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启示与展望
5.1 文章内容总结
现阶段中小城市地方政府财政能力有限,对土地财政高依赖,融资渠道与模式单一,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聚集,因受到社会、经济基础的局限性,城镇化融资的市场化运作尚需进一步加强与不断完善。文章针对中小城市城镇化现状,分析中小城市在城镇化融资过程中优势与劣势,综合中小城市发展特点,充分挖掘中小城市潜力,提出地方政府事权与财权匹配、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结合、融资主体多元化、多元融资方式等融资思路,并进一步对充实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发行市政债、引入PPP模式等几种典型的融资模式进行分析,以期建立能够满足中小城市城镇化融资需求,保证中小城市城镇化质量,科学可持续的融资方式。
充分市场化是解决中小城市融资困境,建立可持续融资模式的关键点。但是中小城市经济社会基础较为薄弱,市场机制尚需很大程度的完善,政府角色准确定位也需要较多调整,执行具体融资策略需要对经济条件、政府能力、社会资本情况充分评估,关注规模和质量等多方面情况。
5.2 未来融资情况展望
中小城市城镇化建设将在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做出重要贡献。中小城市在这一过程中机遇与挑战共存。地方政府需要在准确定位角色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规划作用,保证市场对资源的合理配置。中小城市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增加不仅为城镇化提供资金支持,同时也会产生较大的利益分配不均风险;发行市政债需要对现阶段相关法律进行修改,同时对金融、保险等方面要求较高,地方政府面临较高的信用压力并存在破产风险;PPP模式的引入使私人部门参与公共性较强的项目,城市基础设施利用等方面面临较大的管理风险,对地方政府管理能力提出进一步挑战。
中小城市作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的主战场,在推进高效可持续融资模式建立的过程中,一方面要要准确评估城市资源价值,合理定位城市发展;另一方面要大胆创新,充分挖掘城市潜力,灵活利用多种融资方式。构建符合自身城市特点的综合性融资模式,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充分的资金支持。结语我国中小城市数量多,地理位置分布不集中,各个城市在经济、社会等等方面相差较大,城镇化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各有不同;同时中小城市城镇化融资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的,需要不断探讨的过程,无法仅通过一篇论文透彻分析。
论文中关于中小城市城镇化融资策略问题的探讨因为受到本人认识水平的局限,还存在较多疏漏之处,恳请各位专家、老师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巴曙松,王劲松,李琦.从城镇化角度考察地方债务与融资模式[J].中国金融,2011, 19:20-22.
[2]杨志勇.我国城镇化融资方式分析[J].中国金融,2011,19:25-27.
[3]王建志,吴作章.中国城镇化发展的问题与政策思路[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1,04:18-24.
[4]马庆斌,刘诚.中国城镇化融资的现状与政策创新[J].中国市场,2012,16:34-40.
[5]刘斯斯.城镇化巨量融资需求考验[J].中国投资,2012,09:38-39.
[6]付敏英,汪波.城镇化融资方案选择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6:85-88.
[7]纪志宏.完善城镇化融资机制的改革视角[J].中国金融,2013,04:19-21.
[8]余晨阳,邓敏捷.市政债券:城镇化融资的新渠道[JL学术论坛,2013,03:137-141.
[9]邱峰.新型城镇化与房地产业协调发展问题研究[J].吉林金融研究,2013,03:32-37+41.
[10]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课题组.城镇化进程中的地方政府融资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3, 13:3-25.
[11]许余洁.以资产证券化为城镇化融资[J].中国经济报告,2013,08:62-65.
[12]李万峰,李曼曼.我国城镇化投融资研究述评[J].经济研究参考,2013,36:39-46.
[13]徐润艳.创新融资机制助力城镇化建设[J].发展,2013,10:101-103.
[14]戴双兴.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地方政府土地融资模式探析[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3,06:73-77.
[15]谢旻.城镇化融资疾呼市政债[J].中国房地产业,2013,10:32-35.
[16].新时期中国城镇化融资模式实践与创新[A]..中国经济分析与展望(2011-2012)[C]. :,2012:14.
[17]吴伟,丁承,龙飞.城镇化融资问题的投行视角[J].新金融,2014,02:16-21.
[18]彭江波,王媛.新型城镇化融资中的财政与金融协调模式研究一基于土地增值收益管理的视角[J].理论学刊,2013,11:52-56.
[19]栗晓燕.“后融资平台时代”城镇化建设融资机制改进思考[J].金融经济,2013,22:78-80.
[20]刘裙.我国中小城市城市化发展模式研究[D].重庆大学,2012.
[21]周晓曼.中小城市城乡规划管理模式优化研究[D].安徽建筑大学,2013.
[22]石红波.中小城市集约发展的路径、模式和战略[D].大连理工大学,2009.
[23]张伟.中小城市在城镇化载体中的作用探讨基于湖北省中小城市的实证研究[A].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时代,协同规划一“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0-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13 : 17.
[24]何君,胡星.中部地区中小城市的城镇化发展[J].中外建筑,2012,12:70-71.
[25]戴庆锋.城市病防控:我国中小城市城镇化无法回避的议题[J].中国名城,2013,11:19-24.
[26]曲万军.加快小城市城镇化发展建设的思路及途径[J].科技与企业,2013,23:1.
[27]辜胜阻,李华,易善策.大都市与中小城市协调共进的均衡城镇化研究[A].上海交通大学.2010国际都市圈发展论坛会议论文集[C].上海交通大学:,2010:7.
[28]孔凡文.中国城镇化发展速度与质量问题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
[29]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评价体系研究课题组.2010年度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评价体系研究成果揭晓[N].光明日报,2010-10-23007.
[30]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评价体系研究课题组.2011年度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价体系研究成果发布[N].光明日报,2011.09-17007.
[31]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评价体系研究课题组.2012年度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评价体系研究成果发布[N].光明日报,2012-09-15007.
[32]孙国瑞.中小城市已占据国内经济总量的半壁江山--解读2010年《中小城市绿皮书》[J].中国 土地,2011,01:43-46.
[33]HaijunWang,QingqingHe,XingjianLiu,YanhuaZhuang,SongHong.C31obal urbanization researchfrom 1991 to 2009: A system research review[J].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Ol 1,1043:.
[34]GordonF. Mulligan. Reprint of: Revisiting the urbanization curve[J].Cities^013,:.
[35]GUChaolin,WULiya, IanCook. Progress in research on Chinese uibanization [J].Frontiers ofArchitectural Research,2012,12.
[36]YanboLi,WenjunLi, Chengcheng Zhang, Mingming Fan. Current status and recent trends infinancing China's nature reserves [J].Biological Conservation^O 13,158:.
[37]Anne Mimet, Richard Raymond ,Laurent Simon, Romain Julliard. Can designation withoutregulation preserve land in the face of urbanization? A case study of ZNIEFFs in the Parisregion[J].AppIied Geography,2013,45.