻落实总体规划,制定相应规划,创造性开展建设和管理工作。

  最新公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对全面提高城镇化质量,明确未来城镇化发展路径,城镇化建设中主要目标和战略任务,相关领域制度和政策创新等方面做出宏观性、战略性、基础性规划。中国现阶段处于城镇化建设关键的发展时期,必须正确并深刻认识到城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把握城镇化蕴含的巨大机遇,,在准确判断城镇化建设趋势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城镇化发展的巨大潜力,并妥善应对城镇化面临的风险挑战。

  在推进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中小城市城镇化作用凸显,成为发展城镇化的重要力量。“十二五”规划中指出,要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重点,逐步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要强化中小城市产业功能,积极挖掘中小城市发展潜力。《2013年中小城市绿皮书》中指出,2000-2012年期间,中国城镇化率由36.2%上升超过十六个百分点,达到52.6%。但截止到2012年,中小城市及其直接影响和辖射的区域的城市化率仅为35.1%,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未来20年内,中小城市将成为提升城市化质量、推进城市化加速进行的主要战场。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在推动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会产生巨大的资金需求。根据“诺瑟姆”曲线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市化的发展大体上符合类似正弦波曲线上升过程。城市化水平低于30%,经济发展较为缓慢;城市化水平处于30%-70%区间内,经济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城市化水平超过70%,经济发展区域平缓。截止到2013年中国城镇化率发到53.73%,位于曲线第二阶段,伴随城镇化建设,经济也将快速发展。城镇化发展目标由现阶段的53.73%提高到2020年的60%,预计将有0.8-1.2亿的新增城镇化人口,这一过程将在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公共服务等方面形成巨大的投资需要。

  中小城市是城市与乡村联系的重要环节,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特大城市的吸纳能力趋于下降,政策上严格控制人口超过500万的城市规模。而在新增城镇人口中,70%的部分将被100万人口以下的中小城市吸收。中小城市已经成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战场,将产生巨大的资金需求,需要形成切实可行的可持续融资机制。分析中小城市城镇化进程可以发现,一方面,中小城市人口压力相对较小,在户籍改革、公共服务提供等方面潜力巨大;但另一方面,中小城市存在经济基础差,经济结构不合理,资源利用方式粗放等诸多问题,融资机制亟需改革。

  为解决中小城市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产生巨大的资金缺口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城镇化融资策略现状,在综合宏观经济发展趋势基础上,利用经济增长模型对中小城市城镇化率进行预测,计算出中小城市城镇化进程中融资需求。针对中小城市融资需求与融资进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提出中小城市融资思路一一突出政府规划职能,放宽市场准入,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根据中小城市城镇化融资思路,重点对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发行市政债,利用PPP模式等具体融资策略进行分析研究,以保证中小城市城镇化融资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中小城市城镇化发展已经成文国家重要战略之一,面对巨大的城镇化融资缺口,建立科学可持续的融资方案至关重要。本文基于上述研宄背景,结合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特点,有选择的引入国外城镇化投融资有效策略,得出符合中国发展的适合中小城市城镇化建设的融资策略。

  基于以上研宄思路,结合实际情况,本文主要釆用以下方法进行研宄:

  首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理论分析:从经济学、金融学的视角对研宄课题进行定性分析;实证分析:在搜集大量客观数据的基础上,进行中小城市城镇化融资总量分析、结构分析、供求分析。

  其次,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综合分析。横向比较:本文充分借鉴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现代、高效的投融资实例,进行基于国内外、东西部等不同地区的城镇化融资对比分析。纵向比较:回顾自改革开放以来,大城市城镇化过程中的融资发展历程,进行基于时间跨度的比较研宄。

  最后,多渠道的数据采集方法。充分利用研究生阶段参与课题的相关实践经验以及统计年鉴、电子数据库,多渠道采集数据,获得真实可靠的数据资料,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各类统计分析、进一步开展研宄。

  1.4 文献综述

  1.4.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社会生活中城市的发展早在古希腊时期就被经济学家色诺芬和哲学家柏拉图所观察到,理论认为城市因专业化和劳动分工的需要而出现城市,人口的集中先于城市的出现。新兴古典经济学代表人物杨小凯对城市发展的论述也与其相似,阐述城市的演进时利用劳动分工和专业化经济两个角度。理论认为进行食物生产时,土地是密集的,但是工业产品的生产却不需要土地的密集。从分工和专业化角度说明城市发展动力即为分工演进的城市化理论。

  城市化对社会经济产生“推——拉”作用,恩格斯认为城市的繁荣和人口增长的动力源是工业化的迅速发展。莱温斯坦则将城市人口的流动归咎于人口压力、土地稀缺和圈地运动。刘易斯(1954年)创立经济发展二元结构模型,将发展国家经济划分为农业和工业两个部分,工业相较农业比例的上升显示出经济经济结构的转变。托达罗模型(1969年)的提出解释了发展中国家农村人口向城市大规模转移同时城市出现持续高失业率的现象。

  集聚经济理论则强调城市化的发展不仅仅是人口的迁徙,更是经济要素的聚集(马歇尔,1890)。许多性质相似的小型企业被集中在特定区域形成城市的基础。

  汉密尔顿和米尔斯(1984年)将城市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划分为两个层次:某地进行大规模生产,促进人口集中;而人口的集中又会产生积极的外部效应,城市化进程由此开始。克鲁格曼将规模经济、报酬递增、不完全竞争作为三个假设条件,—般均衡的分析框架中引入空间因素这一因子,得出“空间聚集”是城市形成并进一步扩张的基础,即简单的“中心——外围”模型。

  “推一一拉”理论,分工理论,以及集聚经济理论从不同角度解释城市化演进的动力,都是以市场出清,交易费用为零,政府无干预为假设前提进行分析和研宄,这与国外的经济发展情况和市场的成熟度是密不可分的。

  1.4.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房维中(1994)和夏小林(1999)分别提出大城市发展模式。该模式认为大规模城市可以形成明显的聚集效应,进一步带来较多的就业机会、较高的规模收益、较强的科技进步动力和较大的外部扩散效应。在综合城市的聚集效应和外部成本后,认为根据中国国情,人口规模在100万-400万的城市最好。

  胡必亮(2004年)安虎森、陈明(2005年)从城市空间状态角度提出发展大都市和都市圈的好处。很多学者也进行相似研宄,将其称之为城市群发展模式(段禄峰,2009年;周民良,2010年),将中国分为多个城市群,如西部发展为即以西安、成都两个大都市为核心,带动若干中、小城市和镇,并将周围农村地区作为其腹地而构成城乡一体化特征的大都市圈;在长江三角城市化群落中,经济增长与城市化率之间具有显着的正相关的关系。

  与大城市发展模式相对应的是小城镇为重点发展对象的基于推拉理论的小城镇主导型城市化发展模型。周民良(2005年)提出仅依靠大城市无法吸纳过多人口,集中力量发展小城镇成为首选。我国城镇化发展应遵循“乡镇工业——乡村工业化——小城镇”“一乡镇人口城市化”的路径。张雷声(2003年)认为将发展乡镇企业与农村服务结合,对小城镇进行科学规划和布局至关重要。胡少维(1999年)从发展经济、开拓市场的角度指出扩大农民需求是全国消费增长的关键保障,而提高农民收入的根本措施在于减少农村人口基数,于是认为“发展小城镇成为必然的选择”。

  同时我国学者根据国家经济发展情况并结合实际社会、政治条件,对城镇化融资研究较为深入。房德东、杨秀艳(2005年)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融资主体与渠道进行追踪研宄后指出,农民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投资主体,已经逐渐替代国家和集体;至于融资渠道,金融机构融资是最主要通道。

  唐建(2010年)肯定城镇化在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过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城镇化建设进程中产生巨大的资金需求,单凭政府有限的财力是无法满足的,因此在投资和融资的供需平衡控制上需要建立良好的融资平台。

  王曙光,王东宾,慈锋(2010年)指出政策性金融对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支持作用,明确的发展战略、科学的规划蓝图是城镇化发展的基础和依据;解决资金短缺、提高融资效率的基础问题是企业的投融资体制改革。

  1. 5 文章结构

  文章共有五章内容,分别为《绪论》、《相关理论及发展》、《中小城市城镇化融资现状分析》、《中小城市城镇化融资策略》以及《启示与展望》。其中第三章与第四章为本文重点研究内容。

  第一章,绪论。本章内容主要包括研宄背景、研宄目的及意义、i献综述等内容,对中小城市城镇化发展与融资情况进行总体介绍,并对已经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总结。

  第二章,相关理论及发展。本章内容对全文涉及的重要概念进行界定,对相关理论和发展进行重点阐述,主要涉及理论发展内容。

  第三章,中小城市城镇化融资现状。本章内容与第四章内容是研究的重点内容,对中小城市城镇化融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通过研究中小城市融资现状,分析中小城市城镇化融资困境与优势,为后文融资策略的提出做准备。

  第四章,中小城市城镇化融资策略。本章内容与第三章内容相呼应,结合中小城市融资困境与优势,提出融资思路以及具体融资策略,以期形成符合中小城市发展的科学可持续的融资模式。

  第五章,启示与展望。本章通过对文章进行总结,对研宄所得成果进行评价与分析,提出建立市场与政府分工合作,多元融资方式与融资渠道结合,建立可持续融资策略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1】

论文摘要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